中國過節最多的要數廣西南寧

賽龍舟 餈粑 米粉 立春 清山松子 清山松子 2017-11-04

春節

邕寧壯、漢民族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日至正月十五日為春節。由於春節含有“送舊迎新” 之意義,故節日氣氛最為隆重。人們為了迎接這個節日的到來,早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 年三十晚,就開始進行籌備了。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家家戶戶搶於正子時(午夜十一時至凌晨一時為子時)雞鳴第一聲, 燃響爆竹,燒香奉家主神位,更換桃符(門神)、中堂詩畫、對聯、利市等,揭開了迎新年的 序幕。天剛亮,老幼早起,男女盛妝,逢人要說“吉利”話,互道“恭喜發財”。小孩向長 輩拜年,長輩要給封包利市。這天,婦女們一清早就到井邊搶擔“新水”,包粽粑,蒸年糕, 做粉利,炸油團,炸麻通,煮米花糖,打桂香餅等。男人則興出行“踏青”,扦田籤,貼果 樹利市等,以求當年五穀豐登,果實滿枝。此日不開殺戒,早點煮“湯圓”,午餐吃米粉, 煮粉利,晚餐吃年三十晚剩餘的葷菜。

初二日,家家戶戶殺雞殺鴨(以有閹雞為榮)。做生意之家,人們競相搶先祭奉當地至尊 廟神,子時雞鳴後第一個祭奉者,稱為搶得“頭牙”,祈求人畜安寧、生意興隆。五塘鎮各 村新娶媳婦之家,這天備有大粽粑(重25~30斤)二隻、中粽粑(重12斤)二隻、小粽粑(重2斤) 一擔、油團、年糕、粉利共若干擔,請妯娌若干人隨新媳婦送至女家。待至女家會客之日, 請女婿赴“開大粽”宴會。此俗五塘鎮特有,沿革無考,抗日戰爭後已不存在。初三至二十 二日,為正月各村會客期,俗稱“開年”。此際,人們尋親訪友,你來我往,互相拜年,互 祝春安。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蒲廟圩有舉行“燒獅”習俗;五塘鎮的五塘圩、陳 明村壯族共同舉行“崇儀齋廟”,會客,抬陳崇儀、馮三界神像遊圩遊村,放煙花、搶花炮、 舞龍獅、唱大戲等。考其原因,相傳宋時有個儂智高率兵佔據邕州,帶兵不帶糧,禍及金城 驛(今五塘圩)一帶地方,廟碑記有“百姓爬梳殆盡”之事。宋時鄉人以廣西兵馬鈐轄、崇儀 使、忠愍侯陳曙能為此間百民“捍大患”,故立廟曰“崇儀廟”,年年元宵節恭奉3天。

土地誕

農曆二月初二日,相傳為土地公誕辰,一說此日若有陽光,土地公晒龍袍;如有雨,則 春來常旱。故農諺雲:“雨淋土地衣,今年抵肚飢”;又說二月初二為“春社”。其實,歷 書以立春後五戊日為春社,但人們卻習慣將土地誕和春社一起於二月初二日舉行禮祭,抬遊 土地神像,祭奉天地社稷,封雀眼祭等活動,祈望二神保佑,五穀豐登。

清明節

農曆二三月之交距冬至百零六日為清明節。此日,漢族和壯族部分鄉村有過節、上山掃 墓習慣。但有新喪之家,則須於節前一天上新墳拜祭。

三月初三

壯族俗稱“烏飯節”。此節,壯人比過清明更普遍且隆重。節前,人們採回楓葉和秤桿 樹、地錦香爐等枝葉,剁碎,取汁浸染糯米,蒸成黑糯米飯,備菜餚,一家老少,上山各自 拜祭祖先,修整墳墓。這時,各處山崗,人們穿梭來往,到處是爆竹之聲,煙雲繚繞,白色 紙錢。此乃壯族人民懷念先人的盛況。

四月八

曾是壯族五塘圩、南陽(小黎)圩開圩紀念大排日,壯人叫“圩逢”(狂歡圩期之意)。這 天,男女青年盛妝豔服狂遊圩市,對唱山歌,談情說愛,父母不禁。五塘今農具廠址,過去 是一片草坪,是古代壯族對唱山歌的遺址,名叫“四月八坪”。劉圩的斑山,南陽的大羅坡 飄了山,古代,男女青年雲集山上大唱“家特”山歌。四月八是邕寧縣壯族的“歌節”。

五月初五

又稱“端午節”。此日縣內壯族農家普遍上山自採中草藥,如艾葉、菖蒲、九里明等等, 煎藥湯。人人藥浴,防治疾病。婦女以雄黃、硫磺、硼砂、蒼朮、硃砂、蒜頭等藥物,用布 包縫成小猴形狀,給小孩掛帶防疫。此日劉圩人登班山,吳圩人登藥嶺,五塘人登尖山,大 塘人登花甲山等,蒲廟人作龍舟競賽。“文化大革命”後,蒲廟恢復龍舟競賽。全縣壯、漢 人民均於此日包涼粽,殺雞殺鴨過節。

六月六

古稱“天貺節”,相傳這天是上天給人間賞賜稻穀,早稻才開始黃熟。故此日壯民普遍 煮吃新米飯,用新米做米粉、餈粑,殺雞殺鴨酬謝上天。另外,際此榴紅荔熟時節,一般多 下梅雨,倘若這天有太陽,壯民多依農諺“六月六晒紅綠”之說,將衣服、被褥、書籍等物 曝晒一番,以免久潮黴爛、蟲蛀。

七月七

傳說是牛郎織女此夕渡銀河相會。壯族農村女青年,興於此夕合十姐妹、穿針引線繡織 錦物。作“扶乩”遊戲,或作“遊花園”、“陰陽圩”等活動。解放後,這種活動已少見。

七月十四

為“中元節”,俗稱“送鬼節”。節前,凡有新喪亡之家,要給亡者燒衣。節日,各家 各戶必備紙衣、紙鞋、元寶及供品,拜祭祖先。縣內壯、漢族過中元節一般延續3天,(十三 日至十五日) 亦有的地方過2天、4天的。這幾天,家家戶戶殺雞殺鴨,吃魚生,做米粉、餈 粑。晚間,有的地方舉辦“盂蘭勝會”,請來道公於水濱設壇頌經、舍食(潑水飯),祈求孤 魂冤鬼不擾,人畜安泰。

八月十五

稱“中秋節”。此日城鄉漢壯人們普遍殺雞鴨過節,外出的人趕回家團圓。節前慣以月 餅送禮。晚上明月升空,各戶舉家於庭院設供臺,擺上月餅、柚子、香糖、花生、狗爪芋、 香茶等,供奉月亮。有的席地或以凳椅圍坐,由老人說有關此節故事;有的村鎮演戲,對唱 山歌通宵達旦。

九月初九

又稱“重陽節”。時值天高氣爽,古來有“重九登高”、上山“秋祭”(掃墓)習俗。縣 內漢、壯各族家家做米粉,殺雞殺鴨過節。

十月齋廟

縣內壯族有多處廟會,如十月十五日,有四塘鄉平垌、細鄧一帶齋廟;十月十六日有五 塘鎮壇白坡“三帝廟會” 和覃何坡“三清廟會” 。做廟會必會親友,做道,師壇場,設齋 (舍食),抬神像遊村,搶花炮,放煙花等,間或有對唱山歌。家家做粉,包粽,做餈粑等, 頭尾3天。

冬至節

壯家於此日殺雞鴨,做湯圓、米粉,包肉粽。有的地方設宴請客。故有“冬大過年”之 說。

送灶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壯漢人們都說送灶君爺爺上天,必備雞鴨魚肉供奉,祈求灶君上 天后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云云。過了送灶節到立春日前,各家便可倒舊灶而築新灶,清掃廳 房庭院,洗刷桌椅,為乾乾淨淨過舊歲迎新年做好準備。

年三十晚

世稱“除夕”,壯漢同俗。此前,家家清潔廳房庭院,辦年貨。外出的人,儘量趕回家 中聚餐,吃團圓飯。“三十”午後,殺雞鴨,炸扣肉,炸肉皮,發魷魚,做湯圓等。菜餚常 備魚類,飯菜要多煮,留有餘剩,以示“年年有餘”之兆。入夜設供臺,焚香明燭,擺上糖 餅、糕點、鮮果,供奉祖先,家家戶戶守歲,靜候子時新年的到來。

就我所知還有很多,希望大家補上來看看。

今天我這裡過九月十五,聽說叫豐收節。人很多,路都堵得差不多了。

中國過節最多的要數廣西南寧

中國過節最多的要數廣西南寧

中國過節最多的要數廣西南寧

中國過節最多的要數廣西南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