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矮黑猩猩

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看看現在的地球上的原始部落的人們都吃些什麼,約在1.2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約在5000年前,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人類學家發現原始部落的人們對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了農業社會的人們,農業社會的人們只瞭解一些農作物和牲畜,數量非常有限,因為農作物與牲畜是量產,能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不需要了解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而原始部落的人們則需要對這些動植物的狀況瞭如指掌,因為他們就是靠這些動植物為生的。

原始部落的人們,其食譜是非常豐富的,遠遠超過了處於工業時代的我們,我們每天主要是以幾種常見的穀物和肉類為主食,而森林裡的人類,每天則是以上百種食物為主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類是不吃昆蟲的,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們經常吃昆蟲,這些昆蟲包括毛蟲、蜜蜂的蛹、螞蟻、白蟻、甲蟲的幼蟲、蟬等等,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些昆蟲是不能吃的,但是,科學家發現昆蟲往往是高蛋白的動物,白蟻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超過某些魚類。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矮黑猩猩

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看看現在的地球上的原始部落的人們都吃些什麼,約在1.2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約在5000年前,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人類學家發現原始部落的人們對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了農業社會的人們,農業社會的人們只瞭解一些農作物和牲畜,數量非常有限,因為農作物與牲畜是量產,能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不需要了解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而原始部落的人們則需要對這些動植物的狀況瞭如指掌,因為他們就是靠這些動植物為生的。

原始部落的人們,其食譜是非常豐富的,遠遠超過了處於工業時代的我們,我們每天主要是以幾種常見的穀物和肉類為主食,而森林裡的人類,每天則是以上百種食物為主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類是不吃昆蟲的,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們經常吃昆蟲,這些昆蟲包括毛蟲、蜜蜂的蛹、螞蟻、白蟻、甲蟲的幼蟲、蟬等等,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些昆蟲是不能吃的,但是,科學家發現昆蟲往往是高蛋白的動物,白蟻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超過某些魚類。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白蟻

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食物的來源雖然穩定了,量也增加了,但是,卻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一場水災、旱災、蝗災就有可能毀壞大片的農田,使得農作物歉收,村莊裡的人們就會面臨饑荒,但是,人類寧願選擇餓死,也不再重新回到森林裡捕捉昆蟲食用了,一方面人們認為昆蟲是不能吃的,另外,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狩獵採集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狩獵和採集需要更多的土地,森林都被開發成了農田,人們遇到饑荒,數量眾多的人口實際上也很難重新回到面積稀少、分佈範圍零散的原始森林裡去了,更不用說找昆蟲來吃了,既然找不到昆蟲,為何不馴化昆蟲呢?

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就是昆蟲,目前已發現了100多萬種昆蟲,而哺乳動物的種類只有5600多種,但是,我們會發現,人類馴化的動物,基本上都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國古代的六畜,分別是馬、牛、羊、雞、狗、豬,哺乳動物佔據了大多數,鳥類佔據了一小部分,人類好像沒有馴化昆蟲,即使馴化了一些昆蟲,也沒有將它們作為食物。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矮黑猩猩

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看看現在的地球上的原始部落的人們都吃些什麼,約在1.2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約在5000年前,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人類學家發現原始部落的人們對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了農業社會的人們,農業社會的人們只瞭解一些農作物和牲畜,數量非常有限,因為農作物與牲畜是量產,能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不需要了解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而原始部落的人們則需要對這些動植物的狀況瞭如指掌,因為他們就是靠這些動植物為生的。

原始部落的人們,其食譜是非常豐富的,遠遠超過了處於工業時代的我們,我們每天主要是以幾種常見的穀物和肉類為主食,而森林裡的人類,每天則是以上百種食物為主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類是不吃昆蟲的,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們經常吃昆蟲,這些昆蟲包括毛蟲、蜜蜂的蛹、螞蟻、白蟻、甲蟲的幼蟲、蟬等等,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些昆蟲是不能吃的,但是,科學家發現昆蟲往往是高蛋白的動物,白蟻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超過某些魚類。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白蟻

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食物的來源雖然穩定了,量也增加了,但是,卻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一場水災、旱災、蝗災就有可能毀壞大片的農田,使得農作物歉收,村莊裡的人們就會面臨饑荒,但是,人類寧願選擇餓死,也不再重新回到森林裡捕捉昆蟲食用了,一方面人們認為昆蟲是不能吃的,另外,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狩獵採集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狩獵和採集需要更多的土地,森林都被開發成了農田,人們遇到饑荒,數量眾多的人口實際上也很難重新回到面積稀少、分佈範圍零散的原始森林裡去了,更不用說找昆蟲來吃了,既然找不到昆蟲,為何不馴化昆蟲呢?

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就是昆蟲,目前已發現了100多萬種昆蟲,而哺乳動物的種類只有5600多種,但是,我們會發現,人類馴化的動物,基本上都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國古代的六畜,分別是馬、牛、羊、雞、狗、豬,哺乳動物佔據了大多數,鳥類佔據了一小部分,人類好像沒有馴化昆蟲,即使馴化了一些昆蟲,也沒有將它們作為食物。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農業是起源於採集和狩獵的,人們首先要對森林裡的植物、鳥類、哺乳動物的特徵和種類瞭如指掌,然後才能從中挑選出一兩種馴化為農作物和牲畜,人類在原始社會顯然也是對昆蟲的種類和特徵瞭如指掌的,但是,人類只馴化了蠶、蜜蜂等少數的昆蟲,而且也不是為了當作糧食的,養蠶是為了獲得絲綢,養蜜蜂是為了獲得蜂蜜。為什麼不馴化那些大一點的昆蟲,作為食物呢?

其實不僅一些昆蟲沒有被馴化,角馬、斑馬、獅子、老虎、河馬也沒有被馴化,能馴化的動物,人類早就馴化了,沒有馴化的,都是不能馴化的。

昆蟲的智力非常的低下,難以聽從人類的指揮,它們不會被人類固定在某個場所,而是四處尋找可以繁衍生息的地方,人類如果大規模的養殖昆蟲,這些昆蟲一不留神,就全部跑了,那麼前期的投入就會功虧一簣。地球上的昆蟲都是在地球的溫暖期進化的,它們中的大多數其實都是熱帶的動物,現在地球上的環境已經不太適合昆蟲的生活了,也沒有大型的昆蟲,大部分的昆蟲猛然遇到低溫時,都會直接死亡,所以,養殖昆蟲,如何過冬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自然界的昆蟲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季,進化出了一套辦法,但如果人類來養殖,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營造一個適合過冬的室內環境了,直到現在,人類養殖昆蟲都是非常困難的。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矮黑猩猩

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看看現在的地球上的原始部落的人們都吃些什麼,約在1.2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約在5000年前,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人類學家發現原始部落的人們對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了農業社會的人們,農業社會的人們只瞭解一些農作物和牲畜,數量非常有限,因為農作物與牲畜是量產,能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不需要了解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而原始部落的人們則需要對這些動植物的狀況瞭如指掌,因為他們就是靠這些動植物為生的。

原始部落的人們,其食譜是非常豐富的,遠遠超過了處於工業時代的我們,我們每天主要是以幾種常見的穀物和肉類為主食,而森林裡的人類,每天則是以上百種食物為主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類是不吃昆蟲的,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們經常吃昆蟲,這些昆蟲包括毛蟲、蜜蜂的蛹、螞蟻、白蟻、甲蟲的幼蟲、蟬等等,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些昆蟲是不能吃的,但是,科學家發現昆蟲往往是高蛋白的動物,白蟻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超過某些魚類。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白蟻

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食物的來源雖然穩定了,量也增加了,但是,卻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一場水災、旱災、蝗災就有可能毀壞大片的農田,使得農作物歉收,村莊裡的人們就會面臨饑荒,但是,人類寧願選擇餓死,也不再重新回到森林裡捕捉昆蟲食用了,一方面人們認為昆蟲是不能吃的,另外,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狩獵採集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狩獵和採集需要更多的土地,森林都被開發成了農田,人們遇到饑荒,數量眾多的人口實際上也很難重新回到面積稀少、分佈範圍零散的原始森林裡去了,更不用說找昆蟲來吃了,既然找不到昆蟲,為何不馴化昆蟲呢?

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就是昆蟲,目前已發現了100多萬種昆蟲,而哺乳動物的種類只有5600多種,但是,我們會發現,人類馴化的動物,基本上都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國古代的六畜,分別是馬、牛、羊、雞、狗、豬,哺乳動物佔據了大多數,鳥類佔據了一小部分,人類好像沒有馴化昆蟲,即使馴化了一些昆蟲,也沒有將它們作為食物。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農業是起源於採集和狩獵的,人們首先要對森林裡的植物、鳥類、哺乳動物的特徵和種類瞭如指掌,然後才能從中挑選出一兩種馴化為農作物和牲畜,人類在原始社會顯然也是對昆蟲的種類和特徵瞭如指掌的,但是,人類只馴化了蠶、蜜蜂等少數的昆蟲,而且也不是為了當作糧食的,養蠶是為了獲得絲綢,養蜜蜂是為了獲得蜂蜜。為什麼不馴化那些大一點的昆蟲,作為食物呢?

其實不僅一些昆蟲沒有被馴化,角馬、斑馬、獅子、老虎、河馬也沒有被馴化,能馴化的動物,人類早就馴化了,沒有馴化的,都是不能馴化的。

昆蟲的智力非常的低下,難以聽從人類的指揮,它們不會被人類固定在某個場所,而是四處尋找可以繁衍生息的地方,人類如果大規模的養殖昆蟲,這些昆蟲一不留神,就全部跑了,那麼前期的投入就會功虧一簣。地球上的昆蟲都是在地球的溫暖期進化的,它們中的大多數其實都是熱帶的動物,現在地球上的環境已經不太適合昆蟲的生活了,也沒有大型的昆蟲,大部分的昆蟲猛然遇到低溫時,都會直接死亡,所以,養殖昆蟲,如何過冬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自然界的昆蟲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季,進化出了一套辦法,但如果人類來養殖,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營造一個適合過冬的室內環境了,直到現在,人類養殖昆蟲都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麥田

總有一些昆蟲適合群居生活,會被人類固定在某個場所,接受人類的餵養,比如蠶和蜜蜂等等。然而,昆蟲的食量是相當驚人的,我們以蠶為例,蠶在小時候吃的比較少,但是稍微大一點,食量就非常的驚人,需要晝夜不停的吃桑葉,養蠶最辛苦的一件事,就是採桑葉,稍微怠慢一點,蠶就有可能餓死,養蠶如果僅僅是為了獲得食物,非常的不划算,採桑葉的時間還不如去伺候小麥、水稻、牛、馬、養等產量更高的農作物和牲畜,但如果養蠶可以獲得製作衣服的原料,那就划算了。蜜蜂也是一樣的,養蜜蜂同樣不是為了吃蜜蜂的,而是讓蜜蜂產蜜,獲得糖這種珍貴的食材,蜜蜂要採蜜,它們無法在固定的場所接受人類的餵養,人類需要經常放蜜蜂,放蜜蜂就是遊牧一樣,要到處轉換場所,因為蜜蜂需要採蜜的空間非常的大,遠遠超過了牛、馬、羊所需要的空間。

"

現在的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古代的中國為什麼不流行喝牛奶的問題。

歐亞大陸最初的五大文明,分別是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國的夏商文明,在這五大文明,只有中國的夏商文明是不以動物的乳汁和奶製品作為日常食物的文明,當然,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有飲用牛奶和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從匈奴人到鮮卑人、蒙古人,莫不如是,但是,北方遊牧民族的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傳入到中原漢地。當然,中國農耕區的人們尋找到了牛奶的替代品,比如豆漿、米湯、椰奶等等,這些替代品的營養價值與牛奶是相當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古埃及人在擠牛奶

牛奶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品,始於晚清民國時期,在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富裕的社會階層才能接觸到牛奶。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看西方人喝牛奶,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我們看原始部落的人吃昆蟲一樣,覺得非常的奇怪,牛奶是給小牛喝的,人類怎麼能喝呢?

其實,人類喝牛奶並非始於5000年前的文明社會,早在採集狩獵的原始社會,人類就開始喝牛奶了,進入到農業社會,人類馴化了家牛,於是,牛奶就有了穩定的來源。牛奶在農業社會的早期階段,為促進人口增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奶牛

哺乳動物的乳腺是進化了的汗腺,乳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汗液,但是,其營養之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汗液,哺乳動物的幼崽都是以乳汁為食物的。人口的增長,說到底是糧食產量的增加導致的,但是,人類的嬰兒是不能吃糧食的,要以乳汁為食物,人口的增加,首先是嬰兒數量的增加,人類馴化了牛、馬、羊這些動物之後,使得人類嬰兒數量的增加成為了可能,因為這些動物的乳汁能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類的母親除了用自己的乳汁哺乳嬰兒之外,還額外增加了動物的乳汁。人類自己不再需要持續為嬰兒哺乳數年的時間,這就增加了人類在哺乳期間再次懷孕的機會,人類學家們發現,一個農業社會的村莊,每個婦女平均擁有的孩子數量是6個,而仍然停留在採集、狩獵階段的部落,每個婦女擁有的孩子數量是4個,動物的乳汁為全球人口在1萬年前的初次爆發式增長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中國古代的婦女和兒童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人在採集狩獵的階段,肯定已經知道了動物的乳汁能作為食物,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中國人很快就放棄了以動物乳汁和奶製品為食物的做法,因為中國農耕區的絕大部分地區不適合養殖奶牛、山羊和綿羊等食草動物,農耕區的土地都被開墾成了耕地,用來種植農作物,沒有多餘的空間來養殖食草動物,即使養殖,也是少量的養殖,因為牛、羊多了,反而會損壞莊稼。那麼,中原農耕區的人們是如何為嬰兒增加額外的食物呢?中國人有米粉和蜂蜜。直到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嬰兒都常常以米粉、米湯為食物,但是,米粉和米湯只能是一種補充,因此,中國古代的婦女在哺乳嬰兒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身身體的調養,以確保能夠為嬰兒提供充足的乳汁,在一些富裕的家庭,甚至會專門僱傭奶媽、乳孃為孩子哺乳,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往往為他們僱傭多個乳孃和奶媽。

人類在未馴化動物和植物之前,一個婦女在某一段時間以內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在這個孩子斷奶之後,才能擁有另外一個孩子,原始社會的人們不喜歡雙胞胎和多胞胎,有的時候,多胞胎只能留一個,這看上去很殘忍,但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其中的一個孩子,否則的話,母親沒有足夠的乳汁哺乳他們,反而都會夭折。有了牛奶和米粉之後,嬰兒才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說到這裡,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了,為什麼原始部落的人們以昆蟲為主食,但是,現在的人類卻不吃昆蟲了呢?相反,很多人對螞蟻、蜘蛛、甲蟲十分的厭惡,有一種本能的反感。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1萬多年前的人類祖先,就是以螞蟻、蜘蛛和甲蟲為食物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螞蟻

人類的體格在動物界是非常平庸的,人類的祖先雖然也吃肉,但是,不可能像老虎、獅子那樣捕捉大型的野生動物,人類祖先的肉食菜譜,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源於昆蟲的,進入到石器時代之後,人類又多了一種肉食,那就是用石塊把動物的骨頭敲碎,吸吮裡面的骨髓,當然,大型野生動物的骨髓的營養價值其實絲毫不比肉差,只是人類選擇這麼做,顯得有點寒酸而已,當一隻獅子捕捉到野牛之後,獅子首先享用野牛的肉,獅子吃飽了以後,鬣狗、豺、禿鷲還在後面等著,這些動物都不好惹,當鬣狗、豺、禿鷲享用了美食之後,這頭野牛隻剩下骨頭了,於是,原始人類就走到野牛的骨頭前,把骨頭敲碎,吃裡面的骨髓,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享用到禿鷲沒有吃完的零星的碎肉。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原始社會,人類使用的石器

我們是怎麼知道原始人類的食譜的呢?主要是通過研究原始人類留下的糞便來分析的,原始人類的糞便因為某些特殊的地質環境,而石化了,變成了化石,人類學家通過研究糞便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裡面有動物的羽毛、骨頭、毛髮和蛋殼,說明原始人類在吃肉的時候,吃的都是“剩肉”,如果肉多的話,他們不可能將動物的毛髮和骨頭也吃下去了。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食譜來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在人類進化的早期階段,人類的生活和黑猩猩的生活應該是差不多的,黑猩猩主要是吃植物的,有時候也吃動物,但是吃的都是小型的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的猴類,黑猩猩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螞蟻,黑猩猩會用沾滿口水的樹枝來粘住螞蟻。黑猩猩不會使用石器敲碎骨頭,它們連野牛的骨髓都吃不到,人類開始用石器砸碎野牛的骨頭,很有可能是從砸碎堅果的果實這件事中受到了啟發,但是,黑猩猩只會用石頭敲堅果,而不會用石頭敲動物的骨頭,原因就是敲碎動物的骨頭所需要的石器更為複雜和先進。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矮黑猩猩

研究原始人類的食譜,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看看現在的地球上的原始部落的人們都吃些什麼,約在1.2萬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約在5000年前,人類進入到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人類學家發現原始部落的人們對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了農業社會的人們,農業社會的人們只瞭解一些農作物和牲畜,數量非常有限,因為農作物與牲畜是量產,能夠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們不需要了解森林裡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而原始部落的人們則需要對這些動植物的狀況瞭如指掌,因為他們就是靠這些動植物為生的。

原始部落的人們,其食譜是非常豐富的,遠遠超過了處於工業時代的我們,我們每天主要是以幾種常見的穀物和肉類為主食,而森林裡的人類,每天則是以上百種食物為主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類是不吃昆蟲的,但是,原始部落的人們經常吃昆蟲,這些昆蟲包括毛蟲、蜜蜂的蛹、螞蟻、白蟻、甲蟲的幼蟲、蟬等等,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些昆蟲是不能吃的,但是,科學家發現昆蟲往往是高蛋白的動物,白蟻的蛋白質含量要遠遠超過某些魚類。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白蟻

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以後,食物的來源雖然穩定了,量也增加了,但是,卻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一場水災、旱災、蝗災就有可能毀壞大片的農田,使得農作物歉收,村莊裡的人們就會面臨饑荒,但是,人類寧願選擇餓死,也不再重新回到森林裡捕捉昆蟲食用了,一方面人們認為昆蟲是不能吃的,另外,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了狩獵採集社會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狩獵和採集需要更多的土地,森林都被開發成了農田,人們遇到饑荒,數量眾多的人口實際上也很難重新回到面積稀少、分佈範圍零散的原始森林裡去了,更不用說找昆蟲來吃了,既然找不到昆蟲,為何不馴化昆蟲呢?

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就是昆蟲,目前已發現了100多萬種昆蟲,而哺乳動物的種類只有5600多種,但是,我們會發現,人類馴化的動物,基本上都是鳥類和哺乳動物,中國古代的六畜,分別是馬、牛、羊、雞、狗、豬,哺乳動物佔據了大多數,鳥類佔據了一小部分,人類好像沒有馴化昆蟲,即使馴化了一些昆蟲,也沒有將它們作為食物。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農業是起源於採集和狩獵的,人們首先要對森林裡的植物、鳥類、哺乳動物的特徵和種類瞭如指掌,然後才能從中挑選出一兩種馴化為農作物和牲畜,人類在原始社會顯然也是對昆蟲的種類和特徵瞭如指掌的,但是,人類只馴化了蠶、蜜蜂等少數的昆蟲,而且也不是為了當作糧食的,養蠶是為了獲得絲綢,養蜜蜂是為了獲得蜂蜜。為什麼不馴化那些大一點的昆蟲,作為食物呢?

其實不僅一些昆蟲沒有被馴化,角馬、斑馬、獅子、老虎、河馬也沒有被馴化,能馴化的動物,人類早就馴化了,沒有馴化的,都是不能馴化的。

昆蟲的智力非常的低下,難以聽從人類的指揮,它們不會被人類固定在某個場所,而是四處尋找可以繁衍生息的地方,人類如果大規模的養殖昆蟲,這些昆蟲一不留神,就全部跑了,那麼前期的投入就會功虧一簣。地球上的昆蟲都是在地球的溫暖期進化的,它們中的大多數其實都是熱帶的動物,現在地球上的環境已經不太適合昆蟲的生活了,也沒有大型的昆蟲,大部分的昆蟲猛然遇到低溫時,都會直接死亡,所以,養殖昆蟲,如何過冬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自然界的昆蟲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季,進化出了一套辦法,但如果人類來養殖,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營造一個適合過冬的室內環境了,直到現在,人類養殖昆蟲都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麥田

總有一些昆蟲適合群居生活,會被人類固定在某個場所,接受人類的餵養,比如蠶和蜜蜂等等。然而,昆蟲的食量是相當驚人的,我們以蠶為例,蠶在小時候吃的比較少,但是稍微大一點,食量就非常的驚人,需要晝夜不停的吃桑葉,養蠶最辛苦的一件事,就是採桑葉,稍微怠慢一點,蠶就有可能餓死,養蠶如果僅僅是為了獲得食物,非常的不划算,採桑葉的時間還不如去伺候小麥、水稻、牛、馬、養等產量更高的農作物和牲畜,但如果養蠶可以獲得製作衣服的原料,那就划算了。蜜蜂也是一樣的,養蜜蜂同樣不是為了吃蜜蜂的,而是讓蜜蜂產蜜,獲得糖這種珍貴的食材,蜜蜂要採蜜,它們無法在固定的場所接受人類的餵養,人類需要經常放蜜蜂,放蜜蜂就是遊牧一樣,要到處轉換場所,因為蜜蜂需要採蜜的空間非常的大,遠遠超過了牛、馬、羊所需要的空間。

人類為什麼不吃昆蟲?中國人口最多,螞蟻、甲蟲未來能當糧食嗎?

蜜蜂

儘管昆蟲在原始社會是人類食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進入到農業社會之後,人類在食譜中就逐漸排出了昆蟲,久而久久之,人們就不敢吃昆蟲了,認為昆蟲是不能吃的動物,甚至本能的感到噁心。人類為什麼對昆蟲感到噁心呢?因為人類自從不再吃昆蟲之後,大部分的昆蟲實際上對人類的生活形成了干擾,蚊子飛來飛去會叮人,讓人感到癢和痛;白蟻會損壞木質的材料;蒼蠅會汙染食物等等。

現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經有70多億了,未來還會持續增長,如何養活更多的人口?只能增加糧食的產量,然而,農業產量的增加是有限的,因為地球上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所以,有的學者提出將昆蟲重新納入人類的食譜當中,昆蟲也許會重新成為人類的糧食。

昆蟲能否重新被納入人類的食譜,恐怕現在還不能確定,人類在進入農業社會的時候,沒有將昆蟲作為食物,自有其道理,能馴化的動物,人類早就馴化了,沒有馴化的,都是不能被馴化的。另外,人類想要將昆蟲當作糧食,還需要改變自己對昆蟲的印象,看到昆蟲就覺得害怕和噁心,怎麼可能去吃它們呢?

昆蟲被納入食譜與牛奶被納入食譜,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在晚清民國時期,中國人看歐洲的成年人喝牛奶,就像現在的我們看原始部落吃昆蟲一樣覺得奇怪,但是,牛奶自從被包裝了以後,就看不到牛的樣子了,與豆漿、椰奶、米湯非常的相似,或許剛剛開始喝的時候,覺得味道有點不適應,但時間久了,就習慣了,而昆蟲被烹飪成食物,還能看出蟲子的樣貌,人類看到自己的碗裡有昆蟲,怎麼會習慣呢?人們對昆蟲的這種反感,不是短期內所能改變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