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肉者心目中,印象深刻的大肉菜該是紅燜肉,或者說是燉豬肉。有詩為證: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詩,是蘇東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時寫的《豬肉頌》,被後人考證為“東坡肉”或“東坡肘子”的正宗根源。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在浩瀚如海的中國菜單裡,像這樣根正苗紅的菜式絕無僅有。不僅有發明人,還有發明人親手寫的做法,而且傳播極廣,全都愛吃會做。將來如果有傳世分量的《中國名菜錄》,歷史名菜入榜,東坡肉理當榜魁無疑。

還有一道大肉菜,和東坡肉一樣的名氣大,一樣的傳播廣遠,一樣的愛做愛吃。只是出身和東坡肉正相反,沒有一個有名有姓的發明人,但有很多人認領,都說是自己菜系的菜。這道菜就是米粉肉。也叫粉蒸肉,信陽叫鮓肉。

——粉蒸肉的本意是蒸熟的肉。

其實米粉肉或粉蒸肉的叫法,也不是這道菜的學名,是俗名,指的是外形、材料,米粉拌著肉蒸熟。米粉肉好像從來就沒有過學名。一道名菜,從古到今受人喜愛,在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完全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卻沒個正經名字,看來是不可思議。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事實確實如此。米粉肉是真的沒有正經的名字,或許這俗名本就是學名。最早的出現,就一個字:“蒸”,沒有“粉”,也沒有“肉”。《詩·小雅·無羊》裡:“爾牧來思,以薪以蒸”,是個“蒸”。《周禮·天官·甸師》裡:“帥其徒,以薪蒸”,還是個“蒸”。《群經音辨》裡:“蒸,經典蒸祭之蒸多去草,以此為薪蒸”。還有很多的古文獻記載,意思都很明顯,肉食裡,有燒著火,用熱汽蒸熟的一款美食。是廚藝,也是菜名。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再說到鮓肉一詞的由來。古人最早保存肉的方法是晒乾,肉晒乾了可以較長時間不壞。後來不斷改進,不僅要晒乾,還要增加肉的風味,於是有了醃漬,這個古文獻裡有記載。先是鹽,後來添加了酒。再接著有了更多的醃製方法,譬如鮓肉的“鮓”,就是鹽之外,還揉滿了米粉。不僅能有效防止肉的腐爛,而且米粉與肉的接觸,多了發酵的成分與過程,風味跟著發生變化,讓乾肉有了鮮肉所沒有的鮮鹹味道。後來的火腿製作,就是這麼個化學反應模式。這種醃肉方法,就叫“鮓”,民間的米粉肉直接用了這個稱呼。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蒸肉在先秦時期確定有了,米粉裹著肉也有了,孔子在《禮記》有記載。但是米粉裹著肉蒸熟,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粉肉什麼時間出現的?

——粉蒸肉的起源只存在傳說故事裡

米粉肉的出現有很多版本。一說是湖北的“沔陽三蒸”開山菜。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從家鄉沔陽帶隊南征北戰,一次打到馬鞍山的採石磯,仗打的艱難。為了鼓舞士氣,陳夫人命人做了家鄉菜沔陽三蒸,來不及細操作,直接的鮓魚鮓肉蒸了,為了讓將士們吃飽吃好,又添加很多的炒米一起蒸。沒想到帶著米粉蒸熟的肉特別香,又是家鄉菜,將士們吃後群情振奮,一鼓作氣拿下敵方城池。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還有個說法,發生在河南的故事。明末的崇禎皇帝,微服私訪,來到了鄭韓(今新鄭市)封后嶺,肚子餓了,走進一家丁姓農戶,被主人盛情招待。皇帝第一次吃到粉蒸肉,欣喜的不得了,立馬賜封丁氏農戶為御廚,帶回宮裡。至今新鄭還有丁氏粉蒸肉店。至於是不是崇禎皇帝御廚的嫡傳就不得而知。

再就是個比較風雅的傳說。杭州西湖有個景緻,叫做“麴院風荷”,這裡清末出個廚師,知道利用湖裡的荷葉,把鮓肉包了蒸熟。肉香混合荷葉的清香,大俗的豬肉有了大雅的麴院風荷味道,西湖粉蒸肉從此有了名氣,成為保留菜譜。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既然粉蒸肉起源於民間傳說,故事都是編的,古人會編,今人也會編,那就不予探究了。那麼,粉蒸肉的發源地在哪呢?

——權威的證據來自於袁枚

因為很多菜系都有粉蒸肉,就有了歸屬地之爭,都說是自己的看家菜。最萌的是渝菜,2018年9月,讓“中國菜”把米粉肉收錄入“重慶十大名菜”,成為渝菜獨立於川菜之後的得意之筆,進入中國菜的名菜譜。只是不知道這個“中國菜”的分量多大,也不知道川菜怎麼想的,其他菜系也沒計較。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但是毋庸置疑的,這道菜不是川菜,也不是渝菜,而是贛菜,江西菜。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裡有明確記載:“用精肥參半之肉,炒米粉黃色,拌麵醬蒸之,下用白菜作墊,熟時不斷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沒有說“重慶人菜也”。

袁枚這話具有正史的權威性。江西南昌至今還保持著傳統做法,蒸肉用菜葉墊在下面,蒸熟了一起吃。而且在那裡,每年立夏必吃米粉肉,還帶有古老的儀式感。吃肉的場面也很大,首先的米粉肉就不一般,叫做“籠床宴”,蒸成的米粉肉菜式飯桌那麼大盤。大到不能叫“盤”或“碗”,直接的叫“床”。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其實江西這個做法還不是起源做法,杭州西湖那個做法也不是。下面用鮮活植物墊著蒸熟肉,遠在他們之前就有出現。那還是公元前,比孔子晚了200多年的屈子。屈原(公元前340-278年)在他的名作《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裡,就有這個做法的肉。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蕙餚蒸兮蘭藉”,說的就是用鮮香草墊著蒸熟的大塊肉。但也只是證明了烹飪方法,並不能依此斷定源地。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再怎麼說,袁枚的食單可信度高,而且他說的做法,民間至今沒變。信陽轄區好幾個縣,祖上都是江西移民,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至今還保持著原地區的風俗習慣。米粉肉就是,依然和袁枚食單的做法一模一樣。

——還原古老的鮓肉做法

也是我家祖傳的做法。在後來的飲食文化史的學習中,才知道就是原始的米粉肉做法,所以相信袁枚的話。我的父親怎麼學會的不得而知,我自己卻是費了好大勁才知道點精髓,畫貓畫虎比著能做出來,可以對付著吃下去。

米粉肉做法和步驟:

第一步,五花肉1000克,切1釐米厚的大片。我都是一次蒸兩大碗。因為我的蒸鍋就兩層,然後當頓吃不完的分袋包裝凍起來。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二步,炒米粉。炒米粉可稍多些,用不完的留作下次。炒米粉就袁枚說的那樣,炒到黃色,焦黃。涼鍋下米,放3顆八角,中火偏小,一直炒到焦黃。然後拈去八角不要了,把炒米碾碎。成碎米,不是粉,不過碾碎米過程中會出現部分米粉。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三步,用品牌甜麵醬,生抽給稀釋成稠醬油。姜拍碎剁碎,香蔥切花,甜酒釀、鹽調和成醃汁,拌進肉片醃製15分鐘,中間攪拌一次。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四步,倒入米粉,拌開,拌到每塊肉全部均勻沾滿米粉。可分2次倒入米粉,便於拌的均勻。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五步,肉皮向下,挨住碼入蒸碗,碼完後,醃肉拌肉盆裡剩餘的米粉薑末蔥花,倒到蒸碗的肉上。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六步,把蒸碗放入蒸鍋,水開上汽蓋住鍋蓋。15分鐘揭開鍋蓋批點涼開水,再蓋嚴繼續蒸。一共50分鐘,中火偏小。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七步,揭開鍋蓋,盤子蓋上蒸碗,端出來,翻過來就成功。上桌。

鮓肉製作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點,肉。古法鮓肉並不是選取五花肉,而是肩胛部位的帶皮無骨肉。這個部位的肉質好,肥膘瓷實,瘦肉有脂肪顯嫩,而且肥瘦比例正好,4:6。很多地方做米粉肉不是那麼香,也就是說總感覺欠一層味道,都把問題歸結到火候、肉質(養殖)、米粉上。其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肉,不是肩胛部位的肉,或者肥瘦不到4:6。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二點,炒米粉。一定要自己炒米粉,一定只放幾個八角,一定炒好後不要把八角碾碎在米粉裡,一定只碾成碎米不要成粉。

  • 碾成粉了,蒸出的肉塊被米糊裹著,難看;
  • 炒米碾粗大了,蒸出的肉塊幹糙,米粒吸不足水分,難吃;
  • 八角碾進米粉,味道很衝,都成八角香料味了,壓住了米香肉香。

第三點,調味料只許有蔥、姜、甜麵醬、生抽、甜酒釀、鹽,其中生抽只起到稀釋甜麵醬的作用。其中甜麵醬很重要,我的多次失敗,大多數出在甜麵醬上。所以,必須品牌甜麵醬,不可雜牌子。

第四點,拌米粉以肉片全部沾滿為宜,多了少了都不行。

米粉肉:八大菜系都有他,袁枚卻說是贛菜。還原古代鮓肉原生做法

第五點,中間批水。蒸到15分鐘時,米粉肉暴露部分以足夠受熱,乾燥的米粉也把醃汁的水分吸收了,但是明顯不夠。這時候就要另外補充水分,辦法就是手撩起涼開水撒到蒸碗的肉上,供受熱的米粉吸收,蒸熟後不至於出現白粉現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