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菜的湯

中餐 濃湯 雞湯 魚翅 隨園食話 2017-07-16

原文:[變換須知]: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在死城中告狀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灶、盂、缽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

淸 袁枚《隨園食單》須知單

隨園菜的湯俗話說的好:廚子的湯,戲子的腔,八路的槍,無論是上八珍中的燕窩湯;中八珍中的魚翅湯、下八珍中的海蔘湯、民間的羊肉湯、胡辣湯做菜都離不開湯。官府、宮廷、川、魯、淮陽、粵不論什麼菜都講究用湯,可見湯之重要,今個咱就聊聊隨園的湯。

隨園菜的湯湯是最考驗廚師功力的,各幫的湯也是各有千秋。廚師稱湯為吊湯,也叫煮湯、熬湯、墜湯。但煮、熬好懂,為什麼叫吊呢?可能有些廚師就說不明白了,吊,這是廚師行業的術語也叫行話,如切肉絲不叫切,而叫拉幾刀肉絲,吊字一詞有很多含義,除弔唁、憑弔之外,還有提取之意,如吊銷,而吊嗓子、吊胃口則講究功夫,湯是將水倒入鍋中,加入大骨頭、新鮮的老母雞、鴨、火腿、豬肉、肘把、脊骨等,用中火改小火慢慢熬製,使原料中的鮮味溶了水中,然後把雞肉茸放入清湯,旺火加熱攪拌。待湯將沸時改用小火,不能讓湯翻滾。湯中渾濁懸浮物被雞茸吸附後,除盡雞茸,湯鮮濃郁,清澈如水,古人把此法叫捉清汁,您細想這過程,使用吊字是在合適不過了,從這點真佩服咱老祖宗的聰明才智,順便說一點早年間,老北京有個是跟豆汁齊名的一道秋冬季熱飲叫小吊梨湯,有人解釋是因為用銅質吊壺盛梨湯,一吊為一壺,所以就被稱為“小吊梨湯”,其實這吊字指的是熬梨湯過程,小吊梨湯的吊應該是吊湯的吊。

隨園菜的湯吊湯的原料必須要新鮮,一般用母雞做主料輔以火腿、鴨子、肘子、腿骨等肉類食材。用來吊湯的雞最好是老母雞,雞齡怎麼也得三到四年,宰殺後淨重不能少於三市斤的為好。食材以大塊整隻為宜,要冷水下鍋,一次加足水量,中間不能再加水了。食材如果沸水下鍋,蛋白質容易凝固,不能大量溶於湯中,湯汁不易達到鮮醇的程度。此外,吊湯時不放鹽。這是因為鹽有滲透作用,能滲透到原料內部,排出原料內的水分,蛋白質容易凝固,致使湯汁不濃,鮮味不足。吊好的湯一般分為毛湯、奶湯、清湯三大類,清湯和奶湯的用途也不同,清湯用於湯菜類和高檔菜餚的湯汁,奶湯則適用於煨、燜、煮等方法烹製白汁菜餚,毛湯用於普通烹調,無特別要求,用雞,豬骨,煮制而成,還有一種素湯,是選擇含鮮味成分多的植物性原料,如黃豆芽、竹筍、香菇、磨菇等,此湯多用於齋菜。

隨園菜的湯清湯是制湯中最難制的湯,也是質量最好的湯。清湯又分普通清湯、上湯,頂湯,最好的湯叫雙吊雙哨湯,何為雙吊雙哨?雞胸制茸此為白哨,雞腿肉制茸為紅哨,湯煮好後出湯,用雞腿紅哨,雞胸白哨清湯,即為雙吊,吊好的湯清澈鮮香,殺口掛嗓,常用於魚翅,海蔘或高檔清鮮湯餚,國宴中有道開水白菜即用此湯製成。奶湯又有濃湯、白湯之分,白湯製法較為簡單。不須“清哨”就是煮湯時用大火翻白即可,濃湯則是譚家看家之寶最為著名,下料狠、用料精、重火候,這是譚家菜始終堅持的原則。用黃油老雞熬出的濃湯色澤金黃、湯味醇厚、香氣撲鼻,記的在1997年香港迴歸,在澳門首次舉辦了譚家菜美食節,譚家菜傳人陳玉亮,用濃湯做出來的黃燜魚翅力壓群雄,此湯用筷滴入盤中成珠,入口有七咂之妙,何為七咂,鮮湯入口,一吧嗒嘴為一咂,咂香七次,鮮味尤存,故稱七咂。至於譚家濃湯是如何做的呢?咱就不說了,第一,今個咱是說隨園菜的湯,第二,這七咂之湯那是譚家看家絕技,我真不知道怎麼熬的。

隨園菜的湯隨園菜的湯,要分為二類,一類是廚師用的湯,就是剛才介紹的湯,一類是帶湯的菜,泛指湯羹。咱先說第一類,大家都知道現社會弔湯多用老母雞、鴨、火腿、豬肉、肘把、脊骨等吊制而成,有個句口訣,“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無肚不白”,把吊湯奧妙都道盡了。但各村各村高招,袁枚在變換須知中講道: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豬。鵝、鴨有靈,必到在死城中告狀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灶、盂、缽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做隨園講究一菜一湯,雞用雞湯,羊用羊湯,魚用魚湯,蟹用蟹湯,吃就是原汁原味,隨園食單雞湯,有雞汁,雞湯,嫩雞湯三種,三者雖都是雞湯,但味道和用途各不相同,如海鮮單燕窩一文說: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汁相當於濃湯,燉煮一鍋雞,雞還可他用,取其湯者則為嫩雞湯。

隨園菜的湯下面聊聊隨園菜的湯羹,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 、不族無鱗單 、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記載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 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但祥細推敲應為389個,因為有的菜一種就是幾法,如刀魚就有清蒸刀魚、煨刀魚和陶大太煎刀魚三個菜。這三百多種隨園菜,單湯羹就有蟹羹、徐明府芋羹、蝦仁莧羹三筍羹、醃芥土步魚湯、黃魚羹、鱔絲羹、蚶子羹、何春巢蟶湯豆腐、羊羹羊肚羹、芋頭鴨羹、雞血羹、蠣黃羹。龔司馬燴烏魚蛋、謝太守肉片湯、筍蕈海蔘羹13道,像三鮮燕窩、雪菜湯鰻、楊明府冬瓜燕窩,楊公團帶湯還能不算那叫湯菜。

隨園菜的湯唐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雖統稱湯羹,但為二種,湯是湯,羹是羹,湯可以有比較大的塊,比如骨頭,羹則是精細食材,最主要的區別是湯不勾芡,羹勾芡,就如北京的面澆一樣,勾芡稱滷,不勾芡叫氽。袁枚講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北人多湯,南人多羹,湯羹上桌也不相同,南方先上羹,北方湯壓軸。

隨園菜的湯現介紹隨園菜之代表蟹羹,此菜出自隨園菜水族無鱗單:原文如下:剝蟹為羹,即用原湯煨之,不加雞汁,獨用為妙。見俗廚從中加鴨舌,或魚翅,或海蔘者,徒奪其味而惹其腥惡,劣極矣!蟹用閘蟹,用煮蟹原湯燴成羹,只加些鹽、姜調味,味道鮮美至極,蟹羹色澤鮮豔,黃白相間,原汁原味,鮮潤無比,做此菜二個關鍵點,首先要用原湯,因為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不能混雜在一起。其二,蟹味濃重,只宜獨用,不可搭配其他。獨用須知雲: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袁枚批評金陵人好以海蔘配甲魚,魚翅配蟹粉,因為甲魚、蟹粉之味,海蔘、魚翅分之而不足;海蔘、魚翅之弊,甲魚、蟹粉染之而有餘。 做蟹羹且忌加鴨舌、魚翅之類同煮,那屬節外生枝,畫蛇添足,羹吃的是原汁原味。

隨園菜的湯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