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

雪花雞淖(nào)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用刀從尾部向前一層層刮下魚茸。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用刀從尾部向前一層層刮下魚茸。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將魚茸放在豬皮上,用刀背剁至變粘。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用刀從尾部向前一層層刮下魚茸。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將魚茸放在豬皮上,用刀背剁至變粘。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5、取剁好的魚茸500克,加入清水500克、鹽,順一個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打入空氣,至魚茸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稠時,再倒入清水500克及薑汁水,順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拌勻待用。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用刀從尾部向前一層層刮下魚茸。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將魚茸放在豬皮上,用刀背剁至變粘。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5、取剁好的魚茸500克,加入清水500克、鹽,順一個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打入空氣,至魚茸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稠時,再倒入清水500克及薑汁水,順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拌勻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6、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茸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入鍋後用大火慢慢升溫,燒至水溫達70℃,此時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將魚圓翻身,使其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至魚圓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時,撈出擺入盤中。


"

雪花雞淖(nào)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雪花雞淖(nào)是一道傳統功夫川菜,也叫做“雪花雞鬧”,其用料十分簡單,只有蛋清和雞脯肉兩種,經過捶、剁、攪、炒四步,將完整的雞肉演變成雪白似雲朵的雞淖,細嫩爽滑、不油不膩。

批量預製:

1、取一大塊新鮮豬皮,皮面朝下襬入案板,上面放雞胸肉1500克,用刀背捶40分鐘,挑去老筋,再用刀刃細細地剁上5分鐘,此時雞茸應該潔白細膩無顆粒,略微有些粘手,將其盛入盆中。

2、在雞茸中加入鹽30克,順同一方向攪打上勁,再加料酒50克,然後分三次倒入冷雞湯3000克充分攪勻,再放入水澱粉30克拌勻,入保鮮盒放冰箱冷藏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以前廚師們製作雞茸時只能用手打,現在有了機器,方便快捷許多。

走菜流程:

1、蛋清5個用筷子打發,待其呈“雪花狀”蛋泡時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雞茸150克攪勻,加鹽2克、雞粉2克、花雕酒5克、溼澱粉20克拌勻,倒入蛋泡繼續攪拌,直至雞茸潔白粘稠、用小勺舀起後剛好能呈直線流下,就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炒鍋滑透,放豬油4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步驟1攪好的雞茸小火推炒至定型、成熟,關火盛入兩個小缸,裝入一個長盤,在每缸中撒火腿末10克、胡蘿蔔丁3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關鍵:

1、製作此菜,最好選用約1斤半左右的仔雞,這種雞的胸脯肉筋膜少、口感嫩;在操作之前,最少要放入細流水下衝洗1小時,充分去除血水,使成菜色澤潔白;在操作時,則要採用“刀背捶、刀尖剁”的方法,將其製成雞茸。

2、每斤雞茸需加入兩斤水(或湯)才能充分打透,但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水(或湯)不可一次性倒入,否則二者不易融為一體,攪好的雞茸中會出現小顆粒。

傳統魯菜

荷葉米粉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這是韓成安大師壓箱底的一道風味獨特的行件菜。

既是行件菜,又是伴手禮

所謂行件,是與大件相對應的。在過去的宴席上,主菜稱之為大件,跟在主菜之後上桌的次主菜叫做行件,行件上完後是甜菜、飯菜。

例如在孔府宴中,有“燕窩三大件”的高規格宴席,第一道大件為燕窩,之後上一道行件(通常為炸菜)、一道湯;第二道大件同樣為選料高檔的菜品,例如“帶子上朝”,跟兩道行炒;第三道大件通常為高檔魚餚,跟隨兩道行件。

這道荷葉米粉肘子即為大件“身後”的行件,而且在大件“缺席”時,還可以作為“替補大件”上桌,在宴席上是一道地位較高、口碑極好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將豬肘煮熟後上色,放入寬油中炸至金紅色,去骨後切成厚片。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粗米下鍋,翻炒至七成熟,待其變色後盛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蒸碗內鋪一張幹荷葉,擺入肘子肉片,再倒入炒好的大米,擺上蔥段、薑片和各種香料後,灌入調好的原湯,將荷葉包起擺入蒸鍋蒸制。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蒸好後打開荷葉,撿出蔥、姜和香料,再將荷葉包起,扣入盤中,用刀將荷葉劃一個十字口,原汁勾芡,淋花椒油起鍋,澆在米粉肘子上即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傳統陝菜

蔥黃燒魷魚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陝西等地的大廚若想用海鮮作食材,只能用“乾貨”。於是乎,他們對幹魷魚的發制頗有心得,或生髮,或熟發,再改刀成絲或片,快速汆水後烹製,香氣濃郁的同時更加鮮味十足。

此菜用“煸”、“蒸”兩步將蔥芯的香氣滲入高湯,再用此湯燒製魷魚,成菜蔥香濃郁、味入肌理,與魯菜“蔥燒海蔘”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製作流程:

1、鍋入豬油4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黃段(即蔥芯)180克煸香後盛入碼鬥,衝高湯750克,入蒸箱蒸25分鐘,揀出一半蔥段留用;熟發魷魚400克切片,入沸水中快速汆燙後撈出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中倒入汆好的魷魚片,倒入調好底味的清湯沒過原料,煨至入味後撈出。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鍋內倒入步驟1中的蔥湯連同蔥段,下魷魚片,調入鹽3克,大火燒沸後轉中火燒約8分鐘,待湯汁濃稠時勾芡,加入剩下的蔥黃段,淋蔥油翻勻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蘇菜

響油鱔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闢叭作響而得名。

沈逸鳴:響油鱔糊的名氣在“響”和“糊”上,很多小徒弟問我:“響油鱔糊難道真的會響?明明是鱔絲,為什麼要叫作‘鱔糊’?”

其實,“糊”的本質是“濃芡”,即鱔絲上裹著濃稠的芡汁,幾乎分辨不出鱔絲的模樣,成菜基本沒有湯汁,整道菜吃完,盤底也不留湯汁,因此被稱為“鱔糊”。

“響油”是指“鱔糊”裝盤後,澆熱油再走菜,上桌後熱油仍然在盤中“噼啪”作響。

過去的酒樓都是“前灶後堂”,規模不大,廚房離飯堂沒幾步遠,因此這道菜都是“響”著上桌的。但是現在的酒樓很難實現——菜還沒端上桌,油溫已經降下來,聽不到任何響聲,甚至很多要求快速上菜的餐廳會省略“響油”步驟,所以有些入行的小廚師不知道鱔糊是“響”的。

選料:

最好選用中等大小的野生黃鱔,每條重約200克,如果太小,不易劃出成形的鱔絲,如果太大,劃出的鱔絲過粗,肉質較粗糙。

初加工:

活鱔魚放入鍋中,壓上一個竹篦子。另起鍋入水,放入老薑、黃酒、白醋、香蔥結,燒至水沸,倒入裝鱔魚的鍋中,加蓋燙約3分鐘,鱔魚達到六成熟,撈出沖洗乾淨,劃成鱔絲備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成菜:

1、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蔥、姜、蒜末煸勻,立刻下鱔絲400克,煸炒至脫水,烹入黃酒,煸炒幾下,調入老抽25克、蠔油5克攪勻,加入白糖10克、白胡椒粉、鹽再次炒勻,勾濃芡,使所有鱔絲都均勻地裹上一層芡汁,起鍋裝盤,在中間用手勺壓出一個小窩。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小窩內撒上香蔥末15克、紅椒碎5克、蒜末35克,鱔絲表面再撒勻白胡椒粉2克。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另起鍋入清油40克,大火燒至九成熱,起鍋將一部分油淋在蔥、蒜末上,激出香味,剩餘的一部分熱油淋在鱔絲上,趁熱上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湘菜

子龍脫袍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此菜是一道膾炙人口的傳統湘菜,不僅技法獨特,菜名也別緻新奇。猶似小龍的鱔魚脫皮剔骨,好像古代武將脫袍,故而得名“子龍脫袍”。成菜色澤豔麗,紅、綠、褐、紫四色相映,鹹鮮適口,香辣爽滑。

鱔魚初加工:

用刀面將鐵釘拍入案板,將黃鱔頭部固定在鐵釘上,然後縱向剖開魚皮,用小刀剔去骨頭,將肉皮輕輕剝離,將肉放在細流水下衝淨血水,撈出瀝乾,改刀成長約5釐米的細絲,納入盆中,加蛋清、鹽、生粉漿好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製作:

1、鍋入寬油燒至四成熱,下入鱔魚絲快速滑散,撈出瀝油。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鍋炙透,下豬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片各10克爆香,下入泡椒碎、小米辣碎、紫蘇碎各15克煸出香味,下青、紅辣椒絲40克翻勻,下入滑過油的鱔魚絲,烹入料酒20克,快速調入鹽、味精各5克、龍牌醬油、胡椒粉各3克,出鍋即可。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豫菜

紅扒肘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紅扒肘子”選肉少油多的豬後肘,經湯煮、油炸、篦扒三道工序製成,屬於大油大膩的菜品,而如今人們反感油膩,此菜原料換成了肉緊油少的豬前肘,並增加了“汆水、清洗、汽蒸”三個步驟,成菜色澤紅亮,口感豐腴不膩。

製作流程:

1、初加工:選豬前肘,每個重約750克,一剖二,剔掉大骨,燒掉皮上的雜毛,刮掉糊斑並洗淨,然後入沸水,中火煮出浮沫,撇掉後撈出豬肘,用清水沖洗10分鐘,下入高湯鍋內,旺火煮5分鐘,撈出晾涼後抹勻糖色,靜置10分鐘。

2、炸皮:鍋入油燒至十成熱,用漏勺托住豬前肘,使其皮朝下入鍋,中火浸炸1分鐘,撈出控油、晾涼。只炸皮的目的一是為了逼出肉皮上的油脂,二是使豬皮均勻上色。

3、定碗:肘子肉改刀成核桃塊,將帶皮一面朝下襬在碼鬥裡。原湯100克加醬油20克、鹽3克拌勻,澆入碼鬥中,擺上蔥段10克、薑片10克、花椒6克,覆膜入蒸箱蒸約90分鐘至皮酥肉爛。

4、篦扒:取出蒸好的肘肉,揀去蔥姜,擺到篦子上(帶皮一面朝下)。炒鍋上火,下頭湯200克,加醬油10克、紹酒10克、鹽5克攪勻,放入篦子,蓋上盤子,中火扒約3分鐘,待肉爛汁濃,用漏勺托起篦子,手摁住盤子,來個大翻掌,把肘子肉扣在盤中,再挪到新的盛器裡,餘汁澆入肘子上,用黃瓜圍邊即成。

製作圖解:

1、肘子定碗、蒸透。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帶皮一面擺在竹篦子上。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蓋上盤子。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傳統浙菜

清湯魚圓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清湯魚圓”是浙江紹興一帶的傳統風味菜,以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

此菜在選料和技法上要求頗高:一般要選用肉質細嫩、粘性較強、吸水量大且彈性十足的白鰱等魚類為原料;清湯魚圓的吃法很講究,內行品嚐時先觀其貌——色白而形圓,再用筷子捅其身——質嫩而有彈性,之後才將這白玉圓子含入口中——滑潤而味鮮。

魚蓉刮下來,墊著豬皮切

做魚蓉要分3步,先是將活魚宰殺後一片二,入冰箱在0℃-4℃條件下冷藏12小時,取出將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魚尾用釘子(或刀跟)固定,再另取刀從魚尾部一層層向前刮,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度夾角,每一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魚刺。

最後取一張新鮮的豬肉皮鋪到砧板上,將刮下的魚泥放在肉皮上,用刀背剁至魚泥變黏。

剁的力度很講究,輕輕剁散即可,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肉皮碎混入魚蓉中;鋪豬肉皮的目的是將魚蓉與砧板隔開,以免剁魚蓉時有細木屑等雜質混入;做魚圓的魚蓉一定要剁得很細膩,魚蓉要產生黏性,能在刀面上附著最佳。

加水比例不固定

魚圓要做到彈性十足,加水添鹽的比例很關鍵。魚肉的品種、生長年限不同,加水的比例也就不同,這主要取決於魚肉的脹性。魚肉脹性越大,吸水能力越強,加的水就越多。海魚中鰻魚的脹性最大,一斤鰻魚肉可加入兩斤半的水,河魚中的白鰱脹性較大,每斤肉可打兩斤水。

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生長年限不同、吸水量也會不同。同一品種的魚,通常體積大、生長時間長的魚脹性偏大,吃水量也較大。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打魚蓉:空氣進魚蓉,入水浮起來

好的魚圓入口滑嫩有彈性,這跟攪打魚蓉、下水煮制的手法有很大的關係。這裡以白鰱魚蓉為例,講一下魚蓉攪打、魚圓成形的過程:

取白鰱魚蓉500克放入盛器,加清水500克、鹽25克順同一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將空氣打進魚蓉中。空氣進入魚蓉可增加其膠性,提高彈性和黏合力,魚圓成熟後會更白皙。

當取少許魚蓉放入清水,魚蓉漂浮不沉時,則證明魚蓉已“吃足”空氣。此時魚蓉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結,且會在其中產生很多細小的氣泡。

之後再倒入清水500克、薑汁水20克,按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5克拌勻。打好的魚蓉在10℃室溫下靜置20-30分鐘,可增強魚蓉的黏性,做出的魚圓更加光滑。

煮魚圓:小火慢煮不沸騰,透明魚蓉變奶白

淨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蓉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也可以用手擠到球狀的勺子裡,魚圓外形更圓潤。魚圓下入冷水,大火慢慢升溫,水面要始終保持平靜不能沸騰,若水面產生浮沫,則要及時撇去浮沫並補入涼水,靠加入涼水調節水溫。

大火燒至水溫達70℃,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後將魚圓翻身,可使魚圓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魚圓從最初的透明、肉色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此時魚圓已成熟,可以撈出擺入碗中。

煮魚圓的原湯撇去浮沫燒沸,下入菜心、香菇,調入鹽、味精煮斷生備用。蒸熟的金華火腿切片擺到魚圓表面,再擺入煮好的菜心、香菇,最後澆入原湯,淋上熱雞油即可上桌。

製作流程:

1、鰱魚斬去魚頭,魚身一片二。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2、取出魚肉,魚皮朝下放到砧板上,釘住魚尾。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3、用刀從尾部向前一層層刮下魚茸。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4、將魚茸放在豬皮上,用刀背剁至變粘。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5、取剁好的魚茸500克,加入清水500克、鹽,順一個方向用力攪打,儘可能多地打入空氣,至魚茸表面光滑,類似白奶油般黏稠時,再倒入清水500克及薑汁水,順一個方向攪勻,最後加入味精拌勻待用。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6、鍋入冷水1500克,將打好的魚茸擠成乒乓球似的魚圓(每個魚圓直徑約3-4釐米),入鍋後用大火慢慢升溫,燒至水溫達70℃,此時魚圓周圍一圈略微變白,將魚圓翻身,使其上下成熟一致,繼續煮至水溫升高到90-95℃,保持此溫度煮5分鐘,至魚圓變為奶白色、用手指按一下能慢慢彈起時,撈出擺入盤中。


這些傳統菜,還有多少廚師會做?


7、鍋內原湯撇去浮沫,燒沸後下入菜心、香菇,加適量鹽、味精煮至斷生,撈出擺盤,將提前蒸熟的火腿片擺在魚圓上,倒入原湯,淋少許燒熱的雞油即成。

製作關鍵:

1、刮取魚茸時,刀口要放平,刀刃與砧板呈60°夾角,每次只刮下很薄的一層魚肉泥,這樣做可以去淨藏在魚肉中的細碎骨頭。

2、在豬皮上剁魚茸時,力度要輕,不能將下面的豬皮剁穿,以免豬肉碎混入魚茸中。

想學習更多老傳統菜請加入“餐飲先驅者”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看完了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