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烙餅 麵條 羊湯 油餅 農業 管天管地管空氣竹官 2018-12-01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鏊子烙餅

烙餅是魯西南老家的美味,尤其鏊子烙餅是獨具風味的莊戶美食。關於“烙”字的讀音,專門查了一下,有兩個讀音“lào”和“luò”,作為烙餅的讀音應該是“lào”,但不知什麼原因,老家的人都管叫烙餅叫luò餅,用的工具主要是luò餅軸子和鏊子。luò餅軸子就是兩頭尖的小擀麵杖,還可以用來擀水餃皮、麵條等,現在這東西已經很少見了,大部分都用兩頭平的擀麵杖了。鏊子是鑄鐵的,圓形,中間略凸起而周邊低,有三條腿,因為形同大龜、大鰲而得名。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鏊子


烙餅必須使用白麵,因為雜麵粘性差,烙不成。在剛剛能解決溫飽的時代,也只能是在來客人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烙餅。把白麵拽成鴨蛋大小的麵糰,用手壓扁,撒上少許面醭(就是乾麵粉),用烙餅軸子先擀成薄扁平狀,再有烙餅軸子捲起來來回擀壓,就做成了又圓又大的薄餅。然後再用烙餅軸子捲起薄餅攤在熱鏊子上,用竹劈兒或者扁平的長木片挑起不時翻轉,等到餅的兩面都鼓起氣泡,再用竹劈兒使勁壓壓周邊,一張餅就熟了。烙餅關鍵的工序是燒鏊子,燒鏊子的人要翻餅,一心二用的話往往不是火滅了,就是餅糊了。鏊子腿矮,需要用三塊磚將鏊子支起來,但也不能支的太高,支矮了火燒起不來,支高了鏊子受熱不均勻。燒鏊子最好的柴火是玉米秸或者豆秸、芝麻稈,這幾樣東西好著火,麥秸不適合燒鏊子,既嗆人又不耐燒,只能引火。大人們說用豆秸或芝麻稈燒火烙的餅最好吃,我那時候小,能吃上一頓烙餅就很稀罕了,哪還顧得仔細品味玉米秸和芝麻稈燒火的區別。烙好的白餅捲上一根小蔥或者蒜苗,咬上一大口,使勁一拽,在口中慢慢咀嚼,面香味揉和著小蔥或蒜苗的味道,也是一種幸福滿滿的味道。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烙餅軸子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白麵餅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需要技術


我最喜歡吃羊油餅。羊油餅的做法是相對複雜,把煉製好的羊脂油切碎,加上蔥花或者蒜苗,加點鹽、花椒粉之類的佐料,拌勻,攤鋪在一張擀好的麵餅上,再蓋上一張麵餅,把周邊按緊壓實,然後放在鏊子上烙熟。羊油餅要趁熱吃,一咬滿嘴流油,把嘴燙的哧哈哧哈的,那種大快朵頤過癮感覺真是一種美美享受。滿嘴噴香的羊油餅,再配上老家的羊肉湯,絕對是人世間不可多得的的美味,也是小時候最最奢望的美食。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羊油餅


「魯西南味道」鏊子烙餅(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

羊肉湯配白麵餅 直流口水


那時候,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來講,能吃上一頓烙餅,是一種奢侈。有時大人們會一邊吃著餅,一邊講關於烙餅的典故。一個典故是:窮人家能吃到白麵烙餅就不錯了,但不捨得吃蔥,就會用烙餅卷個大蔥,一邊咬麵餅,一邊往下抽大蔥,農村人講話就是“哄饃吃”,烙餅吃完了,蔥還在。還有一個典故是:家裡來了客人,主人要面子,會把僅有的白麵拿出來烙成餅招待客人,但又怕不夠吃的,主人就會在吃到一半的時候拿起一塊餅虛讓客人:別客氣,多吃點吧,您就是撐死也得把這塊餅吃了。客人一聽主人這麼一說,即使想飽飽口福,也不好意思再吃了。難道吃人家一頓飯要撐死嗎?當然,這只是典故。在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能用僅有的白麵烙餅招待客人,也說明了魯西南人民既熱情好客,又要面子。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鏊子幾乎沒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電鏊子或者電餅鐺之類的用具,烙餅也不是什麼稀罕食品了。但鏊子烙餅是印在我們心中的記憶,白麵烙餅可著鏊子面一樣大,又厚實又好吃,與過去的生活一樣實在。

感謝菏澤廣播電視臺知名主持人樑雅友情朗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