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服務生在番薯上撒混了砂糖的山羊奶酪的時候,我成功猜到了番薯底下藏著的羊排。撒了白糖和濃重羶味的燉羊肉,給這頓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舒一口氣,至此,已經吃了足足14道菜,廚師帶著我們兜兜轉轉了許久,我都怕自己在雨林裡迷路,終於看到了出口。

還有三味甜品。

  • 250m 琥珀木

海拔下降,降水減少,丘陵上的灌木叢有些乾枯,居然可以用琥珀來形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服務生在番薯上撒混了砂糖的山羊奶酪的時候,我成功猜到了番薯底下藏著的羊排。撒了白糖和濃重羶味的燉羊肉,給這頓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舒一口氣,至此,已經吃了足足14道菜,廚師帶著我們兜兜轉轉了許久,我都怕自己在雨林裡迷路,終於看到了出口。

還有三味甜品。

  • 250m 琥珀木

海拔下降,降水減少,丘陵上的灌木叢有些乾枯,居然可以用琥珀來形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黃色的飄帶是中國可以吃到的雪蓮果,檸檬和咖啡調味的脆餅與奶油沒有過多亮點。異國他鄉吃到如此獨特的水果,還是有些觸動。

  • 2100m山雨

臨別離,乘直升飛機從上帝視角俯瞰雨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服務生在番薯上撒混了砂糖的山羊奶酪的時候,我成功猜到了番薯底下藏著的羊排。撒了白糖和濃重羶味的燉羊肉,給這頓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舒一口氣,至此,已經吃了足足14道菜,廚師帶著我們兜兜轉轉了許久,我都怕自己在雨林裡迷路,終於看到了出口。

還有三味甜品。

  • 250m 琥珀木

海拔下降,降水減少,丘陵上的灌木叢有些乾枯,居然可以用琥珀來形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黃色的飄帶是中國可以吃到的雪蓮果,檸檬和咖啡調味的脆餅與奶油沒有過多亮點。異國他鄉吃到如此獨特的水果,還是有些觸動。

  • 2100m山雨

臨別離,乘直升飛機從上帝視角俯瞰雨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白色的雲母塊好似朵朵白雲,透明的啫喱便是天空如瀑的大雨,降落在碧綠的亞馬遜雨林裡。劍麻粉末與綠色的“植被”之下,還有兩種巧克力冰激凌假扮的土壤,一深一淺兩種顏色似乎象徵著不同的土質。

多麼形象而又生動的自然講堂!

  • 3680m 一千種草藥

樹皮上兩片長著苔蘚的餅乾, 杯裡倒上飲料,一粒粒滾動的是潮溼岩石上生長的念珠藍藻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服務生在番薯上撒混了砂糖的山羊奶酪的時候,我成功猜到了番薯底下藏著的羊排。撒了白糖和濃重羶味的燉羊肉,給這頓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舒一口氣,至此,已經吃了足足14道菜,廚師帶著我們兜兜轉轉了許久,我都怕自己在雨林裡迷路,終於看到了出口。

還有三味甜品。

  • 250m 琥珀木

海拔下降,降水減少,丘陵上的灌木叢有些乾枯,居然可以用琥珀來形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黃色的飄帶是中國可以吃到的雪蓮果,檸檬和咖啡調味的脆餅與奶油沒有過多亮點。異國他鄉吃到如此獨特的水果,還是有些觸動。

  • 2100m山雨

臨別離,乘直升飛機從上帝視角俯瞰雨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白色的雲母塊好似朵朵白雲,透明的啫喱便是天空如瀑的大雨,降落在碧綠的亞馬遜雨林裡。劍麻粉末與綠色的“植被”之下,還有兩種巧克力冰激凌假扮的土壤,一深一淺兩種顏色似乎象徵著不同的土質。

多麼形象而又生動的自然講堂!

  • 3680m 一千種草藥

樹皮上兩片長著苔蘚的餅乾, 杯裡倒上飲料,一粒粒滾動的是潮溼岩石上生長的念珠藍藻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據說雨林裡的薩滿法師會做一種藥水,人們在經過齋戒、祭祀和各種嚴密的宗教儀式後喝下它,能夠看到前世今生。

我沒能鼓起勇氣嘗試。

這片遙遠大陸所吸引我的神祕,怎麼能一次窮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我對南美的嚮往,始於大山深處的“天空之城”——印加人遺留下來的馬丘比丘。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祕魯 馬丘比丘

後來讀過三毛在南美旅行時的隨筆,一句《萬水千山走遍》道遍了路上的種種奇遇。

亞馬遜雨林,女巫市場,羊駝木乃伊,每一個詞都在召喚我。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拉巴斯 女巫市場

最後觸動出發的一個契機,是一家餐廳。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家餐廳的名字叫Central,連續多年都在世界Best 50 餐廳裡排到Top5的水平。想到遙遠而又原始的祕魯能夠誕生這樣一家餐廳就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家店,菜單是是一串數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數字是食材生長環境的海拔高度,一頓飯下來,從-10米水下的海藻和魚,吃到0米地面上的蘑菇青苔,直到400米丘陵樹上的豆莢、花果,甚至是3000米高空的飛鳥與雲朵。在這裡,人們可以在一頓飯的時間裡,隨著碗裡的食物神遊南美,感受整個亞馬遜雨林的自然生態。

走過花園小徑,院子裡開著曼陀羅花,餐廳的過道里擺放著大藥瓶子和風乾的植物,好像中藥房一樣,餐廳裡也長著兩棵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開放式廚房邊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石桌,裡面展示著許多南美特有的植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千奇百怪的番薯,南美是土豆的故鄉,殊不知馬鈴薯居然有這麼多顏色和形狀。

古柯葉,可以提取可卡因,當地咀嚼古柯葉來抵禦高原反應。

五顏六色的藜麥,很多白種人會對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低熱量又健康的藜麥就是他們優選的代餐品。離開了黑白灰主色調的歐美,藜麥的色彩也豐富起來。

還有朝天椒,別看四川人愛吃辣,在辣椒從南美引入中國之前,四川人只有花椒可吃。

這樣想來南美真的是寶藏地,檸檬、可可、咖啡、牛油果、玉米,許多常見的食物原來都來自這裡。如果沒有新大陸,我們的食材該多單調。

  • -10m 紅巖石

Central出手不凡,第一道菜就非常吸睛。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盤子裡這長相猙獰的怪物,是一種生長在海里懸崖岩石上的鵝頸藤壺,英國貴族喜愛的冷門美食。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鵝頸藤壺

它的稀有和昂貴主要是因為不易採摘,每年為了抓藤壺都死不少人。舊貴族們會把它煮熟了像吃蛤蜊一樣吃,但是在這裡,我們是不吃它的。

藤壺的味道都在這個黃色的軟糖裡了,放進嘴裡咬破,爆漿的液體混合著海鮮與辛辣的滋味,一下子就喚醒了味覺。

還有一小碗不知所云的東西,是一種生長貝殼上的動物piure,它只在祕魯附近生長,甚至沒有自己的中文名。人們一般把piure切成小塊,拌上切碎的洋蔥、香菜和檸檬來吃,味道像是顆粒粗糙的海膽。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piure

搭配piure一起上桌的是藤壺肉和柑橘泥做成的“蝦片”,正確的吃法是用蝦片蘸著piure醬料,的確是海的味道。

在南太平洋臨近大陸的紅色岩石上,原來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智利 蓬塔阿雷納斯

  • 180m 沙漠邊緣

從大洋溼潤的海風轉瞬就過渡到沙漠的邊緣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阿根廷 阿塔卡馬沙漠

在這裡,南美特有的馬尾藻孕育著肥美的海膽,小勺挖一塊海膽,下面居然還鋪著粉色的仙人掌果慕斯,用果肉的酸味平衡海膽的細膩鮮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再往大陸深處走一走,馬齒筧上開著淡黃色的花朵,煎炸成薄片,還能吃到綠洲的氣息。

兩米高的巨大仙人掌上生長著帶刺的果子,味道類似於紅心火龍果混合芒果,極其清爽的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仙人掌果實

這塊方方正正的仙人掌果帶有一點酸甜,像是一塊鬆軟的海綿蛋糕,這冰涼的口感放在沙漠裡一定是人間至味了。

  • 1450m 深紫色的根


接下來,一詠三嘆如線索般的番薯上桌。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番薯

歐洲的土豆只有炸薯條、薯片和土豆泥,中國能多出醋溜土豆絲和土豆牛腩,而南美花樣就多了,好比是中國的冬瓜、西瓜、南瓜、苦瓜,各種瓜。

在這篇文章裡,我索性把所有吃到的番薯名字都略去,只留下形狀味道的具體印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鉛灰色的石頭塊是番薯粉做的烤麵包,上面紫紅色的玫瑰花是生的番薯切片,拿山羊奶酪來連接,這道菜在中國應該叫“石生花”。

像一坨牛糞一樣的東西,通常是用來包裹住番薯加熱用的粘土,類似於叫花雞外面的泥巴。目的是讓吃客瞭解這番薯的傳統吃法。在“牛糞”上面用一種南美的植物花瓣卷著似乎是奶酪的東西,這道菜從外觀到口感的形容,都已經近乎玄學。

白色好似象牙一樣的桶裡裝著鴨肉製作的塔塔,通常塔塔是用生牛肉來做,中文名叫“韃靼牛肉”,韃靼二字就音譯自Tartare。鴨肉粒的味道比牛肉要腥,為了中和味道,旁邊搭配了鴨蛋黃。

此時逐漸摸清了一點規律,central的食材多數會一實一虛交替出現,鴨脯肉和鴨蛋黃,表現了食材的兩種狀態。接下來吃到的食物,有時會把果子烤乾呈上,再配一杯果汁;或者用山羊奶酪搭配羊排肉。

在一道菜裡,一味寫實的表現食材本身的狀態,一味以湯汁粉末等抽象狀態出現,虛實相間裡可以看見食材從初生到成熟的變化,不可謂不高級。此時,中餐追求的“美味”,法餐崇尚的“美學”,米其林強調的“創意”,都沒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100m 森林棉花

畫風一轉,終於來到心心念唸的亞馬遜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亞馬遜玉米磨面做酥香鬆軟的一小口底,上面裝飾了太極八卦魚生。

這魚來頭不小,是生長在亞馬遜河裡足有3米長的巨大金龍魚。祕魯魚生是相當於中國北京烤鴨級別的國菜,但眼下做法絕對世界獨創,至於傳統的味道,要留到下一次再透露啦。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亞馬遜河金龍魚

搭配魚生上桌的一盅湯汁是Ungurahu樹果製成的。這種樹的名字居然谷歌都沒有任何信息,只能通過一起上桌的白色種子來推測是一種巨大的果樹。湯汁的味道很獨特,在吃過魚生後喝,應該是用來清潔口腔味道,讓人們清楚辨別魚生與樹果口味的。

服務生形容說這是大約一尺長的豆莢里長出的種子,腦補一棵生長在熱帶雨林裡的參天大樹。白色的種子味道很淡,確實有了吃棉花的有趣感覺。

亞馬遜河的第一次露面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這條大河裡,還有更讓人期待的生物呢。

  • 1890m 叢林高地

沿著亞馬遜河向上走,叢林高地上生長著新品種的番薯。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色的一團番薯麵包更有彈性,北方人表示,有點像烤過的發麵饃饃,這個要蘸著黃色的醬汁,醬汁是用樹上結的番茄與酥油混成的,味道甜美。

深色的一團麵包更加蓬鬆,有種吃到嘴裡就會化掉的感覺,它搭配的醬汁是黑色的那個小盤,黑色粉末下是潔白的大花可可慕斯。番薯麵包輕盈的香味與果味的醬汁搭配,絕對是一道有深度的菜。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大花可可

至此,5道開胃小食,每道3味,全部呈現。

震驚於Central每一道菜的複雜程度,驚豔的擺盤造型,你中有我的搭配,哪怕是一份簡單的醬汁也要玩出黑白對撞的視覺衝擊,都讓人深深折服。

太多陌生的動植物名字像謎語一樣混雜,後續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尋找每一種食材,居然不經意間用舌頭領略了亞馬遜雨林的生命力。

  • -25m海底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像不像意大利手工寬面?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在歐洲吃過那麼多次意麵,從來沒有跳脫出麵粉這種原材料。米其林極力追求的創新,在舊大陸只是醬汁的改朝換代。但是在南美,人們居然用甜黃瓜模擬出了意麵。

而這南美甜黃瓜,說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居然就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人蔘果嗎。

紅綠兩色醃製的人蔘果略帶酸鹹,原味的人蔘果片熟的軟爛甜蜜,用叉子撥開,下面居然藏著飽滿的扇貝肉,味道清爽而鮮美。且不說高級食材的巧妙運用,這種挖寶的感覺,不正像是我們在海邊翻開石頭,尋找小螃蟹或貝殼的驚喜嗎?

  • 450m 沿海山麓

盤裡的菜越來越像迷你盆景,海邊一座花草遍地的小丘陵端上桌。我們翻山越嶺,逐漸逼近核心地帶。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一種全新的植物塊莖——oca出現了。用oca做成的脆餅,和oca葉子交替呈現,搭配了百香果家族的一種果子做的醬汁,醬汁裡的白色來自一種美麗的花——魯冰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魯冰花

這道菜的每一種食材我都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所有的新成分完美結合在一起,絕對不是為了堆砌食材而把所有沒毒的東西都擺上桌。為了強化百香果的元素,這道菜搭配的果汁配酒也是濃郁的百香果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百香果

  • 2600米 高谷

幻想著自己是在雨林裡徒步的旅人,眼望著前方高聳入雲的大山。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熱水鎮

牛油果醬汁與褐色和黃色的藜麥堆起的高山,被鮮蝦清湯澆灌出一道河谷牛油果山沖刷出蜿蜒河道的一瞬間,我才醒悟過來,原來它在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亞馬遜生態的形成。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河谷裡藏著蝦肉粒和牛油果粒,混合著醬汁味道鮮美而層次豐富,蝦肉Q彈的口感至今難忘,但我甚至不捨得破壞這剛形成的高山河谷。

  • 4050米 植物染料

登上荒蕪的高原,在空氣稀薄地帶,皮膚晒得黑紅,而呼吸開始急促。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祕魯 的的喀喀湖

這是整套菜餚裡海拔最高的一道菜。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氧氣稀薄,原住民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Central用這道菜告訴我們,仍然有許多人在食用著非常簡單無味的食物。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用粘土包裹住番薯加熱烤熟,一整盤的石頭塊端上桌。服務生現場敲開粘土,示意我們蘸著當地植物的醬料吃。這道菜口味極其單調,讓人們不禁感慨,就是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嘗試改進和搭配,居然創造出這麼多美味的食物,central的存在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這讓我想起在印加顧都城庫斯科看到的當地人,深如溝壑的皺紋,早衰而黝黑的皮膚,為了適應高原逐代選擇出的肥胖身材,粗壯的腰身河不靈便的腿腳,像極了中國西藏轉經的人們。世界真是奇妙,在兩個遙遠而毫無關係的地方,生活著宛如孿生兄弟般的人類。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120m 亞馬遜水域

如果要用一種生物來代表亞馬遜河,那麼非食人魚莫屬。它鋒利的牙,強勁的咬肌,團隊協作攻擊,只要三五秒就把人吃得只剩白骨,留下血水染紅的河流……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肉質粗厚而非常腥的食人魚並不好吃,人們對它更多的是一種好奇。這道菜一上桌就帶著殺氣,新鮮的食人魚頭還帶著血腥,猙獰著尖牙,讓人害怕。只截取食人魚皮與木薯粉炸酥,點綴上白珍珠一樣的araza果醬,從配色到造型,像不像一隻抽象版的食人魚?

兩道味道平淡但造型奇特的前菜過渡,接受了百味連環衝擊的嘴巴漸漸恢復,開始品嚐三道主菜。

  • 165m叢林平原

翻過山,淌過水,終於到了富饒的原野上。這裡居住的多數是西方殖民者。

他們來到南美,不僅帶來了殺戮,也留下了現代文明。十字架與信仰,薰火腿的工藝,通用的西班牙語。打那以後,這片大陸上的歷史,都用新的語音寫就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這道菜的翻譯和食材辨認幾乎讓我崩潰。菜名裡Bellaco一詞根本沒有任何詞條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叫“barranco”的煙燻豬肉,被大舌頭的西班牙語發音給帶跑偏了。類似於搜索“soga”一詞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來自日本的“原來如此”。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barranco煙燻火腿

之所以讓我把它和薰豬肉聯繫到一起,是因為這道菜裡白色的泡沫,是一款薰火腿熬燉的高湯。黑色的高湯來自亞馬遜海螯蝦、車前草和黑辣椒,泡沫之下是鮮嫩的海螯蝦肉與“Bellaco”,我用黑色泡沫匹配海螯蝦,那麼白色泡沫必然是一種薰火腿的名字,最終一個懂西班牙語的朋友與我反覆溝通,敲定了這款發音獨特的煙燻豬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與海鮮搭配呈現出複雜而濃厚的香氣,果然沒有言過其實。

  • -5m 深海珊瑚

經過了上一道高難度謎題的考驗,這道菜就輕鬆多了。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白嫩的章魚,黑暗的墨魚,搭配海菠菜,清爽的海底世界畫面。

  • 3300m 安第斯山脈

南美最綿長的山脈,以它收尾,當仁不讓。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高原

哥斯達黎加特產的番薯莖拿來做壓軸主菜,這麼素能hold住場嗎?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服務生在番薯上撒混了砂糖的山羊奶酪的時候,我成功猜到了番薯底下藏著的羊排。撒了白糖和濃重羶味的燉羊肉,給這頓飯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舒一口氣,至此,已經吃了足足14道菜,廚師帶著我們兜兜轉轉了許久,我都怕自己在雨林裡迷路,終於看到了出口。

還有三味甜品。

  • 250m 琥珀木

海拔下降,降水減少,丘陵上的灌木叢有些乾枯,居然可以用琥珀來形容。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黃色的飄帶是中國可以吃到的雪蓮果,檸檬和咖啡調味的脆餅與奶油沒有過多亮點。異國他鄉吃到如此獨特的水果,還是有些觸動。

  • 2100m山雨

臨別離,乘直升飛機從上帝視角俯瞰雨林。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淺白色的雲母塊好似朵朵白雲,透明的啫喱便是天空如瀑的大雨,降落在碧綠的亞馬遜雨林裡。劍麻粉末與綠色的“植被”之下,還有兩種巧克力冰激凌假扮的土壤,一深一淺兩種顏色似乎象徵著不同的土質。

多麼形象而又生動的自然講堂!

  • 3680m 一千種草藥

樹皮上兩片長著苔蘚的餅乾, 杯裡倒上飲料,一粒粒滾動的是潮溼岩石上生長的念珠藍藻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據說雨林裡的薩滿法師會做一種藥水,人們在經過齋戒、祭祀和各種嚴密的宗教儀式後喝下它,能夠看到前世今生。

我沒能鼓起勇氣嘗試。

這片遙遠大陸所吸引我的神祕,怎麼能一次窮盡。

「Central」我吃的不是飯,是南美大陸的萬水千山

△ 玻利維亞 烏尤尼鹽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