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蔡 瀾

美食家、電影監製、專欄作家、節目主持人,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李懷宇,文化學者,資深傳媒人。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十大省宴,廣東為首

記者:作為一位美食家,您對美食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蔡瀾:要名副其實的好吃,這個是最基本的。最基礎的東西最好吃,豆芽炒青菜是最好吃的。同時,要善於比較。

記者:有一個觀點說,人的味蕾是有記憶功能的,小時候吃過的好東西,長大後認為最好吃的東西還是小時候吃過的。這有科學道理嗎?

蔡瀾:吃,是一種很個人化的行為。什麼東西最好吃?媽媽的菜最好吃。這是肯定的。你從小吃過什麼,這個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腦裡,永遠是最好的,也永遠是找不回來的。有時,我們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我的父母是廣東潮汕人,在我的“美食鄉愁”裡,第一位是廣東菜。

而且我們常常以“吃過更好的”來比較,如果以前吃了更好吃的,那就不夠好,如果這頓是比以前更好,那就更好。我們都是以這樣的水準來批評吃過的東西的。從當地的食物來比較,再從自己國家各個地方的食物來比較,然後再將全世界的食物來進行比較,就會公平一點。

記者: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總顧問,您怎麼評價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

蔡瀾:什麼是中國的八大菜系?當今已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我記憶中是:從前的中國八大菜系,是廣東省的粵菜、福建省的閩菜、江蘇省的蘇菜、浙江省的浙菜、安徽省的徽菜、四川省的川菜、湖南省的湘菜和山東省的魯菜。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白切雞

粵菜,當然應該入選。南方是一個物產富庶的地方,從最貴的鮑參翅肚到最便宜的雲吞麵、叉燒包,粵菜影響到全國和海外的飲食。經濟起飛,更令從來不用貴材料的省份做起粵菜來。因為說到底,海鮮類才能賣得起價錢呀。在沒有海鮮的內陸,新鮮的魚總是吸引和迷惑著人們,“欲食海中鮮,莫問腰間錢”這句老話,說明海鮮總是被大眾所向往。

福建省會福州,福建古名“八閩”,所以福建菜以閩菜為名。當今香港人只知道廈門,其實廈門、漳州和泉州等地叫為閩南;而福州、武夷山等叫為閩東。福建人吃的多以海鮮為主,內陸人最為珍重,故閩菜不但列入八大菜系,而且是繼粵菜之後,排名第二位的。

再下來就是蘇菜和浙菜了。前者屬於江蘇省。長江下游,黃海之濱,向來被稱為“江南魚米之鄉”。由淮陰、揚州組合成淮揚菜,再有南京、蘇州和無錫,總稱為蘇菜了。浙江省的美食叫浙菜,主要是指杭州菜、紹興菜和寧波菜,其佳餚不勝枚舉。

徽菜,又稱皖菜。安徽省會是合肥,皖菜包括徽州、沿江、沿淮三種口味,但很多人也許只記得有祁門紅茶和“天下第一奇山”黃山。皖菜有“一大三重”之稱——芡大、重油、重色、重火。其實它的名菜“清燉馬蹄鱉”,一點也不符合這個稱謂,可見菜式變化多端。

川菜不必說,味道流行於中外,但並不一定以辣迷人。在省會成都的一間菜館,可以做一筵席,十二道菜,沒有一樣是辣的。

湘菜是指湖南菜,也別以為都是紅燒肉和辣菜,它的名菜有三百多種,洞庭湖的淡水魚又豐富,加入古代八大菜系之中,是有它的道理的。

山東的魯菜,影響到北京菜。很奇怪的,他們魚的內臟一概不吃,但是豬則從頭吃到尾,最具代表性的“九轉大腸”,各家做法不同,但都各有水平。小吃更以山東大包和炸醬麵見稱。地位在八大菜系之尾。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廣式燒鵝

這八大菜系是在清朝定下的,距今時間很久了,應該重新估量。像一個廣東省,已佔地甚廣,可以分出三大菜系來——廣州、潮州和東江,東江菜指的是客家菜,而且珠江三角洲各地的菜已各有名堂,再分就更細了。

記者:您還提出過“十大省宴”之說。

蔡瀾:是的,我覺得還是應把各大名菜歸入各省份去,叫它“省宴”,也許較為恰當。廣東省的省宴,把潮州和客家菜都列入;福建省的,閩南廈門、漳州和泉州,以及閩東的福州和武夷山菜,也都是福建省宴。江蘇省宴包括了蘇州、揚州、無錫和南京的菜,甚至可以硬生生地把上海的滬菜也加進去。浙江省宴有杭州菜和寧波菜作為代表。安徽省的省宴在省會合肥。四川省的,委屈了重慶人,也並之。湖北菜一向受湖南菜影響,對前者不公平,也只選湘菜作為省宴,湖北菜落選。山東菜當然列入。

新省宴應該有陝西的秦菜,很可惜不能選中雲南省、貴州省和廣西。所以,我認為取代“八大菜系”的應該是“十大省宴”:一、廣東,二、福建,三、江蘇,四、浙江,五、安徽,六、四川,七、湖南,八、山東,九、陝西,十、臺灣。

廣東菜的“獨門祕籍”

記者:廣東菜裡有些什麼“獨門祕籍”,以區別於其它菜系?

蔡瀾:廣東菜裡有一味非常獨特的東西——陳皮,這是其他菜系中少有的,我得拿出來講講。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新會陳皮

陳皮,用的是柑皮,薄薄一片,最初是綠色,晒乾後成褐色,是粵菜中常用的香料之一。最著名的產區就是新會。據說美國的新奇士橙,也是從新會移植過去的。新會出的陳皮,質量最佳,陳皮有什麼好?在藥用上,通常是好處一大堆,數之不盡,但中醫的效果緩慢,即刻看不出功效,還是味道最為重要。

如果煲一碗紅豆沙,少了陳皮,就遜色得多了。陳皮愈陳愈貴愈香,老的要好幾千元一兩,售價令人咋舌。有人傳說香港“鏞記”的紅豆沙要賣到五百塊一碗,老闆說當然沒那麼貴,不過他珍藏的不知年的陳皮,用起來當然不止這個價錢。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陳皮紅豆沙

“鏞記”每年都買很多陳皮貯存,在他們的貨倉看到一大包一大包的,標誌上寫著年份,但近年的已不見。一問原因,是新會再也不產陳皮了。

我到台山公幹,繞道專程到新會一趟,城市很繁榮,真是已經看不見一棵橙樹或柑樹。餐廳中的陳皮宴仍舊設著,坐下來吃,等菜上桌時,我問老闆:我不相信再也找不到。”“在鄉下的幾個出名產區還是有的,比從前少得很多,倒是事實。”老闆不同意:“價錢也愈來愈貴罷了。”但是宴席中,也不是每一道菜都適合用陳皮調製,有些甚為勉強,但陳皮滷鵝滷鴨,實在又香又軟熟,蒸河魚撒上數條,亦提升味覺。陳皮炆的牛腩另有一番滋味,甜品之中加上陳皮,與眾不同。

記者:煲湯也是廣東人獨有的文化。

蔡瀾:沒錯。聽說以前的順德老傭人一看到主人的嘴脣不潤,即刻對症下藥地煲湯來給他喝。用食療來照顧身子,是最高的境界,我沒有這種福分,真可惜。

我還沒來到香港之前,根本不注意什麼湯水之類的東西,後來漸漸被同化,現在也喜歡喝起湯來,到餐廳,最愛點的湯是他們的例湯。家裡的菲律賓幫手也學會了煲湯,如果我晚上不回家吃飯,她就煲好一鍋湯,好作我的宵夜。我晚上和人家應酬,只顧飲酒不吃東西,回到家有這鍋湯暖胃,會覺得非常幸福。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青紅蘿蔔煲牛腩湯

我常喝的有青紅蘿蔔煲牛腩,這種最普通的廣東湯最可口,方太曾經偷偷地告訴我一個祕方:把榨菜切成細粒摻下去吊味,我試過之後,果然成功,所以下次你來我家吃飯,會覺得我的青紅蘿蔔湯和其他人的不同。

一次,有位大師傅說要給我煲“不花巧”的湯。一聽到“不花巧”三個字,我已打從心中喜歡。近來吃的盡是一些變形菜,變的手法很低,已吃得怕怕。大師傅拿出來的那個大湯煲,湯渣已撈起,剩下五分之一的湯。 看料,有鯪魚、沙葛、赤小豆、腩肉等等,都是很平凡的東西。 一喝進口,濃郁香甜,是廣東人煲湯最高境界的樣板。 大師傅娓娓道來:先把鯪魚煎了,放進滾水中煲,再加豬肉和其它配料,一煲就煲了個八小時。 整條魚已經煲爛,最後一小時加進去另外一尾。湯一滾就要用慢火,把火爐中的木材拿掉一些,加另外一尾魚進去之前又要滾,那就加木頭了,總之每一分鐘都要看著它。

我在旁打趣他說:“比看老婆更關心。” 廣東煲湯的藝術,並不是外地人能夠了解。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記者:廣東菜對全國各地的菜系有什麼影響?

蔡瀾:粵菜影響了整個國家,比如內地有流行吃鮑參翅肚的趨勢,“罪魁禍首”就是香港人,香港人領先吃鮑參肚翅,又有游水海鮮,都是貴東西,才有錢賺。各省餐廳,不管是賣什麼當地菜,一進門就看到一大列水箱,裡面養著龍蝦和各類石斑。前者來自澳洲,後者來自菲律賓。

我組織旅行團去嘗地道美食,客人看到了龍蝦、石斑,心中一定問我為什麼不給他們點。似乎招呼生意對手、拉關係,沒有生猛海鮮就是不給面子。粵菜也不完全是貴的,粵菜的清蒸和點心類,比那些肥膩膩的東西清新得多。我去河南鄭州,抵達時已是深夜,要吃點當地小食,招待我們的人說只有港式飲茶。我不相信,結果找遍全市,還真的只是港式飲茶,只有罷吃。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清蒸鱸魚

還有一些地方菜故意迎合所謂當地客人的口味,這個是最不能長久的。人家開了一家更新更美的,你就完蛋了。如果你能保持原汁原味,人家吃了覺得很好,有一班食客一直來支持,這家店就能持續下去。

這些情況沒有救藥了嗎?也不是。古人說,會吃,也要有三代的背景,也許日後又有新局面,希望我能見到。所以我再三地呼籲,在保護瀕臨絕種的動物之餘,也要保護瀕臨絕種的好菜。香港可以成為罪魁禍首,也可以成為懷舊食物的堡壘。我們有幾代的美食根基,也經過經濟低迷的風浪,現在是我們帶它走懷舊菜道路的時候了。

食在廣東,不如說食在順德

記者:您吃過那麼多地方的菜,哪一個國家的最好吃?

蔡瀾:這個問題有許多朋友也問過我,例牌的回覆是:“和朋友一齊吃的菜,最好吃了。”但這種說法,自己都覺得愚蠢,怎麼騙得了別人?在我看來,一個國家,要有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農產品,才產生吃的文化。中國菜好吃,侷限於江南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地方的菜,還是粗糙的;法國地方小,整個國家山明水秀,各地菜式都不錯。法國人是環境造成他們愛吃,中國人是生下來就愛吃,差別在這兒。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順德魚生

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工具。我發現順德人和法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喜談吃。“我媽媽做的魚皮餃才是最好吃的”,順德的朋友都跟我這麼說。“啊,普羅旺斯”,法國朋友說,“那才是真正的法國。那邊的菜,才像菜。”

我很佩服順德人,見過他們的廚師的刀工,把一節節排骨斬得大小都一樣,炒也把汁都炒幹,真不容易。我們一直以中國菜自大,但法國菜實在也有他們的好處,把鵝頸的骨頭拆掉,釀進鵝肝醬的手藝,不遜中國廚師的花巧。順德人和法國人會不停地告訴你吃過什麼好菜,怎麼煮法,味道又如何,聽得令人神往,恨死自己不是那些地方出生的。比法國人好的是,順德人自吹自擂之餘,並不看低其它地方的菜餚。法國人不同,他們一談起酒菜,鼻子抬得愈來愈高。

如果非要說除中國菜之外,外國菜我比較喜歡哪裡的話,我喜歡的很多,每個國家都有它的飲食文化,要找他們好的東西出來。有人吃韓國菜就叫烤肉,我從來不叫烤肉的,因為韓國菜中其他的飲食文化很精彩。比如,有一種東西叫神仙爐,很像我們潮州的暖爐,小小的,一人一道,裡面什麼東西都有,很有意思。在泰國菜中,最熱的一天就用一個碗盛滿冰水,下面幾顆飯,上面放花朵,讓你在沒有胃口時想多吃幾口,這是他們的文化。

記者:在香港能吃到正宗的順德菜嗎?

蔡瀾:如果在香港想吃順德菜,我一定會去北角或旺角那兩家“鳳城酒家”。吃些什麼呢?順德的“煎釀土鯪魚”是不可不點的,整條那麼多骨頭的鯪魚,把肉拆了下來,只剩一層皮及頭尾,然後拔刺,肉剁碎,加陳皮等配料,釀進魚皮中,再慢火煎出來。賣出去也沒幾個錢,但花的功夫那麼多,是一般餐廳認為不值得做的菜,所以在香港逐漸消失了。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煎釀土鯪魚

“大良炒鮮奶”也不容易做得好,火候一控制不了就焦了。凝固的鮮奶比蛋白潤滑,上面再撒些橄欖仁,配合得天衣無縫。金錢雞”和“大良野雞卷”都是用肥豬肉做的,當今人認為不健康,但這些菜用了植物油就走樣,偶而一試,總不會即刻心臟病發作吧?如果“鳳城”不用豬油,就不叫“鳳城”了。生菜包已成了懷舊菜,煎藕餅、金錢酥蟹盒都值得一試,最後的蒸粉果、水餃不可缺少,最好是叫一個“滑雞球大飽”,名副其實地“大”,看得客人哇哇大叫。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大良炒鮮奶

拍攝美食節目,不能不來順德朝聖。到了順德,當地朋友準備一餐鯪魚宴,用最普通的鯪魚,能做出二十道菜來:涼拌魚皮、釀豆角、煎魚餅、蒸魚卷、皺魚皮、沙窩魚頭、焗腩、炒魚子、炒魚球、釀竹笙、蒸豆腐、豉汁魚嘴、釀芥、京蔥鳳凰球、如魚得水、骨肉團圓、蒸魚、魚煮雞、魚煮羊和最基本的魚皮餃。

記者:哪一樣順德菜讓您印象深刻?

蔡瀾:我到順德,差不多每一餐都叫魚皮餃,和從前吃過的比較一下,成為“魚皮餃專家”後,上桌一看,不必吃,已知輸贏。如果有一家人做的魚皮餃,個子很小,一口一個,皮的韌度不軟不硬,包的餡也夠味,其他的菜,已知吃得過。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魚皮餃

一次我到順德,朋友請客,我點了一些特別的菜:芫荽沙蟲生蠔魚頭湯。上桌,果然不出所料,沙蟲是種很甜的食材,生蠔夠鮮,魚頭骨多,當然甜上加甜。又有芫荽來中和,湯滾得乳白顏色,是大師傅的手藝。用一個比飯碗大兩倍的湯碗盛著,一人一碗,眾人全部喝光。廣東人一向主張來個老火湯,但湯一煲上兩個鐘頭以上,味太濃,多喝會留在腸胃中,不是每天能進食的東西,偶爾喝喝這種現煮現飲的,是件好事。

欖角清蒸大鯪魚是永遠不會失敗的,那尾鯪魚也難得,大的至少有二英尺半長,菜市場中罕見。肚腩部分是全無骨,肉細膩,油又多,加上欖角的惹味,這尾鯪魚又吃得乾乾淨淨。

河鮮要是做得好,材料上等的話,不遜海鮮,而且價錢要來得便宜,那尾大鯽魚分成兩味,豉汁蒸的頭腩中還有大量的魚春(魚卵),每人分一口,將魚春幹掉。

我在順德吃過印象最深的是生菜鯽魚粥。他們的師傅個個都有水平,鯽魚多骨,能將骨頭全部切成碎段,也只有順德人才做得好。

所謂食在廣東,其實是食在順德,去順德的目的不是呼吸新鮮空氣,目的就在於吃、吃、吃。

潮州飲食文化特別

記者:客家菜近年有什麼變化?

蔡瀾:幾十年前,客家菜在飲食界中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想吃貴的東西,那麼去廣東菜館和潮州餐廳吧。客家菜是實惠的,便宜的。三五知己,不必充場面,吃鹽焗雞去,花不了多少錢。可是,這些客家餐廳如今一間間不見了,因為都變成了粵菜館。菜牌上除了釀豆腐和梅菜扣肉,都是廣東小炒,學人家賣起海鮮來。客家菜可不只是這幾種。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客家梅菜扣肉

記者:潮州菜又有什麼獨到之處?

蔡瀾:香港最好吃的潮州菜,被公認為正宗的,有上環的“尚興”,那裡的螺片燒得出名,但價錢貴得也出名,已被客人冠上一個“富豪食堂”的名稱,當然不是我們每一天都去得的。另一家是在九龍城的“創發”,食物地道得不能再地道,只要你不是盡點一些高價海鮮,價格也適宜。那裡的氣氛有點像把大排檔搬入店裡,有些熟食是大鍋大鍋熬出來的,像他們的鹹菜豬雜湯,也絕對不是家庭做得出的——最巧手的“家庭煮婦”也做不出來。無他,他們客人多,大量胡椒一大鍋一大鍋熬出來,這條件,去哪裡找?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蠔仔烙

市面上也有多間潮州菜館,都已粵菜化,什麼豉汁涼瓜、咕嚕肉、沙律明蝦等,都是厚著臉皮拿出來當招牌菜。有一次,我招待日本友人到一家不出名的潮州餐廳,叫了一客蠔烙,上桌的竟是一片圓形的煎雞蛋,切成六尖片,友人一看到,大叫:“Chiu Chow pizza(潮州意大利薄餅)!”真羞人——煎正宗蠔烙用的是平底鍋,普通的凹型鐵鑊是煎不出來的。廚師大概連這個道理也沒弄清楚。潮州菜基本上很少油,吃慣濃油赤醬上海菜的日本人,初嘗潮州料理,驚為天人,認為健康之餘,還一吃上癮,絕對沒有那種油膩膩的印象。

當今,要吃到一頓正宗的潮州菜,就連去到老家的汕頭和潮安,也不一定找得到。我曾在老家試了多家,頗感失望。後來,到了汕頭的金海灣酒店,老總找到了一位老師傅,和他研究了半天,問小孩子時吃過什麼,才慢慢把他的回憶勾出。第二天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當晚才做出一餐像樣的潮州菜來。

記者:說到潮菜,就不能不提“糜”,糜就是潮州粥。

蔡瀾:對,潮州粥要用猛火,水一次加足,煮至米粒剛爆腰就算熟了。這時候整鍋粥讓餘熱糜化,米粒下沉,上面浮著一層如膠如脂的粥漿,就是糜了,和廣東粥截然不同。從送糜的小菜,就能看出潮州的文化。潮人叫這些菜為“雜鹹”,當然以鹽漬為主,蔬菜、肉類、魚蝦蟹貝殼類,都醃製得鹹得要命。海中的小生物一點也不放過,小蟹小貝,全部食之。像蟛蜞和黃泥螺,和寧波人吃得一模一樣,這代表了什麼?代表兩個地方從前都很窮困,小量鹽漬,才可多下飯下粥。我上次去金海灣酒店擺早餐,自己到菜市場中找,鋪滿桌上的小碟雜鹹,就有一百碟之多,一點也不誇張。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潮汕砂鍋粥

記者:潮州之外,還可以到南洋去找回原味嗎?您生在新加坡,對此應該最有發言權。

蔡瀾:華僑們死腦筋,一成不變,傳統潮菜,卻讓他們留了下來。佼佼者有新加坡的“發記”。他們的炊大鷹鯧,一刀片開,插上尖枝,像一張帆。再在魚肚內塞兩支瓷湯匙,這麼一來,那麼厚的魚肉才炊得完美。

新加坡之外,如果有另一個地方,比潮州更像潮州的,那便是曼谷了。你能想象到的關於潮州的一切,這裡都有。能講潮州話,在曼谷更是通行無阻。最好的潮州東西,當然莫過於潮州菜。記得在一家叫“笑笑”的館子,我叫了一碟魚生,用的是鯇魚,蘸甜梅醬吃,味美無比,一碟不夠再一碟,一共吃了四碟才願意離開。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魚飯

潮州菜還有一種文化:“做桌”。我小時候,最喜歡聽到“食桌”這兩個字,是家中辦宴席,大請客人的意思。師傅前來燒菜,叫“做桌”。他們搬來種種材料,先把鋅板鋪在草地上,另一邊燒起炭來,炭一燒紅,就擺在鋅板上。大師傅拿了一支獵戶用的雙叉,穿乳豬,就那麼烤將起來。大師傅把乳豬轉了又轉,絕對不會讓豬皮烤得起泡。全身熟透,但表皮光滑如鏡。

蒸鯧魚是主菜,越大尾越好。鯧魚上面鋪滿鹹酸菜、芹菜、香菇片和紅辣椒,但最主要的還是大量的肥豬油,切成幼絲,蒸後溶在魚肉之中,沒有了豬油,絕對不好吃。也少不了蝦棗蟹棗,那是把蝦蟹和豬肉剁碎後,用網油包起來炸,再切成粒狀上桌。不用網油包的話,已不能叫為棗。最後,大師傅還會做一大碗的芋泥,當然又是豬油炒出。總之,潮州人食桌,全是豬油。最好吃的不是食桌,而是食桌後的那幾天,把剩下的東西和春菜一起翻煮。很奇怪的,豬油被春菜一吸而淨,看不見浮在上面的那一層,而這碗春菜才是天下美味。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蒸鯧魚

記者:美食、電影、旅遊、友情等人生經歷,您都寫到書裡去了,這些東西您寫到最後,對人生的總體看法是什麼?

蔡瀾:樂觀對個人而言很好,我的樂觀是天生的。我們跟整個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剎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樂一點,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懂得這個道理,就一直往快樂這個方面去追求。很多大學做了很多研究,全世界的結論是:最好的人生就是儘量地吃吃喝喝。

轉載 | 廣東政協

來源 |《同舟共進》2019年第2期

【味道】美食家蔡瀾:身為廣東人,已是一種福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