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讓你流口水的舟山海鮮十大美食,大家一起看看是不是當之無愧'

"

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漁場,也是世界著名四大漁場之一,素有“東海魚倉”和“海鮮之都”之稱。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如果你愛吃海鮮,到舟山各大菜館和海鮮大排檔就可享用美味,用舌尖去感受舟山獨特的海鮮美食。

全球即時戰鬥玩法,聯盟作戰!

廣告

自古以來,舟山群島飲食文化,有著悠久歷史和獨具風味,最具代表性的舟山海鮮菜餚特色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

舟山海鮮菜源自民間,講究鮮活,口感鮮美,注重營養,主要食材以當地產出的特色水產品和農副產品為原輔料,菜品原汁原味,重在本味特色。

舟山海鮮美食烹飪的主要方法為清蒸、醬漬、鹽漬、風乾、生吃。還採用晾晒、醃製、醉糟等傳統粗放方法進行加工保存。在烹飪技藝上,菜式豐富,既繼承漁農村傳統加工技藝,又講究刀工、色澤,粗菜細作,土菜精做,富有濃郁的地域風味特色。而且每道菜都有當地風俗文化典故或故事傳奇。

舟山最具代表性美食

TOP 10

↓↓↓

黃魚鯗烤肉

黃魚鯗就是鹹黃魚乾,是鮮黃魚剖肚鹽漬晒乾而成,背開鹽漬後又漂洗晒乾的稱“白鯗”或是“淡鯗”。

舟山人俗語“好看紅綠,好吃魚肉”。黃魚鯗烤肉,魚鯗與五花肉同烹,在火的熱力下變得酥爛、入口即化。五花肉吸收了黃魚的鮮香,減淡了肉的油膩,而原本略顯乾巴的黃魚鯗立時變得飽滿圓潤。濃稠的湯汁,混合著魚肉的鮮香,既有濃郁的魚鯗香味,又有豬肉的鮮味,兩味相摻,各盡其妙。是定海百姓用來招待客人的一道地方名菜。

至清宣統年間,舟山黃魚鯗已盛銷國內,名聲遠播海內外。2009年,“舟山大黃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

用舟山大黃魚經過精細加工而成的黃魚鯗,潔白、形圓、味鮮、不鹹不淡,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開胃、清火、生津、活血的作用。黃魚鯗加生薑清燉,可供婦女產後補虛。

青椒炒貽貝

嵊泗貽貝是舟山市嵊泗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舟山方言稱之為“淡菜”,別名海紅(東海夫人)、紅蛤、殼菜等。

嵊泗縣海域環境優越,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溫度適中,利於海洋生物棲息,為嵊泗貽貝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被農業部劃為一類貝類生產區。

嵊泗人採集野生貽貝供人類食用、交易有悠久的歷史。此地所產貽貝具有個大、鮮嫩、肉肥、營養豐富、無汙染等特點,為海鮮中的佳品。不但營養價值高,產量也很大。除鮮食外,又可乾製。幹品叫“淡菜”或“蝴蝶幹”,所含蛋白質、碘、鈣和鐵都比較多。

大烤目魚

烏賊即墨魚,是舟山市四大經濟魚類之一,與大黃魚、小黃魚和帶魚齊名,可鮮食、醃製或晒鯗。它蛋白質含量豐富,可補腦補血。肉質鮮美可口,可加工成多種菜品,常見的有大烤目魚、烏賊混子、烏賊膘腸、烏賊鯗、烏賊肉片、拉絲等。

舟山漁場所產的烏賊大都為曼氏無針烏賊,其烏賊骨的後端無尖銳的骨針。《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載:“烏賊(墨魚)的分佈區域,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以及我國南北近海廣為分佈,以舟山產量最大。”

舟山漁場主場地嵊泗縣的墨魚鯗一般稱之為“螟晡鯗”,歷來十分有名,為嵊泗墨魚製品一大名優特產。嵊泗《十二月魚謠》有:“四月烏賊發近洋,火照烏賊到汰灣,滿灘烏賊滿晒場,家家疊滿螟蜅(目魚)鯗。” “烏賊家家飯”,說明它是舟山的家常菜。

舟山人吃烏賊歷史悠長,早在宋代已是“舟山下飯”。

有關烏賊還有一個民間傳說:古時,秦始皇坐上一條大船,欲與古神話中的東海海神禺虢相見。初來東海的秦始皇,放眼四望,眼前是波瀾壯闊的東海,氣勢吞天吐日。秦始皇被雄偉壯麗的大海所震撼,欲題字留念。隨從官員馬上從筆墨袋中取出筆和竹簡,沾上墨汁遞上。誰知,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拎袋的手一鬆,筆墨袋隨即飄落茫茫大海之中。筆墨袋一接觸水面立刻化作一隻精靈,搖頭擺尾地向深海而去。

炒什燴

舟山三鮮炒什燴的配料、加工方法都比較獨特,有地方特色和風味,吃起來自然與別處不同。因此成為舟山的“傳統老牌熱菜”,又叫“全家福”。

三鮮炒什燴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定海、沈家門飯店的招牌菜。當時的普通家庭很難一下子配齊如下原料:肉、舟山魚丸、薰魚、肉皮膏、白泉鵝肉、鵝胗花、目魚花、對蝦等。

三鮮炒什燴最有名的當屬定海“工農兵”飯店,每天供不應求。上午10點左右就端個鍋子去“工農兵”飯店排隊,去遲了就可能買不到。三鮮炒什燴上了年夜飯桌,更有豐足和吉祥的意味。看看魚丸、對蝦、扣肉挨挨擠擠地湊在一個碗裡,讓人聯想到“全家福”的幸福樂趣。

紅膏熗蟹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介紹了醃製螃蟹的“藏蟹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有詩:“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

舟山人尤喜食蟹,鹽漬滷浸漬曰“嗆”或“熗”,置於鹽堆下曰“棚”。農曆九月以後,螃蟹體內開始積聚脂肪(生膏),準備越冬。這時捕捉的蟹稱作門蟹(雌性,又叫大肚臍膏蟹),體質豐滿,質量最好,營養豐富。

其中用最鮮美的嵊泗漁場的三疣梭子蟹做的紅膏嗆蟹,是舟山人最佳的傳統佐酒下飯海鮮,也是聞名於海內外的海鮮珍餚。舟山漁諺中形容舟山傳統食俗風味產品時,至今還流傳這樣一句在老話頭:“風鰻、吊帶(指風乾的帶魚),吃場(味道的意思)還要數嗆蟹。”2009年,“舟山三疣梭子蟹”獲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註冊。

芹菜炒鰻絲

在舟山人的飯桌上,有一樣小炒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舟山民間家常菜“芹菜炒鰻絲”,現在成了當地海鮮大排檔的風味名菜。

“新風鰻鯗” 用舟山海鰻製作。製作鰻鯗,以冬汛中後期為佳。此時魚體大小適中而肥嫩,且氣候變較冷,又是西北風季節,易於風乾保存,掛在避陽的通風處晾乾,便為佳品。當地居民把這段時間晾制的鰻魚乾,冠以“新風”,故而得名。“新風鰻鯗”肉質豐滿,在舟山有“新風鰻鯗味勝雞”之說。

當地芹菜的葉、莖含有揮發性物質,別具芳香,能增強人的食慾。如果用西芹就炒不出那種特有的香味了。鰻絲甘美,芹菜清香,別具風味,舟山海鮮與時令鮮蔬的巧妙配合,實現了營養成分的互補,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和”之理念。

舟山風鰻

在舟山,有“無鰻不成宴”之說。風鰻,諧音“豐滿”,豐收、圓滿,所以,無論是祝壽、結婚、滿月、過年,風鰻必有一席之地。

“十一月鰻大又長,剖鯗風乾送貴客。”、“十二月風鰻滿桅杆,北風吹得香千里,家人等儂在屋裡,平安回家過新年。”所謂風鰻,就是海鰻捕上來剖鯗,讓其在暖暖的冬陽下、在凜冽的寒風中漸漸吹乾。沿街小弄,那挑著一串串風鰻叫賣的小販;農家(漁家)小院,那用竹竿晾起來的一排排風鰻,是冬日舟山海島特有的一道特有風景。

風鰻的原料分外洋鰻和本地鰻。舟山人儘量用本地鰻,因為肉質不一樣,外洋鰻吃起來肉味是“燥乎乎”,也就是乾巴巴;而本地鰻肉質滋潤,甚至有點軟軟的天然油味。鰻魚被做成“風鰻”,不用添加多餘調料,只用適量海鹽醃製,就可保留鮮美的原味。但是,若是吹的太乾會走味,一旦風鰻乾癟,人們一般就將其與其它菜一起炒。

舟山風鰻,作為“舟山老下飯”,是一代又一代海島人的口福,也是海島人抹不去的記憶。往昔的歲月在逐漸風乾,而風鰻的回味卻日漸豐滿。

清蒸釣帶魚

舟山帶魚是全國首批海鮮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海鮮,是舟山漁場四大經濟魚類之一。舟山帶魚顯著特徵為目黑色,有鱗片且易脫落,骨小體肥,背脊上無凸骨,肉嫩。

通常釣帶比網帶價格高,因為外形完整好看,還因為釣帶在被起釣的過程中,魚鉤扎進了魚嘴,將其體內血液放了一部分,在拔掉魚鉤時也會有血從魚嘴裡滲出,據說這樣的帶魚往往會更加美味。

舟山帶魚身上含有的維生素A是一種重要的防癌物質。常吃舟山帶魚,可降低膽固醇,促進毛髮生長,增強記憶力,補益五臟。新鮮的舟山帶魚可清蒸,鮮而不腥,且無其他地方帶魚的大骨粒異物感,在海內外備受歡迎,被稱為“世界上最好吃的帶魚”。

薰馬鮫魚

藍點馬鮫魚刺少肉多,頭部像馬,尾鰭交叉,肉膛厚實,刺少,是舟山漁場捕撈的主要品種之一。馬鮫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有補氣、平咳作用,對體弱咳喘有一定療效,還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功能,常食對治療貧血、早衰、營養不良、產後虛弱和神經衰弱等症有一定輔助療效。

舟山漁諺曰:“青佔與馬鮫,鮮美勝羊羔”,鮮字由魚和羊組成,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在上古時期就已認定魚和羊是鮮美之最,但青佔魚與馬鮫魚的味道要勝過羊羔。

馬鮫魚又名“社交魚”,清代詩人孫事倫在《社交魚》一詩中曾寫道:“田有社交豆,水有社交魚。一蔬並一鮮,社酒傾無餘。”舟山民間有“山上鷓鴣獐,海里馬鮫魚”的讚譽。《舟山十二月魚名》載:“六月馬鮫鮮又油,上岸過鮮賣好價。”

在舟山民間,逢年過節,請客吃飯,薰馬鮫是一盤少不了的特色冷菜。舟山人在臘月初八以後,往往要忙著張羅做薰魚了,其工藝傳統獨特,尤以沈家門人為上品,一些家庭主婦薰出來的馬鮫魚也很好吃。

鍋貼海鮮餃

鍋貼海鮮餃作為舟山十大代表美食之一,它的來頭可不小。網狀的底部被反轉過來,硬爽香脆,餃子皮薄餡鮮,隱約還能見到汁水滲出,吃到嘴裡,海鮮的美味融合了肉香,油而不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