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香油 雞湯 麵條 月餅 東臺時空 東臺時空 2017-10-31

東臺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

這裡不僅有生態旅遊

更有數不盡的各種傳統美食

這些散落在民間的東臺味道

每樣都讓人慾罷不能,你都嘗過了嗎?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東臺傳統美食已經形成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

對於吃貨來說,簡直就是無美食不歡暢。讓一個吃貨停止吃東西,那就是和讓小鳥不要飛,讓魚兒不要遊是一樣的概念,太過殘忍!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街頭美食,你吃過幾種?當然,東臺傳統美食很多很多,小編只能找到一個是一個!(排名不分先後)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東臺魚湯麵

東臺魚湯麵是江蘇東臺市漢族傳統麵食,屬於蘇菜,主要原料是麵條,湯白汁濃,滴點成珠,清爽可口。東臺魚湯麵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體。這是因為東臺魚湯麵在湯料上,選擇了野生鯽魚、鱔魚骨、豬骨等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鈣和各種氨基酸的特點。食後不上火、不口乾,營養豐富,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麵,賽過老壽星”之說。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東臺魚湯麵

  製作方法:

1、鯽魚洗淨,入豬油鍋中炸酥。另將鱔魚骨洗淨放入鍋內煸透。

2、鍋中放水1800克,投入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燒沸,待湯色轉白後加入熟豬油,大火燒透,然後用淘籮過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

3、將熬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乾,然後放入熟豬油200克,用大火把魚骨煸透,加入開水14000克 ,燒沸後再加熟豬油150克,大火燒沸,過清魚渣,成為第二份白湯。

4、用熬製第二份白湯的方法和用料,將開水10000克熬成第三份白湯。然後將三份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紹酒、姜、蔥 燒透,用細篩過濾。

5、將麵粉加水揉成麵糰,切成細麵條。

6、在碗內放熟豬油7克、白醬油15克和少許青蒜花,舀入沸滾的魚湯。同時,將麵條入沸水鍋中下熟,撈入魚湯碗內即成。

下灶蠶豆

  下灶蠶豆是安豐鎮下灶村獨有的特產。明清時被列為"貢品"。這種蠶豆,粒形扁圓,大如拇指,豆身中間略呈凹陷,形似牛腳,俗名"牛腳扁"。奇異的是,若把"牛腳扁"換一個地方種植,就是與下灶村一埂之隔,長出來卻面目全非,不是顆粒較小,就是味道不佳。當年,這裡的寺廟庵堂都競相選用"牛腳扁"豆瓣做湯下麵,湯白如乳,其味鮮美。興化學士李春芳來安豐求學於王艮門下,每逢青豆上市時,師生兩人最喜採食品賞。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下灶蠶豆

下灶蠶豆青豆鮮嫩,幹豆炒吃香酥,煮成“五香豆”沙而不膩,用油炸成“蘭花瓣”香脆可口。明清兩代此豆曾作為貢品向皇帝進貢,有“貢豆”之稱。

後港茶幹

  後港茶幹又名“王宜茶幹”,是後港的特產,王宜便是其創始人。後港茶幹扁扁圓圓,袖珍小巧,體積重量不到普通茶乾的一半,色呈醬黃,似蒙著一層薄薄的釉質,閃著溫潤的光。拈一片在手,頷首深嗅,異香撲鼻。小口嚼食,其肉質堅實而又不失柔韌,密膩而又不失嫩滑,味高若雞脯,清淡若蘆蒿,越品越見鮮美,越回味越難忘。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後港茶幹

後港茶乾的製作工藝很有講究,選豆、研磨、出漿、點滷、舀包、定形、壓制、水淨、醬油浸泡,到入味成幹,每一道工序都賦予後港茶干與眾不同的魅力。

富安酥兒餅

  富安酥兒餅是富安的一種傳統茶點。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嚐後,讚不絕口,一時酥兒餅美名遠揚,甚至還成了富安人的驕傲。

  富安酥兒餅以麵粉為主料,揉成麵糰以後再包入赤豆餡,最後經油煎而成。因為酥兒餅從裡到外層層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開的金菊,故又叫“千層酥”。

富安酥兒餅形似菊花、層層起酥、酥而不焦、油而不膩營養特點及功效 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素,具除熱毒、散惡氣、消脹滿、利小便,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潤澤膚之功效。因富含油脂,適量食用有益健康。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富安酥兒餅

主料:

精製白麵粉。

配料:

洗沙赤豆、鮮肉、蔗糖、桂花、香蔥、鹽、味精。

製作方法:

1、和麵:開水合面,加鹼適中,面發酵呈黃牙色

2、做餅:發酵面平壓成餅坯,上面塗一層食用油,捲起壓上再加油,連續數 10 次,直至一層一層面中呈現層層油,包上甜餡或鹹餡。

3、油煎:煎餅用油由精油、菜油、花生油配製而成,將油置平鍋燒熱後,放入餅坯。燃草為茅草為佳,文火反覆煎,呈蠟黃色出鍋。

許河豬頭肉

  許河豬頭肉是許河的傳統美味。豬頭肉於民間早就聲譽鵲起,據說淮揚菜系中的“扒燒整豬頭”火工最講究、歷史最悠久,是道久負盛名的淮揚名菜。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能改善缺鐵性貧血。而在東臺,許河豬頭肉是最出名的。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許河豬頭肉

在許河鎮許樂村,有這樣一家賣豬頭肉的小店,不過三四十個平方的樣子,賣豬頭肉卻“跩”得很。很多美食愛好者數里路趕來只為買肉,並且買肉先前要預訂,如果晚點就買不到豬頭肉了,“小鍋煮豬頭肉香,廚房的鍋煮八九個豬頭剛剛好,煮多了,豬頭肉就煮不透不好吃了。”

灶種乳豬

  灶種乳豬是四灶的傳統美味。灶種乳豬具有身長、腿短、頭小、嘴短、耳立、肉嫩味美等特點,被人們形象稱為“畜中人蔘”、“豬中珍品”,曾載入《中國名都.名鄉.名號》一書。因其面額部皺紋極像“壽”字,與我國南方及東南亞華人祈求福壽的傳統文化相吻合,為此,它成了高檔宴席和祭祖供桌上的極品,產品知名度很高。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用灶種豬製成的“烤乳豬 ”,色澤晶瑩,鮮嫩可口,是筵席上的美味佳餚,超市上的珍貴禮品,遠銷日本 、新加坡 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溪”牌凍乳豬2000年7月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龍港公司建立了國際認可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HACCP論證體系,“帥龍”乳豬正申請綠色食品認證。

生炒蝴蝶片

生炒蝴蝶片是樑垛的傳統特色菜。相傳康熙帝南巡視察串場河東臺段工程時,樑垛名廚生炒了一盤長魚片招待皇上,康熙品嚐後讚歎不已,他見盤中的魚片形似蝴蝶,不禁脫口而出“生炒蝴蝶片”。此名菜形似蝴蝶,故名“御賜蝴蝶片”,俗稱生炒蝴蝶片。

生炒蝴蝶片富含優質蛋白、黃鱔素、維生素A,視黃醇較高,鈣、磷比例較合理,經常食用有調節血糖、保養視力、抗氧化、強精骨、益智力、護膚美容、抗癌防癌之功效。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生炒蝴蝶片

主料:

野生鱔魚500g、鮮筍100g 、青紅椒各只100g。

配料:

薑片5g、蔥頭5g、生粉10g、雞蛋清1只、食用油1000g(實耗50g)、胡椒5g、生抽10g、料酒10g、麻油10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從殺長魚開始,就不一樣。一般殺長魚都是從脊背劃開,而做這道菜要從長魚的肚子剖開,這樣才能保證炒出來的時候是蝴蝶狀的。

2、殺好的長魚需要清洗,這裡又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正常燒紅燒長魚都是用開水燙,把魚皮表面的粘液去掉,而做這道菜只能用冷水清洗,要保留魚皮上面的粘液,這樣炒出來的口感才更好。

3、清洗完長魚之後,要用鹽將長魚醃了一會兒,之後,把長魚放在砧板上,垂直切成絲,不像平時炒的長魚絲是豎著劃的,而做這道菜切長魚是橫著切的,要保證垂直向下切,斜著切肉就會不那麼好吃了。

4、切好長魚後,就是點火準備開炒,先放一點油熱鍋,然後將蔥白絲、姜、青紅椒等配料放入鍋中爆香,幾秒鐘之後,直接將切好的長魚絲倒下,隨之迅速加入鹽、味精、老抽等調味品,大火炒,大約兩分鐘時間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在菜上灑上胡椒粉和蒜泥,這道生炒蝴蝶絲就算完成了。

溱東老鵝

  溱東老鵝是溱東的傳統特色菜。溱東老鵝學名“晏溪家雁”。北宋名相晏殊在西溪任鹽官時,喜食西溪老鵝,贊其味美如雁。古時鵝又稱雁,與天鵝同為一族,又為家養,寓意美好吉祥,故名“晏溪家雁”,俗稱溱東老鵝。

溱東老鵝味甘性平,集優質蛋白質、低脂肪(且是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和較高的磷、鐵、鈣等營養素於一體,對脾虛水腫、胃虛消渴、腎虛氣短、肺虛咳喘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溱東老鵝

主料:

鮮活水鄉老鵝一隻(家養一年,2000g-2500g為宜)。

配料:

青椒250g 、圓蔥1根、生薑50g、蔥50g、幹辣椒30g、料酒50g、醬油20g、白糖25g、食用油50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鮮活老鵝1只,宰殺出血乾淨,內臟扒出、剁塊,將鵝血放入器皿,加入少量鹽花、食用油燉熟。將鵝腸、肫剖開洗淨。

2、將炒鍋燒熱放入色拉油、生薑、蔥、幹辣椒煸炒。

3、放入老鵝煸炒,將水氣炒出至老鵝出油。

4、加入蔥、醬油、料酒,加水蓋上鍋蓋文火燒熟。

5、放入青椒、圓蔥、白糖、雞精燒至湯稠即可。

時堰煮乾絲

  時堰煮乾絲是時堰的傳統早點。時堰的煮乾絲軟而不爛、鮮而不厭、肥而不膩,是人們最喜歡的大眾早點,有不少東臺食客開車幾十裡來時堰吃早點,為的就是時堰煮乾絲。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時堰煮乾絲

時堰的煮乾絲與普通煮乾絲的不同之處,其一是內容豐富,其二是分量充足。從內容上看,煮乾絲以乾絲為主,但從乾絲上看便有講究,乾絲須切得細長如絲,入口後稍加咬嚼便可入喉;乾絲之外,配有木耳、蝦米、餚肉、荸薺等種種美味,輔以高湯勾兌而成。從分量上看,時堰的煮乾絲是用鬥盆裝的,不像有的地方,淺淺一碟,伸筷幾次,便已見底。

鐵板文蛤

  夏季,口感細膩、營養豐富的海鮮大量上市,這其中,文蛤是備受食客們喜愛的一道美味,東臺一個叫做弶(jiang)港的海邊小鎮,產出的文蛤最鮮美。鐵板文蛤,一片片晶瑩剔透的文蛤肉,像一彎彎新月,又如一顆顆珍珠。嘗一口,脣齒之間鮮味四溢;文蛤肉雖已下肚,但鮮香依舊留在口中,久久不散,令人陶醉。也難怪古代的帝王,會視文蛤為珍饈,宋朝仁宗皇帝把文蛤視為珍品美味,清朝的乾隆皇帝,則給了文蛤“天下第一鮮”的雅號。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鐵板文蛤

主料:

東臺本港文蛤殼2000g 。

配料:

圓蔥100g、芹菜50g、薑末10g、雞湯50g、食用油20g、料酒10g、精鹽少許、雞精適量。

製作方法:

1、將文蛤殼劈開,從彎口處下刀,把肉取出,清洗時順一個方向攪動,在攪動過程中切記不要把文蛤衣膜破壞,否則泥沙進入衣膜影響菜餚質量。

2、炒鍋燒熱放入食用油、炸薑末,加入雞湯、鹽、料酒,裝入器皿備用。

3、鐵板燒至紅熱,上桌後加入食用油,迅速倒入圓蔥、芹菜,再投入文蛤肉、雞湯攪拌均勻即可。

哈蜊夾肉

  蛤蜊學名青蛤,為東臺近海又一貝類特產,肉質肥厚豐滿,聯想盛唐崇尚肥美,貴妃圓潤豐盈,將蛤肉嵌於肉末之中形似含珠,故名“貴妃含珠”,俗稱蛤蜊夾肉。

蛤蜊夾肉富含蛋白、核酸及硒、鐵、鋅等微量元素,還含較高維生素A,具有滋潤五臟、消渴除煩、化瘀醒酒、保護視力、抗衰益智之功效,是健康和長壽之佳餚。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蛤蜊夾肉

主料:

東臺本港蛤蜊1000g、豬肉(肥)250g,豬肉(瘦)350g(10份量)。

配料:

大蔥20g、白砂糖10g、胡椒粉2g、植物油50g、澱粉80g、姜10g、醬油10g、高湯200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蛤蜊洗淨泥沙,倒入沸水鍋內燙一下,見其張開殼即撈出,摘下蛤蜊肉,去除黑色雜物並洗淨。

2、挑揀大小一致的蛤蜊殼洗淨,兩片殼中間要連著,擦乾水分,殼裡撒上幹澱粉備用。

3、分別將蔥、姜切碎備用。

4、將豬肥肉和豬瘦肉分別切小丁,用刀反覆斬成細粒狀,放入碗內,加入蔥末、薑末、醬油、白糖、胡椒粉、溼澱粉和蛤蜊肉攪勻。

5、分別裝在蛤蜊殼內,蛤蜊口上用溼澱粉抹平。

6、將裝好的蛤蜊殼下入熱油鍋中稍炸一下撈出,順序碼在燉鍋內,加入料酒,精鹽和高湯,對好顏色,置旺火上燒沸後改用小火燉至熟透味即可。

蘿蔔大蟶

  東臺東臨黃海,東晉時在西溪設臨海縣。大蟶盛產於東臺近海,尤以竹節蟶最為名貴,俗稱本港蟶。蘿蔔古稱“土人蔘”,大蟶、白蘿蔔二物相配,一葷一素,營養互補,故名“臨海蔘蟶”,俗稱蘿蔔大蟶。

蘿蔔大蟶富含核酸、維生素A和硒、鋅、鐵等微量元素,可潤澤五臟、聰耳明目、美容肌膚;白蘿蔔,含抗病毒的干擾素誘生劑和起抗癌作用的木質素等,一葷一素,珠聯璧合,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也是抗病防癌、延年益壽之佳品。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蘿蔔大蟶

主料:

東臺本港大蟶300g。

配料:

白蘿蔔300g、熟油30g、生薑末10g、蔥末10g、蒜花5g、高湯200g、精鹽少許、胡椒粉少許。

製作方法:

1、大蟶泡水3-6個小時後,剪開、清洗乾淨去沙。

2、白蘿蔔改刀切條、粗細均勻。

3、鍋內加入清水燒開,放入蘿蔔絲煮熟。

4、鍋內放入熟油、薑末,加入大蟶,煸炒放入高湯,湯色澤如奶,加入蘿蔔絲和調料。

5、起鍋時放入胡椒粉、蒜花裝盤即可。

紅燒小眼睛

  唐貞觀年間,尉遲敬德在西溪建有鎮海塔,又名定海神針,為體現春回西溪,漁鹽興旺,後更名為海春軒塔,一直沿襲至今。梅童魚為東臺近海又一特產,頭部渾圓、眼睛細小俗稱小眼睛,故名“春軒梅童”,俗稱紅燒小眼睛。

紅燒小眼睛富含ω-3脂肪酸、維生素B2、尼克酸及硒、鋅、鐵等微量元素,有輔助降壓、降脂、降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冠心病、延緩記憶力減退之功效,尤其適合患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享用。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紅燒小眼睛

主料:

東臺本港小眼睛魚500g。

配料:

生薑50g、蔥50g、蒜5只、食用油50g、糖2g、醬油5g、料酒5g、小胡椒2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小眼睛魚去鱗、鰓、腸後洗淨備用。

2、蔥切末,姜、蒜切片備用。

3、鍋中留底油,六成熱時入蔥、姜、蒜爆香。

4、烹入料酒、醬油後將小眼睛魚排齊放入,加清水沒過魚身。

5、加入鹽、糖調味。

6、待燒熟後瀝入小胡椒裝盤即可。

大雞抱小雞

借西溪“天仙配”的傳說,母雞為“鳳”寓仙女,腹藏數蛋,喻為多子,為傳統婚宴常用菜,讚美忠貞不渝愛情終有結晶,寓婚宴吉祥之意。故名“天仙送子”,俗稱大雞抱小雞。在東臺堤東一帶請客人吃飯,大雞抱小雞屬於上等之菜。

大雞抱小雞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和卵磷脂、低脂肪,有補虛祛邪、靜心安神、安胎止痢、強腰健體、抗衰健腦、明目美容、提高免疫力之功效。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大雞抱小雞

主料:

散養老母雞一隻3斤、草雞蛋10個。

配料:

蔥10g、姜10g、醬油20g、五香粉20g、料酒10g、食用油50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老母雞宰殺洗淨、煮熟去骨留肉,雞蛋煮熟去殼備用。

2、雞肉、雞蛋加醬油、五香粉、料酒、蔥姜滷至原料上色備用。

3、取碗一隻,碗內抹上油,雞蛋劈開排入碗內,放入雞肉壓實,上籠蒸至入味,取出扣入盤,潷出滷汁,放入鍋煎成滷汁,淋入麻油,淋在五香扣雞上即成。

麻蝦燉蛋

  麻蝦是世界上最小的蝦,雅稱“苗蝦”,是天然野生原生態、綠色環保食品,為蝦中瑰寶,味極其鮮美,堪稱江河一絕。麻蝦與蛋清清蒸狀如荷花蓮蓬,故名“苗蝦芙蓉蛋”,俗稱麻蝦燉蛋。

麻蝦燉蛋富含優質蛋白、核酸、低脂肪(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維生素A、鈣、磷、鋅和鐵等營養素,具有強筋骨、降膽固醇、降血脂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麻蝦燉蛋

主料:

草雞蛋6只、麻蝦150g(10份量)。

配料:

菜油10g、蔥姜各3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麻蝦洗淨、蔥姜切末備用。

2、鍋中留底油,放入蔥薑末煸炒,再放入麻蝦熬成醬後備用。

3、將蛋清磕入碗內,用筷子攪勻,加入麻蝦醬、水、鹽、雞精、菜油攪勻。

4、鍋內放水燒沸,將碗放入用文火燉片刻,待蛋液凝固變色即可食用;也可放入蒸箱蒸6—8分鐘即可食用。

河蚌豆腐

河蚌盛產於水鄉,其脣狀似斧頭,呈半月形,故稱其脣為“月斧”,豆腐潔白如玉,蚌脣入鍋,煮沸翻滾如劈如琢,故名“月斧劈玉”,俗稱河蚌豆腐。

河蚌豆腐味甘性冷,富含核酸、優質蛋白和鋅、鐵、鈣、硒等營養素,有固腎止血、清熱解毒、止渴利尿、滋養心腦、抗衰防癌之功效。它是東臺溱東、時蝘一帶的地方美食。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河蚌豆腐

主料:

堤西河蚌肉500g、香豆腐一方、火腿肉100g。

配料:

生薑50g、蔥50g、料酒5g、蒜50g、食用油50g、小胡椒2g、香油5g、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蚌脣用木柄捶扁(肉質酥鬆後容易煮爛),切成塊,放入沸水鍋內焯水後,撈出備用。

2、火腿肉切片待用。

2、將豆腐切塊放入沸水鍋內焯水,瀝出放入器皿內待用。

4、鍋內放油入薑片、蔥花、爆香,放入河蚌、火腿肉煸炒。

5、鍋內放水待河蚌燒爛,加入珍珠粉、豆腐,加入蒜花、鹽、雞精勾芡即可。

6、起鍋時放入小胡椒,滴入香油裝盤。

蟹黃肉皮

“八仙過海”在東臺民間廣為流傳,本名菜取東臺水鄉青蒲閘蟹的肉和黃,與肉皮、小肉圓、木耳等八味同烹一紫砂陶器皿中,故名“八仙聚會”,俗稱蟹黃肉皮。

蟹黃肉皮富含豐富卵磷脂、膠原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及鈣、鐵、磷等營養素,八仙葷素搭配營養互補,是食補、食養、抗衰、護膚之佳品。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蟹黃肉皮

主料:

溱東青蒲蟹(125g/只)2只、油炸肉皮150g。

配料:

雞脯100g、小肉圓100g、水發木耳100g、菜膽100g、筍片50g、胡蘿蔔50g、濃白湯500g、水發金鉤10g、食用油100g、小胡椒粉5g、雞精適量、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肉皮水發改刀洗淨,瀝乾水備用,輔料焯水。

2、蟹煮熟,剔肉,入油鍋熬成蟹黃備用。

3、鍋上火放入白湯、肉皮、蟹黃、筍片、肉圓、菜膽、木耳、金鉤,大火燒開,待入味後加入鹽、雞精,出鍋裝碗。

蟹黃包子

在東臺,吃蟹黃包子注重一個口訣:“輕輕提,慢慢移,開天窗”。只要輕咬一口,這薄的晶瑩的皮兒裡包著滿滿的一江蟹黃汁,香味一直從嘴裡流到心裡。

蟹黃包子色形俱佳、鮮嫩可口、柔韌暄滑、味香誘人 營養特點及功效 蟹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A 、卵磷脂、脂肪、磷、鉀、鈉、鎂、鐵、鋅等多種營養素,適量享用,對健康大有益處。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蟹黃包子

主料:

乾麵發酵 300g ,溱東青蒲蟹黃 100g 、食用油 10g 、五花肉末 250g ( 10 只量)。

配料:

薑末 10g 、蔥花 10g 、糖 10g 、醬油 10g 、香醋 10g 、雞精 10g 、小蘇打、料酒、精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炒鍋燒熱,加入食用油、薑末、蔥花、蟹黃,熬成蟹油。

2、將五花肉末與薑末、蔥花、料酒、鹽、糖、蟹油、雞精拌勻上勁。將麵糰搓成長條,揪成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

3、放入蒸籠用旺火蒸 15 分鐘,出籠即可。

4、食用時蘸香醋。

薺菜春捲

薺萊春捲是由唐之“春盤”、宋之“春餅”演變而來的。“春日春盤細生菜”,“盤裝薺菜迎春餅”就是指此而言。用料上,春捲皮除用水和麵外,還加雞蛋清,以增加春捲的酥脆。製作工藝上,將麵粉拌成稀漿糊,再用勺將麵糊“攤”入平底鏊焙皮,所攤皮之薄,足以體現中國烹調藝術的絕妙。

薺菜春捲口味特色 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香氣襲舌、風味獨特 營養特點及功效 薺菜味甘性平,富含膽鹼、乙酰膽鹼、薺菜酸鉀和黃酮素,具有和脾、利水、明目、健胃、解毒、降壓、擴張冠狀動脈之功效,是輔助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的良好食補,配以蛋白、香菇、五香乾、蝦米等,更是平衡膳食的美餐。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薺萊春捲

主料:

春捲皮 100g 、野薺菜 100g 、小蝦米 10g 、蛋皮 20g 、香菇 20g 、後港五香乾 20g ( 20 只量)。

配料:

料酒 10g 、薑末 10g 、食用油 35g 、雞精適量、食鹽少許。

製作方法:

1、將野薺菜洗淨,過熱水(水內加食用油、鹽),切末瀝乾。

2、將炒鍋加熱放油,將小蝦米、肉丁、蛋丁、香菇丁倒入煸炒,裝入器皿,稍冷後加入野薺菜末,再入鹽、雞精拌勻。

3、用春捲皮做成春捲形狀。

4、鍋內倒入油加熱至七成時,將春捲炸成金黃色裝盤。

冷鍋餅

  冷鍋餅是東臺一帶的知名小吃,每年的八月十五走到東臺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聞道陣陣濃郁的餅香。傳冷鍋餅是東臺一帶的老百姓為了紀念家鄉的英雄張士誠,也是為了懷念月亮娘娘給大家的餅,這種餅叫冷宮餅,俗稱冷鍋餅。

冷鍋餅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吃起來香酥柔韌,幾乎沒有不喜歡吃的,所以就成為東臺的美食啦,好多外地人到東臺來,品嚐以後都喜歡帶一些回去供家人享用。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冷鍋餅

原料:

麵粉400g,菜油100g,芝麻50g,白糖75g,老酵50g,鹼面少許。

製作方法:

麵粉加入老酵用溫水調勻,醒發兩小時,待酵面發起,加入鹼面,白糖調勻,鍋上火燒熱,用冷油滑鍋,倒入調好的面酵,蓋上鍋蓋,小火燒12分鐘,揭開鍋蓋,把芝麻撒在餅上然後翻鍋,再小火燒10分鐘即可出鍋。

溱湖籪蟹

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字——“籪”。詞典中釋義:“籪”是一種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斷魚、蟹去路進而加以捕獲的漁具。“籪蟹”,詞組是“溱湖籪蟹”——別的地方的籪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閘蟹”。

溱湖籪蟹產自溱東鎮青蒲村。每逢秋季,漁民在河港設籪捕蟹,故名“籪蟹”。其特點是體大肥壯,殼呈青色,綠眼睛,白毛腿,公蟹腹臍大而黃肥,味道鮮美,盛譽遠播。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溱湖籪蟹

烹調方法:

將籪蟹洗淨,用棉繩捆紮好,蒸熟,隨調料(薑末、精緻米醋)上桌即可。特點:色澤紅亮,肉質鮮美。

蹲門大餅

“蹲門大餅”出自東臺市蹲門村“大餅店”。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曾住過一戶寡婦獨子,母慈子孝,相依為命。母親叫海娘,雙目失明,兒子叫海飛,母子倆在一口草棚中安身度命。有一年中秋,海飛想撈些魚蝦換回月餅給母親嚐嚐,不顧大汛出海捕魚最後身葬大海,可憐的母親盼兒兒不歸,呼兒兒不應,每天從早到晚,她不吃不喝,蹲在門口,直至哭幹了眼淚,盼死在門口。傳說門口還蹲出兩個深深的腳印,人們為紀念這慈母孝子,就把這個漁村叫做“蹲門口”,敬佩海飛一片孝心,又別出心裁地做出大號月餅,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今天的“蹲門大餅”了。

蹲門大餅由於口味絕佳、攜帶方便,自然成了當地漁民出海打漁時口糧和一份精神寄託。蹲門大餅大若蒲扇,顏色焦黃,看起來古樸豪放,似乎缺乏現代商業化的賣相,可咬一口便能領略其中滋味:表皮脆酥、內餡綿軟又有韌勁,入口香氣綿延不絕。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蹲門大餅

製作要求:

陸氏蹲門大餅最為稱奇的當屬做大餅時對時間的拿捏把握“度”了。老陸做大餅10斤油、一缸面,從發酵到完成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一缸面發酵2個半小時,6個鍋一循環每個鍋都得悶40分鐘,一鍋油只出20個大餅,每個大餅只能在油鍋中待7分鐘,真是分秒必爭。

草爐燒餅

  安豐草爐燒餅,遠近聞名。據史書考證,安豐的草爐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安豐燒餅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蘿蔔絲餡、大蔥餡、韭菜餡、豬油渣餡、糖餡以及鹹甜合一的龍虎鬥。民以食為天,靈巧的安豐人把這小小的燒餅做足了文章。

  草爐燒餅擦酥多兩遍,擀的薄薄大大,烤得更是注重火候,色澤金黃而不焦,口感外酥而內綿,咬一口,頓時滿屋蔥香!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草爐燒餅

安豐草爐燒餅主要以麵粉、酵種、油渣、燒餅末、芝麻4、豬網油、飴糖、食鹼、蔥末、精鹽、菜籽油等原料,通過自爐膛進行烘烤面成。

臭醬油豆

在東臺,人們愛吃自制的醬油豆,其風味獨特,稱其為東臺臭醬油豆。

盛上半碗醬油豆,滴上幾滴香油,放些許寸長的蔥,一撮剁碎的紅辣椒(那時只有這些調料),放到飯鍋裡蒸,飯熟時,醬油豆也就熟透。揭開飯鍋,聞不到飯香,一股淡淡的醬油豆特有的略微有點臭的味道,直往鼻孔裡鑽,迫不及待夾一顆醬油豆放到嘴裡,立即脣齒生香,那個鮮啊,是什麼山珍海味所無法比的,確實叫聞著臭吃著香。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臭醬油豆

製作工藝:

1、在黃豆收穫季節,去市場買上2500克的黃豆,揀去雜質及劣質黃豆後,將黃豆在冷水中浸泡上一天左右,至豆發漲顆粒飽滿為止。將黃豆倒入鍋中,加水煮至七成熟,然後倒入竹籃裡濾去水分,在陰涼通風處陰乾,以抓一把黃豆不粘在一起為好,取一竹匾將黃豆放入攤平,上面覆蓋一層棉花或幹稻草,然後將此竹匾放置於溫度較大的陰涼處一星期左右,至長滿青黴菌的綠毛豆時,揀去個別黃黴豆,在太陽下稍晒一下(當地稱之為出“胎氣”)。

2、取涼開水5000克左右,放精鹽(500克)、料酒、大料、姜(拍散)、蔥結、紅辣椒幹,倒入小口大肚的罈子裡,然後將毛豆倒入,輕輕攪動均勻,用壇泥和稻草將壇口封住,放在陰涼處一星期,醬油豆即成。

3、開壇時,清香撲鼻,用小碗盛出一點豆,便可看到淡黃色的滷水中映襯著褐色的小豆,絲絲線辣椒更是鮮豔奪目。此醬油豆,酥爛爽口,鮮味中略帶些麻辣味,別有一番風味,它既是下酒菜,又是佐吃稀飯時的開胃食品,它的湯汁還是下面條的好佐料。

楊五香腸

  楊五香腸的東臺市的漢族傳統名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首創者楊玉龍排行老五,故此而得名。楊玉龍系東臺府樑垛人,原以廚師為業,後遷居東臺縣城,開一香腸店,專售香腸、火腿、板鴨、脆魚、松花蛋等細料薰燒肉製品,尤以香腸為著名,人們稱為"楊五香腸",此品已列入《中國名食指南》。

楊五香腸具有配料考究、製作精細、色彩分明、鹹甜適中、味道雋永等特點,深得顧客的讚賞。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楊五香腸

原料:

楊五香腸用料考究,它根據香腸的色香、味來選定,一般有白抽醬油、小籽食鹽、細綿白糖、高粱麴酒、葡萄糖粉、八角五香粉末、硝水等八種之多。用料多少還以氣溫高低適當掌握,一般夏季較冬季減少二成左右。

製作工藝:

將100斤腿板肉(精、肥肉8:2配料)剔骨去筋剁成小塊,然後與經細目篩篩過不帶任何雜質的小籽食鹽二斤、成份純正口感鹹甜適中的白抽醬油四斤、高梁麴酒一斤、細綿白糖一斤、葡萄糖粉半斤、蝦籽二兩和適量的八角五香粉來攪合拌勻,灌進乾淨的小腸衣內,經醃、灌、烘、涼而成。

油炸臭幹

油炸臭幹是東臺的標誌性小吃。最大特點是外酥內嫩,聞起來有些臭,吃起來香。將瀝油後的臭幹用剪刀剪成一塊塊斜角放在碗裡,澆上蝦油,舀上水大椒,灑些香菜和蒜泥,攪拌勻後即可品嚐。

臭豆腐乾與其他豆製品一樣都是通過接種黴菌後,經過發酵而成的。這類食品經過微生物作用後,產生各種特殊香味的有機酸、醇、脂、氨基酸等,易於消化吸收,同時還增加了維生素B12的含量。維生素B12有促進人體造血的作用,在一般食品中含量是極少的。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油炸臭幹

製作工藝:

1、用黑芝麻、花椒、八角、桂皮、白酒、食鹽等作原材料,加水5—10千克燒沸,倒入小缸內靜置一段時間成臭滷。

2、黃豆去雜質洗淨,放人冷水中浸泡後,連豆帶水(l千克黃豆加10千克水)用豆漿機磨成豆漿,將過濾後的豆漿燒煮至95℃以上,慢慢加人氯化鎂溶液,使其凝固成稀粥狀,再過5分鐘即成嫩豆腐。

3、取大方盤數只,鋪上紗布,舀入嫩豆腐,把紗布包嚴,依次疊壓豆腐盤,壓出豆漿水。過些時候,將上面的方盤翻到下面去,依次摞壓,把全部嫩豆腐的水分壓幹。最後去掉紗布,用刀劃成小方塊,冷透即成豆腐乾。將豆腐乾放人臭滷適量浸泡,約3-4小時後取出,即成臭豆腐乾生坯。

4、將生坯用水沖洗乾淨,放人淘籮內瀝乾,然後放人沸油鍋中炸,待臭豆腐乾上浮、外殼硬鼓、呈金黃色時即成。

5、將瀝油後的臭幹用剪刀剪成一塊塊斜角放在碗裡,澆上蝦油,舀上水大椒,灑些香菜和蒜泥,攪拌勻後即可品嚐

溱東灰鹹蛋

溱東灰鹹蛋以傳統制法,用草木灰醃製鹹鴨蛋(灰鴨蛋),保鮮時長,蛋黃油多,蛋白鮮嫩,聞名於大江南北。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溱東灰鹹蛋

金剛臍

金剛臍是東臺老糕點廠的傳統糕點,金剛臍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清初為八角形狀,因為當時滿洲統治者忌諱(八旗兵被吃掉),只好改成現在的六角形。

“六角錚錚”的金剛臍,硬邦邦、俏錚錚、尖翹挺拔,金剛臍做法很簡單,就是表面抹上素油烘烤,面里加了糖的烤出來就是甜的,加了鹽水的烤出來就是鹹的,沒有再多的配料,所以它會被方便麵、肯德基那些口味豐富的新興食品淘汰。可是,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食品添加劑安全時,金剛臍這樣樸實的食品又被人們想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金剛臍

主料:

普通麵粉200克。

配料:

清水75毫升,奶粉15克,小蘇打1克,加入小蘇打的清水15毫升,速溶乾酵母2克,雞蛋1個,食鹽(細砂糖)20克或者30克隨意。

製作方法:

1.將除了小蘇打,清水,雞蛋之外的材料混合均勻

2.打入雞蛋,並分次加入清水,慢慢揉成麵糰,放在盆子裡,覆蓋上保鮮膜,28度左右室溫發酵到兩倍大,取出來按扁,排氣。將小蘇打和清水混合成蘇打水,用指頭或者拳頭將蘇打水一點點揣進麵糰,.將麵糰用力揉到表面光滑,取一小塊麵糰慢慢撐開周邊能在中間形成均勻的麩裝薄膜。

3.稱一下面團總重差不多是340克,將麵糰分割成5等份,每份68克,並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讓麵糰舒緩一下。舒緩後的麵糰再次按扁排氣,並將它們揉成圓形。烤箱180度預熱。烤盤裡墊錫紙,錫紙上刷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將麵糰放上去。

4.用剪刀將麵糰剪成6等份,並在每一份的面上都刷上薄薄一層食用油。送入預熱好的烤箱,烤20分鐘至表面金黃即可。可以趁熱吃表皮是脆的,內裡是軟而有韌勁的,也可以密封過夜吃,表皮是軟的,口感也不錯。

黃泥螺

黃泥螺產於東臺沿海淺灘,外殼呈卵圓形,殼薄脆,其殼不能包住全部身體,腹足兩側的邊緣露在殼的外面,肉質細嫩,醇香鮮美,為佐餐助酒的佳餚。特別是加鹽料酒醃製而成的醉泥螺,其味香甜脆嫩,鹹中藏鮮,風味獨特,更是地方一絕。

舌尖上的東臺——揭祕東臺傳統美食文化!

黃泥螺

泥螺以桃花盛開時所產的質量最佳,此時泥螺剛剛長髮,體內無泥,且無菌,味道也特別鮮美。中秋時節所產的"桂花泥螺",雖然比不上農曆三月時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豐,極其鮮美。泥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成份。泥螺營養豐富,又具一定醫藥作用。據《本草綱目拾遺》載:泥螺有補肝腎、潤肺、明目、生津之功能。民間還有以酒漬食,防治咽喉炎、肺結核的做法。

編後話

  到這裡,今天的介紹結束了!需要說明的是,上面關於東臺傳統美食的製作方法系網友提供,僅供參考。東臺傳統美食較多,如你有好的收藏和建議,可發電子郵件到東臺時空微信本平臺或留言。

  互動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