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涮羊肉怎麼還能叫清淡呢?原因在於,八零後小時候吃涮羊肉,鍋底是連蔥姜都沒有的清水。後來放蔥姜,完全是因為據說蔥姜能吸收羊肉煮出來的沫子,才開始的放的。

那時候吃涮羊肉非常簡單,除了羊肉片,只有大白菜、凍豆腐和粉絲,什麼魚丸蝦滑通通沒有,都是後來才開發出來的涮品。主要是那時候冬天物質匱乏,也沒什麼別的可吃的東西了。

要說講究,那也是真講究。

用的鍋必須是銅鍋,還必須是中間有煙囪的銅鍋。那種電磁爐或是隻在下面加熱的銅鍋,不能叫老北京涮肉。只因這樣的銅鍋燒出來的水,溫度才能更均勻,加上水域比較窄,邊涮邊吃才能吃出涮羊肉的情調。

羊肉片得是新鮮手切的,每一片都捲成一個卷,碼放在盤子中,把盤子豎起來也不掉落的肉才是好肉。那種機器切出來的冷凍羊肉卷,根本吃不出好口感。

蘸料必須是麻將加鹽加水調製而成的,只放醬豆腐(腐乳,還得是王致和的)和韭菜花,頂多再來點香油和香菜。這樣涮上來的清水羊肉,蘸上一點醬放入嘴裡,滿口充滿了真實的原汁原味。

要說老北京涮肉,最正宗的又是個百年老號——東來順。可能是年輕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樣了,反而南門涮肉更加火爆一些,又是在天壇南門,游完古建築正好上那品味老北京,也成了京城必然打卡的美食聖地。

最有名的正餐:北京烤鴨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涮羊肉怎麼還能叫清淡呢?原因在於,八零後小時候吃涮羊肉,鍋底是連蔥姜都沒有的清水。後來放蔥姜,完全是因為據說蔥姜能吸收羊肉煮出來的沫子,才開始的放的。

那時候吃涮羊肉非常簡單,除了羊肉片,只有大白菜、凍豆腐和粉絲,什麼魚丸蝦滑通通沒有,都是後來才開發出來的涮品。主要是那時候冬天物質匱乏,也沒什麼別的可吃的東西了。

要說講究,那也是真講究。

用的鍋必須是銅鍋,還必須是中間有煙囪的銅鍋。那種電磁爐或是隻在下面加熱的銅鍋,不能叫老北京涮肉。只因這樣的銅鍋燒出來的水,溫度才能更均勻,加上水域比較窄,邊涮邊吃才能吃出涮羊肉的情調。

羊肉片得是新鮮手切的,每一片都捲成一個卷,碼放在盤子中,把盤子豎起來也不掉落的肉才是好肉。那種機器切出來的冷凍羊肉卷,根本吃不出好口感。

蘸料必須是麻將加鹽加水調製而成的,只放醬豆腐(腐乳,還得是王致和的)和韭菜花,頂多再來點香油和香菜。這樣涮上來的清水羊肉,蘸上一點醬放入嘴裡,滿口充滿了真實的原汁原味。

要說老北京涮肉,最正宗的又是個百年老號——東來順。可能是年輕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樣了,反而南門涮肉更加火爆一些,又是在天壇南門,游完古建築正好上那品味老北京,也成了京城必然打卡的美食聖地。

最有名的正餐:北京烤鴨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如果你說北京美食有什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聚德烤鴨,這名聲都已經傳到國外了。然而其實在北京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烤鴨,名為便宜(biànyí)坊,很多人不知道都說叫piányi坊,其實是不對的。

雖說烤鴨是從南京傳過來的,但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改良,現在已經和南京烤鴨完全不一樣自成一派了。

最豐盛的簡餐:老北京炸醬麵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涮羊肉怎麼還能叫清淡呢?原因在於,八零後小時候吃涮羊肉,鍋底是連蔥姜都沒有的清水。後來放蔥姜,完全是因為據說蔥姜能吸收羊肉煮出來的沫子,才開始的放的。

那時候吃涮羊肉非常簡單,除了羊肉片,只有大白菜、凍豆腐和粉絲,什麼魚丸蝦滑通通沒有,都是後來才開發出來的涮品。主要是那時候冬天物質匱乏,也沒什麼別的可吃的東西了。

要說講究,那也是真講究。

用的鍋必須是銅鍋,還必須是中間有煙囪的銅鍋。那種電磁爐或是隻在下面加熱的銅鍋,不能叫老北京涮肉。只因這樣的銅鍋燒出來的水,溫度才能更均勻,加上水域比較窄,邊涮邊吃才能吃出涮羊肉的情調。

羊肉片得是新鮮手切的,每一片都捲成一個卷,碼放在盤子中,把盤子豎起來也不掉落的肉才是好肉。那種機器切出來的冷凍羊肉卷,根本吃不出好口感。

蘸料必須是麻將加鹽加水調製而成的,只放醬豆腐(腐乳,還得是王致和的)和韭菜花,頂多再來點香油和香菜。這樣涮上來的清水羊肉,蘸上一點醬放入嘴裡,滿口充滿了真實的原汁原味。

要說老北京涮肉,最正宗的又是個百年老號——東來順。可能是年輕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樣了,反而南門涮肉更加火爆一些,又是在天壇南門,游完古建築正好上那品味老北京,也成了京城必然打卡的美食聖地。

最有名的正餐:北京烤鴨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如果你說北京美食有什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聚德烤鴨,這名聲都已經傳到國外了。然而其實在北京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烤鴨,名為便宜(biànyí)坊,很多人不知道都說叫piányi坊,其實是不對的。

雖說烤鴨是從南京傳過來的,但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改良,現在已經和南京烤鴨完全不一樣自成一派了。

最豐盛的簡餐:老北京炸醬麵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在北京,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北京菜,簡單到只需要炒個醬、煮個麵條就齊活兒了。然而豐富的菜碼,有讓這道菜帶了一種盛宴的感覺。

菜碼最少也得有黃瓜、白菜、胡蘿蔔、芹菜、豆芽、青豆這六種,有時根據時令,也會出現香椿之類的應季菜。

說到正宗,每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要是不去北京土著家裡,還真吃不著。

最養生的飲品:茉莉花兒茶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涮羊肉怎麼還能叫清淡呢?原因在於,八零後小時候吃涮羊肉,鍋底是連蔥姜都沒有的清水。後來放蔥姜,完全是因為據說蔥姜能吸收羊肉煮出來的沫子,才開始的放的。

那時候吃涮羊肉非常簡單,除了羊肉片,只有大白菜、凍豆腐和粉絲,什麼魚丸蝦滑通通沒有,都是後來才開發出來的涮品。主要是那時候冬天物質匱乏,也沒什麼別的可吃的東西了。

要說講究,那也是真講究。

用的鍋必須是銅鍋,還必須是中間有煙囪的銅鍋。那種電磁爐或是隻在下面加熱的銅鍋,不能叫老北京涮肉。只因這樣的銅鍋燒出來的水,溫度才能更均勻,加上水域比較窄,邊涮邊吃才能吃出涮羊肉的情調。

羊肉片得是新鮮手切的,每一片都捲成一個卷,碼放在盤子中,把盤子豎起來也不掉落的肉才是好肉。那種機器切出來的冷凍羊肉卷,根本吃不出好口感。

蘸料必須是麻將加鹽加水調製而成的,只放醬豆腐(腐乳,還得是王致和的)和韭菜花,頂多再來點香油和香菜。這樣涮上來的清水羊肉,蘸上一點醬放入嘴裡,滿口充滿了真實的原汁原味。

要說老北京涮肉,最正宗的又是個百年老號——東來順。可能是年輕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樣了,反而南門涮肉更加火爆一些,又是在天壇南門,游完古建築正好上那品味老北京,也成了京城必然打卡的美食聖地。

最有名的正餐:北京烤鴨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如果你說北京美食有什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聚德烤鴨,這名聲都已經傳到國外了。然而其實在北京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烤鴨,名為便宜(biànyí)坊,很多人不知道都說叫piányi坊,其實是不對的。

雖說烤鴨是從南京傳過來的,但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改良,現在已經和南京烤鴨完全不一樣自成一派了。

最豐盛的簡餐:老北京炸醬麵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在北京,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北京菜,簡單到只需要炒個醬、煮個麵條就齊活兒了。然而豐富的菜碼,有讓這道菜帶了一種盛宴的感覺。

菜碼最少也得有黃瓜、白菜、胡蘿蔔、芹菜、豆芽、青豆這六種,有時根據時令,也會出現香椿之類的應季菜。

說到正宗,每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要是不去北京土著家裡,還真吃不著。

最養生的飲品:茉莉花兒茶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不管有錢沒錢,北京人都好在空閒時間喝口茶,侃侃大山。早在清末,北京就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有錢人自然是買上好的茶葉,窮苦人當然也要喝茶,8塊一斤的茶葉末也是極好的選擇。

老北京人,尤其是滿族的老人,每天早上一睜眼,都會先來一杯濃茶醒醒腦,而且最認的要數茉莉花茶了。要說花茶排在茶葉製作的8大工藝之尾,怎麼會這麼受北京人喜愛呢?其實不為別的,主要是北京水太硬,別的茶再好也喝不出好味道來,唯獨花茶不懼,用北京的硬水泡開,氣味濃郁不散,自然受百姓追捧了。

北京人買茶葉,一般都會去張一元茶莊,這也是北京土生土長的百年茶莊,只做本地生意,出了北京,恐怕也沒幾個人認。

即新又舊的飲料:北冰洋汽水

"

北京,一個喜劇和悲劇共存的城市。喜劇,作為首都,必然是集全國之力重點建設、飛速發展;悲劇,即是各方資源匯聚的同時,也沖淡了那濃濃的衚衕情。

北京的八零後,正式親身經歷並見證歷史變遷的一代。大部分八零後,小時候都還住在大雜院中,吃著百家飯、串這百家門;長大後搬入新居,生活空間大了卻也小了,再也不能滿樓道的亂竄,玩耍範圍不是大雜院可比的。家門隔離的,不僅僅是私人空間,也是鄰居們相互間的問候。

美食當然也不例外,再也沒有家門口的豆汁兒店,再也沒有衚衕轉角的炒肝包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外來美食,它們不是不美味,缺少了北京的厚重感。被稀釋的美食,襯托出那些老字號的珍貴。


最分裂的美食:豆汁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這碗綠油油的液體,就是讓北京人愛不釋手,外地人屏住呼吸的豆汁兒了。喜歡的人超愛喝,討厭的人連聞一下都要吐,堪稱最分裂的美食。

現在北京年輕人多,外來人口多,加上拆遷搬進樓房,衚衕裡的小店而關門了,想喝碗正宗的豆汁兒還真有點難。

不過也不是沒處找的,百年老字號還在,豆汁兒也還是那個味兒,護國寺小吃的豆汁兒比較濃稠,特別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另一個老字號門丁肉餅的豆汁兒就比較稀了,比較適合想要嘗試和挑戰的新手。

最騷氣的吃食:滷煮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滷煮一開始是一道宮廷菜,名為“蘇造肉”。傳到民間後,老百姓太窮了,用不起正兒八經兒的五花肉,只能用豬大腸代替。儘管使用各種調味料遮蓋,還是擋不住那沖天的騷氣。

不光是大腸騷氣,裡面還會撒上一些大蒜末,口味重的刷牙都去不掉,完全違背了現代人對形象的要求。但這種口味的東西,一旦喜歡上,可謂三天不吃想得慌,只能在宵夜十分自我慰藉一下心靈。

目前北京吃滷煮最有名的店叫“門框滷煮”,是個連鎖店,每家店裡都有一口大鍋,裡面滿滿的全是大腸。就算受不了那個味道,站在邊上看師傅們剁完大腸往鍋裡扔,也能感受到北京的那種爽利勁。

最騙人的主食:灌腸兒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說是灌腸兒,其實原料和年糕一樣是糧食做的,如果你想靠吃這個解解肉饞,那就大錯特錯了。

灌腸兒流傳到今天,最正宗的要數隆福寺的豐年灌腸兒了,那家店除了灌腸兒不賣別的,專注一種做到最好。

好多來北京的人都是在廟會上吃的豐年灌腸,但其實那些都不正宗,因為他家灌腸最大的特點就是:灌腸切成滾刀片,每一片周圍薄中間厚,這樣過油才能炸出外焦裡嫩的口感。而且他家油鍋一定是歪著放的,一半用來熱油烹炸,一半用來控油冷卻。還能定製炸制時間,喜歡嫩一點還是硬一點,都自由可選。

可惜隆福寺在零幾年的時候整改被拆了,多年不去,那家店也不知後來還在不在。想要吃上這口,只能去門框滷煮那湊熱鬧了。

大人物吃過的套餐:包子炒肝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炒肝簡直是滷煮和灌腸兒的結合體,是豬內臟製作的,叫炒肝裡面卻鮮少有肝。自從11年和13年,好幾位大人物分別去了姚記和慶豐之後,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和一盤芥菜就組成了老北京經典套餐,可是大火了好一陣子。人人趨之若鶩,一度把原本就擁擠的小店撐到爆。

最清淡的火鍋:老北京涮羊肉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涮羊肉怎麼還能叫清淡呢?原因在於,八零後小時候吃涮羊肉,鍋底是連蔥姜都沒有的清水。後來放蔥姜,完全是因為據說蔥姜能吸收羊肉煮出來的沫子,才開始的放的。

那時候吃涮羊肉非常簡單,除了羊肉片,只有大白菜、凍豆腐和粉絲,什麼魚丸蝦滑通通沒有,都是後來才開發出來的涮品。主要是那時候冬天物質匱乏,也沒什麼別的可吃的東西了。

要說講究,那也是真講究。

用的鍋必須是銅鍋,還必須是中間有煙囪的銅鍋。那種電磁爐或是隻在下面加熱的銅鍋,不能叫老北京涮肉。只因這樣的銅鍋燒出來的水,溫度才能更均勻,加上水域比較窄,邊涮邊吃才能吃出涮羊肉的情調。

羊肉片得是新鮮手切的,每一片都捲成一個卷,碼放在盤子中,把盤子豎起來也不掉落的肉才是好肉。那種機器切出來的冷凍羊肉卷,根本吃不出好口感。

蘸料必須是麻將加鹽加水調製而成的,只放醬豆腐(腐乳,還得是王致和的)和韭菜花,頂多再來點香油和香菜。這樣涮上來的清水羊肉,蘸上一點醬放入嘴裡,滿口充滿了真實的原汁原味。

要說老北京涮肉,最正宗的又是個百年老號——東來順。可能是年輕人口味和以前不一樣了,反而南門涮肉更加火爆一些,又是在天壇南門,游完古建築正好上那品味老北京,也成了京城必然打卡的美食聖地。

最有名的正餐:北京烤鴨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如果你說北京美食有什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聚德烤鴨,這名聲都已經傳到國外了。然而其實在北京還有一個與之齊名的烤鴨,名為便宜(biànyí)坊,很多人不知道都說叫piányi坊,其實是不對的。

雖說烤鴨是從南京傳過來的,但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改良,現在已經和南京烤鴨完全不一樣自成一派了。

最豐盛的簡餐:老北京炸醬麵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在北京,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北京菜,簡單到只需要炒個醬、煮個麵條就齊活兒了。然而豐富的菜碼,有讓這道菜帶了一種盛宴的感覺。

菜碼最少也得有黃瓜、白菜、胡蘿蔔、芹菜、豆芽、青豆這六種,有時根據時令,也會出現香椿之類的應季菜。

說到正宗,每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要是不去北京土著家裡,還真吃不著。

最養生的飲品:茉莉花兒茶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不管有錢沒錢,北京人都好在空閒時間喝口茶,侃侃大山。早在清末,北京就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有錢人自然是買上好的茶葉,窮苦人當然也要喝茶,8塊一斤的茶葉末也是極好的選擇。

老北京人,尤其是滿族的老人,每天早上一睜眼,都會先來一杯濃茶醒醒腦,而且最認的要數茉莉花茶了。要說花茶排在茶葉製作的8大工藝之尾,怎麼會這麼受北京人喜愛呢?其實不為別的,主要是北京水太硬,別的茶再好也喝不出好味道來,唯獨花茶不懼,用北京的硬水泡開,氣味濃郁不散,自然受百姓追捧了。

北京人買茶葉,一般都會去張一元茶莊,這也是北京土生土長的百年茶莊,只做本地生意,出了北京,恐怕也沒幾個人認。

即新又舊的飲料:北冰洋汽水

被稀釋的老北京美食,上哪還能回味經典?

北冰洋汽水是在11年底重返市場的,售價一點都不比洋汽水低。很多人都不理解,口味那麼淡的汽水,用料沒多少,怎麼能賣那麼貴呢!其實除了用料,還是八零後們兒時的回憶,是小學放學後在路邊蹲著喝汽水的回憶,也是現代文化的延續。

所以應了那句廣告語,“你們喝的是汽水,我喝的是北冰洋”!


其實北京還有好多傳統美食值得挖掘,比如和名字完全沒關係的驢打滾,完全不甜的甜點豌豆黃,也有甜鹹適中過年必吃的牛舌餅,它們都存在於每一代北京人的記憶裡。它們被外來美食沖淡了,但依然保留著自己的韻味,還將承載北京情懷一路走下去。

轉載請註明出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