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品味這件事向下不兼容

只有體會過好的東西

才能明白之前不好的品味

這就像人生一樣

一旦體會了巔峰時刻,

就不再想將就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前陣子看到曾任百度副總裁、鳳凰衛視主持人、主編的樑冬,在參加一刻talks節目時談到他眼中的“有品人生”。

在他看來,好品位向下不兼容,體驗過足夠多的好東西,減法不再是一個努力的結果,而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因為你已不想將就。

下面,就是他的分享。

樑冬:品味這件事向下不兼容

“品”這個字很有意思,一個人有沒有品,他自己是不知道的。他有多少錢,大概他在銀行賬上是知道的,(但)只有當他有品以後才能知道自己以前沒有品。

而且品味這件事情有個很大的特點,叫做向下不兼容。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一天很悠長地跟我講,他很同情那些經常換女朋友的男人,我說為什麼?他說這種男人基本上沒有見過好女人,所以他沒有談過真正高級的戀愛,於是他就覺得誰都可以做女朋友。同樣的道理,那些經常換男朋友的也亦復如是,因為她覺得每個男人都差不多,只有低品位的人覺得都差不多,高品位的人是向下不兼容的,品位低向上兼容。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你老喝普通的茶,你喝一個好茶,你覺得這個茶還可以,也還可以喝挺好喝。但是如果你經常喝很好的茶,你就很難喝比較一般的茶。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我以前喝的是假茅臺,所以一直不喜歡喝。後來做了那麼多年鳳凰主持人,我都不覺得我可能喝了真茅臺。

直到有一天,大概四五年前,有一個朋友給了我一個真正的一號窖的酒,喝完以後我說這個酒怎麼那麼好喝,喝完之後也不上頭,也不難受,也不想吐。第二天也覺得很舒服,開始上癮。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我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好東西都有個特徵:如果是天然的,它可以刺激你的味蕾,促進你的唾液分泌。好的茶喝下去叫生津;好的酒也是喝下去會生津;好的人,你看見之後也會咽口水,因為腎氣發動。所以好東西,它有一個特徵,就是向下不兼容。

於是它就帶來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一個特徵,就是我們發現有一些人在他的生活當中,他其實好像大部分的時候沒有什麼朋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因為他有一些特別好的朋友,在他的心智模式裡面有一些和他很熟悉心靈很契合的朋友,所以他就覺得,隨便跟一個人聊一晚上,隨便找一個人就談個朋友叫變成好友這件事情沒有意義。

他聽見了自己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不應該騙自己。所以那些真正體會過高級友誼的人,他是不會隨便去找人交流的,他會在大部分的時候顯得很沉默。

李宗盛有一首歌,大概的意思是,這個世界如此喧譁,讓寂寞的人顯得有點傻,除非你給他一把吉他。他其實那個狀態講的是什麼?是當一個人他體會過這個東西好了以後,他就能夠樸素得起,安靜得起。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同樣道理,我這個人由於是一個知名的痛風患者,有家族遺傳,早年因為發現了痛風,所以就開始開中醫館。

開中醫館的動機沒有外界傳說的那麼偉大,純粹是不想排隊。這個醫院不是你的,你要怎麼辦?你得去排隊對不對?不排隊你得加塞,你得買黃牛票。

不知道怎麼給醫生塞紅包,塞多了塞不起,塞少了又怕沒效果,怕被醫生唾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醫院那種尷尬的心情,我當時體驗過這種尷尬心情之後,一拍大腿,自己開了診所。

從此之後我就可以請大夫吃飯了,在吃飯前大家都這麼熟的朋友了,給把個脈、開個方、用自己家的藥吃,就覺得很好。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於是我才發現痛風這件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所謂嘌呤高,簡單的嘌呤高或者是家族遺傳,其實跟食物有莫大的關係。所有痛風患者都被告誡,你不能喝啤酒,你不能吃肥腸,你不能吃火鍋,尤其不能吃肥腸火鍋加啤酒。

但是,前段時間,我在我師父蔡志忠老師那裡喝到了一款啤酒,當時我們還出去吃肥腸,就不痛風。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導致痛風的原因是你喝了劣質啤酒,或者是工業型的啤酒,而不是那種真正的精釀啤酒。

這不是在做廣告,我想說的是一切好的東西,它之所以讓你好,是因為你的身體很誠實地做出了反應。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我們都很難說我們是什麼教的人,我們什麼教都不相信,大部分中國人其實不是一個真實的教徒,對吧?那你可以相信什麼呢?什麼都不相信,你相信什麼呢?有一樣東西大家可以相信,相信身體,身體是很誠實的。

比如說有一個人來,你是否願意跟他一起吃飯?你是否願意跟他一起喝酒?你是否願意跟他喝著喝著,從面對面變成夾角變成並排,甚至挽著手抱頭痛哭的喝?

這種事情我們都體會過,除非你為了嗑一個生意而昧著良心去幹這種事情,這個事情對自己人性是很大的傷害!

如果不是純粹基於友情,基於自己內在的歡喜做這件事情,你會發現你的身體非常誠實。你的身體跟一個人的接觸是很親近的,所以我們都可以成為“身體教”,就是相信自己身體的那一個人。這個是對於大部分缺乏信仰的人的一個妥協之道。

那好了,什麼東西是好東西,這個好東西是需要對比、體驗,然後判別之後,最後再做減法的。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作為一個四川廣東人,母親四川人,父親廣東人。小的時候也做過美食節目,在香港的好友是蔡瀾先生,在廣州的好友都是沈宏非先生,在北京的話是陳曉卿先生,三個人基本上代表中國美食界。

有一天陳曉卿先生約了一個飯局,這個飯局也算是中國的一個好飯局,就是陳曉卿先生邀請蔡瀾先生和沈宏非先生在北京吃飯,由我買單,要不然的話我是沒有資格參加這個飯局的。

在現場的時候,體會到什麼叫做會吃飯的人,那種吃飯的感覺。原來每一個人,真正的美食家,他們都是有一口的,他們對於自己所尊重的接受的食物,所愛的食物是忠貞不渝的。

你再深度地瞭解這些美食家的日常生活,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在他們大部分的時候,他們吃得非常簡單。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寧可不吃,他也不會將就的吃。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所以什麼叫“品”?

“品”這件事情的核心的態度就是你吃過足夠多的東西,然後你吃過足夠多好的東西之後,你開始那種人生在吃東西上面的減法的生活。

我特別清楚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大概20年前,我還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一個年輕主持人,我邀請沈宏非先生來做我的節目策劃。

我在想他是個美食家,那個時候他很著名,在南方週末上寫一個叫做寫實主義的散文,專門寫吃的,比如說寫這個發財豬手,他寫的是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這樣的文章。就是廣東人在過情人節那天會把春節的發財和豬手那道菜重新包裝一下,叫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

那個時候我很喜歡他,我邀請沈先生來做我的顧問,就問他在哪裡,我們聊天,沈先生說麥當勞。我很詫異,我說為什麼?他說反正也不吃,喝口水就行了。麥當勞起碼那個茶還乾淨,然後他就走了。

我當時不理解,一個美食家怎麼可以約我在麥當勞隨便聊聊天就走了?後來發現並不是別的原因,是因為我當時想請他吃飯的那幾個餐廳,在他眼中都不入法眼。他說,與其這樣,不如去麥當勞喝一杯,起碼還安全的茶,就走了。

後來我們成為好朋友的時候,他帶我吃過飯之後,我才知道,我提出的那幾家餐廳吃飯是多麼沒品的事情,是多麼丟臉的事情。

這就是關於品這件事情的一個真理,那個真理就是你經過了若干次兜兜轉轉各種地溝油而逐層上揚,終於到了一個階段之後,你知道什麼叫好東西了。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比如說在四川有一款白菜,清水白菜。要用上好的雞湯反覆把它從生的淋成熟的,再用各種方法把油全部去掉。

你看到的是像礦泉水一樣乾淨的水,上面飄著綠綠的白菜,但是當你吃一口的時候,滿滿的濃濃的老土雞的味道,在白菜裡面你會吃到雞肉的感覺。

你吃過那種白菜之後,一般白菜你就隨便吃一下,可吃可不吃,或者有人做一個普通的模仿它的,你也不怎麼很想吃。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那我為什麼要講吃這件事情?我想講的是,其實這是一種比喻。我們在大部分的時刻都很難體會過那種終極好的巔峰體驗,有了這種終極的巔峰體驗之後,你才知道你要做出什麼樣的人生選擇,而做減法就變得不再是一個努力的結果,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是一個你不想將就。

如果你在五分到九分的東西里面選擇,你都會選擇不要,你會選擇白水青菜,然後把剩下的那一點好的時光留給十分你認為最好的東西。

所以我認識很多人,他們出去喝酒都不參加酒局的,都說自己不喝酒的,要不然就自己從自己兜裡掏出來一瓶酒是自己認同的酒,只喝自己那一口,其他的就不喝。喝酒是這樣,做人亦復如是。

文章轉載自“一刻talks”( ID:yikeyanjiang)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合作推廣

微信:thebundwx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21-52993166

手機:15221044797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見過好的人和物,你就不想再將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