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羊肉與眾不同呢?

因為都蘭縣境內多鹽鹼地,這地方產的羊長的非常慢,而且懶!有意思吧?羊也會很懶,為什麼懶呢?因為草多,根本不用動就可以隨便吃,所以這些羊平時的運動量非常少,再加上鹽鹼地特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使得這裡出產的羊肉自帶微鹹,別具一番風味。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羊肉與眾不同呢?

因為都蘭縣境內多鹽鹼地,這地方產的羊長的非常慢,而且懶!有意思吧?羊也會很懶,為什麼懶呢?因為草多,根本不用動就可以隨便吃,所以這些羊平時的運動量非常少,再加上鹽鹼地特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使得這裡出產的羊肉自帶微鹹,別具一番風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四、當單純的溫飽上升為意識形態,一場關於吃的狂歡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很久以前網上流傳有一個段子:福建人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任何東西放在福建人面前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怎麼烹一下才能吃?但福建人卻怕廣東人。為什麼呢?因為廣東人吃福建人。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羊肉與眾不同呢?

因為都蘭縣境內多鹽鹼地,這地方產的羊長的非常慢,而且懶!有意思吧?羊也會很懶,為什麼懶呢?因為草多,根本不用動就可以隨便吃,所以這些羊平時的運動量非常少,再加上鹽鹼地特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使得這裡出產的羊肉自帶微鹹,別具一番風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四、當單純的溫飽上升為意識形態,一場關於吃的狂歡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很久以前網上流傳有一個段子:福建人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任何東西放在福建人面前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怎麼烹一下才能吃?但福建人卻怕廣東人。為什麼呢?因為廣東人吃福建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但卻從側面反應出來當下關於“吃”的一種社會狀態,就拿文中開頭說的那個“油炸大蜘蛛”來說,漫說十年百年前,便是在遠古時期相信也沒幾個人敢拿這東西打牙祭(不包括外國人),但現在的人就敢!不但敢,還能吃的津津有味,吃的叫好連篇!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羊肉與眾不同呢?

因為都蘭縣境內多鹽鹼地,這地方產的羊長的非常慢,而且懶!有意思吧?羊也會很懶,為什麼懶呢?因為草多,根本不用動就可以隨便吃,所以這些羊平時的運動量非常少,再加上鹽鹼地特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使得這裡出產的羊肉自帶微鹹,別具一番風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四、當單純的溫飽上升為意識形態,一場關於吃的狂歡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很久以前網上流傳有一個段子:福建人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任何東西放在福建人面前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怎麼烹一下才能吃?但福建人卻怕廣東人。為什麼呢?因為廣東人吃福建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但卻從側面反應出來當下關於“吃”的一種社會狀態,就拿文中開頭說的那個“油炸大蜘蛛”來說,漫說十年百年前,便是在遠古時期相信也沒幾個人敢拿這東西打牙祭(不包括外國人),但現在的人就敢!不但敢,還能吃的津津有味,吃的叫好連篇!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當然,與其它一些掛著“補”字頭的食材來說,“油炸大蜘蛛”這種還在打著“奇葩、另類、新鮮刺激”旗號的東西多少就顯得有些小兒科了,“吃啥補啥”這句諺語經過幾千年的發酵已經上升為人們的意識形態領域,更是被具象化為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形式,比如高端宴席上的龍肝鳳髓,中端聚會的甲魚海蔘,平民百姓的狗肉和燒烤攤上的大腰子等等。

"

說到吃這個問題,我國的飲食文化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兩萬多道菜餚!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目前不完全統計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每天吃十道菜,可以連續吃六年不重樣!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個“號稱三個月吃遍中國的外國小夥兒”三年沒有走出四川了麼?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凡肉眼可見的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幾乎都被人們嘗試過端上飯桌,比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比如只存在於傳說中的清朝末年極為考驗手藝的“焦熘冰糊”;再比如前兩年出現在瀋陽夜市令人觸目驚心的“油炸大蜘蛛”!

說白了就是:只要你能咬得動,我就可以考慮試試你能不能吃!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可否認的,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吃、貪吃、會吃的民族,是不是之一我沒有研究過,但如果搞一個以普通百姓為主體的全世界民間飲食大賽的話,相信應該找不到對手。

那麼問題就來了,國人為什麼這麼能吃?為什麼這麼會吃?為什麼這麼貪吃呢?

前兩篇分別將行、住講了一下供大家借鑑,這一篇我就把本次的西北之旅融入到國人的飲食文化之中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嘗試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解析一下我們的全民飲食文化。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一、原始的生存慾望本能驅使

咱就從寧夏的這盤隨便一家小店都能吃到的手抓羊肉說起,固名思義,手抓羊肉當然是用手抓著來吃的,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開始用筷子來彰顯自己的文明程度,放在建國以前是沒人用筷子的,據說再往西到新疆那邊的人吃完以後還要用手捋一下鬍子,把手上的油沾在上邊塗的油光鋥亮,出門讓人一看就知道今天吃肉了,這是有錢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要“用手抓著吃呢?

因為原始人沒有筷子,就算第一個吃到意外“烤熟”羊肉的古人應該也是用手直接撕下來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習慣又變成了風俗,風俗就這麼沿習了下來。

再說直接點,遠古時候細嚼慢嚥的人都餓死了,用手直接抓著吃的人才能活下去。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寧夏甘肅做為內地前往西北的首衝第一站,不管是第一次來這裡還是經過,理所當然的要整一頓羊肉,而手抓羊肉這種內地較為少見的“特色”就成為了必點菜,與東南部地方的羊肉比起來,寧夏這邊特產的灘羊肉質更加細嫩一些,肥的不膩,瘦的不柴,你說它羶卻又不讓人厭,味道又豈止是一句鮮美可以形容,吃過一次再回內地去,無論那些大飯店號稱“內蒙羊、新疆羊”的,一口下去食之無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二、飽則欲,無法滿足的眼睛、鼻子和舌頭

當人類解決了最初的溫飽問題,又將火種掌控在手中以後,實際上就已經奠定了美食問世的基本要素,就好比蛋殼裡成型的小雞,只要不存在外部危機孵化出來已經是一種必然,尤其是鹽的發現和使用,更加速了它征服全人類的腳步。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俗話說:飽暖思銀玉,飢寒起盜心(銀玉指銀、玉類裝飾品,請勿關聯與本文無關內容)。這句話很形象的將世界上所有活人的本性囊括在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只要能吃飽則必求好,能吃好則必求豐,能求豐則必求精。

而好、豐、精說白了就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四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成就感。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就以這碗蘭州牛肉拉麵來說,未被攪拌之前看起來是很漂亮的,清湯壓著瑩白的麵條,上面零散的飄著一層細碎的蔥花,一勺紅油噴濺在幾片牛肉上,讓人看上去就能憑空增加三分的食慾,更何況空氣裡還逸散著隱隱約約勾人的香氣,入口潤滑細嫩,小蔥的鮮混合進牛肉的純厚透過舌尖彷彿直透到了心底裡,又折回來鑽進汗毛孔,一碗下去額頭準是一層細密密的油汗珠,端起碗來喝上一大口湯再長出一口氣,當真是綿綿回味悠長。

(蘭州拉麵只是出了甘肅省外地的稱呼,在這邊的名字就是:<某某家>牛肉拉麵)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三、獨具中國特色的待客之道

我國的待客之道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與其他各國比起來差異化極為明顯,國人講究一個:吃要喝、喝要多、多還要剩!方能顯出待客的心誠來,這個說起來特別好理解,遠有“劉安殺妻”,近有“瑪莎拉蒂女司機”,兩個人都是待客,雖然都是聲名狼藉,但一個“待”出了萬貫家財,另一個卻“待”走了億萬身家和全家人的下半輩子。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不管“待”走了什麼吧,說來說去逃不開一個吃字,而在這個“待”字上吃的好不好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待客的場所也就有了很多講究,具體可根據不同的事情、被接待人的社會地位層次、個人消費能力等等來劃分。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夏夜街頭巷尾的燒烤攤大排檔往往是不二的上佳之選。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上邊我們已經介紹過寧夏的灘羊肉了,到了青海這邊就又是一個樣,尤其是祁連、都蘭這兩個地方附近羊肉可謂馳名青海,這次在祁連縣吃過羊肉串以後回到家裡,我已經徹底的對我們本地的燒烤失去了興趣。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那麼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羊肉與眾不同呢?

因為都蘭縣境內多鹽鹼地,這地方產的羊長的非常慢,而且懶!有意思吧?羊也會很懶,為什麼懶呢?因為草多,根本不用動就可以隨便吃,所以這些羊平時的運動量非常少,再加上鹽鹼地特含的某些微量元素,使得這裡出產的羊肉自帶微鹹,別具一番風味。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四、當單純的溫飽上升為意識形態,一場關於吃的狂歡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很久以前網上流傳有一個段子:福建人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任何東西放在福建人面前時,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怎麼烹一下才能吃?但福建人卻怕廣東人。為什麼呢?因為廣東人吃福建人。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但卻從側面反應出來當下關於“吃”的一種社會狀態,就拿文中開頭說的那個“油炸大蜘蛛”來說,漫說十年百年前,便是在遠古時期相信也沒幾個人敢拿這東西打牙祭(不包括外國人),但現在的人就敢!不但敢,還能吃的津津有味,吃的叫好連篇!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當然,與其它一些掛著“補”字頭的食材來說,“油炸大蜘蛛”這種還在打著“奇葩、另類、新鮮刺激”旗號的東西多少就顯得有些小兒科了,“吃啥補啥”這句諺語經過幾千年的發酵已經上升為人們的意識形態領域,更是被具象化為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形式,比如高端宴席上的龍肝鳳髓,中端聚會的甲魚海蔘,平民百姓的狗肉和燒烤攤上的大腰子等等。

痴人說夢!三個月吃遍中國?你連青海都走不出去。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補嗎?看看那些遍佈社會角落“虛不受補”的胖子們,似乎可以找到一點答案。

五、總結

1、寧夏的手抓羊肉一定要試試;

2、到蘭州一定要去吃牛肉拉麵;

3、祁連縣的羊肉味道最正宗,不要在青海湖和茶卡吃,十人九拉;

4、老酸奶不是誰都能喝得慣的,不管多少人,先來一碗試試;

5、饢坑炒肉一下可以吃到兩種美食;

6、酥油糌粑、拉條子要找藏民的餐館;

7、少數民族的餐館注意人家的民族風俗,不要亂講話;

8、到了甘南可以試試藏民的川菜,別具風味;

9、回民老闆往往更熱情實在,享受服務的同時別忘了說句“謝謝”,累不著。

個人原創請勿轉載,歡迎關注支持共同交流旅行信息,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