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蔡瀾,從美食看人生

蔡瀾,廣州潮州人,電影製片人、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商人,也是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由他所著的《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道盡美食的真諦。

跟著蔡瀾,從美食看人生

一、多吃好的食物,提高對進食的標準

對於美食的鐘愛一直保持著,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婆婆也經常說我的口味變刁了,自家制作的食物總會挑出些不足之處。我想可能也是職業原因吧,對於食物多少有些要求,但無論食物如何都會嘗試一下,對於自己鍾愛的食物卻沒能做到淺嘗,蔡瀾說:今天要吃得比昨天好,希望明天就得比今天更精彩。到時,你就會發現,一切食物,淺嘗一下,就夠了。

之前聚餐吃火鍋都會採購些野生泥鰍,那肉質細膩,口味鮮美,然某次臨時起意聚餐,沒來得及採購,於是就地點了一份,入口感覺有一種土腥味,肉質也沒那麼細膩了,正如蔡瀾先生所說:

學會淺嘗要從吃,就吃最好的開始。別貪便宜,有野生的,貴一點也得買,吃過野生的,就知道滋味有多好,再也回不了頭去吃養殖的了。

同一種食材經過不用人的烹飪,它的出品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就像茄子在家裡是從來不動筷子的,因為有同事想吃家常菜,就從地裡摘了些帶到單位,不想做出來很是美味,讓人慾罷不能。

當你享用過真正美味的,那些製作普通的就滿足不了你了,如此也能達到淺嘗的效果。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接觸過好的、標準高的,自身的要求也會提高,再返回之前使所用的,將會覺得不上檔次,於是選擇減少平常的開銷,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檔次。

二、對食物的認真

《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中對食物的各種講解,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感覺。

跟著蔡瀾,從美食看人生

鮟鱇魚

據說鮟鱇是一中很醜的魚,掛起來有半人高,僅魚頭就佔了整條魚的三分之一,鮟鱇魚在冬天食用是最肥美的,因為它全身都是軟骨,離開水面後為了防止膽被軟肉壓破,必須掛起來存放,蔡瀾說:它的肝很是美味可以生吃,味道也比鵝肝醬好,只是會很油膩,所以他習慣用蘿蔔絲和綠芥末拌著吃,

當然也可以煮著吃,鮟鱇魚的肉質很細膩,甚至比墨魚還柔軟,只是需注意如此軟熟的肉不容易消化。

跟著蔡瀾,從美食看人生

河豚

河豚現在很多酒店都有銷售,養殖的河豚毒性也沒有那麼強了,對於拼死吃河豚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當然在家是萬萬不敢自己製作的,河豚的宰殺和製作還是需要專業人員來操作,畢竟河豚是有毒。

一直認為河豚製作方法是紅燒和白汁,看過《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才知道做法很多,一條河豚可以做出多種美食。

河豚刺身,第一回食用會覺得肉硬,沒有吃頭,第二第三回,細嚼會發現滿口甜蜜的津液。

烤河豚魚排骨,將河豚魚骨頭斬成一塊一塊的,還會發現上面的魚肉在抽筋似的蠕動,魚排骨烤過後肉較硬,用手撕下出下酒,就再也不會食用魷魚之類的了。

河豚卵是魚的精子,有壯陽的作用,生吃是沒有味道的,烤熟了就不一樣了,又軟有膩,非常鮮美。

河豚的肉用來做火鍋,原以為已經吃飽,見到用小酒杯盛好,撒上蔥花,那味道香甜入肺,讓人慾罷不能,等吃完火鍋將裡面雜質撈出,放入米飯,加上兩個雞蛋煮成的河豚粥,不管吃得多飽還是能吃下一碗。

對於河豚的美味,做河豚的大師傅說:河豚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冷了之後吃也不會感覺到有任何腥味的魚。

跟著蔡瀾,從美食看人生

美食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研究就會發現,原來使用另外一種烹飪方法,會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只要你用心體會,將會發現另一種美好。

然而無論食物製作如何,我們也不應該放棄它,淺嘗是一種境界,即使菜品口味不好,但食物沒有罪。

對於好吃的、喜歡吃的食物,如何做到淺嘗,蔡瀾說:好的東西怎麼會吃厭呢?當今好吃的東西少了,我就少吃一點。

人生也是一樣,不是每樣事情都會按照你的思路去走,不開心的事看淡一些,對自己也是一種解脫。朋友總會有那麼一些不靠譜的,感覺不好就將距離拉遠一些,正常社交不再深交即可。

《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中蔡瀾先生說:吃不飽的菜,最妙。蔡瀾先生也說:活著,大吃大喝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最過癮的莫過於放縱自己。偶爾地放縱自己,是清福。有靈性的人,從食物中也能悟出道理。

食物做到淺嘗,人生又有何嘗不是呢,有些事情適可而止,不必太較真,做淡定優雅的自己,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也是如此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