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未”“有閒來吃茶”,潮汕人常說的這兩句口頭禪,有歷史原因

“吃未”“有閒來吃茶”,潮汕人常說的這兩句口頭禪,有歷史原因

這兩句口頭禪,一句是“吃未”,另一句是“有閒來吃茶”。不少外地人初來乍到,天天聽到這兩句經典話語,免不了會心生納悶:潮汕人三句不離“吃”,難怪潮汕人都是吃貨!

其實,潮汕人喜歡說這兩句口頭禪,是有歷史原因的。

古人不是這樣說嘛:民以食為天。潮汕人的祖先多來自中原一帶,文化習俗雖然歷經千百年的不斷融合變化,但如今的潮汕人仍很好地繼承了中原的“食文化”。潮汕各種海產品琳琅滿目,粿類不勝枚舉,小吃類更是應有盡有。所以,在潮汕不做一個吃貨真的很難。

潮汕自古就人多地少,種田如鏽花,加之颱風等自然災害頻仍,常常得看天吃飯。舊時的潮汕農民,一年辛辛苦苦,省吃儉用,可到頭來種田的收成仍無法滿足一家人的溫飽問題,米甕一空,就得用賣豬錢來糴米。因此,吃飯之事自古以來,就是潮汕人的頭等大事,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有力氣去幹農活,糊家養兒。

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吃飯問題,仍然難倒了無數的潮汕人,即使半飢半飽也往往無法做到。

“吃未”“有閒來吃茶”,潮汕人常說的這兩句口頭禪,有歷史原因

潮汕俗語中說“肚困膽就大”,正是昔日潮人的真實寫照。明清以來,無數的潮汕人飄洋過海去過番,賺了錢寄回家贍養父母妻兒。歷史上不畏艱險的潮汕男人,撐起了無數貧困交加的家庭。

潮汕歷史上曾發生一次慘絕人寰的大饑荒——1943年潮汕大饑荒。

大饑荒的起因應追溯到1939年。是年6月21日,逾萬名日軍在飛機、軍艦的掩護下,攻佔了汕頭市,之後又攻佔了潮州、揭陽,開始了在潮汕地區長達6年的血腥統治。日軍統治期間,潮汕地區漁民被禁止出海捕魚,商業被日資公司壟斷,物資奇缺。

1943年,因長時間的乾旱天氣,潮汕大部分地區稻田龜裂,水稻無法插秧。旱情加上日軍的畸形統治,致使糧價飆升,食物奇缺,進而導致歷史上罕見的大饑荒。

該年,空前絕後的大饑荒席捲潮汕,嚴重時,潮汕地區每天有幾百人餓死,很多人家因此絕戶。死亡率最高的是汕頭達濠鎮,共餓死近一萬人,佔全鎮人口三分之一。

“吃未”“有閒來吃茶”,潮汕人常說的這兩句口頭禪,有歷史原因

▲潮汕美食琳琅滿目

“吃”在潮汕的歷史上,曾經是多麼的重要。潮汕先民自古就深諳此理,逢人必說“吃未”、“來我家吃”,這也說明了潮汕人熱情好客的一面。

潮汕人以工夫茶傳家,“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可見,茶在潮汕的地位,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米的重要性。潮汕的歷史,可以說也是一部工夫茶史。

潮汕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必說“吃未”,接下來的第二句話,一定是“有閒來吃茶”。你到潮汕人家裡去,主人第一件事不是和你拉家常,而是急著起火煲水泡茶,兩杯茶下肚,才有話說。即使是路邊商鋪的店主,看到顧客上門,往往不是問你要買什麼,而是說“來吃茶”。

“吃未”“有閒來吃茶”,潮汕人常說的這兩句口頭禪,有歷史原因

▲潮汕工夫茶

潮汕人把茶稱之為“茶米”,在潮汕,也有“茶鋪多過米鋪”之說,說明潮汕人嗜茶之風極盛,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很多出門在外的潮汕人,必帶一套工夫茶具,隨時拿出來泡茶招待朋友。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

潮汕人吃茶,吃的並不僅僅是茶,而是難以割捨的潮汕文化,更是一種家鄉情,鄉土味!

來源:潮汕水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源於網絡,僅做分享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於後臺聯系責編,我們將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