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故鄉有一種美味食材叫“皮匝” ,鄭州叫“燜子”,安陽叫“皮渣兒”。這是河南特有的地方美食,是豫北地區著名特產。尤其是過去地方紅白喜事八大碗菜系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民間待客多用於扣碗“墊底”,是獨具地方特色的菜餚。它還有個悠久的民間傳說呢!

衛輝人自古好客。相傳很早以前,衛輝城內有一戶窮困人家,因家裡要招待客人,家裡窮,買不起肉,便在頭天晚上煮了一鍋碎粉條當作食材,以便第二天招待客人。可是粉條少煮了一會兒覺得太稀,於是突發異想,勾上粉芡不就變稠了嗎?於是勾上粉芡後,鍋裡粉條果然變稠了,等倒到盆裡晾涼後,主人發現一盆粉條凝固住了,比涼粉要硬的多,像皮子一樣“匝”在一起。於是主人便將盆中的食材切成塊,分別做成炒菜和熬菜招待客人。客人當吃到這種鬆軟可口的食物時,都覺得別有風味。有個人好奇就問主人:“你這是弄的啥東西?怪好吃類呀!”主人想了想就隨口說道:“這是俺自家制作的‘皮匝’”。客人吃後交口稱讚,於是“皮匝”就應運而生了並傳揚開來。以致後來人們製作及烹飪皮匝的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菜品質量也越來越令人回味!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故鄉有一種美味食材叫“皮匝” ,鄭州叫“燜子”,安陽叫“皮渣兒”。這是河南特有的地方美食,是豫北地區著名特產。尤其是過去地方紅白喜事八大碗菜系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民間待客多用於扣碗“墊底”,是獨具地方特色的菜餚。它還有個悠久的民間傳說呢!

衛輝人自古好客。相傳很早以前,衛輝城內有一戶窮困人家,因家裡要招待客人,家裡窮,買不起肉,便在頭天晚上煮了一鍋碎粉條當作食材,以便第二天招待客人。可是粉條少煮了一會兒覺得太稀,於是突發異想,勾上粉芡不就變稠了嗎?於是勾上粉芡後,鍋裡粉條果然變稠了,等倒到盆裡晾涼後,主人發現一盆粉條凝固住了,比涼粉要硬的多,像皮子一樣“匝”在一起。於是主人便將盆中的食材切成塊,分別做成炒菜和熬菜招待客人。客人當吃到這種鬆軟可口的食物時,都覺得別有風味。有個人好奇就問主人:“你這是弄的啥東西?怪好吃類呀!”主人想了想就隨口說道:“這是俺自家制作的‘皮匝’”。客人吃後交口稱讚,於是“皮匝”就應運而生了並傳揚開來。以致後來人們製作及烹飪皮匝的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菜品質量也越來越令人回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製作皮匝的主要原料是粉條,生產粉條的主要原料是粉芡,而製作粉芡的主要原料是紅薯。衛輝東鄉李元屯、後河等鄉鎮就是盛產紅薯的生產基地。在生活困難時期,我們家沒少得到我母親東鄉孃家的接濟,紅薯和紅薯幹幾乎都沒有間斷過。

六十年代中後期的一個冬日,我二舅要在東鄉舉辦婚慶典禮,我母親的孃家提前一天安排了一輛馬車來城裡接我們全家前去參加婚禮。當時正值寒冬時節,馬車上鋪著厚厚的用麥秸裝成的褥子,我們坐在上面身上還要蓋上大厚棉被來抵禦風寒。馬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顛簸走的很慢,走著走著天就黑了下來,半路上還遇上了一隻像狗一樣的動物,睜著兩隻綠色的眼睛一直尾隨護送我們快到村頭時才消失在夜幕中。

到達目的地後,由於參加婚禮的人多,我和六七個半大孩子一齊被安排在村口打麥場旁邊的粉條作坊裡過夜。當晚,恰逢農家親戚正在作坊製作粉條,於是我有幸目睹了粉條的整個製作過程。粉條下好後,農家親戚用粗瓷大碗給我盛了滿滿一碗剛出鍋的粉條,“知道你們城裡孩子欠嘴吃,今天就讓你吃個夠!”作坊裡有鹽、醬油、醋,不由分說自己來調整口味,大快朵頤起來。在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誰能有這樣解饞的口福呀?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逢此良機,於是我敞開肚皮一下子就吃了個人仰馬翻,撐得我半夜都沒睡著覺。由於剛出鍋的粉條十分可口解饞,讓我一次性把粉條吃過了癮,直到現在我只要看見粉條還總要有所迴避呢!

過去,人們生活都不富裕,但到了春節,衛輝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皮匝,皮匝成了我童年過年時才能享用的美食。母親做皮匝很有一套,就是在粉條經過煮軟、拌料後,上籠時鋪墊一層去了幫子的白菜葉,將拌好的粉條攤成厚厚的餅狀,然後再在上面用粉芡糊兒將生食材抹平,再蓋上一層白菜葉,這樣蒸好後的皮匝既不粘鍋,又有一股菜香的味道。我小時候特別愛在媽媽蒸好皮匝後,趁熱揭那個白菜葉吃,那真叫一個香!自從打我懂事起,媽媽總要在大年三十為全家烹飪皮匝白菜蒜苗炒回鍋肉。那剛出鍋散發著滿屋香氣的醬粽色皮匝炒盤兒,直到現在即使想想,也會覺得口齒生香,滿滿當當都是媽媽的味道!

童年時,還有一種美食令我至今難忘,那就是衛輝具有獨一無二、獨特風味泛著油光的紫紅色五香風乾兔肉。六十年代在順城關街口,西門橋上,府門口、菜市場街口,衛河大橋橋頭等處,晚上經常能看到點著橘黃色馬燈支著小攤兒賣兔肉的流動攤點。那橘黃色的燈光,有無限的吸引力,我不知多少次含著口水徘徊在橘燈周圍,聞著那散發著野草香氣的野兔肉味兒,久久不願離去。有時,即使是兜兒裡只有五分錢,也會毫不猶豫地跑去買只兔頭啃啃。有時還偶爾會碰到路人的調侃:小孩兒慢慢吃,兔牙越嚼越香……。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故鄉有一種美味食材叫“皮匝” ,鄭州叫“燜子”,安陽叫“皮渣兒”。這是河南特有的地方美食,是豫北地區著名特產。尤其是過去地方紅白喜事八大碗菜系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民間待客多用於扣碗“墊底”,是獨具地方特色的菜餚。它還有個悠久的民間傳說呢!

衛輝人自古好客。相傳很早以前,衛輝城內有一戶窮困人家,因家裡要招待客人,家裡窮,買不起肉,便在頭天晚上煮了一鍋碎粉條當作食材,以便第二天招待客人。可是粉條少煮了一會兒覺得太稀,於是突發異想,勾上粉芡不就變稠了嗎?於是勾上粉芡後,鍋裡粉條果然變稠了,等倒到盆裡晾涼後,主人發現一盆粉條凝固住了,比涼粉要硬的多,像皮子一樣“匝”在一起。於是主人便將盆中的食材切成塊,分別做成炒菜和熬菜招待客人。客人當吃到這種鬆軟可口的食物時,都覺得別有風味。有個人好奇就問主人:“你這是弄的啥東西?怪好吃類呀!”主人想了想就隨口說道:“這是俺自家制作的‘皮匝’”。客人吃後交口稱讚,於是“皮匝”就應運而生了並傳揚開來。以致後來人們製作及烹飪皮匝的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菜品質量也越來越令人回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製作皮匝的主要原料是粉條,生產粉條的主要原料是粉芡,而製作粉芡的主要原料是紅薯。衛輝東鄉李元屯、後河等鄉鎮就是盛產紅薯的生產基地。在生活困難時期,我們家沒少得到我母親東鄉孃家的接濟,紅薯和紅薯幹幾乎都沒有間斷過。

六十年代中後期的一個冬日,我二舅要在東鄉舉辦婚慶典禮,我母親的孃家提前一天安排了一輛馬車來城裡接我們全家前去參加婚禮。當時正值寒冬時節,馬車上鋪著厚厚的用麥秸裝成的褥子,我們坐在上面身上還要蓋上大厚棉被來抵禦風寒。馬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顛簸走的很慢,走著走著天就黑了下來,半路上還遇上了一隻像狗一樣的動物,睜著兩隻綠色的眼睛一直尾隨護送我們快到村頭時才消失在夜幕中。

到達目的地後,由於參加婚禮的人多,我和六七個半大孩子一齊被安排在村口打麥場旁邊的粉條作坊裡過夜。當晚,恰逢農家親戚正在作坊製作粉條,於是我有幸目睹了粉條的整個製作過程。粉條下好後,農家親戚用粗瓷大碗給我盛了滿滿一碗剛出鍋的粉條,“知道你們城裡孩子欠嘴吃,今天就讓你吃個夠!”作坊裡有鹽、醬油、醋,不由分說自己來調整口味,大快朵頤起來。在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誰能有這樣解饞的口福呀?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逢此良機,於是我敞開肚皮一下子就吃了個人仰馬翻,撐得我半夜都沒睡著覺。由於剛出鍋的粉條十分可口解饞,讓我一次性把粉條吃過了癮,直到現在我只要看見粉條還總要有所迴避呢!

過去,人們生活都不富裕,但到了春節,衛輝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皮匝,皮匝成了我童年過年時才能享用的美食。母親做皮匝很有一套,就是在粉條經過煮軟、拌料後,上籠時鋪墊一層去了幫子的白菜葉,將拌好的粉條攤成厚厚的餅狀,然後再在上面用粉芡糊兒將生食材抹平,再蓋上一層白菜葉,這樣蒸好後的皮匝既不粘鍋,又有一股菜香的味道。我小時候特別愛在媽媽蒸好皮匝後,趁熱揭那個白菜葉吃,那真叫一個香!自從打我懂事起,媽媽總要在大年三十為全家烹飪皮匝白菜蒜苗炒回鍋肉。那剛出鍋散發著滿屋香氣的醬粽色皮匝炒盤兒,直到現在即使想想,也會覺得口齒生香,滿滿當當都是媽媽的味道!

童年時,還有一種美食令我至今難忘,那就是衛輝具有獨一無二、獨特風味泛著油光的紫紅色五香風乾兔肉。六十年代在順城關街口,西門橋上,府門口、菜市場街口,衛河大橋橋頭等處,晚上經常能看到點著橘黃色馬燈支著小攤兒賣兔肉的流動攤點。那橘黃色的燈光,有無限的吸引力,我不知多少次含著口水徘徊在橘燈周圍,聞著那散發著野草香氣的野兔肉味兒,久久不願離去。有時,即使是兜兒裡只有五分錢,也會毫不猶豫地跑去買只兔頭啃啃。有時還偶爾會碰到路人的調侃:小孩兒慢慢吃,兔牙越嚼越香……。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過去賣兔肉的人是很少賣整隻風乾野兔的,總是將兔子的不同部位切成塊兒分開來賣:兔頭5分錢,兔脖1毛錢,前腿1毛5分錢,胸腔肋骨1毛5分錢,兔腰4毛錢,兔後腿5毛錢,不一而足。記得小時候,一次我感冒高燒不退,一天到晚難進水米,父親心疼地問我想吃點啥,我脫口而出說想吃兔肉。於是父親立即給我買來了一隻風乾兔肉的後腿兒,當時把我高興激動的真是難以言狀,彷彿病情一下子好了一多半兒!

兔肉食材是正兒八經來源於人們用獵槍打的野兔,幾乎每次吃兔肉時都能吃出火柴頭大小的鐵砂(子彈)。當時社會上沒有禁槍一說,也沒有實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當時誰要是有支獵槍或者氣槍,那可是一種很牛的身份象徵。曾經聽人說汲師附近有戶人家,主人喜歡打獵,家裡還養了一條部隊退役下來的大狼狗,名字叫“猞猁”,經常隨主人一同出獵,獵獲的野兔、野禽品種繁多,每次出獵幾乎沒有空手過。

"

衛輝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美食美味自然不少。但是,最令當今衛輝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杜記牛肉,下街燒雞,牛忠喜燒餅,以及縣前街的糖糕麻燙,貢院街的石榴,椿樹圪壋的香椿,南棗園的蘋果小棗,北碼塘的豆腐皮(豆筋),東鄉的粉條、粉芡等特色美食(食材)不一而足。至於“衛輝燴餅”是怎樣登上河南特色美食榜的,在此暫不作考究。當看到文圖中那麼多美輪美奐的美食(食材)時,竟使我不由自主地憶起了童年異常渴望能經常吃到的一些美食美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故鄉有一種美味食材叫“皮匝” ,鄭州叫“燜子”,安陽叫“皮渣兒”。這是河南特有的地方美食,是豫北地區著名特產。尤其是過去地方紅白喜事八大碗菜系不可或缺的主要食材,民間待客多用於扣碗“墊底”,是獨具地方特色的菜餚。它還有個悠久的民間傳說呢!

衛輝人自古好客。相傳很早以前,衛輝城內有一戶窮困人家,因家裡要招待客人,家裡窮,買不起肉,便在頭天晚上煮了一鍋碎粉條當作食材,以便第二天招待客人。可是粉條少煮了一會兒覺得太稀,於是突發異想,勾上粉芡不就變稠了嗎?於是勾上粉芡後,鍋裡粉條果然變稠了,等倒到盆裡晾涼後,主人發現一盆粉條凝固住了,比涼粉要硬的多,像皮子一樣“匝”在一起。於是主人便將盆中的食材切成塊,分別做成炒菜和熬菜招待客人。客人當吃到這種鬆軟可口的食物時,都覺得別有風味。有個人好奇就問主人:“你這是弄的啥東西?怪好吃類呀!”主人想了想就隨口說道:“這是俺自家制作的‘皮匝’”。客人吃後交口稱讚,於是“皮匝”就應運而生了並傳揚開來。以致後來人們製作及烹飪皮匝的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菜品質量也越來越令人回味!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製作皮匝的主要原料是粉條,生產粉條的主要原料是粉芡,而製作粉芡的主要原料是紅薯。衛輝東鄉李元屯、後河等鄉鎮就是盛產紅薯的生產基地。在生活困難時期,我們家沒少得到我母親東鄉孃家的接濟,紅薯和紅薯幹幾乎都沒有間斷過。

六十年代中後期的一個冬日,我二舅要在東鄉舉辦婚慶典禮,我母親的孃家提前一天安排了一輛馬車來城裡接我們全家前去參加婚禮。當時正值寒冬時節,馬車上鋪著厚厚的用麥秸裝成的褥子,我們坐在上面身上還要蓋上大厚棉被來抵禦風寒。馬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顛簸走的很慢,走著走著天就黑了下來,半路上還遇上了一隻像狗一樣的動物,睜著兩隻綠色的眼睛一直尾隨護送我們快到村頭時才消失在夜幕中。

到達目的地後,由於參加婚禮的人多,我和六七個半大孩子一齊被安排在村口打麥場旁邊的粉條作坊裡過夜。當晚,恰逢農家親戚正在作坊製作粉條,於是我有幸目睹了粉條的整個製作過程。粉條下好後,農家親戚用粗瓷大碗給我盛了滿滿一碗剛出鍋的粉條,“知道你們城裡孩子欠嘴吃,今天就讓你吃個夠!”作坊裡有鹽、醬油、醋,不由分說自己來調整口味,大快朵頤起來。在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誰能有這樣解饞的口福呀?當時我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逢此良機,於是我敞開肚皮一下子就吃了個人仰馬翻,撐得我半夜都沒睡著覺。由於剛出鍋的粉條十分可口解饞,讓我一次性把粉條吃過了癮,直到現在我只要看見粉條還總要有所迴避呢!

過去,人們生活都不富裕,但到了春節,衛輝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皮匝,皮匝成了我童年過年時才能享用的美食。母親做皮匝很有一套,就是在粉條經過煮軟、拌料後,上籠時鋪墊一層去了幫子的白菜葉,將拌好的粉條攤成厚厚的餅狀,然後再在上面用粉芡糊兒將生食材抹平,再蓋上一層白菜葉,這樣蒸好後的皮匝既不粘鍋,又有一股菜香的味道。我小時候特別愛在媽媽蒸好皮匝後,趁熱揭那個白菜葉吃,那真叫一個香!自從打我懂事起,媽媽總要在大年三十為全家烹飪皮匝白菜蒜苗炒回鍋肉。那剛出鍋散發著滿屋香氣的醬粽色皮匝炒盤兒,直到現在即使想想,也會覺得口齒生香,滿滿當當都是媽媽的味道!

童年時,還有一種美食令我至今難忘,那就是衛輝具有獨一無二、獨特風味泛著油光的紫紅色五香風乾兔肉。六十年代在順城關街口,西門橋上,府門口、菜市場街口,衛河大橋橋頭等處,晚上經常能看到點著橘黃色馬燈支著小攤兒賣兔肉的流動攤點。那橘黃色的燈光,有無限的吸引力,我不知多少次含著口水徘徊在橘燈周圍,聞著那散發著野草香氣的野兔肉味兒,久久不願離去。有時,即使是兜兒裡只有五分錢,也會毫不猶豫地跑去買只兔頭啃啃。有時還偶爾會碰到路人的調侃:小孩兒慢慢吃,兔牙越嚼越香……。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過去賣兔肉的人是很少賣整隻風乾野兔的,總是將兔子的不同部位切成塊兒分開來賣:兔頭5分錢,兔脖1毛錢,前腿1毛5分錢,胸腔肋骨1毛5分錢,兔腰4毛錢,兔後腿5毛錢,不一而足。記得小時候,一次我感冒高燒不退,一天到晚難進水米,父親心疼地問我想吃點啥,我脫口而出說想吃兔肉。於是父親立即給我買來了一隻風乾兔肉的後腿兒,當時把我高興激動的真是難以言狀,彷彿病情一下子好了一多半兒!

兔肉食材是正兒八經來源於人們用獵槍打的野兔,幾乎每次吃兔肉時都能吃出火柴頭大小的鐵砂(子彈)。當時社會上沒有禁槍一說,也沒有實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在當時誰要是有支獵槍或者氣槍,那可是一種很牛的身份象徵。曾經聽人說汲師附近有戶人家,主人喜歡打獵,家裡還養了一條部隊退役下來的大狼狗,名字叫“猞猁”,經常隨主人一同出獵,獵獲的野兔、野禽品種繁多,每次出獵幾乎沒有空手過。

鄉愁記憶(衛輝美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