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據說清朝的睿親王府家清明節上墳祭祀,總在朝陽門外一家餑餑鋪訂購的食品,在祭祀時擺成了階梯狀的十三層,為“十三階”。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這個做法後來傳到海淀的八旗營房,人們就用13種普通小吃組成“十三絕”,後來在清明這天吃“寒食十三絕”就成為一項習俗流傳至今。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那麼“寒食十三絕”究竟有哪些吃食呢?

一說為:馬蹄燒餅、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或薑汁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餜、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麵餑餑、芝麻醬燒餅。

另一說為:奶油炸糕、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或薑汁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麵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麵餑餑、芝麻醬燒餅。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可見兩套“陣容”的重合率還是很高的,想來這些吃食都是極適合外帶的小吃,這就給您逐一拆解大家常吃的“寒食十三絕”:

豆汁兒CP——焦圈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據說,這是蘇軾為焦圈譜寫的詩句,號稱是古今第一廣告文案,是真是假暫不討論,至少說明在北宋年間焦圈就已經是民間吃食了。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北京人吃焦圈的話,需要夾在燒餅裡,就著鹹菜絲,再配上一碗濃稠的豆汁兒;換句話說,有焦圈的地方,必然會有豆汁兒,它們互相成就彼此。

雪白如斯——艾窩窩

色澤雪白,質地粘軟,口味香甜,是艾窩窩的三大特點,這款以糯米為主料,以黑芝麻為餡料的小吃,從宮廷火到了市井,如今更是火遍全國,不過做的最正宗的,應該還是在北京。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旋轉跳躍不停歇——螺絲轉兒

由清末宮廷"御膳房"的點心師傅孫德山首創,其形似而得名的麵食小點,講究絲勻、不亂、底正、色澤棕黃,一碰即酥。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早先小吃店常把當天售不完的螺螄轉兒,用微火烤乾水分再賣,烤乾了叫“幹迸兒”,用於下酒,所以北京有句口頭語"幹迸兒就酒嘎巴脆"。

老佛爺點贊——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每到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據說這是慈禧太后最愛吃的宮廷點心之一。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大辮子的誘惑——饊子麻花

饊子麻是花清真名小吃之首,又名為“環餅”、“寒具”,狀如女孩們梳的辮子,很受百姓歡迎。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後,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名兒俗味美——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麵糕,以黃豆麵為其主要原料,稱"驢打滾"乃是一種形象比喻,在黃豆麵中滾一下,如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酥脆入口——薑絲排叉兒

因原料中有鮮姜、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講究“吃薑不見姜”的效果,它不僅是北京傳統名稱,也是滿族茶菜的重要品種,有潤脾醒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忍不住咬一口——糖耳朵

糖耳朵,又稱蜜麻花,因成形後似人的耳朵而得名,色澤棕黃油亮、質地綿潤鬆軟,甜蜜可口,適宜在春、秋、冬三季食用。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據說過去寒食節前後有放風箏的習俗,風箏得插上竹笛,猶如“箏鳴”,所以吃“糖耳朵”也有為圖個“耳聰目明”好口彩的說法。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心頭好——糖火燒

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酥脆可口的糖火燒,是多少老北京人的心頭好,尤其適合老年人食用。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滿族風味——薩其馬

薩其馬是滿族的傳統小吃,在滿語中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把將麵條炸熟後,再用糖混合後,切成小塊而成,老少皆宜。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香到掉渣——芝麻醬燒餅

麻醬燒餅色澤金黃,外焦裡嫩,香味濃厚,一刀切開,層次清晰、均勻,一般十五六層的最為地道。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糖卷餜

糖卷餜是清真北京風味小吃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皆有滋補作用。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消失的韌勁兒——硬麵餑餑

硬麵餑餑,是一種似燒餅大小的混糖戧面火燒,入口有咬勁,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可惜現在已瀕臨絕跡。

今兒清明節,吃什麼?當然是“寒食十三絕”!

這一圈“寒食十三絕”介紹完畢,感覺就像是進行了一次京城清真小吃和知名店鋪的科普展示,還是蠻有成就感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