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或者帶著煙燻氣味的豬肚豬腸: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或者帶著煙燻氣味的豬肚豬腸: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或者帶著煙燻氣味的豬肚豬腸: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在隨意一家餐廳中吃到了一份蝦彈、肉嫩、鮮味逼人的醬油蝦,問起老闆娘,她會自豪的說,她老公(老闆)每天早晨都會親自去菜市場挑蝦,風雨無阻。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或者帶著煙燻氣味的豬肚豬腸: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在隨意一家餐廳中吃到了一份蝦彈、肉嫩、鮮味逼人的醬油蝦,問起老闆娘,她會自豪的說,她老公(老闆)每天早晨都會親自去菜市場挑蝦,風雨無阻。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在國營老字號裡,全國有名的烹飪大師經常坐在收賬臺一角,擺上一杯碧螺春,看似篤篤定定,其實眼觀六路,不時詢問客人意見。

認真本分、堅持傳統、擁抱現代,這些日常的細節就是蘇州生活的精髓: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只管認認真真、吹毛求疵、不厭其煩地過好每一天。

"

原創:福桃九分飽

作為一個紮根在北京的美食編輯部,我們對蘇州總是充滿無限的嚮往。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因為在每次閒聊中,蘇州都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且不爭不搶,笑看各種網紅食物大battle:

- 誒我買了榴蓮味的青團你要不要嘗一口?

- 不了不了,我託朋友帶了蘇州明月樓的糕團,你要不要來一份?

- 要!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去年吃了醃篤鮮、小龍蝦、酸菜魚的鮮肉月餅,今年你說包郵區又會搞什麼新花樣?

- 花樣再多,但要說最好吃,還得是蘇州街邊剛出爐的......

- 我同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 今年我一定要狠下心買一瓶禿黃油,去年看《風味人間》饞死了......

- 禿黃油這種東西也就蘇州人能做的出來,又精緻又文雅,那麼富貴的東西居然被蘇州人做的一點暴發戶的氣質都沒有......

- 因為人家本來就富。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今年夏天,一直對蘇州蠢蠢欲動的福桃編輯部,終於出發去了蘇州,並找了一位蘇州嚮導,給大家帶來了一篇超實誠的蘇州美食指南,帶你看看蘇州本地人眼中的蘇州美食,究竟應該怎麼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蘇式面開始的。

著名作家,“蘇州美食文化宣傳大使”陸文夫寫《美食家》時寫道:“朱自冶(美食家)每天一睜眼,就要去朱鴻興吃頭湯麵。”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同德興

蘇州人為什麼喜歡早上吃麵?

往遠了說,這源自於古代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南下,將吃麵條的習慣帶到了蘇州這一帶;往近了說,則是因為茶館文化,或者說早上吃碗麵是泡茶館的簡易版本——明清時期蘇州有兩個特點,一是盛產狀元,二是商貿集散中心,所以彙集著大批退休回鄉的文人士大夫和商人,他們閒時喜歡點上一壺茶,叫上兩份如燒麥、生煎的小點心。最後再吃碗小餛飩,或者糕點,共話當年情和當今事。

但主要本質原因還是: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遇到繁忙的早晨,就是吃一碗麵:吃麵要快,慢的話面就會坨了。熱騰騰端上來,主食(麵條)、主菜(澆頭)、湯匯於一碗,5分鐘嗦完,一抹嘴跟旁邊朋友聊幾句今天的米價鹽價和新聞趣事,方面快捷。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另一方面,這些又是走南闖北,家境殷實的階級,所以對吃喝非常講究。這就造成了蘇州的面,對於湯、面、澆頭都有要求,缺一不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一碗蘇式面要怎麼點呢?

首先教大家幾個術語:硬麵/軟面,寬湯/緊湯/拌麵,免青/重青,過橋/底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小闊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細面

前兩個很好解釋,“免青”和“重青”指得是麵條裡青蒜葉的多少,而“過橋”和“底澆”則指得是澆頭是單獨呈現,還是直接埋在麵湯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過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澆頭埋在麵湯裡的美味齋炒肉面

至於點單,我建議大家從基礎款的燜肉麵點起。所謂燜肉,需要用太湖硬肋五花肉先煮後浸工序長達一天。先喝一口,用棒骨、土雞、鱔魚骨慢煨至少4小時的底湯;在吃一口根根挺括的麵條,等到燜肉被滾燙的麵湯泡到處於融化和保持原型的邊緣時候,吃一口燜肉,形神俱散,肉皮與肥肉四散不見,只留些許瘦肉和肉香滿溢。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與此同時,蘇式紅湯麵的底湯中,需要放一勺燒燜肉時收到半乾的湯汁,謂之“助汁”。所以一碗湯好不好,跟燜肉也有很大關係。

最後想解答一個問題:網紅面好不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萬泰興的三蝦面

答案是好吃的。以三蝦面為例,這麼一碗麵,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河蝦只有初夏間的兩個月帶籽),用非常貴的食材(活蹦亂跳的帶籽河蝦),以超出平常幾倍時間的人工(以手為刀,剝出蝦腦,刮下蝦籽,再擠出蝦仁),去製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端上桌後,還要以每秒十下的速度去攪拌,確保每根麵條都沾上蝦籽;吃得時候還要用麵條去裹著蝦仁和蝦腦一起放入嘴裡,這麼費力,這麵條能不好吃嗎?這簡直就是犯規。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但又很難做好吃,以我個人為例,這個夏天我吃了十幾碗三蝦面,好吃的麵館寥寥無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是這碗麵非常貴,但是做這碗麵的麵館大多還是環境普通,服務捉急;二是這碗麵很考驗拌的功力,而我們普通食客很難拌勻;三是由於幾乎每家麵館都在做這碗麵,三蝦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蝦仁、蝦籽和蝦腦,很多時候是可以單賣的,容易偷工減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實在想吃三蝦面,可以去蘇州幾家五星級酒店的麵館吃(沒錯,我們酒店裡也有面館),服務給力,空調給足,吃完還可以加個甜品,價格也貴不了多少錢。

況且,如果你愛吃三蝦的話,可以直接去蘇幫菜館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麵,就該開始正式的蘇幫菜之旅了。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經歷:“來都來了,必須一試”的心態,到蘇州著名的老字號一條街太監弄上的幾家名店,依照大眾點評的招牌菜推薦,點幾道松鼠鱖魚、清炒蝦仁、蟹粉豆腐之類的菜,然後得出一個蘇幫菜太甜的結論。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蘇幫菜?

簡而言之,就是從明清以來,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廚,在食材豐富的前提下,日思夜想挖空心思做出來的,極其精緻、脫離群眾的菜。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一部分蘇幫菜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另一個是做好蘇幫菜難度非常大。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幫菜到底好吃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注重食材,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根據明代王鏊《姑蘇志》記載,早在明代,蘇州城的食材就達到了“率五日而更一品”的頻率,用普通話來說,就是每五天換一種時令食材。

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就形成了一個及其豐富的時令體系——說到蔬菜,春天吃“七頭一腦”。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吃各類瓜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天吃水八仙。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則有白菜菠菜香青菜;說到魚,蘇州人更是有一張吃魚時間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說到大閘蟹,則又有“九雌十雄”之說,也就是說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最誇張的是,不止是蔬菜,蘇州人一年四季,豬肉都吃得不一樣。春天奼紫嫣紅,吃顏色最漂亮的櫻桃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夏天炎熱,吃打開味蕾的荷葉粉蒸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秋風起,吃扣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冬天南方寒氣刺骨,吃最結實的醬方。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其次,蘇幫菜傳承有序,成席成宴,有些菜有文人的風雅,有些菜則極盡奢華。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鹹肉黃鱔

比如剛剛聊到的清風三蝦——河蝦仁香氣低,拌進面裡吃不到那種蓬勃而出的蝦香。直接炒成一盤,滴一滴香醋,蝦的鮮度、甜度和口感在嘴裡像爆炸一般。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一道窮凶極惡的老菜,炒蟹䰾。䰾魚是河豚的遠親、魚皮滑嫩,背部帶刺,魚肉細緻彈牙,魚肝鮮美。將䰾魚開片,和魚肝一起跟豬油、蟹膏、蟹粉、蟹肉同炒,光聽製作過程就讓人心花怒放。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䰾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有脆皮在嘴裡爆炸的香酥鴨;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融合果香肉香的早紅橘酪雞;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魚肚、鮮貝、蝦仁、蹄筋和雞片一起炒,風味增長和流失都是按秒計算的白什盤;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將上百元一斤的塘鱧魚開片(一條魚出兩片肉),加太倉糟油炒在一起的糟溜塘片等……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這些都是蘇幫菜的精髓,只要在菜單上看到這些菜,請儘快下手。

蘇幫菜是不是太甜了?

標準的回答是:蘇幫菜是鹹甜風味,該甜的菜就甜,不該甜的也不會亂放糖。

以最有名的松鼠鱖魚為例,這道菜就是酸甜口的,肯定要放糖,而這個糖的度才是最難掌握的。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標準的松鼠鱖魚,需要挑選兩斤左右的鮮活鱖魚,然後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出品嘴巴大張,尾巴挺豎,魚肉根根炸開,形態猶如松鼠。而這道菜最關鍵的一點,反而是要在魚身上抹一點精鹽打底——有了鹽味,不但鮮度更加複合,而且入口時是先酸後甜一點點微鹹,這樣回口才不會覺得甜膩,而是一股甘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而蘇幫菜中還有一道名菜瓜姜鱖魚絲。鱖魚肉緊,將其打成絲跟醬瓜絲和嫩薑絲一起清炒,趁熱裝盤上桌,肉質猶如一流的石斑。這道菜就不是甜,回口清新爽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吃完蘇式面和蘇幫菜,那麼就進入到了蘇州美食的進階階段——逛菜市場,吃小吃,自駕農家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生活,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那裡的菜市場逛逛,這裡藏著這座城市的底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的菜場各有各的特色,我的私人推薦是葑門菜市場,第一是因為這裡是全蘇州農副產品最全的菜市場,第二是因為這裡不僅非常好逛,而且非常好吃。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甪直的蘿蔔乾、太倉的肉鬆、湖州的筍乾、自己釀的蝦籽醬油處處可見。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還能看到各種時令蔬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新鮮的、泛著微微紫色的莧菜、大個的茄子、水靈的茭白放得滿谷滿坑;活蹦亂跳的河蝦,公蝦65一斤,籽蝦75一斤;隨手買兩個番茄,到隔壁水產攤用水龍頭一衝,一掰成二,濃烈的番茄香,微微沙的口感,酸甜可口,挑番茄就要遵循“我很醜但是我很好吃”的原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說菜市場裡有一座城市的底色,那麼這座城市的記憶,則大都流傳在小吃之間。這裡沒什麼門道,按照我們推薦的小吃店一家家吃即可,都是本地有口皆碑的好味道。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臨頓路上的綠楊餛飩。蝦肉大餛飩個大飽滿,雞湯做底,撒蛋絲香乾絲,一把蔥花,滾滾燙端上來。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比如蘇州招牌小吃啞巴生煎,每天排隊的確有他的道理,個大、湯足、半發麵。蘇州話裡沒有“包子”這個詞,一律叫饅頭。生煎就是生煎饅頭。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啞巴生煎

還有油亮的鹽水鵝;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橫街鹽水鵝

脂肪融化在糯米里的鮮肉粽子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完全鬆脆,充滿豬油香的大餅;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內料豐富,撒一把豬油渣的鹹豆漿;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豆香與肉香交織的千張包配粉絲……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至於伴手禮,也已經準備好了:赤豆鬆糕、玫瑰豬油糕、五色大方糕、棗泥拉糕。豬油的香氣,糯米的香氣,豆沙棗泥松仁的香氣,甜、軟、糯,有種屬於江南的溫柔。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來蘇州,或者想嘗試點不一樣的行程,那麼你一定要到蘇州周邊吃吃看看,這裡藏著不少美食寶藏。

撇開南邊吳江的鮮肉小燒麥和紅燒羊肉;北邊常熟的蒸菜和蕈油;崑山的奧灶面;張家港的螃蜞豆腐;太倉的江鮮等幾十種美食不說,單說蘇州市內。

西邊的太湖有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太湖三白拼盤

白魚肉質細膩、脂肪肥美,加鹽爆醃一小時以上提高鮮度,清蒸出爐,其中又以魚頭最佳,魚嘴間的膠質,下酒一流;白蝦,近乎透明,個頭小,但肉質彈牙,鹽水煮一下,一抿一個蝦仁;銀魚比較常見,產地遍佈長江和幾大淡水湖。這個小拇指大小的魚有一絲若有若無的鮮香,直接炒蛋或者裹粉油炸都能將這種香味逼出。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東邊的陽澄湖則是蝦蟹的天堂。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簡簡單單的面拖六月黃,蟹肉鮮甜,蟹黃成流質,加麵粉、蔥、姜、毛豆一起炒,蟹香浸到麵糊裡,讓人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是麵糊,哪個是蟹黃,只知道不放過任何一口。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盆鹽水白灼的小龍蝦,不需要任何蘸料,白腮肉緊,自帶鮮甜。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味道,也並不全是古早味,更自於看似平淡的日常之中。

穿著潮牌的年輕人會喝手衝的瑰夏咖啡: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也會吃浸著滷汁的黎裡古鎮雞腳: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或者帶著煙燻氣味的豬肚豬腸: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在隨意一家餐廳中吃到了一份蝦彈、肉嫩、鮮味逼人的醬油蝦,問起老闆娘,她會自豪的說,她老公(老闆)每天早晨都會親自去菜市場挑蝦,風雨無阻。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在國營老字號裡,全國有名的烹飪大師經常坐在收賬臺一角,擺上一杯碧螺春,看似篤篤定定,其實眼觀六路,不時詢問客人意見。

認真本分、堅持傳統、擁抱現代,這些日常的細節就是蘇州生活的精髓: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只管認認真真、吹毛求疵、不厭其煩地過好每一天。

一份來自蘇州本地人的美食攻略

蘇州本無網紅,好吃的多了,便成了網紅。

你心中最好吃的蘇州美食是什麼?

來評論裡聊一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