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長沙,長沙人一般把臭豆腐稱為臭乾子。與安徽徽州人用油煎的方式不同的是,長沙的臭豆腐是由炸出來的,先將臭豆腐從滷水中撈了起來,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用筷子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臭豆腐的兩面都炸至焦黃色即可,然後澆上湯汁,很好吃的。

食臭不僅存在於安徽,或湖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東,特別是寧波,食臭達到了頂峰,寧波有個著名的特產叫三臭,也叫寧波臭三拼,指的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拼在一起,是寧波人最喜愛的下飯菜。

其實,寧波臭三拼只是比較有名而為大家所知,寧波臭食可遠遠不止臭三拼,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臭鹹齏,臭芋艿蕻,臭筍根頭,臭菜心,臭黴麩……幾乎是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臭食。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長沙,長沙人一般把臭豆腐稱為臭乾子。與安徽徽州人用油煎的方式不同的是,長沙的臭豆腐是由炸出來的,先將臭豆腐從滷水中撈了起來,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用筷子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臭豆腐的兩面都炸至焦黃色即可,然後澆上湯汁,很好吃的。

食臭不僅存在於安徽,或湖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東,特別是寧波,食臭達到了頂峰,寧波有個著名的特產叫三臭,也叫寧波臭三拼,指的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拼在一起,是寧波人最喜愛的下飯菜。

其實,寧波臭三拼只是比較有名而為大家所知,寧波臭食可遠遠不止臭三拼,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臭鹹齏,臭芋艿蕻,臭筍根頭,臭菜心,臭黴麩……幾乎是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臭食。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寧波臭食雖多,做法卻很單一,關鍵訣竅在於臭滷。做臭的關鍵首先是原料,其次則在悶。冬瓜,莧菜梗子都可以用來作原料。拿一個罈子,洗乾淨,加入原料,洗不洗就無所謂。去鄰居家裡討一碗臭滷做種子,越陳越好。加水,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了。如果已經有種子了,立刻就可以封壇,如果沒有種子,則只須將罈子蓋上養上幾天。不管怎樣,三五天以後就一定要封壇了。必須嚴密,一絲都不能漏。一個月以後,如果正好家裡買了筍,則將剩下的老筍頭扔到臭壇裡去。這是起鮮的關鍵。再過上一個月,打開罈子就可以看到一罈子黑油油,肥膩膩,臭烘烘的上好臭滷,再以後就全看保養了。好滷是可以傳代的。當然,臭豆腐,臭冬瓜也是用這個老滷浸出來的。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長沙,長沙人一般把臭豆腐稱為臭乾子。與安徽徽州人用油煎的方式不同的是,長沙的臭豆腐是由炸出來的,先將臭豆腐從滷水中撈了起來,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用筷子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臭豆腐的兩面都炸至焦黃色即可,然後澆上湯汁,很好吃的。

食臭不僅存在於安徽,或湖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東,特別是寧波,食臭達到了頂峰,寧波有個著名的特產叫三臭,也叫寧波臭三拼,指的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拼在一起,是寧波人最喜愛的下飯菜。

其實,寧波臭三拼只是比較有名而為大家所知,寧波臭食可遠遠不止臭三拼,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臭鹹齏,臭芋艿蕻,臭筍根頭,臭菜心,臭黴麩……幾乎是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臭食。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寧波臭食雖多,做法卻很單一,關鍵訣竅在於臭滷。做臭的關鍵首先是原料,其次則在悶。冬瓜,莧菜梗子都可以用來作原料。拿一個罈子,洗乾淨,加入原料,洗不洗就無所謂。去鄰居家裡討一碗臭滷做種子,越陳越好。加水,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了。如果已經有種子了,立刻就可以封壇,如果沒有種子,則只須將罈子蓋上養上幾天。不管怎樣,三五天以後就一定要封壇了。必須嚴密,一絲都不能漏。一個月以後,如果正好家裡買了筍,則將剩下的老筍頭扔到臭壇裡去。這是起鮮的關鍵。再過上一個月,打開罈子就可以看到一罈子黑油油,肥膩膩,臭烘烘的上好臭滷,再以後就全看保養了。好滷是可以傳代的。當然,臭豆腐,臭冬瓜也是用這個老滷浸出來的。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臭莧菜梗,因臭氣熏天,應該應該是寧波三臭中的第一臭。老滷裡浸泡的莧菜梗,過一些日子,莧菜梗吸足臭味,裡面如絮狀了,時間越長,味道越濃。在寧波不遠的舟山六橫島,見到過最民間的吃法,把莧菜梗從老滷裡撈出來,拿出來稍調鹹淡,上鍋蒸熟即可。蒸熟上桌時澆點豬油或麻油,味道臭而鮮美。

後來去浙江紹興,發現紹興同樣有三臭。在一家看似簡陋的酒樓,當地朋友力推一道“蒸雙臭”說這是一道最“臭名昭著”的菜。臭豆腐切成塊狀墊在碗底,在把莧菜梗切成約一寸長的段,抹再臭豆腐上,在加入少量油、糖、薑片等一些調味品,然後放到旺火隔水蒸,十分鐘後,撒上蔥花,椒絲點綴一下即可。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長沙,長沙人一般把臭豆腐稱為臭乾子。與安徽徽州人用油煎的方式不同的是,長沙的臭豆腐是由炸出來的,先將臭豆腐從滷水中撈了起來,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用筷子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臭豆腐的兩面都炸至焦黃色即可,然後澆上湯汁,很好吃的。

食臭不僅存在於安徽,或湖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東,特別是寧波,食臭達到了頂峰,寧波有個著名的特產叫三臭,也叫寧波臭三拼,指的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拼在一起,是寧波人最喜愛的下飯菜。

其實,寧波臭三拼只是比較有名而為大家所知,寧波臭食可遠遠不止臭三拼,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臭鹹齏,臭芋艿蕻,臭筍根頭,臭菜心,臭黴麩……幾乎是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臭食。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寧波臭食雖多,做法卻很單一,關鍵訣竅在於臭滷。做臭的關鍵首先是原料,其次則在悶。冬瓜,莧菜梗子都可以用來作原料。拿一個罈子,洗乾淨,加入原料,洗不洗就無所謂。去鄰居家裡討一碗臭滷做種子,越陳越好。加水,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了。如果已經有種子了,立刻就可以封壇,如果沒有種子,則只須將罈子蓋上養上幾天。不管怎樣,三五天以後就一定要封壇了。必須嚴密,一絲都不能漏。一個月以後,如果正好家裡買了筍,則將剩下的老筍頭扔到臭壇裡去。這是起鮮的關鍵。再過上一個月,打開罈子就可以看到一罈子黑油油,肥膩膩,臭烘烘的上好臭滷,再以後就全看保養了。好滷是可以傳代的。當然,臭豆腐,臭冬瓜也是用這個老滷浸出來的。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臭莧菜梗,因臭氣熏天,應該應該是寧波三臭中的第一臭。老滷裡浸泡的莧菜梗,過一些日子,莧菜梗吸足臭味,裡面如絮狀了,時間越長,味道越濃。在寧波不遠的舟山六橫島,見到過最民間的吃法,把莧菜梗從老滷裡撈出來,拿出來稍調鹹淡,上鍋蒸熟即可。蒸熟上桌時澆點豬油或麻油,味道臭而鮮美。

後來去浙江紹興,發現紹興同樣有三臭。在一家看似簡陋的酒樓,當地朋友力推一道“蒸雙臭”說這是一道最“臭名昭著”的菜。臭豆腐切成塊狀墊在碗底,在把莧菜梗切成約一寸長的段,抹再臭豆腐上,在加入少量油、糖、薑片等一些調味品,然後放到旺火隔水蒸,十分鐘後,撒上蔥花,椒絲點綴一下即可。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蒸雙臭”這道菜在口感上是臭中含香,美味至極。好與壞、香與臭是相較而言的,就像這臭豆腐乾,經過腐化,不但失去了冰清玉潔的外形,而且其味道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偏偏這東西在臭與香之間的角色卻極其不確定。臭中有香,香中含臭。越臭越香。而紹興人更是把這種臭中含香的菜給做絕了。

那麼,如此多的臭食,難道都是為了享受別樣的味道而特意釀製出來的嗎,其實不然。無論是史記,志書,還是傳說,臭食的產生大都處在一個匱乏的時代,人的潛能在“生存”這片空間裡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黃豆,這個讓所有臭食蝶變成美味的“罪魁禍首”一不怕土地貧瘠,不怕山高路陡,不怕缺少養份水份的植物,讓處在同樣環境中的地方老百姓的遐思有了附著。千百年來,他們在僅有的黃豆上下工夫,白豆腐,油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乾,豆腐乳、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於是,黃豆成就了一個個美食,並享用至今。

"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子的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做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豆腐乾來賣。豆腐乾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

那麼,猶太人的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原來他想說的是,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當然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本與美食無關,但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中國的另類風味食物,這就是臭食家族。

豆腐乳是中國獨特的傳統調味品。因為我國各地氣候不同,人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腐乳生產配料不同、製成的形狀不一,品種多樣。如紅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紅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種雖多,但釀造原理基本相同。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我的家鄉,豆腐乳多為清灰色的,過去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臭豆腐雖是聞著臭吃著香,但似乎永遠等不了大雅之堂,似乎只宜在家裡獨食,與家人一起分享。搭配剛出鍋的熱騰騰的饅頭,或紅芋面鍋巴,是一道充滿人間煙火的美味。但臭豆腐乳也能上王爺的餐桌,據說清朝末葉,安徽徽州人王致和的豆腐乳居然進入宮廷,連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賜名“青方”。

當然,就豆腐乳的傳說,類似於留在民間的還有不少,其中不乏現代人的斧鑿之痕,大抵經不起考證。其實,傳說的真偽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會有著發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智慧的中國人任何一縷閃光的思索,都被歲月刻進了舌尖上的味道。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提到安徽徽州人王致和,不得不講一講徽州兩大“名臭”食品,那就是臭豆腐與毛豆腐。一塊白豆腐切成小片,在滷壇裡浸上一兩個晚上,顏色變成青灰、墨綠之後,在平板鐵鍋內搖曳生香,身份陡增。徽州臭豆腐與毛豆腐是齊名的。在一年四季中的整個夏季,臭豆腐成了毛豆腐的替代品。究其原因在於,毛豆腐發酵對室溫要求嚴格,而夏季高溫容易發酵過頭,因此毛豆腐的生產就停止了。當然,隨著冰箱冰櫃等電器產品引進生產車間之後,解決了這一難題。自然,這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所以,無論你什麼季節去徽州都能吃到毛豆腐。

但臭豆腐不僅僅安徽的徽州有,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湖南長沙的臭豆腐。據《長沙飲食志》載,長沙臭豆腐源自左太傅左文襄公(左宗棠)老家——湖南湘陰縣。後來臭豆腐逐漸被髮揚光大,做出了老長沙的特色,成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長沙小吃中一絕。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長沙臭豆腐的身影,可謂是“臭名遠揚”了。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在長沙,長沙人一般把臭豆腐稱為臭乾子。與安徽徽州人用油煎的方式不同的是,長沙的臭豆腐是由炸出來的,先將臭豆腐從滷水中撈了起來,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用筷子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臭豆腐的兩面都炸至焦黃色即可,然後澆上湯汁,很好吃的。

食臭不僅存在於安徽,或湖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浙東,特別是寧波,食臭達到了頂峰,寧波有個著名的特產叫三臭,也叫寧波臭三拼,指的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莧菜拼在一起,是寧波人最喜愛的下飯菜。

其實,寧波臭三拼只是比較有名而為大家所知,寧波臭食可遠遠不止臭三拼,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臭鹹齏,臭芋艿蕻,臭筍根頭,臭菜心,臭黴麩……幾乎是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做成臭食。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寧波臭食雖多,做法卻很單一,關鍵訣竅在於臭滷。做臭的關鍵首先是原料,其次則在悶。冬瓜,莧菜梗子都可以用來作原料。拿一個罈子,洗乾淨,加入原料,洗不洗就無所謂。去鄰居家裡討一碗臭滷做種子,越陳越好。加水,然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了。如果已經有種子了,立刻就可以封壇,如果沒有種子,則只須將罈子蓋上養上幾天。不管怎樣,三五天以後就一定要封壇了。必須嚴密,一絲都不能漏。一個月以後,如果正好家裡買了筍,則將剩下的老筍頭扔到臭壇裡去。這是起鮮的關鍵。再過上一個月,打開罈子就可以看到一罈子黑油油,肥膩膩,臭烘烘的上好臭滷,再以後就全看保養了。好滷是可以傳代的。當然,臭豆腐,臭冬瓜也是用這個老滷浸出來的。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臭莧菜梗,因臭氣熏天,應該應該是寧波三臭中的第一臭。老滷裡浸泡的莧菜梗,過一些日子,莧菜梗吸足臭味,裡面如絮狀了,時間越長,味道越濃。在寧波不遠的舟山六橫島,見到過最民間的吃法,把莧菜梗從老滷裡撈出來,拿出來稍調鹹淡,上鍋蒸熟即可。蒸熟上桌時澆點豬油或麻油,味道臭而鮮美。

後來去浙江紹興,發現紹興同樣有三臭。在一家看似簡陋的酒樓,當地朋友力推一道“蒸雙臭”說這是一道最“臭名昭著”的菜。臭豆腐切成塊狀墊在碗底,在把莧菜梗切成約一寸長的段,抹再臭豆腐上,在加入少量油、糖、薑片等一些調味品,然後放到旺火隔水蒸,十分鐘後,撒上蔥花,椒絲點綴一下即可。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蒸雙臭”這道菜在口感上是臭中含香,美味至極。好與壞、香與臭是相較而言的,就像這臭豆腐乾,經過腐化,不但失去了冰清玉潔的外形,而且其味道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偏偏這東西在臭與香之間的角色卻極其不確定。臭中有香,香中含臭。越臭越香。而紹興人更是把這種臭中含香的菜給做絕了。

那麼,如此多的臭食,難道都是為了享受別樣的味道而特意釀製出來的嗎,其實不然。無論是史記,志書,還是傳說,臭食的產生大都處在一個匱乏的時代,人的潛能在“生存”這片空間裡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黃豆,這個讓所有臭食蝶變成美味的“罪魁禍首”一不怕土地貧瘠,不怕山高路陡,不怕缺少養份水份的植物,讓處在同樣環境中的地方老百姓的遐思有了附著。千百年來,他們在僅有的黃豆上下工夫,白豆腐,油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乾,豆腐乳、臭南瓜,黴毛豆,黴千層……於是,黃豆成就了一個個美食,並享用至今。

味道中國|| 釀食至臭別樣美

當然,在中國臭食家族中,也有與黃豆無關的臭食,比如臭鴨蛋。在我的家鄉有一句俗話叫“糟魚臭鴨蛋,給饃肉都不換”後來發現這句俗話差不多各地都有,只是後一句稍有變化。在這裡,先不說糟魚有多好吃,就說說臭鴨蛋。其實,臭鴨蛋跟臭豆腐算得上孿生兄弟,聞著一樣的臭,吃著一樣的香。其實,蛋臭豆腐的臭,源於微生物自然發酵,一個是鴨蛋內部的微生物,再一個是鹽水中的微生物,他們在合適的溫度下,分解動物蛋白,氨基酸,完成一些列的發酵過程變色變味,成就了臭鴨蛋的今生。在我的家鄉,臭鴨蛋和蒜瓣搭配在一起更有一番別樣的美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