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中餐 羊雜 擔擔麵 掛麵 尋找成都美食 2017-06-15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昨天晚上那場雨確實來的陡,剛和幾個朋友在南門嘞平舍坐下,雨就齊刷刷下起來了,弄得跑都跑不贏,衣服褲兒焦溼。

平舍這邊原先是一片田壩,這幾年成都規模弄得越來越大,水泥碉堡修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多,說實在嘞,我不多於好喜歡。雖然成都越來越洋盤,但內心深處還是喜歡過去那種田園風光模樣的老成都。

老成都有一種老味道。

成都的老味道只有老成都人才能真正體會得到,那種不急不躁,那種隨心隨意,那種慢條斯理,那種在安逸中才能體會到的巴適的味道。

成都人嘴饞,但只饞味道不饞名氣。哪怕你名頭再大,只要不合胃口,下盤哪個蝦子再去!

說起成都的吃,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過去的成都味道。太多的味道是在不經意中就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待你哪天突然想起它,卻早已沒了記憶的味道或乾脆無影無蹤了。

現的的飯館餐廳之多,老成都是沒得法比,但老成都的老味道,也沒得哪個整的出來了,一是可能原料不對,二是手藝真得失傳了,飲食這個東西都是師父帶徒弟,手把手教出來的,過筋過脈嘞地方沒得真傳是絕對莫眼火了。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就拿現在的龍抄手、擔擔麵來說,味道完全垮方。龍抄手的抄手咋個做先不說,光是那碗原湯就要見功夫。擔擔麵現在遍街都是,地道的幾乎難找。擔擔麵從麵條到調料,十分講究,啥子冬菜、芽菜、麻醬、肉臊、花椒麵、蒜末、豌豆尖兒、蔥花、紅醬油以及紅油辣子,缺一就少了地道少了專業、

成都以前的館子並不太多,通常分三類,一類就是麵館,這個麵館主要賣素面、雜醬麵,三鮮面,清湯麵。素面放油炸海椒面,一角二一碗,收二兩糧票;雜醬麵、三鮮面一角五一碗,收二兩糧票;清湯麵最相因,八分一碗,還是收二兩糧票。奢華的就是素椒雜醬、鱔魚麵,一角八一碗。

以前老文化宮那邊吃的多,從西頭往東數:耗子洞樟茶鴨,擔擔麵,三六九(上海菜)大肉面,鍾水餃,夫妻肺片等等。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成都老館子幾乎都有自己的特色,像走馬街口子上的榮盛(糖醋里脊)、香風味(廣味香腸),暑襪街口子的實時(兔兒腦殼),提督街的齊魯(溜黃菜、銀絲捲),努力餐(燒什錦),錦江劇場旁邊的盤飧市(滷菜)等等,想起都口水滴答。

這些麵館滿街都是,品種也差不多,但是味道有差別。

記得西御街有個“王胖鴨”,是賣烤鴨的回民店,也賣面,他的那個素椒雜醬用牛肉,味道就非同一般。

還有像鹽市口晉陽樓的炒麵、北門大橋的師友面。師友面過去就是麻婆豆腐老店,後來搬到現在的西玉龍街,聽說又要搬家了。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還有人民南路新華書店旁邊,有一家賣涼麵、甜水麵的,那個甜水麵味道可能是成都最好的了。

再有就是“張老五”涼粉,現在都是四川名小吃了,但最老派、地道的是文殊院斜對門的“張老二”涼粉。從前也是“張老五”,現在掛“張老二”招牌,但店面、陳設和幾十年前差不多,我每次轉到北邊,都會去整一晚甜水麵和米涼粉,味道口感有點頹廢,閉到眼睛吃還是找不回過去的感覺。

文殊院出來口子上有家麥秋,特色就是水晶燒麥和原湯抄手,相當不擺了。

麥秋對面就是郭湯圓。

成都名氣最大的湯圓就是郭湯圓和賴湯圓,以前郭湯圓生意比賴湯圓好,後來傳說有麻風病人進去吃過,就此生意就冷清了許多,不知是不是對手下藥。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除了麵館,就是甜食店,哪條街上都有,一直從早上6點開到晚上11、12點。清早就賣綠豆稀飯、饅頭花捲,花捲分椒鹽和甜的,甜花捲上還戳個紅點點,好辨認。

另外就是豆醬、油條、粉子醪糟。到中午、晚上,主要就是賣酸辣掛麵和雞蛋西紅柿掛麵。早些年青年路口子上有家賣酸辣西紅柿煎蛋面的,門面不大生意爆好,雞蛋不是一個一個的煎,而是全部打到一個洗臉盆裡面,再用瓢瓢挖到油鍋裡面,炸的焦酥焦酥嘞。同時還賣粽子和湯圓。

有個段子,說的是某人早上進成都劇場街斜對門的甜食店,要了一碗酸辣掛麵,吃不完了,推給門邊邊站到的叫化子。那個叫化子輕蔑地看了一眼,說到:“我們內江人,早上一般吃甜食”。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除了甜食店,還有就是飯店些了,最相因的就是羊肉湯館和豆花店。

賣羊肉湯的,門口都支個大鍋,羊肉羊雜煮在裡頭,熱氣騰騰的,一碗羊肉湯用個不大的碗裝點羊肉羊雜,撒點鹽須,六分錢一碗,添肉加錢,湯隨便加,鹽放到桌子上,鹹淡自己掌握。米飯算一兩二分錢,收一兩糧票,算下來,一角多錢吃頓飽飯。

羊肉湯店原來在老文化門口有一家,草市街有一家,我都進去吃過,現在全部成了馬路了。

再有就是豆花店,一碗豆花6分錢,飯錢另算,和吃羊雜差不多。這個最出名的就是鹽市口的譚豆花。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中檔的就是滿街都有的普通飯店了,素菜8分;麻婆豆腐一角二;翹葷一角五;炒豬肝二角;紅燒肉、回鍋肉、粉蒸肉,鹽煎肉、鹹燒白就是二角五。

記得北門一環路和人民北路交界處有個嘉興飯館,除了各種炒菜,還有滷菜特別好吃,還可以自己拿肉來他們幫你滷,但得給點滷水錢,要是滷雞就免費了。

其實這種館子,也不是一般人天天進得起的,去得最多嘞就是拉架架車、蹬三輪的,平時幾乎都在這檔飯店吃飯。問他們,說是太累了,就想弄點好點有油水的,不然整不動。靠體力掙錢的他們一個月可能差不多掙得到80元錢,除了養家,都吃了。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祠堂街有個少城小餐,印象中檔次也不低;西御街街頭頭上有個粵香春,是家清真館子,堂子很大,常常人多鬧麻了。

最高檔就是耀華餐廳和芙蓉餐廳了。耀華餐廳賣西餐,毛主席到四川去吃過,文革就改名東方紅餐廳。在春熙路到青年路的那條路上,一樓大廳平時賣冷飲冰琪淋,進去一個小天井,圍到天井的二樓就是雅間,吃西餐通常在二樓雅間。門口有好多擦皮鞋的,經過就盯到你腳看,嘴裡唸叨:夥子,你這個皮鞋擦得了。

芙蓉餐廳在人民南路和紅照壁交界處,南邊是四川劇場,北邊就是芙蓉餐廳。裡面店面很大,圓桌擺了幾十張。現在包席都沒得問題,但那個年代你找不到包席的。老百姓不時興,也包不起,當官的不敢包,多半也包不起。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川菜江湖地位最高的應該是榮樂園,從一個巷子進去,園林式佈局,有點庭院深深的感覺,就在騾馬市大概現在羅蘭賓館的位置。

許多比較精細的川菜都只有這裡才做的地道,記得有一道菜叫桂花蹄筋,蹄筋剁成小顆粒狀,在油鍋裡炸泡,一顆顆黃色的蹄筋真的猶如桂花一樣,好看好吃,功夫菜啊!

榮樂園旁邊有家古月胡三合泥,門面不大,小時候打進打出沒問題,個子長高了就得低頭進去。

現在沒了。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成都也有許多賣包子的,像太升路的痣鬍子龍眼包、春熙路的小籠湯包。

記得七十年代在鐵二局沙灣附近,幾個家屬老孃兒開了家三八食堂,早上就賣包子,大蔥肉餡味道不錯。

紗帽街也有一家包子店,名字忘了,是兩口子開得,有時候通宵打擠死(撲克),就早早地到他家,包一籠,蒸一籠,吃一籠。

最倒飯的是韓包子,好好的一個包子,硬是給弄成現在這個樣子,稀撇!有家小籠蒸牛肉不錯,叫治德號,也是老字號,不知還有沒有。

成都,那些擺起來口水滴答的味道

好了,寫得口水滴答嘞,幾乎溼了我半邊衣衫,就此放下。

老成都老味道,絕非這一篇所能概括。而且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味道,像四中門口的賀記蛋烘糕,公園裡的糖餅,以前過街串巷賣辣菜的,如今遍地皆是的籤籤麻辣燙,也是一種城市味道,一種變遷中的城市味道。

下篇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