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伴隨我們長大的城市,孕育的文化、方言和舌尖都有著家鄉的味道。你的耳朵,聆聽著什麼?你的舌尖,跳動著什麼?我們熟悉的城市,又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初食穿梭萬千變化的城市,走進山西忻州之地,尋找那城裡的人間煙火。

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素有“晉北鎖鑰”之稱,為山西省省轄市。忻州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轄區內的偏關、河曲、保德與內蒙古河套地區接壤,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遠古時期這裡就有古人類的活動,是人類起源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境內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最早的地區之一。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忻州方言——晉語五臺片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 晉語使用人口約6305萬 ,晉語區東起太行山、西近賀蘭山、北抵陰山、南至黃河汾渭河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五臺片是晉語的八個片之一。主要分佈於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河套地區,一般民間分法、忻州東六縣為東路五臺話、西八縣為西路五臺話。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匠心技藝傳承忻州一代人

河曲河燈會,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傳於山西省河曲縣的一種民俗活動。是禹文化、鬼神文化和走西口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產物。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鳳秧歌又名過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縣獨有的一種傳統民間歌舞形式。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其二,是說鳳秧歌由安徽鳳陽傳入。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代縣佛教泥塑,20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沉寂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復興,應運而起的佛教藝術名師樑荔葉取法明清彩繪傳統技藝,並上溯吸收歷代佛像藝術之精髓,形成了以其為代表的代縣佛教泥塑彩繪藝術造型嚴謹、結構準確、衣褶舒展流暢的藝術風格。由樑荔葉先生及其弟子們所塑造的佛像遍佈大江南北的名山古剎,影響遠播東南亞一帶。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靜樂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既蘊涵著秦漢文化的博大深厚,又洋溢著唐宋文化的浪漫與圓潤,還彰顯著明清文化的妖豔與入俗,是中原農耕文明和塞外遊牧文明交融的產物。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靜樂八音會,俗稱響工,為集體吹奏樂的一種形式,在境內較為盛行,其樂器主要有嗩吶、笙、管、口琴、咔以及鼓、鼓板、鐃鈸、鉸子、小鑼、馬鑼、梆子等打擊樂器。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一口舌尖味,恍如站在食鏈端

繁峙驢肉,從營養學和食品學的角度看,驢肉比牛肉、豬肉口感好、營養高。驢肉中氨基酸構成十分全面,8種人體必需氨酸和10種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十分豐富。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原平鍋魁本名“鍋饋”,因其在歷史上奪得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卷也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各有名稱。夾肉餡的名半鍋魁,亦稱蛤蟆含蛋。最受歡迎的是甜餡鍋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繁峙疤餅,是繁峙縣久負盛名的美食,其酥香可口令人回味無窮。因其表面凹凸不平,類似疤痕而得名。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五臺山蘑菇,俗稱臺蘑。臺蘑是我國珍貴的菌類食物之一,又稱“天花菜”,因產於五台山而得名。元代吳瑞《日用本草》中有這樣的記述:天花菜出自山西五臺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氣如簟,白色,食之甚美。唐宋時就被選做宮廷 菜,是山西傳統的著名特產,與張家口的“口蘑”齊名。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原平中陽木瓜杏,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尤以木瓜杏為最。其特點是個大、形圓、肉厚、核小、汁多,裡外透黃。瓤帶金絲,屬粘核甜仁,果實陽面有紅暈。單果重46~62克,大的可達70多克。中陽共有杏樹800多畝,年產量1000噸左右。

舌尖上的中國特產之山西忻州,訴說“晉北鎖鑰”的千姿百態

“忻州物產最豐富, 中國動植物寶庫

摔跤之鄉香椿好, 五臺臺蘑海外銷

佛都盛景物產豐, 花椒蕨茶久盛名

代縣辣椒真叫辣, 四大名椒名天下

定襄有名澄泥硯, 四大名硯六百年

原平好看炕圍畫, 琉璃鍋魁油梨大

五寨燴菜香四海, 靜樂剪紙名天下

岢嵐羊兒比人多, 鹿丸蕨菜銀盤蘑

忻州美麗知多少,文末歡迎來留言”

舌尖蜂味之山西翼城

舌尖風味之山西太原

舌尖果香之山西吉縣

舌尖中國特產之山西呂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