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麻辣美食 中餐 血豆腐 花椒 渝美食 2017-08-02

重慶肥腸批判,食話實說I司馬青衫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紅燒肥腸,是重慶肥腸界的主流產品

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在下就是這樣的吃貨。我比較喜歡南岸上新街轉盤的周肥腸,那是一家近30年的老店。紅燒肥腸、豌豆湯是他家的必點菜。從N年前一直吃到現在。

一次,老闆給我端上來一份肥腸後感嘆,像你這樣痴迷於肥腸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老闆不知道,在重慶,像我這樣的,只能算輕度肥腸控。嚴重的肥腸控患者,隔三岔五都必須整一碗肥腸過癮,否則就渾身上下肚子痛。

1、肥腸有一萬種吃法

吃肥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所以,當你打開美食地圖,就會發現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真正做到了肥腸面前人人平等——都愛吃、都會吃。

把一串散發濃郁味道的新鮮肥腸(重慶叫一籠肥腸,大約是一頭豬的全部肥腸吧)放到面前,重慶和四川人看到的是紅燒肥腸;北京人看到的是滷煮、炒肝;山東人看到的是九轉扳指;陝西人看到的是葫蘆頭玉腸湯;啥子都敢吃的廣東人,看到的就多了,有滷肥腸、鹹酸菜炒肥腸、糯米脹豬腸、槐花肥腸湯,還有一道我很喜歡的脆皮肥腸等等等等……

可以說,極少有一種食材,能夠像肥腸那樣,被中國人玩得花樣百出、高潮迭起。

先不忙說重慶的肥腸,因為一說重慶肥腸,我就忍不住要生氣。所以,且容老衲我心平氣和地說說其它地方的肥腸吧。

從山東開始。因為山東的九轉扳指,歷史實在太悠久了,據說清朝就非常著名。

肥腸,切2.5釐米左右寬,形如扳指,故名“九轉扳指”,顯得有文化。扳指,就是古人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上防止被弓弦勒傷的玩意兒。你也可以直接叫“九轉大腸”,是一回事。這個九轉扳指,做法很複雜。先煮、再蒸、再炸、再煨,四道工序,想想都費功夫。

幾乎所有肥腸菜式,都要先煮。直接用清水(其實我建議用怡寶純淨水,我試過,效果比自來水要好上那麼一丟丟。怡寶官方是不是該長期給我供應燉湯專用水)——記住,水開後再下肥腸,這樣可以鎖住肥腸裡面的鮮味。冷水煮肥腸,鮮味都在湯裡——不只是做肥腸如此,隨便燉啥子,如果要湯出彩,就冷水下食材煨燉,如果要鎖住食材本味,就水開後再下。

有大廚告訴我,這個工序時間要久,肥腸要燉爛,爛到筷子可以輕輕插進去;又有大廚說,這道工序呀,叫綽水,稍微收一下即可,沒有必要燉爛——本大廚認為,都有道理。主要看你喜歡什麼感覺,以及接下來準備用什麼招數。

喜歡耙軟的朋友,可以燉到耙軟,喜歡嚼勁一點的朋友,就綽水。老衲喜歡耙軟的肥腸,所以我就用筷子不停插、插、插……,輕輕一插就進去了,OK,可以出鍋了。

這個時候,做法開始不同了。一種是多一個蒸的環節,上鍋用碗蒸。加料酒、香料、姜蔥、花椒、滷汁(或者醬油)、鹽等,慢慢蒸到入味。用這種方法的朋友,在前面清水煮這個環節,可以綽水即可,因為這裡可以蒸得溜。另一種是不蒸,直接下油鍋炸。

不管蒸不蒸,這肥腸都要炸一炸。

油溫七分,肥腸入油鍋,緩炸至金黃酥脆。80年前,成都姑姑筵的老闆黃晉臨,就擅長做“軟炸扳指”,據說是他發明的。其實不是,他的軟炸扳指,還是從魯菜“九轉扳指”演化而來,應該算改進吧——前面水煮、鍋蒸環節都一樣,區別在於,黃晉臨在油炸前,給肥腸裹了一層面糊,我懷疑麵糊裡面放有椒鹽一類東西——有點像炸酥肉,炸好後,再淋上糖醋汁。依我所見,裹麵包糠油炸,再加上泡椒風味的魚香汁,一定更好吃。估計是時代不同,人們口味不同吧。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九轉扳指,味道主要來源於最後的淋汁

魯菜的九轉扳指,不裹糊,肥腸直接裸體入油鍋。炸好後,再在鍋裡留少許油,制佐料。先用白糖上糖色,懶蟲可以直接用老抽,然後用白糖提味。再加姜蔥蒜末炒香,加料酒、生抽、少量五香粉(少到什麼程度,要看自己的口感偏好,我最多加微量香料)、胡椒粉、花椒粉、糖等等該有的東西,然後加少許水,慢慢煨到湯汁收得差不多,最後起鍋裝盤,把剩餘濃汁澆在肥腸上。大功告成。

這道菜,是肥腸進入近代後最初菜式,使用的技法現在依然有效,只是佐料有所區別,招式略加改良,就形成不同風味。在重慶,建議加適量泡姜泡海椒,也可在部分環節加豆豉、餈粑海椒等,形成微辣回甜的家常味。

我喜歡的脆皮肥腸,也是從這裡演化來的。先用潮州滷水煮,再上籠蒸,再裹粉,油炸為脆皮。最後就隨便怎麼弄,可搞一堆辣椒花椒上去火爆,還可以直接蘸幹油碟、紅油油碟下酒,惹毛了還可以蘸沙茶醬。

當然,也可以不蒸不炸。綽水後,直接炒制調料,煨煮。如果這些調料包括辣椒、豆瓣、香料、老抽等,那就是傳說中的紅燒肥腸了。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這就是裹了軟炸糊,再油炸起鍋的軟炸扳指

2

肥腸的本質

肥腸,是本世界最服帖聽話、乖巧懂事的食材。

估計是出身低賤吧,肥腸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所以,無論你怎麼折騰收拾它,它都會逢迎承歡。很難看到一種食材,讓中國幾乎所有菜系、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群,同時趨之若鶩。

既有把肥腸折騰得死去活來,複雜得繁複異常的九轉肥腸,又有化繁為簡,以留白取勝的極簡主義風格的清湯肥腸。無論你用什麼招式,煎炸蒸煮、燉滷炒燒,肥腸絕對笑臉相迎,主動配合:要綿扎就綿扎、要耙和就耙和。你喜歡清淡,它就用鮮味迎合你,你喜歡超級麻辣,不要緊,它保證把麻辣吸收進每一個細胞,滿足你的變態慾望。它還可以變換各種身段,切絲、切片、切圈均可。

最好玩的,肥腸裡面還可以灌進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廣東人把槐花灌進去煨湯,成了一道名菜:槐花肥腸湯。我覺得,你也可以把沙蔘、黨蔘、黃芪、薏仁灌進去,做一套藥膳肥腸湯,如果加上豬肚子同燉,真真是極好極好的。還有種做法,把糯米豌豆灌進去蒸,然後切段油炸,或者淋上魚香汁、茄汁、鮑魚汁,也是選項之一。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槐花肥腸湯,就是把槐花灌進大段肥腸節裡面,再清燉

所以,肥腸也是本世界最容易烹製的食材,只要不犯低級錯誤,怎麼弄都好吃。話說你要連肥腸都弄不好,我都不知道怎麼說你好。自己選個死法吧。

且讓水煮重慶教你一招最簡單的懶人版清湯肥腸。用豬大骨(重慶叫筒子骨)燉湯,大火衝出奶湯,再小火慢燉數小時。放進洗得冰清玉潔、白嫩柔滑的肥腸片,再燉數小時。根據口感,可以耙得一抿即化,也可以嚼勁十足。

然後蘸調料吃。

這種懶蟲做法,考的是後面的調料功夫。

我建議懶蟲吃貨們參考墊江石磨豆花的調料風格:紅油、糊辣殼、花椒麵、永川豆豉、花生碎、香油、香菜、蔥花……話說加點木姜油也是極好的。

如果對自己打調料的水平嚴重不自信的朋友,也可以試試下面的極簡主義肥腸。

肥腸洗乾淨——插幾句關於洗肥腸的經驗之談。很多朋友給我說了一堆洗肥腸的配方,有說用醋的、用鹽的、用明礬的、用麵粉的,其實呀,這些都可以。只要時間用得久,反覆洗,總會洗乾淨,而且一定一定一定要細心剔除裡面那些腸油。前面說的清水煮,作用之一就是清除異味。當然,喜歡原味肥腸的朋友可以直接路過——洗乾淨後,下開水鍋煮十分鐘,再切成香腸那麼一大段一大段,裡面灌滿蔥白、薑片、大蒜以及少量香料(大小茴香、桂皮、香葉等),兩頭用線繫上(嫌麻煩的資深懶蟲,也可以直接把這堆東西扔鍋裡),然後加水和生抽、料酒,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慢煨。煨呀煨,煨得筷子可以插進去(不怕燙也可用中指插),就起鍋,去掉薑片等雜物,放冷後放冰箱急凍室。特別提醒:煨肥腸剩下的濃汁可不要扔了,放冰箱急凍起,有大用。

今後想吃的時候,取一節出來,或切段、或切片、或切絲,可涼拌、可火爆、可魚香、可回鍋、可使出一切你想得到的招數來折騰它。其實,就這樣蘸幹油碟吃,也是很安逸的說。

特別推薦一種吃法。

把這一長段肥腸拿出來,用剪刀剪成你喜歡的任意大小——這道工序,比用菜刀切方便多了,可謂老衲對懶人之特別關懷。然後用骨頭湯,好嘛,也可以用自來水,土豪請用啤酒。把上次熬剩下的濃汁,倒一點到湯裡,再加適量姜蒜片、一點泡姜泡海椒,剪幾個幹辣椒、扔幾顆花椒進去,最後放被你剪得奇形怪狀的肥腸片,記得背口訣:大火煮開小火熬,半個小時後就起鍋。哦,中間要加白蘿蔔片,熟得快——不喜歡吃白蘿蔔的朋友,也可加豆腐皮、土豆片、萵筍片等等俏頭,你看,本大廚就是這麼好說話、不挑剔。

3

重慶肥腸批判

下面,我借肥腸的題發揮一下,批評批評重慶肥腸界的怪現象。

我喜歡重慶人的執著,但是我討厭重慶人的固執。

街頭巷尾,到處都在賣肥腸,這叫執著。只賣紅燒肥腸,或者扭到一兩種肥腸賣,不肯換個姿勢伺候吃貨老爺,這叫固執。

比如清湯肥腸。最早似乎是石橋鋪的天一肥腸館推出來。這款肥腸湯,以包包白打底,蘸紅油油碟。於是,我陸續在其它地方也吃到這個肥腸湯,還是包包白打底。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這就是著名的天一沾水肥腸,清湯,蘸紅油油碟

請注意下面的包包白

蒼天呀,你就不能換成豌豆打底嗎?豌豆肥腸湯可也是天下一絕哦。甚至可以做鹽白菜肥腸湯、榨菜肥腸湯、豆芽肥腸湯,開一下腦洞,我送個大骨肥腸湯的配方給你如何?——筒子骨加肥腸片熬湯,一個完整的大骨在裡面,加上一大把肥腸片,吃貨可以邊啃骨頭邊吃肥腸。多麼富有肉感的場景。只是想一想,都能直接爽到骨頭裡。

還有肥腸血旺。最早我是在南坪金山路電建旁邊一小店吃到的,貴州人統稱為腸旺。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然後,也陸續有其它館子推出肥腸血旺,原封不動。其實,這道菜,就是水煮肥腸,把打底菜換成了血旺而已。

蒼天呀,你能不能不水煮了?親,你知道嗎,肥腸血旺還可以涼拌。血旺用骨頭湯、雞湯煨熟、入味,和肥腸放一起,可以做成蒜泥、酸辣、怪味、椒麻等等各種各樣的涼拌肥腸血旺,依然好吃到淚流滿面!

就拿滿街都是的紅燒肥腸來說,完全一個味道。豆瓣、辣椒、花椒……我嚴重懷疑是用的同款佐料成品,超市大量有售。他們連俏頭都不約而同地用的黃豆,好嘛,我知道黃豆不會壞,沒有賣完第二天可以接著賣,但是,這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碗一味了。

我為什麼喜歡吃上新街周肥腸,理由有三:一、他家是自制底料,和其它館子有區別;二、他家肥腸裡面的腸油是撕乾淨了的,而且在紅燒之前,稍微在油鍋裡面焙了一下,不膩人,幹香入味;三、他家永遠不用黃豆,多是指甲蓋大小的小塊白蘿蔔丁(個人覺得,白蘿蔔是最佳的肥腸伴侶),燒的時間比較久,蘿蔔也非常入味,好吃到再次淚流滿面。我痛恨那種用清水煮一堆白蘿蔔的館子。臨上菜的時候,舀一勺清水白蘿蔔放碗底,寡淡無味。吃了一次絕對不去第二次。

紅燒肥腸是好東西,四川有好幾個縣的紅燒肥腸特別安逸。江油縣、南部縣的紅燒肥腸,都足以讓天下吃貨為之感動。重慶的餐館老闆們,為什麼不去吃一吃,模仿一下。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得好的,一定能征服重慶吃貨的胃。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這是南部肥腸,味道偏輕麻辣

重慶肥腸批判,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鑑定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這是江油肥腸,麻辣明顯偏重

據說江油肥腸已經推出罐頭裝,可見知名度之大

現在,重慶肥腸界的主要矛盾,就是胃口日益刁鑽的吃貨和不思進取的餐館老闆的矛盾。一不創新,二不借鑑,使得重慶肥腸界一壇死水。

我特別懷念當年的唐肥腸——話說他家還在南坪珊瑚村路邊擺攤時,我就是常客,後來他家研發了好多讓人追憶的肥腸品種哦,那真是充滿才氣的肥腸!

有唐肥腸的日子,多麼美好!

突然想起,我要是開個肥腸館,生意會不會好得被追殺?——吃貨們擠在館子門口,一齊喝道:你今天要是不賣一碗肥腸給我,你就莫想回家!

當然,想想而已,我不會開肥腸館的。否則,重慶的肥腸館都會開不下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