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不過要說最為鍾愛的菜館,並且是魯迅先生去的次數最多的,當屬廣和居。當時的廣和居位於宣武門菜市口旁邊的北半截衚衕,魯迅最為喜愛廣和居里的兩道經典菜,一是“潘氏清蒸魚”,一是“三不沾”,特別是“三不沾”。“三不沾”這道菜既像菜又像羹,取名“三不沾”主要是此菜不粘湯匙、不粘盤子、不粘牙,還能解酒,另外魯迅當年牙齒不好,這道菜也非常適合他。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不過要說最為鍾愛的菜館,並且是魯迅先生去的次數最多的,當屬廣和居。當時的廣和居位於宣武門菜市口旁邊的北半截衚衕,魯迅最為喜愛廣和居里的兩道經典菜,一是“潘氏清蒸魚”,一是“三不沾”,特別是“三不沾”。“三不沾”這道菜既像菜又像羹,取名“三不沾”主要是此菜不粘湯匙、不粘盤子、不粘牙,還能解酒,另外魯迅當年牙齒不好,這道菜也非常適合他。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喜歡美食,當然也少不了美酒。魯迅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一般比較喜歡喝自己家鄉的紹興黃酒,而在北平的時候,則是白酒、黃酒都喝,甚至是葡萄酒。先說葡萄酒,平時不喝,如果在家裡和朋友聊天,或者文思旺盛的時候,魯迅就喜歡喝葡萄酒,並且都是用大碗喝。至於白酒,魯迅在東安市場的一家小羊肉鋪裡吃羊雜,白乾酒是必須要喝一點的。在酒樓裡,則是白酒、黃酒都喝,另外,因為廣和居距離魯迅的住宅比較近,家裡來客人了,魯迅都是從廣和居定菜,然後送到家裡,也算是當時最早的外賣了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不過要說最為鍾愛的菜館,並且是魯迅先生去的次數最多的,當屬廣和居。當時的廣和居位於宣武門菜市口旁邊的北半截衚衕,魯迅最為喜愛廣和居里的兩道經典菜,一是“潘氏清蒸魚”,一是“三不沾”,特別是“三不沾”。“三不沾”這道菜既像菜又像羹,取名“三不沾”主要是此菜不粘湯匙、不粘盤子、不粘牙,還能解酒,另外魯迅當年牙齒不好,這道菜也非常適合他。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喜歡美食,當然也少不了美酒。魯迅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一般比較喜歡喝自己家鄉的紹興黃酒,而在北平的時候,則是白酒、黃酒都喝,甚至是葡萄酒。先說葡萄酒,平時不喝,如果在家裡和朋友聊天,或者文思旺盛的時候,魯迅就喜歡喝葡萄酒,並且都是用大碗喝。至於白酒,魯迅在東安市場的一家小羊肉鋪裡吃羊雜,白乾酒是必須要喝一點的。在酒樓裡,則是白酒、黃酒都喝,另外,因為廣和居距離魯迅的住宅比較近,家裡來客人了,魯迅都是從廣和居定菜,然後送到家裡,也算是當時最早的外賣了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詩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前面的一句就是“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不僅美食,魯迅先生也是極愛飲酒的,這好像是文人的共性吧。當時魯迅最為親密的酒友是郁達夫,相比於魯迅,郁達夫對酒更為痴迷。1933年,郁達夫還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一句就是“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很多資料裡都說魯迅雖愛喝酒,但是酒量不高,其實是不準確的,魯迅的一位好友沈兼士就曾在文章裡提到過魯迅的酒量:“先生嗜酒,不但要喝,而且酒量很大,天天要喝”。此話應當不虛,說明魯迅還是很能喝酒的。文人相聚於酒樓,飲酒作詩,這在當時的北平,確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不過要說最為鍾愛的菜館,並且是魯迅先生去的次數最多的,當屬廣和居。當時的廣和居位於宣武門菜市口旁邊的北半截衚衕,魯迅最為喜愛廣和居里的兩道經典菜,一是“潘氏清蒸魚”,一是“三不沾”,特別是“三不沾”。“三不沾”這道菜既像菜又像羹,取名“三不沾”主要是此菜不粘湯匙、不粘盤子、不粘牙,還能解酒,另外魯迅當年牙齒不好,這道菜也非常適合他。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喜歡美食,當然也少不了美酒。魯迅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一般比較喜歡喝自己家鄉的紹興黃酒,而在北平的時候,則是白酒、黃酒都喝,甚至是葡萄酒。先說葡萄酒,平時不喝,如果在家裡和朋友聊天,或者文思旺盛的時候,魯迅就喜歡喝葡萄酒,並且都是用大碗喝。至於白酒,魯迅在東安市場的一家小羊肉鋪裡吃羊雜,白乾酒是必須要喝一點的。在酒樓裡,則是白酒、黃酒都喝,另外,因為廣和居距離魯迅的住宅比較近,家裡來客人了,魯迅都是從廣和居定菜,然後送到家裡,也算是當時最早的外賣了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詩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前面的一句就是“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不僅美食,魯迅先生也是極愛飲酒的,這好像是文人的共性吧。當時魯迅最為親密的酒友是郁達夫,相比於魯迅,郁達夫對酒更為痴迷。1933年,郁達夫還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一句就是“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很多資料裡都說魯迅雖愛喝酒,但是酒量不高,其實是不準確的,魯迅的一位好友沈兼士就曾在文章裡提到過魯迅的酒量:“先生嗜酒,不但要喝,而且酒量很大,天天要喝”。此話應當不虛,說明魯迅還是很能喝酒的。文人相聚於酒樓,飲酒作詩,這在當時的北平,確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小時候讀魯迅的書,映象最深的就是他寫的孔乙己的茴香豆,當時以為魯迅先生也很窮,是窮困潦倒的大文豪,其實不是。當時民國的教授一共有100多位,薪酬都不低,一般的月薪都不低於一百大洋,魯迅的更多,加上稿費之類的,一個月的收入最少在300多大洋,去那樣的老字號魯菜館品嚐美食,他本身是有這個條件的。當然,魯迅本身文化造詣深厚,對各種傳統美食都有研究,不僅會吃,閒暇之餘,自己也能做出很多拿手菜。說魯迅是美食家,這是不為過的。

"

說起近代的文化大家,魯迅的地位可是無人能及的,無論是從文采還是從思想性方面來說,魯迅的著作所處的高度不是一般的作家所能達到的。魯迅以寫文章而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在當年也是一個美食大家。平時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其實盛名難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文化底蘊的美食家,其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食客,美食與文化,魯迅先生都兼而有之。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的作品中,涉及美食的地方其實很多,有些雖然是為了不影響主題一帶而過,但是這些美食在魯迅先生的記憶中一直都是難以忘記的。比如說在《孔乙己》中就提到了自己家鄉的茴香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接著就提到了茴香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還有《在酒樓上》中描述三教九流在魯鎮的酒店喝酒的場景,“友人來了,添酒加菜,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茴香肉,凍肉,油豆腐,青魚乾。”這是魯迅對家鄉的美食,最原始的回憶。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魯迅開始研究並且經常品嚐美食,還是在北平生活的14年裡,時間跨度是從1912年到1926年。當時在北平有很多老字號菜館,這些菜館基本上都已北方菜或者說魯菜為主,在魯迅的文章裡,記錄的名氣比較大的老字號多達56家,比如致美樓、同和居、廣和居、便宜坊、東興樓、集賢樓、覽味齋、杏花村等等,魯迅都是那裡的常客。當時有句形容各大菜館的調侃之語:東洋的女人、西洋的樓,山東的館子、福山的廚。山東菜館最多,廚子多為山東福山人,並且菜館的建築風格更偏向於西方建築。下圖,為當時的老字號菜館東興樓。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當時,每個菜館都有自己的招牌菜,魯迅每次都是奔著這些招牌菜去的。比如說致美齋的餛飩,同治時期的《都門記略》就有描述,“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後方知滋味長。”致美齋是典型的魯菜館,算然說規模不算很大,就是普通的兩層小樓,但是當時的文人,包括魯迅、梁實秋等在內,都是那裡的常客。在當時的致美齋或者東興樓這樣的老字號餐館裡,能經常見到魯迅的身影。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不過要說最為鍾愛的菜館,並且是魯迅先生去的次數最多的,當屬廣和居。當時的廣和居位於宣武門菜市口旁邊的北半截衚衕,魯迅最為喜愛廣和居里的兩道經典菜,一是“潘氏清蒸魚”,一是“三不沾”,特別是“三不沾”。“三不沾”這道菜既像菜又像羹,取名“三不沾”主要是此菜不粘湯匙、不粘盤子、不粘牙,還能解酒,另外魯迅當年牙齒不好,這道菜也非常適合他。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喜歡美食,當然也少不了美酒。魯迅在南方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一般比較喜歡喝自己家鄉的紹興黃酒,而在北平的時候,則是白酒、黃酒都喝,甚至是葡萄酒。先說葡萄酒,平時不喝,如果在家裡和朋友聊天,或者文思旺盛的時候,魯迅就喜歡喝葡萄酒,並且都是用大碗喝。至於白酒,魯迅在東安市場的一家小羊肉鋪裡吃羊雜,白乾酒是必須要喝一點的。在酒樓裡,則是白酒、黃酒都喝,另外,因為廣和居距離魯迅的住宅比較近,家裡來客人了,魯迅都是從廣和居定菜,然後送到家裡,也算是當時最早的外賣了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詩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它前面的一句就是“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不僅美食,魯迅先生也是極愛飲酒的,這好像是文人的共性吧。當時魯迅最為親密的酒友是郁達夫,相比於魯迅,郁達夫對酒更為痴迷。1933年,郁達夫還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一句就是“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很多資料裡都說魯迅雖愛喝酒,但是酒量不高,其實是不準確的,魯迅的一位好友沈兼士就曾在文章裡提到過魯迅的酒量:“先生嗜酒,不但要喝,而且酒量很大,天天要喝”。此話應當不虛,說明魯迅還是很能喝酒的。文人相聚於酒樓,飲酒作詩,這在當時的北平,確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小時候讀魯迅的書,映象最深的就是他寫的孔乙己的茴香豆,當時以為魯迅先生也很窮,是窮困潦倒的大文豪,其實不是。當時民國的教授一共有100多位,薪酬都不低,一般的月薪都不低於一百大洋,魯迅的更多,加上稿費之類的,一個月的收入最少在300多大洋,去那樣的老字號魯菜館品嚐美食,他本身是有這個條件的。當然,魯迅本身文化造詣深厚,對各種傳統美食都有研究,不僅會吃,閒暇之餘,自己也能做出很多拿手菜。說魯迅是美食家,這是不為過的。

魯迅是作家,更是美食家,酷愛喝酒,吃遍京城56家北方菜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