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野味,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獨特喜好和不同口味。從水裡遊的,到地上走的,再到天上飛的,許多飛禽走獸都無法躲過我們的舌尖,讓人無不感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但要說哪個地方的飲食口味最重,那不得不說是在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一直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總被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我曾寫過一篇《為了那口天然味,我們竟捅馬蜂窩》的文章,介紹了在我的家鄉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的苗鄉侗寨,人們燒蜂子、吃蜂蛹的習俗。其實,豈止這些?還有蝌蚪、蝗蟲、葛根蟲、打屁蟲等,都是鄉親們最愛的美味佳餚。

01

捅馬蜂窩不算什麼,蟲子宴才是挑戰你膽量的美食

而在西雙版納等少數民族地區,這裡的人更加“重口味”,他們甚至連蜘蛛、蟑螂、蜈蚣、蠍子等這些讓人心驚膽戰的蟲子,也成為“盤中餐”,想起來都不禁頭皮發麻、腿腳發軟。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講究衛生、健康,吃蟲子的習俗逐漸遠去,成為記憶,尤其是城裡人特別提倡生活質量,對一些腌臢的東西往往避而遠之。

但事實上,在歷史進程中,吃蟲子不僅僅是少數民族或是某一些地區的奇風異俗,全世界的文明中心在早期都曾經啖蟲如命。在《周禮》中,就記載了周天子宴飲必須要有蟻醬,而古希臘、古羅馬等也都有著自己的食蟲經。

那個年代的人們為什麼喜歡吃蟲呢?“我很醜,可是我很有營養”——因為許多昆蟲就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昆蟲看似貌醜可怕,其實健康環保,它們不攜帶禽流感之類的病毒。更重要的是,不少蟲子的味道確實還不錯。

這些可食用的蟲類,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名菜,養生價值極高。貌似難以入口,實則味道鮮美,咬一口,酥、脆、嫩,香味盈於喉嚨,美味融入腸胃!

相對而言,少數民族之所以有食用蟲子的習俗,關鍵還在於與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在遠古時期,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普遍環境十分惡劣,物質極度匱乏,隨時都面臨著消亡滅絕的危險。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得不與大自然作鬥爭。而“吃蟲”不僅有助於改變口味和增加食物種類,還可以大量消滅對農業生產有害的昆蟲。

捅馬蜂窩不算什麼,蟲子宴才是挑戰你膽量的美食

02

據瞭解,居住在貴州省的仡佬族,不但有食蟲之習,還專門設有“吃蟲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日,是仡佬族一年一度的吃蟲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買肉置酒,男女老少一起到田裡捉蟲。捉完蟲之後,便帶回家裡做成各種小吃,與酒肉同食。

為什麼這裡有如此稀奇古怪的節日呢?傳說這個節日最先始於一位名叫甲孃的婦女。相傳,在很久遠的時候,仡佬族地區連年遭受蟲災,莊稼所收無幾,人們苦不堪言。甲娘望著這一切,心如火焚。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好帶著幾個孩子到田裡捕捉蝗蟲等害蟲,然後將捕獲的昆蟲帶回家,加入佐料爆炒。意想不到,味道居然與眾不同,她便邀請寨子裡的人來分享。凡是吃過甲娘加工的昆蟲的人,也紛紛效仿,把捉來的各種蟲子做成可口的食品,任人品嚐。有的人家因一時吃不完,就備存著,當有來人來客了,拿出來招待貴賓。

03

捅馬蜂窩不算什麼,蟲子宴才是挑戰你膽量的美食

從此,這裡的害蟲減少了,莊稼獲得了大豐收。為此,甲娘受到寨老獎賞。甲娘把寨老獎給她的肥豬殺了,宴請全寨的父老鄉親。同時,在席間約定每年的農曆六月二日為吃蟲節,並規定人們在吃蝗蟲、螞蚱、蝶蛹等蟲子之前,還要舉行儀式,大喊一句——“嚼它個粉身碎骨,吃它個斷子絕孫!”

傳說歸傳說,帶有調侃之味。不過,從中看出了人類發展到今天的艱難歷程,也看到了我們的祖先改造環境的頑強意志和聰明才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美好生活必須倍加珍惜。時至今日,雖然我的老家沒有特定的“吃蟲節”,卻依然還保持著平日裡吃多種蟲子的風俗。記得油炸蝌蚪或清水蝌蚪湯曾是苗鄉侗寨最有特色的稀有名菜。

每當清明時節前後,當小蝌蚪即將長出“手腳”成為青蛙之際,婦女們便相約去水田裡用筲箕撮蝌蚪。帶回家放在清水裡過濾幾天後,再把蝌蚪的內臟擠乾淨,倒入鍋裡油炸。當水分蒸發得差不多了,加些嫩辣子、紅辣椒、生薑末、大蒜蔥花等配料,一道色澤透亮、美味可口的美食便做成了,簡直就是人間極品!

捅馬蜂窩不算什麼,蟲子宴才是挑戰你膽量的美食

04

同時,在鍋裡留下一小半炒熟的蝌蚪用來打湯,加入冷水煮沸後,就成了一鍋香飄四溢、垂涎欲滴的湯。舀一匙冒著熱氣的湯放入嘴裡,濃郁芬芳,精神氣爽,整個人兒似乎都融了,化了,醉了。

秋收過後,當稻田漫滿水,一場秋雨下過,一種黃色的青蛙(靖州人叫“黃蛤蟆”)就會到水田裡下蛋,人們便在夜晚打著火把去照“黃蛤蟆”。“黃蛤蟆”也是一道美味,無論用新鮮的打湯,還是炕幹了辣炒,味道都不賴。

有好菜自然少不了用好酒配。最妙的莫過於來幾壺農家米酒,一大桌人把酒言歡、唱歌說笑,真可謂是“玉盤珍羞直萬錢”了。

當然,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能因為貪吃而殺生,特別是吃蝌蚪更是“涸澤而漁”,破壞性尤其嚴重。好在現在出臺了生態環境保護法,人們再也不敢以身試法捉蝌蚪、照蛤蟆了!

不可否認,蚯蚓、壁虎、蜈蚣、蟑螂、毛毛蟲等,既噁心又美味,“蟲子宴”就是挑戰膽量的美食,一般人沒有這個口福,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膽子!現在的人對於吃蟲子總是有著一種既害怕又好奇的態度,這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許多到少數民族地區的遊客,看到擺滿了螞蚱、蝌蚪、蜂蛹、竹子蟲、螞蟻蛋等蟲子的宴席時,既想試試味道又遲遲不敢動筷子,有的用筷子夾了又放下,有的放進嘴裡又吐了出來。

05

捅馬蜂窩不算什麼,蟲子宴才是挑戰你膽量的美食

其實,只要你大膽地吃進去了,常常回味無窮、欲罷不能,只會嫌這樣的美味為何不多一點!

要做吃貨,先練膽量!每到一個地方,我們要學會隨鄉入俗,對於那些從未體驗過的風土人情和從未品嚐過的山珍海味,如果沒有勇氣參與,註定會留下終生的遺憾。

所以,對昆蟲宴中那些或香或臭的醜八怪食物,你一定要勇敢地大膽嘗一嘗,畢竟吃過的人都說好。

作者千年飛山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