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時,由於其精良的製作,與對中國美食文化的全面展示,這檔紀錄片成了我國美食類紀錄片的豐碑。

雖然《舌尖上的中國》後續乏力,在第三季時由於對美食的介紹缺乏科學性,甚至出現常識性錯誤,讓觀眾大失所望,但《舌尖上的中國》創造的美食紀錄片的市場瞬間迎來了新的生機,更多製作精良的美食類紀錄片出現了。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在央視紀錄片系列稱霸市場許久後,多個視頻平臺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b站推出的《人生一串》就因其輕鬆自然的風格引發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同時騰訊視頻也在昨天推出《宵夜江湖》,在此之前騰訊視頻還曾推出《早餐中國》。

美食類紀錄片發展至今,冷眼君突然發現了一個美食類紀錄片的新趨勢——細分美食種類。《人生一串》主要關注中國各地的燒烤類型,《宵夜江湖》片如其名,展現全國各地的宵夜種類。《早餐中國》則聚焦早餐的n種吃法。

有別於《舌尖上的中國》創建了一個龐大的美食世界,橫向拓展,這些小而美的紀錄片更傾向於細分主題,縱向深挖。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單一種類的美食紀錄,更有利於品牌的長期存續


事實上冷眼君對於《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優質品牌的隕落沒有感到太意外,《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在第一、二季時展現出了極高的水準,但《舌尖上的中國》的核心問題是,內容太散。它好像什麼都想講,以求展現一個宏大的中國;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講,我們對中國美食文化仍然一知半解。

《舌尖上的中國》是有情懷的,但這種情懷帶著央視特有的驕傲,“哀民生之多艱”是根本要義。這種宏大的世界觀下,對美食文化的探討反而較少。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再加上《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的主題是由人物故事來決定的,故事是核心,美食做輔助,每一集又是天南海北的故事搓成了一集,不僅觀眾看時會覺得亂,導演組做到第二季時,選題的壓力應該也已經不堪重負了。

當選題“以人為本”又要結合美食時,不確定性可能是最強的,導演組要考慮的不僅是“食物背後的文化”,而是“人物故事和食材的結合是否有獨特性和可看性”。

之前冷眼君介紹過Netflix的美食紀錄片《Ugly Delicious》,是一檔探討美食起源及發展的紀錄片。David Zhang作為這檔紀錄片的核心人物,走訪世界各地,去探尋美食文化。事實上這檔紀錄片也有極其宏大的設定,但《Ugly Delicious》每一集都有極其明確的主題,比如披薩、BBQ、炒飯等。這讓《Ugly Delicious》呈現出十分有條理的敘事。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而《人生一串》則展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很巧妙的選擇了“燒烤”這一類食物,然後對全國各地不同的燒烤種類進行探索和紀錄,展現了燒烤對於國人的重要性,以及燒烤與各地文化融合後展現出的不同樣貌。同時許多燒烤攤主的故事也十分引人入勝。

《人生一串》有別於《舌尖上的中國》,它不是在中國版圖上尋找美食的蹤跡,而是用燒烤畫出一份中華燒烤地圖,這讓《人生一串》畫出的美食地圖更有其獨特的特色。《人生一串》對各種燒烤的展示也第一次讓冷眼君認識到燒烤的地域性。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同理,《早餐中國》也是一樣的邏輯,每集展示一種地方特色早餐,以早餐畫地圖。《早餐中國》的時長很短,每集時長大概五分鐘左右,這就要求內容高度濃縮並有極強的可看性,《早餐中國》做到了。

每一期內容包括早餐鋪的基本信息、早餐的製作以及客人的反饋。成都這一期幾乎讓人拍案叫絕,早餐鋪九點到下午兩點賣抄手,賣完早餐桌掀起來變成麻將桌繼續營業。這很成都。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宵夜江湖》也展現出了類似的特質,專注於展現不同城市的宵夜文化,目前播出的第一期是瀋陽地區的宵夜,幾個不同的故事指向瀋陽在這檔紀錄片中的屬性——生猛。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冷眼君關注到很多觀眾認為《宵夜江湖》是再版的《人生一串》,冷眼君倒認為不是的。由於燒烤是東北宵夜的重頭戲,所以目前《宵夜江湖》和《人生一串》在食材部分有相似之處,但在主題方面二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並且冷眼君相信,隨著《宵夜江湖》的繼續播出,更多城市不同的宵夜文化會讓《宵夜江湖》與《人生一串》迅速區分開來。

這些小而美的紀錄片告訴我們一個製作方面的真理,那就是紀錄片的製作在於精,而不在於量。對特定美食的深入展現反而更能打造高品質內容,更有利於提升品牌性。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由於其製作的精良而形成了品牌,那麼成就這些小而美的紀錄片的品牌性的正是縱向深挖的思維。

同時冷眼君認為,對特定類型美食文化的深挖對紀錄片來說是一種雙重保險,既保證了紀錄片信息的全面性,更能最大幅度的保證信息的精準性。

事實上《舌尖上的中國》團隊還做過《尋味順德》,聚焦順德地區的美食。其實這樣的製作思路大方向是對的,對順德美食文化進行全方位的拆解,但當《尋味順德》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木材商人進行採訪,並且沒有以中立態度來展現時,《尋味順德》就又暴露了《舌尖上的中國》在製作方面的缺陷——對美食以及生態沒有深入的研究。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講寬泛概念的故事是很容易出現這種信息的不準確性的,然而這種不準確性對一個品牌的傷害也是致命性的。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細分美食種類,更精準的展現美食文化


對中國人來說飲食是很重要的文化,同時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這給美食紀錄片的製作也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然而《舌尖上的中國》在主題方面的鬆散則告訴我們,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會成為製作的侷限性。

《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展現了廣義的美食文化,但是這種寬泛的美食概念對於國人是不陌生的,對於觀眾來說,不熟悉的地區有何種飲食習慣和文化,才是真正感興趣的部分。

《人生一串》、《宵夜江湖》、《早餐中國》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出色,這些紀錄片在試圖解釋燒烤文化、宵夜文化以及早餐文化,這些在各地區呈現出不同樣貌的餐飲品類是食文化與社會性質的結合。

冷眼君對《人生一串》的一幕印象極其深刻,湛江的烤生蠔已經形成一種產業鏈,大排檔的每個攤位都是以蠔命名的。即使湛江以外的地區也供應烤生蠔,但烤生蠔在湛江的普及性和重要性絕對是不走進湛江就無從知曉的,而《人生一串》成了觀眾的眼睛,領略了這一切。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Netflix上的紀錄片《Street Food》則把食文化的探索進行到了全世界,記錄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路邊攤。在這檔紀錄片中,無論是政府對路邊攤的態度,還是路邊攤主對自己身份的定義都很有意思。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韓國料理專輯白鍾元也有一檔真人秀叫做《街頭美食鬥士》,白鍾元到世界各地品嚐不同的路邊攤,相比《Street Food》相對客觀的美食介紹,《街頭美食鬥士》因白鍾元對美食的評價及反應更具有主觀性,但白鍾元作為韓國人,與全世界的路邊攤文化進行碰撞是相當有看點的。


美食紀錄片的新趨勢,也許是細分美食種類


美食文化可能是最適合製作紀錄片及綜藝的主題,它有無限的可能,並且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重要的是,美食文化與人類社會是互相影響的關係,並且是持續性發展及變化的。正因為美食文化有這樣的屬性,對於美食文化的探討才不適合泛泛而談,在一檔紀錄片中展現如此多的信息量是不太可能做到精的。

總的來說,我國美食紀錄片的製作越來越呈現出精準化、細分化的趨勢,主題更加明確,也更具有煙火氣。冷眼君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只是深夜看節目的時候覺得有點不友好,太餓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