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渭南時辰包子還有個故事:

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東塬上的豐原鎮。它的出名,和隋煬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北魏時,鮮卑人當政,首都曾設在今天的山西大同。當時華陰人楊忠是個大將軍,他為兒子楊堅娶了同屬關隴集團的當朝大官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獨孤伽羅做妻子。北魏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靠天吃飯的渭南東塬一帶,生活更為清苦。有一年快過年時,豐原鎮上一戶田姓人家殺了一頭豬,準備過年。一年到頭沒見葷腥的左鄰右舍,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看熱鬧。說是看熱鬧,個個饞得嘴角流酣水。看著鄉親們飢腸轆轆的眼神,主家犯了難。肉得過年待客用,不能動。只有板油可以分給村裡人嘗一嘗,沾個葷腥。

說話間,主家靈機一動,卸下豬板油,讓家人剝了一些附近有名的赤水大蔥,包了一鍋包子請鄉親們品嚐。

"

關於渭南時辰包子還有個故事:

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東塬上的豐原鎮。它的出名,和隋煬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北魏時,鮮卑人當政,首都曾設在今天的山西大同。當時華陰人楊忠是個大將軍,他為兒子楊堅娶了同屬關隴集團的當朝大官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獨孤伽羅做妻子。北魏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靠天吃飯的渭南東塬一帶,生活更為清苦。有一年快過年時,豐原鎮上一戶田姓人家殺了一頭豬,準備過年。一年到頭沒見葷腥的左鄰右舍,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看熱鬧。說是看熱鬧,個個饞得嘴角流酣水。看著鄉親們飢腸轆轆的眼神,主家犯了難。肉得過年待客用,不能動。只有板油可以分給村裡人嘗一嘗,沾個葷腥。

說話間,主家靈機一動,卸下豬板油,讓家人剝了一些附近有名的赤水大蔥,包了一鍋包子請鄉親們品嚐。

渭南美食:時辰包子

包子出鍋後,鄉親們一擁而上,一人兩個,剎那間一搶而空。鄉親們吃著誇著,說吃過豆腐包子、蘿蔔包子,也聽說過肉包子,但還從沒吃過這麼好的大油包子。細心人吃著總結著,說這包子“面色純正、皮薄餡飽、底色金黃、香氣四溢”,真是天下最好吃的包子。

一傳十,十傳百。這一誇,讓豐原包子出了名。隋煬帝楊堅坐了江山之後,皇后獨孤伽羅每年都要回崇凝省親。有一年,獨孤伽羅皇后回到老家還沒坐消停,聽下人說不遠處的豐原包子非常好吃,想吃的話得去早點,遲了就得等第二天才能買得到。

什麼吃食竟然如此誘人?皇后隨即差人去買。包子回來,打開籠屜,一股不知是肉香還是油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頓生食慾。皇后把包子拿在手中,仔細端詳了半天,就是不肯吃上一口。正當下人們不知所措時,只聽皇后感嘆道:“這金黃的底,真是好看,真是香。”

原來,為了化解大油的肥膩,店家在餡中加入了純正的菜籽油。經過籠屜一蒸,大油、菜油在高溫作用下融合在一起,不但去除了大油的肥膩,而且產生出一種獨特的金黃色,讓人一望即口舌生津。

一千多年來,豐原包子生生不息。由於製作工藝並不複雜,豐原一帶的百姓,不少人家便以此為生。有走街串巷叫賣的,也有在鎮上、縣裡開店的。到清朝光緒年間,衙門前的豐原包子店竟越來越紅火,每天清晨,食客絡繹不絕。包子鋪前,總是排起一隊長龍。

天長日久,漸漸形成一種規矩,每天上午,辰時一過,竟然就吃不到包子。據說,有人對此很不滿意,去縣衙告狀。縣太爺一聽樂開了懷,“你把店家當本縣啊,想告狀就隨便擊鼓升堂。人家想賣多少是多少,過了時辰不伺候你!想吃明兒起早些,退堂!”

由於這個典故,自此之後,有人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二字。

時辰包子在關中東府聲名日隆。因當時開包子鋪者多為豐原籍人士,故又被貫之以“豐原包子”。

豐原包子所需原料主要是:上白粉條、新鮮豬板油、上好的大蔥以及祕製的調料面等。經過制油餡、和麵、拌餡、包制、籠蒸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製作口訣是:“鹼酵合適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膩,蔥去馬耳味不苦,調料配足味濃香,餡不外露要包嚴,皮薄勻稱外觀美。”

豐原包子每做6個油包子,就要搭配4個素包子以調劑口味。素包子以豆腐、大蔥作餡。由於人們口味的改變和健康的需求,選料已和以前有很大不同。肉餡多以瘦肉、大蔥為主。素餡的花樣則層出不窮,地軟、酸菜、韭菜、南瓜、茄子,樣樣都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