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唐河 綠豆 麻醬 蒜茸 豆漿 唐河融媒 2018-11-30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小磨油 黃瓜絲,芝麻醬 澆蒜汁,清清香香迷死人兒... 看到這些詞語,讓我禁不住想起那美味的綠豆涼粉,那令人回味無窮,讓味蕾燃燒的美食。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記得第一次吃的正宗的唐河涼粉是大十字路口向西20米路南的段記涼粉。和涼粉相遇的剎那,我被瞬間征服:顏色微黃、嬌嫩欲滴的涼粉,紅色的辣油、黃色的芝麻醬覆蓋上面,給人視覺上先來一場盛宴,喉嚨裡不由得就咕嚕咕嚕響起來,顧不上禮節,我趕快端起碗,攪兩下,趕緊夾起涼粉,送進口中,入嘴的那一剎那間,涼粉的溜滑,蒜泥的芬芳,辣子的香辣,同時讓味蕾顫慄,閉上眼慢慢品味涼粉帶給我異樣的感受,一種味覺上的歸屬感油然而生。

據歷史記載,綠豆能製成涼粉,是唐河民間的一大創舉。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早在四百多年前,唐河民間即用豌豆粉、薯乾等製作涼粉,由於這些原料製成的涼粉質脆,不宜長時間存放,故而許多人萌生了這樣一個念頭:能不能用其他原糧替代豌豆、薯幹做成涼粉?經過多次試驗,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一位姓段的老師傅在一次試製過程中發現用綠豆製成涼粉不僅質軟、彈性強,經涼拌、煎制後口感更佳。這一製作工藝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唐河興起了綠豆涼粉,人們食之不厭。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綠豆涼粉的製作方法是:提前12個小時將事先精選的綠豆浸泡在10℃—30℃的溫水中,中間換一次水,以保證綠豆胚芽的萌動。之後將泡脹的豆子放在石磨中反覆碾磨至豆糊,再用細布過濾2—3遍,直到豆渣全部分離,餘下的綠豆漿即是涼粉的生料。最後一道工序是煮制,經過一定的純天然水和豆漿配比後加火煮沸,再用容器盛裝,待放置至室溫後即成涼粉。涼粉經切碎後,配以涼姜水、蒜泥、食醋、芝麻醬或經高溫煎制後即可食用,其味道無以倫比。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這是涼調的,適合在春、夏、秋三季吃。冬天吃的涼粉一般是煎著吃。架一口大大的平底鋁鍋,用煤火加熱,蔥姜各色調味品備全,倒上食用油、大火煎透,直煎到涼粉焦、嫩、香為止。盛碗前放上紅辣椒和白綠相間的蒜苗。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2005年我搬到唐河三師學校附近那年,小區樓下開了一家孫記綠豆涼粉,一間小房,一個煤火爐,幾個低矮的長方形小桌子、凳子。每次上下班路過那裡,都能看見小房子門口或蹲或坐一些人,端一碗涼粉,迎著風,以很高的分貝吸溜涼粉,不過幾分鐘,一碗就下肚,解饞。我覺得,孫記涼粉與段記的味道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多的時候,我有連續五天吃孫記涼粉的記錄,一個星期沒吃,想想就要流口水----綠豆涼粉就這樣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隨著時代的發展,唐河綠豆涼粉已成為各大賓館必不可少的一大菜餚,成為食譜中的上品。由於唐河綠豆涼粉性涼、口質上乘,特別適宜南方人的口味,目前,已佔領廣東、海南等14個省區市,成為都市人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佳餚,誘惑著人們的味蕾。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我有一外甥女,從小在唐河出生,大學畢業後留在南陽工作,外甥女打小就喜歡吃唐河綠豆涼粉,那種童年的味覺記憶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外甥女每次回唐河,一定要吃兩碗涼粉過過癮,一碗涼調的,一碗煎熱的,吃完抹抹嘴,挑動著眉毛,各種過癮,各種滿足,各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臨走時還不忘給家裡的每個人帶一碗,因綠豆涼粉不能過夜,過夜就會變硬失去了原有的柔韌。偶爾特別想吃了,就開著車從南陽回來專門吃一碗,開車不說油錢,上高速還有20元的過路費。只為吃一碗5元錢的綠豆涼粉。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舌尖上的唐河——綠豆涼粉

如今吃著涼粉的70、80後已從小孩長成孩子爸爸媽媽,當年的小老闆也熬成了老老闆,當年賣涼粉的三輪車也變成了一間固定攤位的門面。坐在綠豆涼粉小店裡,想想這麼多年了,變換的是地方,不變的是祖傳的手藝,和恪守的繁瑣工藝,它承載著唐河多少人的人生經歷和記憶瞬間,不變的是唐河幾輩人對綠豆涼粉的依戀。


文章作者丨範會新

圖片拍攝 | 李金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