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

2010年時,外地人到陝北地區必嘗的美食是羊棒骨、豬脊骨。這兩種食材能擱到一起上桌,必然是塞上漢民乾的事。


"

2010年時,外地人到陝北地區必嘗的美食是羊棒骨、豬脊骨。這兩種食材能擱到一起上桌,必然是塞上漢民乾的事。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身為外地人,初到此地,必然要去品嚐品嚐。整根羊腿滷製好,和豬脊骨一起上桌,配上喝軟飲的塑料吸管(簡單粗暴的食髓知味),一盤當地醃製的酸酸味道的“沙蓋”(野菜),沙蔥(還是野菜)拌豆腐,品嚐當地風情的至少萬一了。

2011年末,一款“鐵鍋燉羊肉”壓制了羊棒骨、豬脊骨的風頭,嗜肉如命的我迫不及待的去大吃一頓。作為農家樂的當紅新品,當時還需要大家圍坐在新砌的灶臺邊,一口大鐵鍋四平八穩的放在正中,留出一個添柴加火的位置,那種坐姿,實墩墩的灶臺式桌子,讓雙腿無處安放而有些銷魂,大家只有彆扭的側坐在周遭。後來便攜式丁烷氣和燃氣的應用,土灶臺讓位於餐桌,座位變得舒服了起來。

還記得第一次饒有興致地觀摩操作流程,從注入清水,放入生鮮的羊肉,到紅蔥、地椒等佐料放入,加蓋燉煮,陝北大姑們不時進行的揭蓋翻攪,直至開始收汁兒,待到一鍋香噴噴清燉羊肉呈現之時,已是一個時辰之後了。使得期待一啖美味的食客顯得百爪撓心且迫不及待。


"

2010年時,外地人到陝北地區必嘗的美食是羊棒骨、豬脊骨。這兩種食材能擱到一起上桌,必然是塞上漢民乾的事。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身為外地人,初到此地,必然要去品嚐品嚐。整根羊腿滷製好,和豬脊骨一起上桌,配上喝軟飲的塑料吸管(簡單粗暴的食髓知味),一盤當地醃製的酸酸味道的“沙蓋”(野菜),沙蔥(還是野菜)拌豆腐,品嚐當地風情的至少萬一了。

2011年末,一款“鐵鍋燉羊肉”壓制了羊棒骨、豬脊骨的風頭,嗜肉如命的我迫不及待的去大吃一頓。作為農家樂的當紅新品,當時還需要大家圍坐在新砌的灶臺邊,一口大鐵鍋四平八穩的放在正中,留出一個添柴加火的位置,那種坐姿,實墩墩的灶臺式桌子,讓雙腿無處安放而有些銷魂,大家只有彆扭的側坐在周遭。後來便攜式丁烷氣和燃氣的應用,土灶臺讓位於餐桌,座位變得舒服了起來。

還記得第一次饒有興致地觀摩操作流程,從注入清水,放入生鮮的羊肉,到紅蔥、地椒等佐料放入,加蓋燉煮,陝北大姑們不時進行的揭蓋翻攪,直至開始收汁兒,待到一鍋香噴噴清燉羊肉呈現之時,已是一個時辰之後了。使得期待一啖美味的食客顯得百爪撓心且迫不及待。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什麼是紅蔥、什麼是地椒。此處紅蔥為陝北紅蔥,抗寒、耐旱和耐瘠薄等特性,但極晚熟。鱗莖辛辣及芳香味均濃,是蔥科蔥屬洋蔥的變種。具有除羶、提味、殺菌、醒神之功效,所以不能生食。

地椒又名野百里香、地姜、千里香、地椒葉、地角花。半灌木。中草藥界認為其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它原產於地中海地區,開始就被作為香料和藥物使用,為歐洲的烹飪常用香料,味道辛香,用來加在燉肉、蛋或湯中,所以百分百的舶來品。

當地風行鐵鍋燉羊肉的上品食材是橫山羊肉。據說是因為山地羊吃了好吃的地椒,長期食用的羊們肉質不羶、還有香味(燉好的羊肉怎能不香呢)。其實結合地椒的原產地我的推斷是,由於鐵鍋燉羊肉是邊塞蒙古族人的傳統做法,應在其鼎盛的成吉思汗時期,東征西討的蒙古騎兵,從西方帶回了地椒,自此傳入我國北方。

一款美食剛剛呈現出來,必然有完善補充的缺憾。當時想吃的食客必須等待,因為耿直的陝北人民為了證明食材新鮮不作假,從生鮮羊肉下鍋開始,從頭烹製。為了防止等的人心慌意亂,最初是提供瓜子花生等炒貨供人閒聊的,或是上涼菜先喝酒。

說起來餓出來的食物開吃時自然讚不絕口的優勢;只是也有等不及,餓過勁、酒已醉的場景令人吐槽不絕。雖然有老闆印製定餐電話的名片,可以提前預約,可是直接想吃的食客總不在少數。於是,提前燉制好的鐵鍋羊肉應景填補了缺陷。經典選項還是提前兩小時預約燉制,到場剛好上桌。


"

2010年時,外地人到陝北地區必嘗的美食是羊棒骨、豬脊骨。這兩種食材能擱到一起上桌,必然是塞上漢民乾的事。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身為外地人,初到此地,必然要去品嚐品嚐。整根羊腿滷製好,和豬脊骨一起上桌,配上喝軟飲的塑料吸管(簡單粗暴的食髓知味),一盤當地醃製的酸酸味道的“沙蓋”(野菜),沙蔥(還是野菜)拌豆腐,品嚐當地風情的至少萬一了。

2011年末,一款“鐵鍋燉羊肉”壓制了羊棒骨、豬脊骨的風頭,嗜肉如命的我迫不及待的去大吃一頓。作為農家樂的當紅新品,當時還需要大家圍坐在新砌的灶臺邊,一口大鐵鍋四平八穩的放在正中,留出一個添柴加火的位置,那種坐姿,實墩墩的灶臺式桌子,讓雙腿無處安放而有些銷魂,大家只有彆扭的側坐在周遭。後來便攜式丁烷氣和燃氣的應用,土灶臺讓位於餐桌,座位變得舒服了起來。

還記得第一次饒有興致地觀摩操作流程,從注入清水,放入生鮮的羊肉,到紅蔥、地椒等佐料放入,加蓋燉煮,陝北大姑們不時進行的揭蓋翻攪,直至開始收汁兒,待到一鍋香噴噴清燉羊肉呈現之時,已是一個時辰之後了。使得期待一啖美味的食客顯得百爪撓心且迫不及待。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什麼是紅蔥、什麼是地椒。此處紅蔥為陝北紅蔥,抗寒、耐旱和耐瘠薄等特性,但極晚熟。鱗莖辛辣及芳香味均濃,是蔥科蔥屬洋蔥的變種。具有除羶、提味、殺菌、醒神之功效,所以不能生食。

地椒又名野百里香、地姜、千里香、地椒葉、地角花。半灌木。中草藥界認為其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它原產於地中海地區,開始就被作為香料和藥物使用,為歐洲的烹飪常用香料,味道辛香,用來加在燉肉、蛋或湯中,所以百分百的舶來品。

當地風行鐵鍋燉羊肉的上品食材是橫山羊肉。據說是因為山地羊吃了好吃的地椒,長期食用的羊們肉質不羶、還有香味(燉好的羊肉怎能不香呢)。其實結合地椒的原產地我的推斷是,由於鐵鍋燉羊肉是邊塞蒙古族人的傳統做法,應在其鼎盛的成吉思汗時期,東征西討的蒙古騎兵,從西方帶回了地椒,自此傳入我國北方。

一款美食剛剛呈現出來,必然有完善補充的缺憾。當時想吃的食客必須等待,因為耿直的陝北人民為了證明食材新鮮不作假,從生鮮羊肉下鍋開始,從頭烹製。為了防止等的人心慌意亂,最初是提供瓜子花生等炒貨供人閒聊的,或是上涼菜先喝酒。

說起來餓出來的食物開吃時自然讚不絕口的優勢;只是也有等不及,餓過勁、酒已醉的場景令人吐槽不絕。雖然有老闆印製定餐電話的名片,可以提前預約,可是直接想吃的食客總不在少數。於是,提前燉制好的鐵鍋羊肉應景填補了缺陷。經典選項還是提前兩小時預約燉制,到場剛好上桌。


舌尖上的延安之——鐵鍋燉羊肉


2012年過年之後,該款美食瞬間竄紅陝北各地的大街小巷。飯前有朋友推薦他的好哥們兒是幹這行的,飯後也有人推薦他家親戚正宗的不要不要的。

“老村長”、“正宗老村長”等招牌閃爍在陝北夜晚的霓虹之間,一年間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了上百家鐵鍋燉羊肉,彼時大家吃飯的餐桌大都已換到了鐵鍋的灶臺邊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