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饢——類似於古代的胡餅

這時候的唐玄宗對安祿山已經恨之入骨,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聽不得半個“胡”字,見楊國忠獻上胡餅,竟死活不肯吃。楊國忠便狡言道:“這餅用火燒烤而成,分明是上好的燒餅,哪有什麼胡餅囉?”唐玄宗本已餓得腸子貼到了背樑脊,聽楊國忠這麼一說,也就順驢下坡,狼吞虎嚥起來。就這樣,胡餅有了一個“燒餅”的名字,但在唐朝並未叫響。

一路經過宋元,走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時,吃過縉雲燒餅後念念不忘,當了皇帝后特意把做縉雲燒餅的師傅冊封為御廚,為他專門做燒餅。有天,朱元璋吃燒餅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劉伯溫求見。於是朱元璋將盤中燒餅蓋了起來,故意試探劉伯溫:“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算來,乃燒餅是也。”朱元璋讚歎不已,後又問國運,遂成著名隱喻語言詩歌---《燒餅歌》。從此,“燒餅”風光無限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併名滿全國, “胡餅”二字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饢——類似於古代的胡餅

這時候的唐玄宗對安祿山已經恨之入骨,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聽不得半個“胡”字,見楊國忠獻上胡餅,竟死活不肯吃。楊國忠便狡言道:“這餅用火燒烤而成,分明是上好的燒餅,哪有什麼胡餅囉?”唐玄宗本已餓得腸子貼到了背樑脊,聽楊國忠這麼一說,也就順驢下坡,狼吞虎嚥起來。就這樣,胡餅有了一個“燒餅”的名字,但在唐朝並未叫響。

一路經過宋元,走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時,吃過縉雲燒餅後念念不忘,當了皇帝后特意把做縉雲燒餅的師傅冊封為御廚,為他專門做燒餅。有天,朱元璋吃燒餅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劉伯溫求見。於是朱元璋將盤中燒餅蓋了起來,故意試探劉伯溫:“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算來,乃燒餅是也。”朱元璋讚歎不已,後又問國運,遂成著名隱喻語言詩歌---《燒餅歌》。從此,“燒餅”風光無限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併名滿全國, “胡餅”二字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山東濟寧的武大郎燒餅

火燒,是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產地主要有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食材為麵粉、鮮肉、花椒、香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軟韌,鹹香鮮美。

最早的火燒來自於唐朝末期的消災餅,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麵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此消災餅。’乞強進半枚。”說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麵粉,用村裡人送的酒,一起和麵,先在鍋內烙,後在爐內明火燒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說道:“這是什麼消災餅囉,明明就是火燒嘛。”,於是,美食界便多了一種叫“火燒的食物”,因當時找不到芝麻,所以 “火燒”不放芝麻,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饢——類似於古代的胡餅

這時候的唐玄宗對安祿山已經恨之入骨,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聽不得半個“胡”字,見楊國忠獻上胡餅,竟死活不肯吃。楊國忠便狡言道:“這餅用火燒烤而成,分明是上好的燒餅,哪有什麼胡餅囉?”唐玄宗本已餓得腸子貼到了背樑脊,聽楊國忠這麼一說,也就順驢下坡,狼吞虎嚥起來。就這樣,胡餅有了一個“燒餅”的名字,但在唐朝並未叫響。

一路經過宋元,走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時,吃過縉雲燒餅後念念不忘,當了皇帝后特意把做縉雲燒餅的師傅冊封為御廚,為他專門做燒餅。有天,朱元璋吃燒餅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劉伯溫求見。於是朱元璋將盤中燒餅蓋了起來,故意試探劉伯溫:“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算來,乃燒餅是也。”朱元璋讚歎不已,後又問國運,遂成著名隱喻語言詩歌---《燒餅歌》。從此,“燒餅”風光無限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併名滿全國, “胡餅”二字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山東濟寧的武大郎燒餅

火燒,是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產地主要有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食材為麵粉、鮮肉、花椒、香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軟韌,鹹香鮮美。

最早的火燒來自於唐朝末期的消災餅,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麵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此消災餅。’乞強進半枚。”說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麵粉,用村裡人送的酒,一起和麵,先在鍋內烙,後在爐內明火燒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說道:“這是什麼消災餅囉,明明就是火燒嘛。”,於是,美食界便多了一種叫“火燒的食物”,因當時找不到芝麻,所以 “火燒”不放芝麻,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北京滷煮火燒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要分辨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關鍵看有沒有芝麻,有芝麻者為燒餅,無芝麻則為火燒。

發展到現在,燒餅的品類頗多,從地理位置來分,有縉雲燒餅、黃橋燒餅、溫縣古麵坊傳統(老面)燒餅、湖溝燒餅等,以人物命名的有武大郎燒餅,從做法上來分有大餅、烤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什錦燒餅、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而火燒的品類雖然有較著名的北京滷煮火燒、河間驢肉火燒、濰坊肉火燒等等,但遠不及燒餅的品類繁多,從這個方面比較,火燒稍有遜色。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饢——類似於古代的胡餅

這時候的唐玄宗對安祿山已經恨之入骨,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聽不得半個“胡”字,見楊國忠獻上胡餅,竟死活不肯吃。楊國忠便狡言道:“這餅用火燒烤而成,分明是上好的燒餅,哪有什麼胡餅囉?”唐玄宗本已餓得腸子貼到了背樑脊,聽楊國忠這麼一說,也就順驢下坡,狼吞虎嚥起來。就這樣,胡餅有了一個“燒餅”的名字,但在唐朝並未叫響。

一路經過宋元,走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時,吃過縉雲燒餅後念念不忘,當了皇帝后特意把做縉雲燒餅的師傅冊封為御廚,為他專門做燒餅。有天,朱元璋吃燒餅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劉伯溫求見。於是朱元璋將盤中燒餅蓋了起來,故意試探劉伯溫:“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算來,乃燒餅是也。”朱元璋讚歎不已,後又問國運,遂成著名隱喻語言詩歌---《燒餅歌》。從此,“燒餅”風光無限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併名滿全國, “胡餅”二字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山東濟寧的武大郎燒餅

火燒,是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產地主要有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食材為麵粉、鮮肉、花椒、香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軟韌,鹹香鮮美。

最早的火燒來自於唐朝末期的消災餅,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麵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此消災餅。’乞強進半枚。”說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麵粉,用村裡人送的酒,一起和麵,先在鍋內烙,後在爐內明火燒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說道:“這是什麼消災餅囉,明明就是火燒嘛。”,於是,美食界便多了一種叫“火燒的食物”,因當時找不到芝麻,所以 “火燒”不放芝麻,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北京滷煮火燒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要分辨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關鍵看有沒有芝麻,有芝麻者為燒餅,無芝麻則為火燒。

發展到現在,燒餅的品類頗多,從地理位置來分,有縉雲燒餅、黃橋燒餅、溫縣古麵坊傳統(老面)燒餅、湖溝燒餅等,以人物命名的有武大郎燒餅,從做法上來分有大餅、烤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什錦燒餅、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而火燒的品類雖然有較著名的北京滷煮火燒、河間驢肉火燒、濰坊肉火燒等等,但遠不及燒餅的品類繁多,從這個方面比較,火燒稍有遜色。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縉雲燒餅

在我的食客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燒餅是浙江的縉雲燒餅,而火燒則是河北河間市的驢肉火燒。縉雲燒餅是浙江縉雲縣有名的傳統小吃。用梅乾菜和夾心肉在炭爐內壁上烤出來的,所以具有鍋裡做出來的餅所沒有的獨特香味。曾經向一位做縉雲燒餅的師傅瞭解過做法,大致如下:首先將麵粉拌和成發麵,冬天,夏天方法不一,冬天用熱湯,夏天用涼水,夏天時,現做與延時做不一,現做用熱湯,延時用涼水;然後將夾心肉切粒,加梅乾菜和食鹽,拌和入味成餡;接著把發麵摘擠,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直徑約10--15cm;再在餅坯正面刷上少許麥芽飴糖並灑上芝麻,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最後用炭火燒烤3至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

頭條號簽約作者:蒲鐵牛

關於燒餅,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屬於餅類。而提及火燒,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其實火燒也是一種餅,其食材、製作方法以及大多數外觀都和燒餅非常相似,即使北方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因此,今天自然而然地將燒餅和火燒推上了PK臺。

先說說燒餅,在我國漢代就已經有了燒餅,但那時並不叫燒餅,而叫胡餅。有人認為胡餅是東漢班超通使西域時傳來的,此記載認為胡餅就是胡人製作的餅,後來流入中原,但至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歷史記載。實際上更多的學者偏向於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引進了“胡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芝麻,此後凡是用爐烤制並撒上胡麻的“餅”都被稱為“胡餅”。胡餅與胡人有些淵源,但並不深,實為我國漢代創制的一種餅。有《太平御覽》中的記載為證,東漢末年,李叔節兄弟“作萬枚胡餅犒勞呂布軍隊”,從這些記載及傳說中證明,漢朝時胡餅製作能力已經很強,而且開始流行。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張騫出使西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不僅北方人食胡餅,南方也普遍吃胡餅。《晉書》記載王長文“於成都市蹲齧胡餅”,這段記載說明胡餅已到了西南地區。而《晉書》也記載“王羲之獨坦腹東床,齧胡餅,神色自若”的記載,這段記載表明胡餅在江東地區也已經流行。

胡餅走進唐朝,緊隨大唐盛世而盛行,此時胡餅也經過了改良。據《唐語林》記載:“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也就相當於現在羊肉餡餅。

在唐朝,吃胡餅絕對算得上時髦,追趕新潮的人喜歡用胡餅來傳遞友情。如你不信,且看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安史之亂進兵圖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之聲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範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奏報安祿山造反,而唐玄宗非常信任安祿山,認為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假話,沒有相信。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祿山確實率兵造反,急忙召來宰相楊國忠商議應變之策。可是已經晚了,不到半年時間,叛軍於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六月,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經過咸陽,當時沒有東西吃,楊國忠就去給他買胡餅充飢。據記載:“日向中,上猶未食,楊國忠自市胡餅以獻”。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饢——類似於古代的胡餅

這時候的唐玄宗對安祿山已經恨之入骨,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聽不得半個“胡”字,見楊國忠獻上胡餅,竟死活不肯吃。楊國忠便狡言道:“這餅用火燒烤而成,分明是上好的燒餅,哪有什麼胡餅囉?”唐玄宗本已餓得腸子貼到了背樑脊,聽楊國忠這麼一說,也就順驢下坡,狼吞虎嚥起來。就這樣,胡餅有了一個“燒餅”的名字,但在唐朝並未叫響。

一路經過宋元,走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時,吃過縉雲燒餅後念念不忘,當了皇帝后特意把做縉雲燒餅的師傅冊封為御廚,為他專門做燒餅。有天,朱元璋吃燒餅才咬下一口,就碰到劉伯溫求見。於是朱元璋將盤中燒餅蓋了起來,故意試探劉伯溫:“先生可知碗下何物?”劉伯溫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算來,乃燒餅是也。”朱元璋讚歎不已,後又問國運,遂成著名隱喻語言詩歌---《燒餅歌》。從此,“燒餅”風光無限地登上了美食的舞臺,併名滿全國, “胡餅”二字降下了歷史的帷幕。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山東濟寧的武大郎燒餅

火燒,是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產地主要有山東,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主要食材為麵粉、鮮肉、花椒、香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軟韌,鹹香鮮美。

最早的火燒來自於唐朝末期的消災餅,宋代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僖宗幸蜀之食,有宮人出方巾包麵粉升許,會村人獻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餅以進,嬪嬙泣奏曰:‘此消災餅。’乞強進半枚。”說的是880年8月,黃巢農民起義,兵逼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沒有吃的,宮女用宮中帶出的一點麵粉,用村裡人送的酒,一起和麵,先在鍋內烙,後在爐內明火燒熟,拿給他吃,說這是消災的餅。僖宗勉強吃了半塊,說道:“這是什麼消災餅囉,明明就是火燒嘛。”,於是,美食界便多了一種叫“火燒的食物”,因當時找不到芝麻,所以 “火燒”不放芝麻,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北京滷煮火燒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要分辨什麼是燒餅,什麼是火燒,關鍵看有沒有芝麻,有芝麻者為燒餅,無芝麻則為火燒。

發展到現在,燒餅的品類頗多,從地理位置來分,有縉雲燒餅、黃橋燒餅、溫縣古麵坊傳統(老面)燒餅、湖溝燒餅等,以人物命名的有武大郎燒餅,從做法上來分有大餅、烤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什錦燒餅、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而火燒的品類雖然有較著名的北京滷煮火燒、河間驢肉火燒、濰坊肉火燒等等,但遠不及燒餅的品類繁多,從這個方面比較,火燒稍有遜色。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縉雲燒餅

在我的食客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燒餅是浙江的縉雲燒餅,而火燒則是河北河間市的驢肉火燒。縉雲燒餅是浙江縉雲縣有名的傳統小吃。用梅乾菜和夾心肉在炭爐內壁上烤出來的,所以具有鍋裡做出來的餅所沒有的獨特香味。曾經向一位做縉雲燒餅的師傅瞭解過做法,大致如下:首先將麵粉拌和成發麵,冬天,夏天方法不一,冬天用熱湯,夏天用涼水,夏天時,現做與延時做不一,現做用熱湯,延時用涼水;然後將夾心肉切粒,加梅乾菜和食鹽,拌和入味成餡;接著把發麵摘擠,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直徑約10--15cm;再在餅坯正面刷上少許麥芽飴糖並灑上芝麻,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最後用炭火燒烤3至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燒餅和火燒,哪一種餅更能滿足你的胃?

河間驢肉火燒

河間的驢肉火燒是死麵火燒,揉好面後,拉成長條,塗上油,再合上兩折,放到平底鍋裡烙,溫度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不多久,火燒外面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而驢肉中最有滋味的是有肥肉的肉,驢肉中極少有肥肉,而肥肉也不象豬肉那樣油膩,而是更鮮美、更容易進作料。製作驢肉時一定要加入香燜,香燜是用烹製驢肉的湯加驢油和澱粉調製而成,和驢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卻濃了好多。驢肉火燒好不好吃,關鍵在香燜而不在肉。臨吃火燒時,劃開火燒的一邊,把肉、香燜塞到火燒裡邊便大功告成。

實話實說,但從口感而言,喜歡吃肉的我,更喜歡驢肉的醇香厚重。可我身邊的一些朋友卻喜歡縉雲燒餅的葷素搭配、恰到好處。因此,作為美食PK臺上的裁判,老牛好生為難,的確分不出燒餅和火燒孰高孰低。還是敬請各位看官,有空親去嘗上一嘗,您的心中一定會有定論。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開場一張“餅”,<長安十二時辰>中唐朝美食胡餅是胡人傳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