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烹飪技巧 素食主義 中餐 蔬菜 草原小鮮 2017-05-21

油脂在烹飪時的作用,不僅僅是傳熱的媒質,同時也有增香提味、改變口感、提升進食快感的作用,這也是人們為什麼愛吃油炸食品的原因了。燒炒菜餚時,用油也是有選擇的。清代文人、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 中強調“素菜用葷油、葷菜用素油”。像芥菜、苦瓜這樣的原料本身有一股苦味,用葷油可以把苦味掩住,成品由此變得滋潤芬芳;烹製一些表面上有毛刺的蔬菜 (南瓜秧、冬寒菜) 時,可以用豬油或是鴨油,動物油脂不僅增加了菜餚的香氣,還可以讓蔬菜的毛刺倒毛,方便進食。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要製作豬牛羊肉菜餚,則要使用素油也就是植物油了。這樣可以突出原材料的本味,而不會因為油脂的味道破壞主料的味道。這樣的做法,也符合現代健康理念:肉類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素油中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兩者合用能相互補充,增加菜的營養價值。素菜中含有大量脂溶性維生素,需要有脂肪酸來溶解它,方便人體的吸收,因此選擇葷油效果會更好。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植物油進入中國人的廚房大約是在兩漢時期。在此之前,人們吃的主要是動物油脂。“凝者曰脂,釋者曰膏。”“脂”指的是有角的家畜 (牛、羊) 的脂肪,常溫下呈凝結狀;“膏”是無角家畜(犬、豬)的脂肪,常溫狀態下比較稀軟。兩漢時期,植物油開始出現,最初用作點燈照明,油脂燃燒的芬芳之氣,讓人們開始嘗試在烹調中使用。漢朝時,胡麻從西域傳入中土,麻油成為中土最早的食用素油,唐宋時已成為最為常用的烹飪用油,今天還在廣泛使用。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在很多場合中,麻油還作為調味品出現,增加菜餚的香氣;在此之後,菜籽油、茶油、蘿蔔籽油、花生油等陸續出現在中國人的廚房裡,與動物油脂一起成為中國人烹調菜餚時的主要油脂。《調鼎集》 中《油論》說:“菜油取其濃,麻油取其香,做菜需兼用之。……豆油、菜油入水煮過,名曰‘熟油',以之做菜,不傷脾胃,能埋地窖過更妙。”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在吃油這件事情上,不同地區的習慣還有些不同。江南、西南地區的人習慣菜籽油,江西、湖南用慣了茶油,西北人喜歡麻油,最晚出現的花生油 (清朝才開始普遍食用) 則是遍地開花,大江南北的人都在使用。川菜中涼菜調味時,一般是用菜籽油,即使是紅油,也是用菜籽油煉製而成。如果不用菜籽油,就沒有川菜那個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除了動物油脂以外,四川人長期吃的就是菜籽油,最早是因為物產的原因,長久下來便形成了口味習慣。新鮮壓榨出來的菜籽油,色澤金黃帶有一種“青氣味”,正是這種味道和麻辣的結合,造就了川菜涼菜獨特的香味。如果換做花生油、茶油、橄欖油,則滋味變異,很難說是川菜了。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對於現代人來說,吃什麼油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但是要想健康地吃油,還要有一個好的用油習慣。有人炒菜時習慣熱鍋熱油,油冒煙了才下原材料,說這樣炒出的菜有鍋汽。這是不科學的,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熱鍋涼油炒菜才是正確的做法。同時每天吃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血壓正常的人也不要超過25克,要是血脂不正常、肥胖的話,最好不要超過20克。

中儲草:健康生活,首先要學會怎麼吃油!

中儲草生態農業——做農牧業產業化引導者,打造中國健康肉類標杆品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