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由於身上有一半兒的廣西血統,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是對嗦粉欲罷不能。

不管到哪裡,只要當地有特色米粉,肯定都要興高采烈跑去嚐嚐。

這次,是在遵義匯川,被一碗羊肉粉迷得走不動道兒。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羊肉粉

“老闆!來碗羊肉粉哦——

大碗、多加肉、多放辣子,

加個蛋……”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老店

到遵義後的第二天清早,就被當地朋友拽著來吃著名的羊肉粉。進到並不大的店面裡,左右擺著數張桌子。食客散坐著,顧不上來往的陌生人,在一片香氣蒸騰中發出滿足的“吸溜”聲。這場面對吃貨們已是十足的誘惑了。往裡走,就是後廚窗口,也是取粉的地方。白嫩細膩的米粉已燙好,呈一字型排開放置著,細薄而肥瘦相間的羊肉片靜靜躺在上面。

隨後,撒一把香菜,再從大鍋裡舀入一勺熱湯,加蛋或羊雜隨意,趁著熱氣端上桌。這個迷人過程,讓原本仍有些睡眼迷糊的我瞬間清醒,同時喚醒的,還有我飢腸轆轆的胃。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的後廚阿姨,燙粉、盛湯的動作一氣呵成

不過,這樣端上來的羊肉粉,除了原汁原味的羊湯香,是沒有任何其他味道的。鹽、煳辣椒、跳水泡菜,都是根據個人口味自取。將佐料都放好、拌勻,懷著“朝聖”的心情下了第一筷子。欸,一點羊肉羶味兒都沒有?再嗦一口,怎麼這麼好吃?顧不上和旁邊的朋友交流,我只管專心致志地和羊肉粉纏綿。這遵義羊肉粉,何以如此美味?

遵義人的驕傲,都在一碗羊肉粉裡

關於遵義羊肉粉的由來,多種說法各不相同,至今已難考證。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每天早上四五點,戴家羊肉粉店的老闆就開始工作了

準備肉臊、熬製粉湯。這座城市的羊肉粉店總比這個城市的居民更先醒來。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一大早起來,戴家羊肉粉店裡就陸陸續續排滿了吃粉的人

一說是夜郎國歸順漢朝時“發明”出來的。

歷史上的遵義,曾有個古稱叫“夜郎國”(“夜郎自大”的由來也出自這裡)。

歸順漢朝時,夜郎王對漢朝使者說:“您看,我們這兒在西南大山裡,到處都是瘴氣,老百姓們不是風溼就是傷寒,武帝能否大發仁慈派個醫生給我們治治病?”

於是漢武帝派了張仲景來給夜郎國鄉親們治病。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剛出鍋的羊肉粉

結果,他一到這兒就驚了,百姓們無不面黃肌瘦、飢寒交迫,用“慘”字或許都不足以形容……他和隨行的徒弟們搭起大棚、架起大鍋,正巧在冬至那天給大家看病。

張仲景把羊肉和驅寒的藥材一起煮開,隨後把燙好的羊肉撈出切片,再將大米做成米粉放入,共成“羊肉湯”,一碗一碗地分給來求藥的人。這“驅寒湯”喝了以後渾身通透,從頭到腳地暖和,百姓們的風溼和傷寒自然都痊癒了。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煎蛋和羊肉粉是絕妙搭配

張仲景離開的時候,把配方留給了徒弟,讓他們繼續留在夜郎國給大家治病。再後來,他徒弟在當地開了羊肉粉館,生意紅火,人人都愛。民間也漸漸有流傳的俗語,“每逢冬至,吃一碗羊肉粉,整個冬天都不冷。”

還有一說是在清朝中期興盛起來的。據《播州楊氏家譜》記載,清朝中期,遵義羊肉粉已享譽西南。這或許是關於遵義羊肉粉的最早確切記載。

不過,如今的遵義人民也並不大在意羊肉粉的來歷。畢竟這已是他們再平常不過的日常飲食。厚重的歷史已被天長地久的習慣而模糊掉了。遵義人的驕傲,都在那一碗碗香而不羶的羊肉粉裡。

遵義羊肉粉的“小祕密”

身負“中華名小吃”“西南最佳美食”、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封號的遵義羊肉粉,美味的重點只有三個:好羊、好湯、好粉。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矮腳山羊

羊肉粉選用的是本地生長的矮腳山羊,或者偏僻山區裡生長的山羊。它們長年在野外散養,喝著黔北山坡上的山泉水、吃著具有藥材屬性的牧草。還每天爬上爬下、跑來跑去,不停做著山地“健美操”。因此肉質極為緊實鮮嫩、肥瘦適中、腥臊味輕。

選好的羊肉,要煮得熟而不爛地撈出,晾至稍有餘熱,再扣上木板、壓上重石、榨乾水分,隨後切成薄厚一致、半肥半瘦、大小整齊的肉片。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一鍋日夜熬製的高湯

一碗地道的遵義羊肉粉,湯頭至為重要,講究的是原汁原味的鮮美。燉羊肉湯的鍋巨大無比。將山羊及時宰殺、燙皮去毛後洗淨下鍋,加水、羊肉、羊骨、羊雜,再輔以每家店獨特的祕製香料,文火慢燉,這樣出來的湯汁清而不濁、香而不羶。

有的店還會放一兩隻老母雞進去,佐上少許冰糖,使湯味更加濃郁。

通常,店家一早四五點鐘就忙著準備湯頭了,要至少熬上兩個鐘頭才能開張售賣。好的羊肉粉,吃完了是要把湯汁也喝個底朝天的。

米粉有講究

燉羊肉的原湯鍋也是用來冒米粉的。

以前,遵義本地產出的米較為粗糙,煮飯令人難以下嚥,但做成了粉卻意外地好吃。不過,也因為粉的製作工藝更為特殊複雜,更需要有設備條件和豐富的經驗,曾有“羊肉易得,一碗粉難求”的說法。

羊肉粉最好吃的還是較為粗糙的“酸粉”。酸粉是一種發酵粉,比普通米粉更粗,質地較軟,略帶酸味,也更好消化。但吃這種粉感受不到彈牙的快感,因此很多外地人會吃不慣。當然,如果不想吃酸粉,叫店家換成普通米粉、扁粉都是可以的。

因為這些講究,有些店家們也不得不“任性”一把,每日的羊肉粉都是限量供應、售完為止。

從清早開始,通常到中午便售罄。看來,吃羊肉粉,還是得趁早!

一碗傳承300年的羊肉粉,讓你吃完以後扶牆走

羊肉粉半成品

對遵義人來說,一碗羊肉粉,他們從小吃到大,一年四季,或早餐、或宵夜,都是無可挑剔的最先選擇。出門在外的遊子,每每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羊肉粉。只有這樣,才能把滿身的疲憊驅逐,將漂泊的心收回,盡情享受著只屬於他們的家鄉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