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燜面 麵條 捲心菜 花椒 民間坊市 民間坊市 2017-09-23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燜面是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

燜面是我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它起源於宋朝,發源在山西、河北、內蒙古西部以及河南等地。現流行於中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安徽,湖北等地區),它又稱為滷麵(滷麵和燜面做法類似,但選用食材有些許區別,滷麵的麵條比燜面要細的多,口味也比燜面較為清淡。)、蒸麵、爐面、壚面、烀面、糊面。燜面是傳統麵食(湯麵)的革新性產品,其加工工藝就是——燜,從烹飪技術來講,燜出來的面,不會因在水煮制過程中破壞麵粉的蛋白質分子網狀結構,所以燜面更營養,口感更好。所以當今來燜面在全國市場發展迅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現在燜面的種類越來越多,例如:豆角燜面、土豆燜面、南瓜燜面、豆芽燜面、香菇燜面、海鮮燜面等;它們每種裡面又有葷素之分。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素滷麵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豆角燜面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香菇燜面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海鮮燜面

燜面起源

相傳,秦時為修長城,春坤山駐守過蒙恬的10萬大軍。蒙恬巡查周邊村莊時獲得啟發,讓將士們將飯菜一鍋燴起來吃。因為“一鍋燴”均衡了營養搭配,增強了將士們的體力。後來,從各地徵用的民夫、將士將這一簡捷、美味的吃法帶回了自己的故里,到了宋朝時“一鍋燴”便開始廣泛流傳於民間。歲月更迭,聰明的包頭東河人將這一美食經過不斷的改良,創造出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鐵鍋燜面。而其他各地的人們也根據自己口味和飲食習慣研製出了屬於自己的燜面。

特色傳統麵食——燜面——美!

鐵鍋燜面

燜面做法

燜面在北方是家常麵食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麵食,每家每戶的做法不同,當然味道也就不同。不過豆角燜面卻是較為經驗一種,他的配菜可以有多種選擇。今天就為大家主要介紹一下豆角燜面的做法:

食材準備

1、面: 提前和好面(或買現成的手擀麵)

2、豆角: 掰成1寸左右的小段,洗好

3、豬肉: 切小薄片(多少、肥瘦根據個人喜好)

4、花椒、大料、 蔥絲、薑片、油(花生、菜籽、麻油都可以)

5、半小碗開水或涼開水、+ 醋+ 香油少許 + 蒜泥(炒過豆角和肉後所用的湯汁 或做好燜面後調味用)

(有時候根據自己口味可加放南瓜、捲心菜、茄子、土豆等)

製作步驟

1、用鐵鍋燒熱油,待油溫燒熱,放花椒、大料;放入肉炒至變色;放醬油、鹽,炒出香味後(約半分鐘)放蔥絲、薑片;炒約半分鐘後放入豆角(南瓜、捲心菜、茄子、土豆等)炒約1、2分鐘;倒入約1碗水,改小火。

2、 擀麵,擀至約1、2mm厚即可,再切成短細麵條(半釐米寬)即可。(買現成的手擀麵就可省略這一步)

3.看鍋內留的水是否剛好不漫過豆角(多倒少補)將二分之一的面均勻撒在菜上,蓋蓋燜2-3分鐘,用筷子將麵條抖一抖,以免粘連,再放剩餘面,再燜2-3分鐘。最後將配好的半碗水澆在面上,再蓋蓋燜1、2分鐘,(如水多可多燜一會兒,關火前鍋內的水應只有1cm為最好)關火。再蓋蓋燜1、2分鐘。掀蓋,拌勻就可以吃了。

注意事項

1、放麵條的次數根據麵條多少而定(少的話可以一次放完)

2、燜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鍋裡的水,以確保鍋內有足夠的水

燜面營養價值

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豆角含豐富維生素B、C和植物蛋白質,能使人頭腦寧靜;調理消化系統,消除胸膈脹滿;可防治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有解渴健脾、補腎止洩、益氣生津的功效。

(而不同的燜面有不同的食材,而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營養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