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皇宮,屬於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們生前居住的地方。傳聞,玉皇大帝有10000間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皇宮修建了9999間半房子。並且,皇帝們都生活在深宮裡,又有重重圍牆和大量禁軍拱衛,尋常百姓終其一生都無緣進宮瞧上一眼。

這也使皇帝的生活被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歷朝歷代的史官對皇帝的生活諱莫如深,我們只能在史書中窺得隻言片語,所幸,後世史學家根據這些不完全資料,為我們描繪一幅生動的帝王生活繪卷,是我們有機會從文字中瞭解皇帝的私生活。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君權永固,不但,將陪著自己打天下的老功臣誅殺殆盡,還建立了一套系統的特務機構。之後的朱家皇帝個個都繼承了朱元璋的疑心病,將朱元璋傳下來的特務機構發揚光大,除令人聞之色變的錦衣衛外,又設立了更加可怕的東、西二廠。

澤州茹太素飽讀詩書,中舉入仕,官拜兵部尚書。茹太素脾氣火爆,十分耿直,不但,得罪了許多同僚,更是時常惹得皇帝龍顏大怒。某次,茹太素直言進諫,又惹惱了皇帝,皇帝起了殺心,在宮中安排了一桌宴席,派人邀請茹太素赴宴。

席間,皇帝舉著金盃,皮笑肉不笑的對茹太素說道:“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誰知,這茹太素竟面無懼色,明知自己時日無多,仍舉杯回敬道:“丹誠圖報國,不避帝心焦!”兩句話說得皇帝瞠目結舌,久久不發一語。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可不是明朝的君臣關係,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皇帝請茹太素喝酒時用的是“金盃”。自古以來,金盃銀盞搭配的必然是龍肝鳳髓,用這麼珍貴的餐具盛放的肯定不是什麼饅頭鹹魚。

明朝宮廷的飲食十分考究,各種各樣的膳食五花八門,每道菜均是工藝複雜、色香味俱全的佳品。令人惋惜的是,皇帝是自私的,君王並不允許自己的美食祕方外流,以確保天下只有深宮中有這樣的美味。

於是,在朝代更替之間,數不清的美味珍饈便隨著末路皇權一同消失在了人間。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御膳房,其實,御膳房只是個總稱,它由幾個小部門構成。比如:明朝的御膳房中就有專管點心零食的甜食房。有些大臣曾被皇帝賞賜吃過甜食房製作的絲窩、鬆餅等小點心,據他們說,甜食房的點心師傅手藝高超,在宮外根本吃不到這種美味。

關於這些點心的記載也僅限於此,畢竟,大臣只是有幸嚐到,並不知道製作點心的祕方。史官修撰典籍時都是恢宏而論,那麼,又怎會記載點心配方這類的微末細節呢?

宮裡廚子做飯時嚴禁任何閒雜人等圍觀,畢竟,這些美味是供皇親國戚享用的,若有人下藥投毒那還了得?再加上,每個廚子都有私心,所以,極少透露自己掌握的祕方,可以說,宮廷美食一直是飲食界的不傳之祕。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清朝文人阮葵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寫了一道御膳配方:

僅看其名字“一了百當”,難免會讓人一頭霧水。這道菜選用上等的牛羊豬蝦若干剁成肉糜,茴香、胡椒、紅豆等輔料碾成粉末,佐以生薑、蔥白、鹹鹽等調料,先用香油熱鍋,然後,炒制肉料,隨後,投入輔料佐料,炒熟後取出靜置,放涼後裝進瓷壇中,密封儲存,即開即食。

皇帝是各種美味佳餚喂大的,所以,對美食有一種天生的“抵抗力”,尋常百姓難得一見的珍饈在帝王吃來並不覺得回味無窮,他們對美食的追求遠盛於常人。皇帝們對美食都有獨到的見解,他們的食譜非常另類。

例如:天啟皇帝喜歡吃一種用雪蛤、蝦仁、虎鯊翅、燕窩等各種山珍海味做成的大雜燴;隆慶皇帝則偏愛街上隨處可見的果餅。在明穆宗還未登基時,就常派人去長安街買果餅,對其味道念念不忘,當上皇帝以後經常會想到果餅的滋味,口水橫流。之後,隆慶皇帝命宮裡的御膳房出宮學習,觀摩考察果餅的製作流程,花費巨資從宮外購買原料,終於還原了宮外的果餅。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隆慶皇帝吃得笑口顏開,甚至,對製作果餅的師傅說道:“以前只需五錢銀子就能買到一大堆這種果餅,十分便宜。”聽了這話,花了百倍於這個價格的點心師傅心虛的縮著頭,恭敬地低頭認錯。隆慶皇帝則並不在意,一笑置之。

與隆慶相比,崇禎的口味更加刁鑽,朱由檢最喜歡吃的就是燕窩羹。由於,朱由檢生性多疑,所以,宮裡的廚子們步步為營,在調製每道菜時都力求盡善盡美。每道菜在出鍋後都得經廚師品嚐,然後,再由五六個太監輪流遞嘗。

為什麼這樣來回嘗呢?一是防止有人下藥投毒,二是保證每道菜的口味都符合標準。

經過一番品鑑後,若這道菜合格,則會被傳至崇禎面前供其享用,若是不合格則倒掉重做。朱由檢對食物質量的要求很高,若滿意一道菜則一語不發,並認為理應如此。一旦對菜品的味道有任何不滿,必會龍顏大怒,廚子和太監此時難免會受些皮肉之苦。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萬曆年間,宮裡有個太監叫劉若愚,因文采出眾,頗得魏忠賢心腹李永貞的賞識,被指派到內直房負責文書工作。因此,劉若愚對內宮生活了若指掌。魏忠賢事發後,很多太監受到牽連,劉若愚被髮配到孝陵守墓。

沒過多久,李永貞獲罪問斬,因李永貞曾提拔過劉若愚,所以,劉若愚被以同黨論處,被判了個斬監候,也就是死緩。劉若愚鋃鐺入獄,覺得十分冤枉,所以,拿起筆寫了一本《酌中志》,藉此表達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做內宮文書工作,並不參與宦官黨爭。

這部書公諸於眾後,皇帝赦免了劉若愚,並且,將其無罪釋放。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酌中志》總共有二十四卷,收錄了明朝宮中皇帝、后妃、侍衛、宦官、宮女的日常生活,當然,也包括了飲食部分。這本書頗具史料價值,是為數不多記載內宮生活的作品。由於,這部作品出自深諳宮闈內幕的太監之手,所以,可信度極高。

由於,作者從十歲入宮,在宮禁中生活了幾十年,得以能夠長期看到宮廷內幕。另外,劉若愚寫這部書的目的為的是替自己申冤,所以,他能夠按照自己心意自由取材,而全沒有“御用文人”奉命之作的種種條條框框。加之,作者本人又是個太監,著眼點自然會與一般文士不同。

因此,《酌中志》一書就自然而然地給後人留下了一般著作中看不到東西。並且,《酌中志》裡還記載了明朝宮人一年四季的飲食風俗,按月敘述。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這裡,我們不妨看看劉若愚是如何記載明宮飲食風尚的:

每逢正月,宮女和內官都會拿出一大筆錢,蒸點心、儲備生肉。辭舊歲之際,宮人們相互祝賀,非常熱鬧。宮人有正月喝椒梧酒的風俗,佐以水點心。水點心就是大家常說的餃子,宮人們往往會在餃子中包幾個銀錢,吃到的人便會大吉大利。

新年伊始,宮人們會準備“百事大吉盒”,將柿餅、龍眼、栗子等小零食裝在盒子裡待客或自己食用。為了應景,宮人還會吃驢頭肉,因為,驢在宮裡被稱為“鬼”,吃驢頭肉又有嚼鬼驅邪之意。

正月初七是人日,這是非常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的伙食是春餅卷菜。元宵節大家都會吃元宵,宮中元宵的做法與外面別無二致,都是將糯米篩細,然後以核桃、玫瑰等甜食做餡料,灑水滾成小球。江南又將元宵稱為湯圓,不過,做法並沒有太大不同。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下雪時,天寒地凍,宮人們很少外出,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暖爐旁,觀賞窗外的寒梅雪景,吃著羊肉包、烤羊肉、奶皮,喝酒和牛奶。穆宗喜歡吃大雜燴,將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煮在一口鍋中,名曰“三事”。

燕九那天,朝中研究道學的大臣都要去白雲觀尋醫訪道,這一天,宮裡擺設的花燈都要撤掉。正月二十五則是打牙祭的日子,也叫填倉日,倉就是肚皮,每到這一天宮人們都會美滋滋的大吃大喝填肚子。

二月初二,新年的氣氛逐漸淡了,宮裡恢復了往日的樣子。宮人們會用油煎棗糕來吃,這種小吃味道非常獨特,鬆軟可口。這個月宮裡要將冬天存放在地窖中的花草取出放風。清明節那天天氣轉暖,不再需要厚衣,便將各種毛皮衣物收藏起來。

冬去春來,宮裡流行吃河豚,這種魚肉質鮮美,但卻需要高超的手法處理,否則,是有劇毒的。由於,宮裡經常吃河豚,所以,在處理起來遊刃有餘,沒發生過因吃河豚毒死的案例。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三月初四,宮人們都要統一換上羅衣,皇上會去回龍觀賞花。宮人要在院牆內搭建涼棚,欣賞牡丹。三月十八是皇帝取東嶽廟上香的日子,這一天宮人們會吃到筍燒雞和涼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小吃,就是把糯米蒸熟,然後,加糖和芝麻佐食,也叫餈粑。

太監們喜歡吃鴨腎,據說,鴨腰子壯陽補氣。因為宮人們爭相購買,所以,雄鴨腰子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品相好的一對能賣到五六分銀子。四月初四宮人們會統一著紗衣,此時,宮外已經能買到新鮮的水果,這是一年中品嚐新鮮水果的開始,由以櫻桃為佳。

各宮的宮人都會做一種回味無窮的包兒飯,就是把肉丁、蔥薑蒜炒熟,然後加白米飯攪拌均勻,最後,用萵苣葉子包裹起來... ...

皇帝的私生活太豐富,光拿“吃”來說,他吃的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

從劉若愚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連替皇帝當牛做馬的宮人飲食都這麼講究,可見,明朝內宮的飲食文化多麼博大精深。《酌中志》有明、清抄本多種,卷數亦各不相同,文字之間也有出入,這些大概都是輾轉傳抄所致,並非若愚著作原本。

參考資料:

【《明史》、《酌中志》、《傳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