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不能讓我好好吃火鍋?魚丸蟹棒魚豆腐是這樣造出來的'

"

說到吃羊肉,除了羊肉,一般我們的都還往裡面放點蔬菜、粉絲、豆腐、魚丸、蟹棒等,這些小物件不但討喜,而且還因為他們的迷人口感,成為很多人火鍋時候不可或缺的必吃之物。

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還有小朋友們,對羊肉基本無感,對大白菜、油菜等也是幾乎無視,但是他們對肉丸蟹棒魚豆腐很是愛吃,並且吃的一盤接一盤,還不帶重樣的。

在多數人的第一印象裡,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魚丸裡肯定有魚,蟹棒裡肯定有螃蟹肉,魚豆腐也必須是有魚。但是即便是品質最好的魚丸蟹棒魚豆腐,價格也是那麼的平易近人,誰都能買上那麼一堆。

既吃到了海鮮的口感,又不用花海鮮的錢。但是認真想想,這個話題好像是個偽命題。只從價格角度稍微一想,就會覺得這怎麼可能是用魚肉螃蟹做的呢?

雖然他們都有魚和蟹的口感,但是比真的海鮮肉更緊實,還有肉的紋理感。甚至有一些特別廉價的蟹棒會採用食品添加劑。但是這種味道以及紋理感都是通過製作而成的。

無法想象是不是?

其實魚丸蟹棒魚豆腐都可以算是舶來品,拿蟹棒來講,它的主要材料是一種叫明太魚的肉泥,這種魚也叫黃線狹鱈,屬於鱈魚的一種。這種肉泥或者可以叫魚糜,加上澱粉和食用膠混合一些蝦粉或者調味料一起。

鱈魚類的蛋白質很高,脂肪卻很低。廣東地區流行煲湯、煲粥。韓國人和我國的朝鮮族人很喜歡吃這種魚,他們用這種魚做成類似辣白菜的東西,也有用香料醃製過的,被叫做“明太子”。

我們來看看一個美食紀錄片裡記錄的蟹棒製作過程:

首先就是把魚做成泥狀,等魚降溫定型之後,切成像豆腐塊一樣的塊;

其次把豆腐塊壓成薄片;

再次壓成薄片的魚泥片捲成卷兒;

然後就是技術活了,往魚泥身上貼“紅色蟹肉”,這層“蟹肉”也不是真“蟹肉”,同樣還是明太魚泥,和最開始不同的是加了一層色素,然後再用機器給蟹棒做上蟹肉的紋路,這樣蟹棒就基本完成了。

常吃蟹棒的你肯定對蟹棒最外層的那個塑料膜很討厭,這裡給大夥揭個祕,這層塑料紙只要是為了防止蟹肉,哦,應該是魚泥在保存和料理食用過程中,散掉。

大家對蟹棒瞭解透徹了吧?說說剩下的兩個產品:魚豆腐和魚丸。

魚豆腐的配料主要是魚糜與大豆蛋白,這裡面的變量就是魚糜了,至於魚糜添加多少呢,這就得看出品廠家的良心了,一般來說,魚糜的含量能夠達到3成,這個廠家絕對值得你豎起大拇指了。

你還不懂的魚糜是啥?魚糜就是以小雜魚魚肉為原料,將其粉碎後加入食鹽和調味料,融合成糊狀後形成的膠狀體。至於魚在其中的佔比,就看原料商的良心了。

而魚丸,你大概也猜到了,也是如此造出來的。

好了,最後問一句,你到底是吃海鮮呢?還是繼續以魚丸、蟹棒、魚豆腐來廉價嚐鮮呢?歡迎底部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