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美食:奇村雜碎

小吃 美食 忻州隨手拍 2017-08-02

民以食為天,這似乎是個簡單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食不僅是生理的需求,更是一種文化和品位的講究。

自古以來,忻州地方胡漢雜處,農牧兼重,少數鄉間至今仍保持著大碗吃肉的習慣。羊雜碎就是其中一種吃法。但是因為地域特點,忻府區奇村當地人吃的是豬雜碎。所謂奇村雜碎有傳說最正宗的是指奇村鎮明望村的雜碎。明望村在雙乳山下,自古這個村子的人就從事牲畜宰割,因而做雜碎賣雜碎自然是長項。

忻州美食:奇村雜碎

雜碎以原味豬骨頭滷湯,配豬下水調製而成。原料有大腸、小腸、肝、肺、血,每種配料中都各自含有蛋白質、鈣、鐵、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耐飢抗寒的作用。

奇村雜碎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鮮香的口感,獨特的手藝,流傳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而今天的奇村更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景觀豐富,特別是擁有溫泉,是著名的溫泉之鄉,是忻府區西北部政治文化中心。客觀上為奇村雜碎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注重養生,所謂飲食很重要,營養是關鍵,雜碎中富含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經濟大潮的推動下,奇村人民的生活發生很大改變,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從事宰割工作,尤其清洗下水。每種原料清洗方法各有不同,比如豬頭先經過燒毛再逐個清洗;豬血需要配合宰割師父同時進行,及時滷好切塊,保持新鮮感;尤其是小腸大腸需要裡外反覆清洗若干次,清洗時不僅油膩而且味重,所有的清洗工作必須細緻到位,即使是寒冬臘月,依然雙手浸泡在水裡長達數小時,才能洗乾淨。為了保持原材料的新鮮,通常每天凌晨一點便開始工作,殺豬、洗下水,非常辛苦,早上五點加工,一律不進冰櫃,確保它的原味和口感。

忻州美食:奇村雜碎

各種原料下鍋時間不一,火候必須精確掌握,湯才能滷的原汁原味,保持鮮、香、嫩。做法:第一步,粗加工。把大腸、小腸、肝、肚用鹼面(或食用醋)搓洗乾淨,翻大腸清洗時,不要把太多的腸油扔掉,洗好後待用。殺豬前用盆接血,然後加入少量鹽少量水,自然凝固後,大鍋燒開後,用刀尖把血打成大塊,慢入鍋中,水溫保持在90度,約40分便可出鍋,涼水沖涼待用。第二步,把洗好的大腸、小腸、肺、肝放入鍋中汆一下,撈出待用。第三步,鍋內加水,用大骨頭20斤,冷水下鍋,開鍋後小火熬四到五小時後撈出骨頭。加入花椒、大料、辣椒、香葉、鹽、味精、白酒,把大腸、小腸、肝、肺、肚倒入鍋中,小火燉兩小時。把血切成小塊和胡椒粉、花椒麵、大料面、生薑面放入鍋中,撒蔥花即成。另一種做法:將羊雜碎入鍋煮熟,切條,配細粉條,將蔥段、蒜片、薑片、辣椒上油鍋翻炒,然後用少許醬油、陳醋噴出香味,加入食鹽、小茴香、花椒等佐料熬製。羊雜碎暖胃滋補,配紅面魚魚為冬季最佳食品。

今天奇村雜碎已成為忻州的一道名優小吃,而名揚三晉。奇村雜碎不僅在奇村鎮開設了幾十家店鋪,出名的有“趙六雜碎”、“張俊偉雜碎館”等。而且在忻州城區也開設了許多專營店。每天慕名而來的食客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樊小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