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對碾茶的生產標準相當嚴謹。首先製作碾茶的原料要在採摘前20天進行覆蓋遮光。其次採摘下的新鮮茶葉要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然後不經揉捻進行乾燥。最後用磨碾磨成細微粉末。若沒有這些種植和工藝要求,製作出來的茶粉,只能是綠茶粉,而不能稱之為抹茶

海膽吃的不是膽?

海膽,張揚的外表下包裹著黃澄澄的“寶藏”。不管是原粒鮮吃還是海膽蒸蛋,那豐腴的口感和帶著海水味的鮮甜能讓愛的人無法自拔。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對碾茶的生產標準相當嚴謹。首先製作碾茶的原料要在採摘前20天進行覆蓋遮光。其次採摘下的新鮮茶葉要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然後不經揉捻進行乾燥。最後用磨碾磨成細微粉末。若沒有這些種植和工藝要求,製作出來的茶粉,只能是綠茶粉,而不能稱之為抹茶

海膽吃的不是膽?

海膽,張揚的外表下包裹著黃澄澄的“寶藏”。不管是原粒鮮吃還是海膽蒸蛋,那豐腴的口感和帶著海水味的鮮甜能讓愛的人無法自拔。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好吃的同時也有一絲疑惑:這吃的是……膽嗎?這誤會大了。海膽的食用部位即黃橙橙的部分其實屬於生殖腺,聽到這個名詞你可能覺得沒食慾,但它吃起來卻鮮美無比。這種鮮美來源於高含量的甘氨酸、穀氨酸和超過20%的脂肪含量。

另外告訴你一個驚悚的事實:海膽、蟹黃、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黃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火鍋食材也是見證“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有利證據,看看菜單裡都有啥:黃喉、毛肚、百葉、腦花、郡肝……簡直能腦補出一幅活靈活現的動物肢解圖。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對碾茶的生產標準相當嚴謹。首先製作碾茶的原料要在採摘前20天進行覆蓋遮光。其次採摘下的新鮮茶葉要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然後不經揉捻進行乾燥。最後用磨碾磨成細微粉末。若沒有這些種植和工藝要求,製作出來的茶粉,只能是綠茶粉,而不能稱之為抹茶

海膽吃的不是膽?

海膽,張揚的外表下包裹著黃澄澄的“寶藏”。不管是原粒鮮吃還是海膽蒸蛋,那豐腴的口感和帶著海水味的鮮甜能讓愛的人無法自拔。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好吃的同時也有一絲疑惑:這吃的是……膽嗎?這誤會大了。海膽的食用部位即黃橙橙的部分其實屬於生殖腺,聽到這個名詞你可能覺得沒食慾,但它吃起來卻鮮美無比。這種鮮美來源於高含量的甘氨酸、穀氨酸和超過20%的脂肪含量。

另外告訴你一個驚悚的事實:海膽、蟹黃、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黃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火鍋食材也是見證“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有利證據,看看菜單裡都有啥:黃喉、毛肚、百葉、腦花、郡肝……簡直能腦補出一幅活靈活現的動物肢解圖。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是葷類,都來自動物的某一部位,但再具體點可能就卡殼了。毛肚應該是肚,黃喉……是喉?錯!毛肚、牛肚、千層肚、百葉都是指牛的胃黃喉也不是喉嚨,它來自於豬、牛等家畜的大血管,一般為主動脈,又稱心管。腦花和郡肝倒比較好理解,就是你認為的豬腦、雞胗、鴨胗。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

你可能吃過鬆露巧克力,這種外表粘滿可可粉的甜點入口即化,細膩香醇,非常美味。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對碾茶的生產標準相當嚴謹。首先製作碾茶的原料要在採摘前20天進行覆蓋遮光。其次採摘下的新鮮茶葉要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然後不經揉捻進行乾燥。最後用磨碾磨成細微粉末。若沒有這些種植和工藝要求,製作出來的茶粉,只能是綠茶粉,而不能稱之為抹茶

海膽吃的不是膽?

海膽,張揚的外表下包裹著黃澄澄的“寶藏”。不管是原粒鮮吃還是海膽蒸蛋,那豐腴的口感和帶著海水味的鮮甜能讓愛的人無法自拔。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好吃的同時也有一絲疑惑:這吃的是……膽嗎?這誤會大了。海膽的食用部位即黃橙橙的部分其實屬於生殖腺,聽到這個名詞你可能覺得沒食慾,但它吃起來卻鮮美無比。這種鮮美來源於高含量的甘氨酸、穀氨酸和超過20%的脂肪含量。

另外告訴你一個驚悚的事實:海膽、蟹黃、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黃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火鍋食材也是見證“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有利證據,看看菜單裡都有啥:黃喉、毛肚、百葉、腦花、郡肝……簡直能腦補出一幅活靈活現的動物肢解圖。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是葷類,都來自動物的某一部位,但再具體點可能就卡殼了。毛肚應該是肚,黃喉……是喉?錯!毛肚、牛肚、千層肚、百葉都是指牛的胃黃喉也不是喉嚨,它來自於豬、牛等家畜的大血管,一般為主動脈,又稱心管。腦花和郡肝倒比較好理解,就是你認為的豬腦、雞胗、鴨胗。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

你可能吃過鬆露巧克力,這種外表粘滿可可粉的甜點入口即化,細膩香醇,非常美味。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你也可能知道松露,它是“蕈類貴族”,因產量稀缺又受熱捧,身價非常高。

"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這件事上,讓人歎為觀止!音譯、意譯、一詞多意,有些取名背後的緣由,你可能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美食這條路上,從名到實,有些坑,只有“吃”過才知道有多深!盤點美食界的八大“誤會”,來吧,上菜!

肉骨茶裡沒有茶?

有多少人以為肉骨茶是加了茶葉燉的豬骨湯?

肉骨茶,其實是道舶來菜,這個名字也是音譯過來的。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叫做“bak kut teh”。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西亞沙巴地區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戰後在沙巴地區販賣自己熬製的家鄉燉骨肉,時間久了顧客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肉骨弟”。閩南話中“弟”的發音和“茶”字發音相似,所以當地人便把這道菜稱呼為“Bak-Kut-Teh”。翻譯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所以肉骨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它實際上是一道由豬肋骨和藥材燉的湯。湯料中有傳統中藥和一些香料,例如當歸、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豬骨和這些藥材熬煮多小時才能成就這道美味。

北極貝不是來自北極?

吃日式料理,北極貝是經常出現的食材,而且一般歸類在刺身裡。把北極貝理所當然想象成北極附近海域產出的一種貝類,有這種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數。

實際上北極貝跟北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不僅如此,它還不是生的,是熟的。來吧,一起來了解這個讓人震驚的真相。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北極貝學名叫做:庫頁島馬珂蛤,是雙殼綱馬珂蛤科的一種貝類。主要來自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鮮半島東部的冷水水域,也有來自加拿大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海域,但都跟北極沒關係。

為啥叫北極貝?因為在日本,這種貝類被稱為“北寄貝”,是根據日語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語的“ポキセイ”一詞音譯而來。到了中國又變成“北極貝”,跟商家費力拉高產品形象不無關係。

北極貝顏色妖豔,“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實這是因為北極貝根本不是生的。國內吃到的北極貝一般都是在捕撈之後,為了保證鮮度,快速加工燙熟並急凍,最後全程冷鏈運輸來的產品。

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原諒一個非柳州人對螺獅粉的想象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實際上當你在店裡吃或買到的袋裝粉做出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螺螄粉裡確實沒有螺螄,但原因倒是情有可原:之所以叫螺螄粉,是因為精髓全在那一鍋螺螄熬製的湯底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

雖然沒有螺螄,但一碗正宗的螺螄粉端上來:白粉紅油,上面鋪滿了赤紅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鮮綠的蔬菜、金燦燦的腐竹、還有銷魂的酸筍……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諒。

肉桂≠桂皮?

肉桂是啥?吃貨的腦海裡會立馬跳出媽媽每次燉肉時都掰幾片放在鍋裡的“神奇樹皮”,能讓燉出來的肉香氣撲鼻,媽媽說,它叫“桂皮”。以至於後來吃到肉桂卷、蘋果肉桂派這些西點時,還一直以為此肉桂就是桂皮……

實際上,用在西點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它的顏色淺黃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帶甜香。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稱為中國肉桂(Cassia Cinnamon),相比錫蘭肉桂,它的顏色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較熱辣、辛香。但在燉肉、滷菜時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綠茶粉?

抹茶,以它那濃烈的綠以及獨特的口味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不太瞭解茶的人可能會將抹茶簡單地理解為綠茶粉,但實際並非如此。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綠茶的一種。據資料記載,綠茶的蒸青製法,是從中國傳至日本的。但碾茶和傳統的蒸青綠茶在種植和工藝上又有區別。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日本對碾茶的生產標準相當嚴謹。首先製作碾茶的原料要在採摘前20天進行覆蓋遮光。其次採摘下的新鮮茶葉要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然後不經揉捻進行乾燥。最後用磨碾磨成細微粉末。若沒有這些種植和工藝要求,製作出來的茶粉,只能是綠茶粉,而不能稱之為抹茶

海膽吃的不是膽?

海膽,張揚的外表下包裹著黃澄澄的“寶藏”。不管是原粒鮮吃還是海膽蒸蛋,那豐腴的口感和帶著海水味的鮮甜能讓愛的人無法自拔。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好吃的同時也有一絲疑惑:這吃的是……膽嗎?這誤會大了。海膽的食用部位即黃橙橙的部分其實屬於生殖腺,聽到這個名詞你可能覺得沒食慾,但它吃起來卻鮮美無比。這種鮮美來源於高含量的甘氨酸、穀氨酸和超過20%的脂肪含量。

另外告訴你一個驚悚的事實:海膽、蟹黃、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黃喉不是喉,毛肚不是肚?

火鍋食材也是見證“中國人什麼都吃”的有利證據,看看菜單裡都有啥:黃喉、毛肚、百葉、腦花、郡肝……簡直能腦補出一幅活靈活現的動物肢解圖。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是葷類,都來自動物的某一部位,但再具體點可能就卡殼了。毛肚應該是肚,黃喉……是喉?錯!毛肚、牛肚、千層肚、百葉都是指牛的胃黃喉也不是喉嚨,它來自於豬、牛等家畜的大血管,一般為主動脈,又稱心管。腦花和郡肝倒比較好理解,就是你認為的豬腦、雞胗、鴨胗。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

你可能吃過鬆露巧克力,這種外表粘滿可可粉的甜點入口即化,細膩香醇,非常美味。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你也可能知道松露,它是“蕈類貴族”,因產量稀缺又受熱捧,身價非常高。

美食界的八大“誤會”!有些坑,“吃”過才知道有多深

但你知道松露巧克力與松露有啥關係嗎?答案是沒有關係。

松露巧克力的製作原料有巧克力、奶油、黃油、朗姆酒等,就是沒有松露。唯一能跟松露扯上關係的是它的外形,跟黑黢黢的松露有些像,撒點可可粉據說是模擬松露才出土的樣子……

看完這些誤會,是不是漲了不少知識?當然“誤會”這件事就像霧裡看花、水中看月,有時候看不明白也是一種美與幸福,對於吃貨來說,好吃才是王道,管他叫啥名是啥部位呢!吃貨的人生不一定要明白,但一定要夠!美!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