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魚憑什麼連蔡瀾都說好吃得要命?

/圖 羊城派記者 王敏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不止一次表達了對黃腳立的喜愛,他在節目中說道:“世界上最好吃的魚是黃腳立,野生的魚清蒸起來很香的!”光聽“黃腳立”這個名字,真有種俗氣泥腿子的感覺,老土。但若是跟你說,它其實屬於真鯛魚的一種,又被日本人稱為黃鰭鯛,你是否立馬會覺得它由“泥腿子”進化成“鳳凰男”?(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這條魚憑什麼連蔡瀾都說好吃得要命?

因胸鰭、尾鰭都帶金色的緣故,黃鰭鯛又名黃腳立

沒錯,黃鰭鯛就是日本人每逢春夏就必吃的時令魚,在盛大節日和隆重的招待宴上才可見,價格可比國內貴多了。它能有這種身價,其實全拜唐王李世民所賜。

包括黃鰭鯛在內的真鯛以蓬萊沿海的最為出名,一年兩汛,春夏之交的五六月,秋汛在九十月。據史料記載,民國以前蓬萊沿海真鯛資源極為豐富,於蓬萊垂釣,可得尺餘長的真鯛,因而那裡常有三五老翁垂綸而釣,得魚掬水而烹,樂極而歌,此唱彼和,形成蓬萊十大景之一的漁梁歌釣。

傳說早在唐代,李世民在東征時也專門慕名而去嘗這真鯛。李世民一試之下大為傾倒,問旁邊的大臣這魚叫什麼名字?當時的大臣都不知道,唯有拍馬屁說請皇上賜名。李世民一聽,想到自己是擇吉日出行,又好彩吃到了條靚魚,於是就幫這魚起了個名字叫“加吉”。

至今蓬萊當地仍有傳統名吃“蓬萊小面”,開滷用的主料即為真鯛,有增加吉利(加吉)的寓意。而“清蒸加吉魚”就是蓬萊八仙宴的一道名菜。

不過,在1914-1945年間,大批日本汽船在蓬萊沿岸漁場濫捕,導致真鯛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反而在東南沿海一帶的黃鰭鯛逃過了一劫,其中以番禺石樓海鷗島出產的最有名。、

石樓海鷗島的黃鰭鯛,本地人稱它為“海底雞項”,因為它肉質綿滑細嫩如小母雞。這種黃鰭鯛體形呈長橢圓形,側扁,頭部尖,青灰帶黃,特別之處是腹鰭、臀鰭和尾鰭下葉為金色。

黃鰭鯛的頭部特別鮮美,在日本往往會單獨用來做鍋物,也就是近似砂鍋魚頭的做法。若是更刁鑽一點,則有食家專吃魚眼睛。在山東一帶素有“加吉魚頭鮁魚尾”的說法,並有一魚兩吃的習慣:整魚上席後,席間取出魚頭,製成鮮、酸、辣俱全的醒酒湯,既解饞,又醒酒,妙不可言。

這條魚憑什麼連蔡瀾都說好吃得要命?

十九湧黃腳立

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黃腳立一般是冰鮮過一段時間,肉質比較粗糙。但“那未大叔是大廚”的老闆和大廚都是老饕,他們深知粵菜根本就是食材之鮮,所以大廚們一早駕車到十九湧,上漁船為食客挑選當日新鮮游水的黃腳立。魚身下墊姜蔥,簡單清蒸已經足夠鮮美。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李力

實習生 | 趙嘉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