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普氏指數、三大礦山、以及國際資本巨頭之間的持股關係)

基於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鐵礦石掉期交易(IronOreSwaps)。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經紀商,大多是瑞銀、摩根大通、花旗、匯豐這些機構。同時,這些機構也是三大礦山和普氏指數背後的資本方。

這些事實都表明,雖然“長協”解散了,鐵礦石定價開始採用指數化方式,但是全球鐵礦石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手中。

2013年10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產品。自此,對於鐵礦石定價,中國看似有了自己的話語體系。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普氏指數、三大礦山、以及國際資本巨頭之間的持股關係)

基於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鐵礦石掉期交易(IronOreSwaps)。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經紀商,大多是瑞銀、摩根大通、花旗、匯豐這些機構。同時,這些機構也是三大礦山和普氏指數背後的資本方。

這些事實都表明,雖然“長協”解散了,鐵礦石定價開始採用指數化方式,但是全球鐵礦石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手中。

2013年10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產品。自此,對於鐵礦石定價,中國看似有了自己的話語體系。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但是,兩方面原因使得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仍然無法成為全球鐵礦定價的標準:

第一,大連鐵礦石期貨是以人民幣結算,而三大礦山的鐵礦石現貨交易是通過美元。兩者之間存在匯率風險,因而國際主流鐵礦交易商仍然不願直接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風險對衝和點價交易的工具。

第二,大商所鐵礦石長期不允許外資交易者進入,外資欲參加交易,必須在國內開立期貨賬戶,並通過合法渠道將資金轉換為境內人民幣,方可交易。這一點今年已經通過引入“外資交易者”在制度上實現了突破。

此外,全球鐵礦石的供給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三大礦山(以及他們背後的國際資本)手中,他們可以使用讓原油減產的類似方法,讓鐵礦石減產,以此來抬高價格。

3

颶風與礦難:天災人禍(2019年至今)

2019年鐵礦石暴漲的兩個推手是颶風和礦難。

今年1月25日,盛夏中的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布魯馬迪紐市,因連續強降雨而突然發生堤壩崩潰。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普氏指數、三大礦山、以及國際資本巨頭之間的持股關係)

基於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鐵礦石掉期交易(IronOreSwaps)。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經紀商,大多是瑞銀、摩根大通、花旗、匯豐這些機構。同時,這些機構也是三大礦山和普氏指數背後的資本方。

這些事實都表明,雖然“長協”解散了,鐵礦石定價開始採用指數化方式,但是全球鐵礦石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手中。

2013年10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產品。自此,對於鐵礦石定價,中國看似有了自己的話語體系。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但是,兩方面原因使得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仍然無法成為全球鐵礦定價的標準:

第一,大連鐵礦石期貨是以人民幣結算,而三大礦山的鐵礦石現貨交易是通過美元。兩者之間存在匯率風險,因而國際主流鐵礦交易商仍然不願直接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風險對衝和點價交易的工具。

第二,大商所鐵礦石長期不允許外資交易者進入,外資欲參加交易,必須在國內開立期貨賬戶,並通過合法渠道將資金轉換為境內人民幣,方可交易。這一點今年已經通過引入“外資交易者”在制度上實現了突破。

此外,全球鐵礦石的供給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三大礦山(以及他們背後的國際資本)手中,他們可以使用讓原油減產的類似方法,讓鐵礦石減產,以此來抬高價格。

3

颶風與礦難:天災人禍(2019年至今)

2019年鐵礦石暴漲的兩個推手是颶風和礦難。

今年1月25日,盛夏中的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布魯馬迪紐市,因連續強降雨而突然發生堤壩崩潰。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19年1月25日巴西MinasGerais地區發生山體滑坡引發礦難,政府組織搜救隊正在搜找生還人員)

隨後,淡水河谷便確認下游地區Brumadinho的Feij?o礦區1號尾礦壩發生洩漏。淡水河谷旋即向巴西能源和環境部提出關閉10座上游水壩的申請,並得到了批准。該計劃將影響4000萬噸鐵礦石產量。

不久,巴西法院又要求淡水河谷位於MinasGerais州的Brucutu礦區暫停生產,該礦區鐵礦年產能約3000萬噸。

連番礦難與礦區關停,導致今年鐵礦石產量預期縮減已成定局。孕育許久的鐵礦石價格炒作終於爆發。從1月29日到2月11日,大連鐵礦石期貨的價格已經從530漲到接近630。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邊礦難愈演愈烈,那邊颶風又來添亂。

2019年3月,對於澳洲來說屬於夏末秋初,正是南太平洋颶風多發的季節。

3月24日,強颱風維羅妮卡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登錄,登陸時最高風力達到225公里/小時。維羅妮卡給澳大利亞西部礦區以及鐵礦發運港如丹皮爾港(Dampier)、德黑蘭港(Tehran),以及鐵礦石主要產區皮爾巴拉(Pilbara)造成重大破壞。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普氏指數、三大礦山、以及國際資本巨頭之間的持股關係)

基於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鐵礦石掉期交易(IronOreSwaps)。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經紀商,大多是瑞銀、摩根大通、花旗、匯豐這些機構。同時,這些機構也是三大礦山和普氏指數背後的資本方。

這些事實都表明,雖然“長協”解散了,鐵礦石定價開始採用指數化方式,但是全球鐵礦石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手中。

2013年10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產品。自此,對於鐵礦石定價,中國看似有了自己的話語體系。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但是,兩方面原因使得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仍然無法成為全球鐵礦定價的標準:

第一,大連鐵礦石期貨是以人民幣結算,而三大礦山的鐵礦石現貨交易是通過美元。兩者之間存在匯率風險,因而國際主流鐵礦交易商仍然不願直接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風險對衝和點價交易的工具。

第二,大商所鐵礦石長期不允許外資交易者進入,外資欲參加交易,必須在國內開立期貨賬戶,並通過合法渠道將資金轉換為境內人民幣,方可交易。這一點今年已經通過引入“外資交易者”在制度上實現了突破。

此外,全球鐵礦石的供給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三大礦山(以及他們背後的國際資本)手中,他們可以使用讓原油減產的類似方法,讓鐵礦石減產,以此來抬高價格。

3

颶風與礦難:天災人禍(2019年至今)

2019年鐵礦石暴漲的兩個推手是颶風和礦難。

今年1月25日,盛夏中的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布魯馬迪紐市,因連續強降雨而突然發生堤壩崩潰。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19年1月25日巴西MinasGerais地區發生山體滑坡引發礦難,政府組織搜救隊正在搜找生還人員)

隨後,淡水河谷便確認下游地區Brumadinho的Feij?o礦區1號尾礦壩發生洩漏。淡水河谷旋即向巴西能源和環境部提出關閉10座上游水壩的申請,並得到了批准。該計劃將影響4000萬噸鐵礦石產量。

不久,巴西法院又要求淡水河谷位於MinasGerais州的Brucutu礦區暫停生產,該礦區鐵礦年產能約3000萬噸。

連番礦難與礦區關停,導致今年鐵礦石產量預期縮減已成定局。孕育許久的鐵礦石價格炒作終於爆發。從1月29日到2月11日,大連鐵礦石期貨的價格已經從530漲到接近630。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邊礦難愈演愈烈,那邊颶風又來添亂。

2019年3月,對於澳洲來說屬於夏末秋初,正是南太平洋颶風多發的季節。

3月24日,強颱風維羅妮卡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登錄,登陸時最高風力達到225公里/小時。維羅妮卡給澳大利亞西部礦區以及鐵礦發運港如丹皮爾港(Dampier)、德黑蘭港(Tehran),以及鐵礦石主要產區皮爾巴拉(Pilbara)造成重大破壞。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超強颱風維羅妮卡登陸西澳前的雲圖,其雲系面積接近澳洲領土1/8)

3月29日,力拓對部分鐵礦石用戶發出不可抗力通知。4月1日,力拓宣佈鐵礦石產量將至少減少1400萬噸。4月2日,必和必拓也宣佈維羅妮卡的影響將造成鐵礦石減產600-800萬噸。伴隨著颶風帶來的減產預期,大商所鐵礦石繼續暴漲,4月3日盤中最高價已經突破690元。

進入四五月份,隨著Vale以及西澳礦區確認發運量下降,颶風和礦難的影響由情緒逐漸轉向基本面,鐵礦石再度上漲。截至6月中下旬,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衝擊800的高位。

記得已故“康波天王”周金濤先生曾經說過:每當康波衰退向康波蕭條切換的時候,都會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如此,21世紀第一個十年也是如此。

學者的觀點冷靜而唯美。

但是當我們跳出金融市場純數字的視角,我們不難發現,每一輪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都有礦難、天災、極端天氣、乃至地緣戰爭的影子。這些當真都是不相關的偶發性事件嗎?

每次天災,究竟有幾分天災,幾分人禍呢?

颱風年年都有,但是能夠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乃至最終影響到了鐵礦石價格炒到如此之高,眼下伴隨著中國經濟觸底回升,正當靠財政與基建發力拉動經濟之時,我們對鐵礦石的需求在所難免。這颱風和礦難來得也太“及時”了吧。

這一切巧合,都讓我們很難相信,這背後沒有那些國際資本巨頭在推波助瀾。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是三大礦山最大的“金主爸爸”;但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似乎總是說不上話,而三大礦山以及背後的“他們”,則總有各種辦法,逼著我們高價買礦。

此次,中國鋼鐵企業的談判代表團已經開赴征程,就鐵礦石暴漲這件事,要跟三大礦山說道說道。

我們苦苦爭奪了多年的鐵礦石定價權,到如今,似乎還是與我們隔著一層。

4

往者隨風

2010年7月,中鋼協與澳洲力拓公司就鐵礦石出口價格進行談判期間,在上海抓住了一名中國人,他是力拓安插在上海的間諜。隨後警方在搜查力拓上海的辦事處的時候,在電腦中發現了寶鋼、首鋼等中國十餘家鋼鐵企業的詳細數據。

這名持有澳洲護照的中國人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而其助手則各自判刑在7至10年不等。同時,在2010年之後,“長協”這個西方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漲價組織”便土崩瓦解了。

"

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893年,湖北龜山,時任大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新開張的漢陽鐵廠剪綵,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鐵廠。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民國老照片,漢陽鐵廠)

漢陽鐵廠開工後第二天,當時旅居中國的鋼鐵專家德國人海因裡希·席樂巴(HeinrichHildebrand)為漢陽鐵廠化驗鐵水之後發現,由於所使用的中國大冶地區的鐵礦石含磷較高,製成的鋼材機械強度不夠,因而用途非常狹窄,建議從巴西進口品位更高的鐵礦石。

而張之洞,則以“中國地大物博,何所不有”傲慢地拒絕了德國專家的建議。

一年後,漢陽鐵廠的產品在市場上無人認購,鐵廠出現虧損,張香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漢陽鐵廠集老夫十年精力心血,難道都要付諸東流了嗎?我大清當真辦不好實業嗎!”

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屬於“開眼看世界”的幾個人之一;然而以其彼時之見識與心智,仍然無法意識到,小小鐵礦石,竟然能夠扼住泱泱中華改革自強之命門。

八十五年之後,1978年,上海寶山,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正在籌建的“寶鋼”,打下第一棵樁。8年之後,1985年9月,寶鋼建成投產,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新落成的寶鋼)

進入2019年7月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上破900元。自去年12月初的價格低點,至今,鐵礦石價格已經翻了一倍。暴漲的鐵礦石價格,使得上半年鋼鐵企業的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其實常態是,中國鋼企的利潤,一直都很微薄。是近年來的供改,使得鋼企這麼多年終於吃上了一碗飽飯。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中國鋼企利潤不穩定的根源,在於原材料——鐵礦石的價格。中國的鋼鐵自產自銷,但原料卻需要進口;更嚴重的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一直都沒有發言權。

很多人以為,鐵礦石是石頭,黑的發亮的石頭。其實不是。鐵礦石是一包研磨精細的黑色粉末,每一顆都透著資本主義腐朽的算計與陰謀,每一粒都記錄著中國崛起之路上所經歷的坎坷與曲折,訴說這一路上為人所不知的心酸苦澀往事。

自從寶鋼打下第一顆樁以來,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對於國際鐵礦石定價權的拉鋸,從未停止。

1

“長協”談判桌上的中國身影(1991-2009)

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各國的重建催生了對鋼鐵的剛需,日本和德國漸次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全球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分別是澳洲的力拓(RioTinto)和必和必拓(BH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它們合稱為“三大礦山”

日本一向是西方俱樂部的“名譽成員”,對於三大鐵礦石巨頭來說,還是屬於“自己人”,那麼就一切好商量。加之日本人也聽歐美老大哥的話,於是雙方眉目傳情、一拍即合,便定下了談判協商定價的機制,稱為“長協”。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1991~2003長協談判結果:定價企業與價格變化幅度,分歐洲和亞洲市場)

自1991年起,“長協”的運轉維持了10多年雲淡風輕的歲月,然而到了2003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逐漸為西方世界所側目,加之全球增長逐漸過渡到“滯脹狀態”,“長協”的體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裂痕。

2003年底,作為的中國代表,寶鋼首次亮相“長協”的談判桌。然而隨後五六週年之中,除了2007年,中國企業都只是“列席”,並不能能參與對鐵礦石價格的決定權;主導長協價格的,仍然是以日本和德國為主的傳統需求方和三大礦山。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08年鐵礦石價格中,南部精鐵粉漲幅為65%,卡拉加斯粉漲幅為71%,同時力拓(RioTinto)對亞洲鋼廠徵收海運費,長協體系出現混亂。

但,從2000年起,中國的每年鋼產量便呈現碾壓其它國家的態勢。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卻在談判中沒有定價權,不知談判當事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此外,更要命的是,中國不僅沒有定價權,反而被其它各國聯手抬價弄得“很受傷”。

從1991年首次長協談判到中國加入之前的2003年,鐵礦石價格漲漲跌跌,但累積下來降了16%。

然而,自2004年中國首次加入“長協”談判以來,截至2008年,國際鐵礦石的價格累計上漲337.5%,同時間,在2004年到2008年這5年間,中國的鋼產量從2.72億噸激增到5.12億噸!

這叫人如何理解?

我想說,如果這是有意為之的話,那這波羊毛也該薅夠了。

果不其然。在2010年,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鐵礦石價格暴跌32.4%之後,三大礦山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宣佈改用更加靈活的指數定價機制,而淡水河谷則表示與客戶採用季度價格協議。加之一些其它原因,存在了20年的“長協”體系,退出歷史舞臺。

2

普氏指數與期貨定價(2010-2018)

雖然“長協體系”瓦解了,但是鐵礦石的生意還是得做,價格怎麼定,還是要有個章程。於是,指數化的定價方式成為市場普遍接受的基準。

國際主流指數定價來源有三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氏鐵礦石指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毫無疑問,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遠超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因而考慮鐵礦石價格的時候,如果再一味地將中國排除在外,已經屬於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所以,此時各大指數編制機構都“識趣地”把中國主要港口的鐵礦石價格作為編制依據。例如,至今仍然用得最廣的普氏指數,就採用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CFR)。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指數定價機制看似公平,但背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三大礦山和國際資本手中。

普氏指數的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其母公司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Financial)的大股東之一,“資本世界投資者”公司,持有花旗銀行的股份;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股東排名前幾位均有匯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

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國有資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東中,有3名股東持有麥格勞-希爾的股份:美國先鋒集團、道富公司、貝萊德機構信託公司。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普氏指數、三大礦山、以及國際資本巨頭之間的持股關係)

基於普氏指數,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鐵礦石掉期交易(IronOreSwaps)。而新交所鐵礦石掉期交易的經紀商,大多是瑞銀、摩根大通、花旗、匯豐這些機構。同時,這些機構也是三大礦山和普氏指數背後的資本方。

這些事實都表明,雖然“長協”解散了,鐵礦石定價開始採用指數化方式,但是全球鐵礦石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仍然掌握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手中。

2013年10月18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中國以及全世界第一款鐵礦石期貨產品。自此,對於鐵礦石定價,中國看似有了自己的話語體系。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但是,兩方面原因使得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仍然無法成為全球鐵礦定價的標準:

第一,大連鐵礦石期貨是以人民幣結算,而三大礦山的鐵礦石現貨交易是通過美元。兩者之間存在匯率風險,因而國際主流鐵礦交易商仍然不願直接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作為風險對衝和點價交易的工具。

第二,大商所鐵礦石長期不允許外資交易者進入,外資欲參加交易,必須在國內開立期貨賬戶,並通過合法渠道將資金轉換為境內人民幣,方可交易。這一點今年已經通過引入“外資交易者”在制度上實現了突破。

此外,全球鐵礦石的供給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三大礦山(以及他們背後的國際資本)手中,他們可以使用讓原油減產的類似方法,讓鐵礦石減產,以此來抬高價格。

3

颶風與礦難:天災人禍(2019年至今)

2019年鐵礦石暴漲的兩個推手是颶風和礦難。

今年1月25日,盛夏中的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布魯馬迪紐市,因連續強降雨而突然發生堤壩崩潰。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2019年1月25日巴西MinasGerais地區發生山體滑坡引發礦難,政府組織搜救隊正在搜找生還人員)

隨後,淡水河谷便確認下游地區Brumadinho的Feij?o礦區1號尾礦壩發生洩漏。淡水河谷旋即向巴西能源和環境部提出關閉10座上游水壩的申請,並得到了批准。該計劃將影響4000萬噸鐵礦石產量。

不久,巴西法院又要求淡水河谷位於MinasGerais州的Brucutu礦區暫停生產,該礦區鐵礦年產能約3000萬噸。

連番礦難與礦區關停,導致今年鐵礦石產量預期縮減已成定局。孕育許久的鐵礦石價格炒作終於爆發。從1月29日到2月11日,大連鐵礦石期貨的價格已經從530漲到接近630。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邊礦難愈演愈烈,那邊颶風又來添亂。

2019年3月,對於澳洲來說屬於夏末秋初,正是南太平洋颶風多發的季節。

3月24日,強颱風維羅妮卡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登錄,登陸時最高風力達到225公里/小時。維羅妮卡給澳大利亞西部礦區以及鐵礦發運港如丹皮爾港(Dampier)、德黑蘭港(Tehran),以及鐵礦石主要產區皮爾巴拉(Pilbara)造成重大破壞。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超強颱風維羅妮卡登陸西澳前的雲圖,其雲系面積接近澳洲領土1/8)

3月29日,力拓對部分鐵礦石用戶發出不可抗力通知。4月1日,力拓宣佈鐵礦石產量將至少減少1400萬噸。4月2日,必和必拓也宣佈維羅妮卡的影響將造成鐵礦石減產600-800萬噸。伴隨著颶風帶來的減產預期,大商所鐵礦石繼續暴漲,4月3日盤中最高價已經突破690元。

進入四五月份,隨著Vale以及西澳礦區確認發運量下降,颶風和礦難的影響由情緒逐漸轉向基本面,鐵礦石再度上漲。截至6月中下旬,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衝擊800的高位。

記得已故“康波天王”周金濤先生曾經說過:每當康波衰退向康波蕭條切換的時候,都會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如此,21世紀第一個十年也是如此。

學者的觀點冷靜而唯美。

但是當我們跳出金融市場純數字的視角,我們不難發現,每一輪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都有礦難、天災、極端天氣、乃至地緣戰爭的影子。這些當真都是不相關的偶發性事件嗎?

每次天災,究竟有幾分天災,幾分人禍呢?

颱風年年都有,但是能夠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乃至最終影響到了鐵礦石價格炒到如此之高,眼下伴隨著中國經濟觸底回升,正當靠財政與基建發力拉動經濟之時,我們對鐵礦石的需求在所難免。這颱風和礦難來得也太“及時”了吧。

這一切巧合,都讓我們很難相信,這背後沒有那些國際資本巨頭在推波助瀾。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是三大礦山最大的“金主爸爸”;但是我們對於鐵礦石的價格,似乎總是說不上話,而三大礦山以及背後的“他們”,則總有各種辦法,逼著我們高價買礦。

此次,中國鋼鐵企業的談判代表團已經開赴征程,就鐵礦石暴漲這件事,要跟三大礦山說道說道。

我們苦苦爭奪了多年的鐵礦石定價權,到如今,似乎還是與我們隔著一層。

4

往者隨風

2010年7月,中鋼協與澳洲力拓公司就鐵礦石出口價格進行談判期間,在上海抓住了一名中國人,他是力拓安插在上海的間諜。隨後警方在搜查力拓上海的辦事處的時候,在電腦中發現了寶鋼、首鋼等中國十餘家鋼鐵企業的詳細數據。

這名持有澳洲護照的中國人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而其助手則各自判刑在7至10年不等。同時,在2010年之後,“長協”這個西方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漲價組織”便土崩瓦解了。

鐵礦石定價,中國何時不再吃虧?

(粗顆粒的鐵礦石)

這件事彷彿是一個隱喻的諷刺:中國雖然對西方世界聯手漲價的做法暫時沒有太多對策,但是如果欺人太甚,中國掀桌子走人,那三大礦山也沒啥戲好唱了。

老百姓的話說的更白:吃相太難看,最後就會沒得吃。

現在,隨著國內鋼鐵行業的整合,無序競爭的局面得到扭轉,而中國鋼鐵行業作為一個整體,對外的議價能力在日益提高。中國掌握鐵礦石定價權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

那些黑黢黢的粉末所記載的那些百年苦澀,終將隨風而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