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沒有任何一條路像臺北路。

古樓舊街閃耀的人文之光在這裡打了一個褶,舒展出老漢口獨有的文化脈絡。

香港路,澳門路,港澳臺風情街在這一帶聚集,各家10年以上的老店炒熱了附近的居民樓,書寫的口味江湖,藏在高樓,街坊,和一碗碗美味間。

消失的老漢口味道,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臺北路,1984年,由安定路更名而來,是內地首條以“臺北”命名的街道。

臺北一路,臺北二路,高雄路,苗栗路……構成武漢對寶島的最初印象。

賓利奔馳揚起浮塵,模糊道路兩旁潛藏的富人區,這裡有漢口最早的榮光。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繁華的背後,是街坊鄰里滋生的煙火氣,不到2公里的街道在城市變遷中熠熠生輝,這裡不是普通的小吃街,也非大眾意義的夜市,新老網紅保持著距離,卻也在彎彎繞繞中串成一個圓。

當整個漢口已經換了面孔,黑皮牛雜,賀記滷味還藏在臺北路的街道里,一如既往。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比起亭臺樓閣的海味珍藏,味覺刁鑽的老漢口,更喜歡走街串巷的兒時味道。

『黑皮牛雜』,1999年在這紮根,90年時,老闆做的還是拉麵和湖南米粉,95年研製出牛雜粉面,才有了現在的招牌。

石貝妮是女兒的名字,當黑皮牛雜漸漸被認可,招牌開始傳遍江城,石貝妮便成為黑皮牛雜區別於其他的獨有商標。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門外,阿姨嫻熟的拿起漏勺,幾束粉條下鍋,帶著石貝妮特有logo的碗里加幾顆蔥花,粉裝碗,澆上辣湯,牛雜牛筋當澆頭蓋上,一碗牛雜粉頓時熱鬧了起來。

牛雜粉,辣湯是肉身,牛雜便是靈魂。

無論早七點還是晚十點,陸陸續續的人群擠滿門頭,一天300碗是保底量。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隔壁的『賀記滷味』,一家不僅僅只做滷味的鴨脖店,前身是王鴨子,也是98年開業的老店。

05年新增了風味粉面,經典鍋仔。招牌是鴨雜粉和涼麵,鴨雜粉裡,有泡椒的酸,尖椒的辣,花椒的麻。

鴨腸和鴨肝是附近居民的私藏,重油重色重味,食物出鍋,滷香四溢,在一條滷味眾多的小吃街上,憑著最漢口的味道,撐起半邊天。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隱藏在高雄路的『王師傅豆皮館』,一代人兒時的記憶,是舌尖導演都稱讚的王者,在這裡,吃豆皮最好的時間是:任何你想吃的時候。排隊是必不可逃的一環。

不停更新的口味,總能恰如其分滿足一部分人的胃。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老漢口的過去,不只是當地的特色,還留有川菜和京菜的一席之地。

『鑫小城故事』,本地老字號,武漢最受歡迎50餐廳,坐落在臺北一路,典型的湖北菜餚,味道拔群。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藕圓子是特色菜,鍋巴米包藕放入油鍋炸制,外脆裡酥,藕片軟糯,淋汁酸辣,很過癮!

南瓜疙瘩湯,是別處吃不到的心頭癢。

橄欖菜肉末四季豆每餐必點,吃完火辣酸甜,再來一碗雪梨甜,去火氣,解油膩。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川菜館子的鼻祖,曾落在臺北路一棟民房裡,叫做“山城霧都”,03年搬至臺北二路後更名『金色霧都』

歷經變遷,留存如故口味。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門頭一副黑底燙金牌匾耀眼奪目,店裡服務員大多來自重慶,深紅木桌,藤條竹椅,江湖迷蹤老川菜,老武漢扎堆。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前20年在澳門路,如今搬到臺北路的『金蘋果涮羊肉』,每層多出各式包廂,適宜私密約會。

羊肉冬天滋補,但不妨礙夏季嚐鮮。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一隻銅鍋,幾塊木炭,一碗麻醬,半碗清水,再切一盤羊排肉,是正宗老北京口味的標配。

混跡江湖多年的金蘋果,有區別於川派的爆辣,養生的寡淡。

清水涮好,再蘸一嘴麻醬,味覺直指巔峰。

少卻調味碟的干擾,盡情享受上等食材的本味,一鍋來自北京的純正羊肉,細膩無羶味。高級食材簡單烹飪,造就金蘋果羊肉的靈魂口味。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吃完這口肉,再去『臺北院子』享受一場浪漫的下午茶。

懷舊復古的loft風,在紅牆掩映中獨具一格,挑一隅去處,品一口“不正經”的威士忌,再來一杯“城味”的雞尾酒,在舒適的綢緞沙發裡疲倦,於昏暗的燈光處洗盡鉛華,安靜的喝上一口好酒才是正途。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待品酒的人散去,故事也戛然而止,華燈初上時,白天和黑夜的臺北路儼然兩幅模樣。

夜裡的臺北總有種溫柔的包容,讓那些貧窮簡單的日子,有了可供傾訴的去處。

『濱江小吃』是第一站。25年前,楊姐在亨得利鐘錶行旁支起攤子賣滷味炒菜,這是走向餐飲行業的啟蒙點。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10年後,靠著熟人耳口相傳的街坊生意,終於火了。拿下當時麻婆抄手隔壁的店面,有了濱江小吃的雛形。

5年後,房屋拆遷,門面搬至臺北路,薑辣鳳爪是招牌,鳳爪先滷至軟爛,湯汁入味,再取老薑和辣椒慢熬,軟糯可口是最終極的口感。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門面小舊,十餘桌已施展不開,下午六點起,就開始陸續的排隊,沒位置也不要緊,打包帶走是必須嘗一口的執拗。

藏在角落裡的『恆友利燒烤店』,門頭小到慕名而來的人得仔仔細細蒐羅一整條街,才能發現。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前身是肖大俠燒烤,已不在江湖,但江湖裡卻滿是它的傳說。黑白風的裝修風格里有一股子江湖夜雨的既視感,店內桌椅緊湊,格局逼仄,唯有掌中寶和蒜爆雞,是驚豔了時光的美味。

小小的店子,不提前一天預約,幾乎無法佔領。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微風,巷口,燒烤,啤酒,構成了貫穿整個臺北路夏天的念想。熱絡煙火,談笑風趣,在老漢口的夜色裡此消彼長,漸漸彌散。

最後一杯酸梅汁收尾,令倦透的身軀也昇華,推門走出,仿若不在臺北路,而是鉛華淡落,人潮慢退,時光停駐在兒時的老漢口。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臺北路,10年以上的老店比比皆是,有些經歷繁華歷久彌新,有些悄然歸隱。

地中海風情的大廚小菜在某一日倏地關閉,更換了如今的咖啡館,吃了好多年湖南米粉的大亨小傳,也突然銷聲匿跡......

不知道黑皮牛雜,濱江小吃這些最招牌店還能在臺北路盛放多少個10年,但願,下一個10年,還能再見。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NO_1316| 文litchi| 圖 虎 子

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臺北路,藏著消失的老漢口味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