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承居的油 烤肉宛的肉

梅蘭芳還常去前門外陝西巷的恩承居,是老式廣東菜的代表,那個時候是在北京廣東籍官員和富商常常聚會的地方。代表菜如雞蓉玉米,先將玉米切碎煮成蓉狀,再加雞蓉。這道菜清淡爽口,是梅蘭芳很喜歡吃的菜。

梅還喜歡豬油炒蘆薈(龍鬚菜),還有伊府麵。這面是清代一個叫伊秉綬的福建人發明的,做法是用雞蛋和麵,加海蔘、猴頭菇、海米、蹄筋、香菇、犬油,以砂鍋為器做成。這種做法很像佛跳牆了,伊知府是福建汀州人,這種做法肯定是閩菜的傳承。伊知府是一個書法家,寫一筆好字,也善畫,他寫的“墨柳”尤為出彩。

恩承居的油 烤肉宛的肉

(圖片來源於百度)

鴨油炒豌豆苗、蠔油鱔背也是梅經常點的菜。因為來的多了,梅蘭芳到了恩承居,不待點菜,夥計就會把他常吃的菜端上來。

鴨油炒豌豆苗的好處是油而不膩,豌豆苗鮮嫩翠綠,非常爽口。蠔油鱔貝是選用老闆專門從廣東香山運來的極品蠔油,鱔魚一定要粗細一致,炒出來口感爽滑。

梅的好友,戲劇大師齊如山也非常喜歡到恩承居來吃飯,他吃鴨油炒豆苗時,要讓夥計去同仁堂打上一壺碧綠的“綠茵陳酒”,邊吃邊喝,酒配菜,被稱為“翡翠雙絕”。

恩承居這種用油的講究堪稱一絕,也是中國菜的絕技之一,用不同的油豬油、鴨油、蠔油、犬油等搭配不同的食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經用臘肉油來炒菜薹、蒜薹,薹類的菜帶一點辛辣味,而臘肉油恰恰能去除這些辣味,而保持它的鮮味。我還用過羊油炒蘿蔔絲,結果成菜的味道非常好。這種用油的方式,靈感來源還是通過傳統食材相互之間的搭配延伸而來。

比如我試驗過用犬油來燒甲魚,味道非常好,而實際上淮揚菜中就有狗肉燉甲魚,是道名菜。

在北京的望京,因為聚集了大量的韓國人,超市裡有狗肉賣。

豬油拌飯,豬油下面,豬油炒青菜,蛋炒飯也一定要用豬油炒才最香。

在北京,梅蘭芳還常去烤肉宛。烤肉宛以烤牛肉,羊肉包子等清真飲食著稱,它的烤肉以肉質細膩賽豆腐著稱。現在的牌匾為清末皇族溥儒題寫。

恩承居的油 烤肉宛的肉

圖片來源於百度)

烤肉宛用料非常講究,烤牛肉一定要選取蒙古產的4-5歲的羯牛或乳牛,而且講究只取上腦、子蓋、和尚頭等最嫩的部位,還要剔除肉筋,切肉的刀工要非常精細。

烤肉宛的看家炙子非同尋常,是用紫銅打造的,已經有幾百年歷史,是鎮店之寶。烤肉的時候先刷一層羊尾油,肉片灑在炙子上,滋滋作響,吃的時候配以二鍋頭。

寫到這裡,我直流口水,彷彿聞到從民國飄來的肉香。烤肉宛也是名人匯聚之地,張大千、馬連良、齊白石等是常客。齊白石曾題寫過一個“清真烤肉宛”的匾額,還送過一幅梅花圖。80歲的時候還專門畫了一幅“仁者多壽”送給烤肉宛。

烤肉的吃法非常古老,有幾千年歷史,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就有青銅炙子。中國成語中“膾炙人口”的炙就是烤肉。

烤肉宛烤肉必用松木或果木,用特製的汁將切碎的肉醃製,烤的時候搭配蔥絲、香菜,在炙子上翻烤,烤出來的肉,顏色慄紅,口感細嫩潤滑,不柴不膩,口味鹹味醇厚,肉香果木香融合。

現在城市裡也有很多烤肉店,但首先就輸在了烤肉的燃料上,幾乎沒有用松木或者果木的,很多是用人造木炭,有的乾脆用電烤。食材上,因為當下糟糕的食品安全,味道自然也查了很多。

我也很愛吃烤肉,嘴饞時一是去街邊的小店,雖然衛生條件差了一點,但他們一般還是用天然木炭;還有就是去像漢拿山這樣的韓式烤肉店,環境好,肉也嫩,但用的是人造木炭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