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仡佬族美食


仡(ge)佬族,是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老而神祕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及西林縣,人口約0.29萬人。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除主食外仡佬族還食用小麥、紅薯、洋芋、土豆等,他們口味偏酸辣,常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不僅涼拌,還單獨作菜食用。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肉類主要食用豬、羊、牛、馬,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風味菜餚是用豬骨頭、雞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種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時既可單獨做湯,又可與其他菜製成各種菜餚。

仡佬族講究宴席飲食,最出名的宴席當屬“三么臺”。一臺茶席接風洗塵,二臺酒席八仙醉酒,三臺飯席四方團圓。三么臺是有著數千年文明的仡佬族獨特美食文化民俗,也是仡佬人家最為隆重的待客禮儀,是仡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茶 席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茶席,是以喝茶為主,伴以果品糕點。喝茶以大土碗盛,以解渴除乏為主。

所謂“大碗喝茶,大碗喝酒”,民風如此。茶席所配果品糕點為酥食、紅帽子粑、美人痣粑、天星米麻餅、蕨根包子、蕎麥片、花生豆腐、巴山豆粉卷、紅心苕粑共九盤。茶多為土茶,土茶中以大樹茶為上品。茶畢,撤去一么臺,轉入二么臺。

酒 席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第二臺為酒席,擺放好杯盤碗盞後,首先焚香化紙,拜祭祖先,一是表示不忘祖先造福後人的功德,二是恭請祖先神靈共享佳餚。然後重邀客人入座。第二臺酒菜為辣味拼盤、滷味拼盤、泡味拼盤、炸三脆、尖椒馬口魚、山羊肉鮓、香辣綠豆米皮、翡翠豆腐、黔中一脆等,菜的內容不定,但必須是九盤。酒多是自釀的苞谷小鍋酒。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當地飲酒習慣,凡端杯者,一定要喝三杯,不飲酒者以茶代酒。第一杯為敬客酒,由主人發話,向每一位客人敬酒,說一些歡迎和謙詞,先乾為敬。第二杯為祝福酒,由客人代表說一些答謝及祝福的話語,然後共同乾杯。第三杯為孝敬酒,晚輩向長輩敬酒,晚輩必須等長輩喝完酒後再喝。待酒將酣,二臺席結束,緊接著上第三臺席。

飯 席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第三臺為飯席,這是”三么臺”的正席,菜的碗數仍然是九碗,俗稱“九大碗”。 “九大碗”是“登子肉、珍珠丸子、蒜香灰豆腐、野生黑大腳菇湯、全鍋山羊肉、黃花俏豆腐、莽海椒、白果燉鴨、燴百合等。其中“登子肉”又叫“大菜”,任何時候都不能少。吃菜時,坐在上席的人先動筷子,並示意請大家吃後才能動筷(尤其是吃“登子肉”的時候,更要注意這禮節)。

珍珠圓子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珍珠圓子是仡佬族平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仡佬族同胞不論掘洞挖砂還是逢年過節,都要用糯米烹製珍珠圓子祭奠先祖,以喻“事興如珍寶,家和似月圓”。

銅鼎牛肉湯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每逢節日或有尊貴客人到訪,仡佬族人總要殺牛祭祀、盛宴招待。在仡佬族,牛肉是最珍貴的食材,其吃法也別具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銅鼎牛肉湯,據說是一位仡佬族長傳承下來的珍貴美食。

灰豆腐果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灰豆腐果是仡佬族人民世代相傳的特色食品,選用當地優質的黃豆,以及天然礦泉水研磨製成豆腐,再與一種特殊植物燒成的灰燼融合製成,口感鮮美。可以用於煮食、火鍋,炒食和涼拌。

酸菜孜耳面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酸菜孜耳面,是仡佬族同胞日常食用的一種特色麵食,其面細膩滑爽,湯鹹鮮酸香。

黃水粑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黃水粑是仡佬族的一種風味小吃,把豆漿、糯米飯、糯米麵和蜂蜜等先拌勻成團,然後用箭竹葉逐個包製成形,碼放木甑裡,上面用水泡過的幹稻草覆蓋好,上汽蒸制而成。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仫佬族美食

仫佬族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元代以前,史書往往將仫佬族與“伶”或“僚”並稱,仫佬族的先民被歸屬於當時泛稱的少數民族僚族之中。

廣西的仫佬族人口約15.26萬人,佔廣西人口的0.34%,是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佈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及鄰近的縣。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仫佬族聚居地山巒起伏,奇峰聳立,山多地狹,可耕田面積較少。所以仫佬族同胞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豆角、蒜頭等。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

肉類主要豬肉、雞肉、鴨肉和魚肉,忌吃貓、蛇肉。在過去,羅姓、姚姓不吃狗肉,傳說這和羅姓祖先陷入火災得狗救助有關。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仫佬仔辣醬菜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仫佬仔辣醬菜”是仫佬族一大特色,精選原生態綠色無汙染的新鮮食材,用長壽之鄉的福地水源,還有保持上百年之久的傳統工藝祕製而成,充滿著家鄉濃情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龍岸大頭粉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先用磨好的粘米團(像麵粉團一樣)放到有許多漏洞的木板上,然後反覆向下揉搓擠壓,讓粉條逐根落到燒開了的大鍋水中,蓋一會蓋子大火煮一下,然後撈出放上油,配上精心調製的配料,就能嘗上可口美味的大頭粉了。

菜 包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牛皮菜用滾水澇軟用清水漂冷備用.糯米洗淨冷水泡兩小時鍋上灶中火,將五花肉放入炒出油,再加入蝦仁,鹹魚,芋頭,木耳,香菇,蒜苗蔥頭鹽味精五香粉。銻鍋底鋪上敲碎的同骨。牛皮菜葉的梗擰出再鋪同骨上。用菜葉把燜好的糯米飯包成雞蛋大小,方型的菜包。碼在菜梗上。再倒入雞湯燜至菜葉泛黃即可。

仫佬粽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粽粑是羅城人民喜歡吃的一種糯食品,春節家家制作。做粽粑有著傳統的做法,過程考究。主要原料是糯米、香料、豬肉。香料全部採用綠色天然植物。味道鮮香可口。

牛肉條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羅城牛肉條採用仫佬山鄉高寒山區生長的嫩草所養育的優質黃牛作為主要原料,配以精、白糖、香油及廣西特產八角、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通過民族傳統的烘烤方法烘乾後,用純茶油炸制而成。

鴨 醬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鴨醬是仫佬山鄉味美色鮮的調味佳品,殺鴨是留下鴨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壇內的酸水,用筷子拌勻,以血液顏色變成略為烏黑為適度,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和薑末。有的不煮,認為這樣保留“血鮮”;大多略煮一下,一滾即得。用鴨醬調味而吃的白炠鴨,美味無比。

竹筒雞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竹筒雞是一道地道仫佬族風味名菜,只有在來了高貴的客人時,熱情好客的仫佬族人才會用竹筒雞招待客人,它的選料和竹筒燒肉差不多。此菜鮮香清雅,滋軟滑嫩,製作獨特,食用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白 饃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豆沙糕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銅瓢餈粑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螺絲鴨腳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各類特色米飯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從上到下分別是黃花飯、五色糯米飯、南瓜飯、小米飯、臘味竹筒飯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彝族美食

關於彝族的族源,迄今仍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廣西彝族人口約0.62萬人,主要分佈在鄰近貴州、雲南的百色、隆林、凌雲等地。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由於居住地區的資源極為豐富,以農業為基礎的彝族多種植玉米、土豆、大麥、小麥和蕎麥。蔬菜也較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彝族喜歡養羊,尤以小涼山的彝族養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時有一些特殊的習俗:羊肝、羊胃先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燒食,也有的生食;羊腦給老人吃;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蘿蔔絲拌後醃做鹹菜,放在飯上蒸熟吃,味道特別鮮美。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彝族喜歡喝酒,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製。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敬意”的傳統。

坨坨肉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過節及招待貴客的招牌菜,其肉為30斤以下以非現代飼料餵養而成的小豬為原料,輔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塊碩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稱“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膩,口感細嫩,充分體現了彝族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性情。

凍 肉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彝族地區較為講究的一種菜餚。它採用豬蹄和肘子製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將肉放入鍋內煮軟後撈起,剔去骨頭並將肉宰碎,放上木姜、生薑、花椒等佐料,有的還放橘子皮,或雞蛋之類的東西,然後放回鍋裡煮上一陣,以便使佐料滲入肉中,最後放入木缽內,放上一夜即成。肉凍柔軟可口,香味獨特,是彝族十分喜愛的一種食品。

辣仔雞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彝族的辣仔雞,用2斤左右的仔雞,殺後烤好,將肉宰碎(攪粉碎)後加上,木姜、生薑、辣椒麵、花椒等佐料,和冷開水就可以吃了。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細嫩鮮美,品後餘味無窮。

罈子牛肉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彝族在有貴客到來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有時會用罈子牛肉招待。 罈子牛肉是用牛肉的腿子肉,切成坨坨牛肉加上食鹽、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調料放入土罈子內並封好。用菜葉封好後再用瓦泥包封一寸厚。然後放在陰涼處等待3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色黃,香味撲鼻。肉外脆裡嫩,味道鮮美無比。


全羊湯鍋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這是彝族人待客的一道名餚,將宰殺後肥羊的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塊,放在一鍋煮,煮的時候除了放鹽,不再放任何佐料,當食用的時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在彝族地區,羊肉能驅寒,彝族人家喜歡吃羊肉,他們主要選用肥壯的黑山羊,宰殺後湯褪去毛,開膛洗淨內臟,用火燎去羊頭、羊腳皮毛,在炭火上烤黃後用錘錘碎內骨,最後連羊血、肚雜、羊肉全部切塊一鍋煮。這種吃法的好處是無羶味、湯白、味濃、肉香,而且營養豐富。全羊湯鍋既是彝族人民喜愛的風味名吃,又是最大眾化的食品。

手抓羊排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手抓羊排是彝族人很喜歡的一道特色美食,也是招待貴客的美食之一。,優質山羊肉搭特有香辛料,肉質細嫩軟滑,滋味鮮美。

烤小豬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烤小豬,是一道彝族獨具特色的風味菜。選用20-30斤重的仔豬,殺後去毛,去內臟並洗淨後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豬,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具體吃法可將小豬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將整個烤豬放在一個大盤內,另放幾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後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豬肉外脆裡嫩,酥香可口,味道鮮美無比。

百變土豆

土豆是彝族原始的主食及主菜,在彝族地區土豆像是一個神奇的魔術道具,它千變萬化,可以變成多種主食更可以變成百種主菜。讓我們跟著小編的節奏去看看彝族的百變土豆: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酸菜土豆湯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炒土豆片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酸辣土豆絲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乾煸土豆絲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炸土豆塊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炸土豆條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土豆串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煮土豆

這個民族在廣西不足三千人,美食卻很多!

燒土豆

編輯:劉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