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美食:大同熊掌豆腐

美食 邛崍新聞 邛崍新聞 2017-07-30
<div><p>大同鄉過去叫大興場。小時候聽大人說,大興場豆腐好。不過,如何好,也不甚了了。上世紀80年代,我在大同學校教書。一次,一個老同學來看我,當時的整個社會物資供應條件不是很好,大同又屬於偏遠山區的一個小小的場鎮,我對於如何招待遠道而來的老同學,有些犯愁。一位姓樊的老教師告訴我,大同的熊掌豆腐有名,毛國才做的,好吃。</p><p><img src='full/d34d4cabc0e5b7229b1c14403a3ddb9ddcc9b5b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97' alt='邛崍美食:大同熊掌豆腐' inline='0'></p><p>當時大同只有一個館子,在街的中端,裡面擺了幾張八仙桌,配的是長板凳,灶臺臨街。毛國才瘦高個子,是館子的掌勺師傅。除了趕場,館子的生意不太好。我經常看他坐在灶前,閒閒地向外望著從館子門前經過的人。於是,我端了一個搪瓷盅,去買熊掌豆腐。</p><p>見我來了,毛國才師傅問:“要吃啥?”我說:“熊掌豆腐。”他端開了灶上燒水的鍋,我看裡面的火已經接近熄滅了。他突然舀來半湯勺清油淋在上面,火焰轟的騰起來了,他又鏟了一點煤壓在上面,爐火熊熊燃燒起來。他放上炒鍋,開始做菜。我完全沒有注意他是怎樣做熊掌豆腐的。但覺得耗時很久。也許因為做的時間太長,怕我等得不耐煩,於是,他邊做邊同我擺龍門陣。擺的內容,大部分與館子有關,他評說成都和邛崍的館子菜品的特點,我對菜餚完全不懂,只能嗯嗯回答。不過,他對成都的館子評價頗高,他說,成都的館子是明貴暗相因,值得。</p><p><img src='full/4df66e042e039f03a72f6cec39c7c512c1e4f1c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10' alt='邛崍美食:大同熊掌豆腐' inline='0'></p><p>起鍋了,那些被煎得閃著金黃光澤的一礅礅豆腐被粘糊糊的汁水包裹著,裡面隱約可見紅彤彤的海椒瓣,上面撒著翠綠的蔥花蒜苗節節。在騰騰熱氣中,紅、黃、綠三種顏色交相輝映,非常誘人。放在嘴裡,首先是汁水的美味對舌頭的問好,然後是微脆的豆腐皮對牙齒的握手,隨後裡面的嫩嫩的豆腐心一湧而出,擁抱整個口腔。外酥裡嫩,皮厚心軟。吃熊掌豆腐,有一種奇妙的跳躍的味覺感受。我的老同學吃了以後,也嘖嘖稱讚,說名不虛傳。</p><p>從此以後,每次有客人來,我就去買熊掌豆腐招待,我總是守在毛師傅的灶頭前,邊看他做熊掌豆腐,邊聽他講各家館子的故事。而熊掌豆腐總會受到客人們的稱讚。後來,我發現,做熊掌豆腐耗時長,主要是在第一個煎豆腐的工序上,他必須小火慢慢煎,兩面不斷翻動,邛崍人稱為煎兩面黃。如果火大,豆腐會煎焦。</p><p>後來我離開了大同,不過仍然喜歡吃熊掌豆腐。現在老了,對“三高”敬而遠之,對低脂肪的豆製品越加青睞。我進館子吃飯,總會點熊掌豆腐。以至於同事們在安排集體會餐時,也專門為我點熊掌豆腐。但是,因為現在是快餐時代,那些豆腐都是預先在油鍋裡炸好的,應該說,汁的味道還可以,但外酥裡嫩的感覺就弱多了。更少了我過去站在毛師傅的灶臺前,看他慢慢翻動豆腐,講館子故事的溫馨的感覺。</p><p>為了給這篇文章配圖,我找到了大同天海山莊的師傅先思俊,拍攝熊掌豆腐的資料片。先師傅從事餐飲30多年,擅長製作豆腐宴。在拍攝中,我希望把所用的佐料都擺出來,結果有十多種之多,使我很感驚異。當我把它們擺成圍繞群星拱月的造型,有兩個還擺不上,撤了下去。</p><p><img src='full/a5e16d13244f0f74bbcebe7c35f37920e736f6e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51' alt='邛崍美食:大同熊掌豆腐' inline='0'></p><p>我還發現,大同的熊掌豆腐,好像比其它地方的要厚一點。我請教了邛崍餐飲協會祕書長羅友倫老師,他是餐飲方面的專家。他說,這是大同的熊掌豆腐的特點,它除了直接入口,還可以在盤裡叉成小塊沾著汁水吃,也可以每個食客面前放一碟子,放上汁水,沾著吃。我心裡想,這真有點孔子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了。</p><p>大同的豆腐為什麼好,很多人認為是水質的原因。當地人也說,大同豆腐好是因為水中含“鹼”。羅友倫老師說,大同的豆製品的基礎很好,除了熊掌豆腐,在餐飲上還可以開發豆腐宴,可作為大同一張對外名片,這對拉動大同的旅遊發展非常有利。</p><p>圖文:楊輝祥</p></div>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