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小菜攤

麻辣美食 臘肉 五香粉 蘆筍 醬油 玫瑰開在夏天 2018-11-30
家門口的小菜攤

小區進門處有一幢90年代初期修建的三層小樓。二三樓是學苑餐廳,算是個教職工小炒食堂。一樓有維修店、乾洗店、雜貨店、裁縫店、早餐店、水果攤、小菜攤和肉攤各一。每家大約佔得七八平米,把不大的場地擠得滿滿當當。雖然都是小店,勝在品種齊全、方便,基本能滿足小區裡各家的日常生活需要。回家煮麵下鍋後發現缺了醬油少把蔥,去買了再回來也趕得及。

大家光顧得最多的是小菜攤和肉攤。兩個攤位的老闆是兩夫妻,在這裡擺攤有二十幾年了。雖說攤位是兩對門,又是一家人,但老闆賣菜老闆娘賣肉,從不跨界,涇渭分明。以前現鈔買賣時兩邊得分開給錢,現在都習慣電子支付了,倒是可以一碼搞定。二維碼貼出來的那天,買菜的人們都取笑老闆:“這下私房錢沒得了。”

少時不習慣與陌生人閒聊。偶爾去買菜總是按爹孃吩咐的品種各樣抓些,也不問價,放在秤盤上等老闆算好賬後給錢走人,沒覺得去這家和去別家有啥區別。成家後需自己下廚,去得多了,學會辨菜,才慢慢品出小菜攤的好來。

他家的菜品種特別豐富,新鮮水靈,紅的黃的綠的白的錯落有致,煞是好看。大部分菜數量都不多,下班太晚時就只能剩啥吃啥,不能想吃啥吃啥了。雖然價格賣得比離家一公里多的大菜市要貴一點點,但黃葉爛幫擇撿得乾淨,拿回家基本可以洗洗切切直接下鍋。連豌豆尖四季豆這種費事的菜,也不用再花大把時間一根一根掐過。菜架上的瓜果類看不到怪模怪樣的,每一個都會擦去浮灰且擺放整齊。比如番茄,一筐賣到最後幾個,也是粉嘟嘟圓滾滾的排排坐著,讓人覺得老闆一定是把最好的先藏了,留到最後才拿出來。

家門口的小菜攤

以往想吃蘆筍這類外地菜,需要去市區大型超市才能買到,本地菜市是沒有的。一次無意間和老闆提了一嘴,隔日再去,兩小把青翠細長的蘆筍已赫然在列。自此,小菜攤上菜品又增加一味。據說蘆筍只有我和另一家人會買,所以每次只進兩小把。如此一來,攤子上菜品豐富異常,好些卻一直只有少量便有了解釋。好奇我們又不可能每天買,老闆備那麼多品類不是很容易虧錢?老闆說:“還好,其他常見菜可以彌補回來。都是大家喜歡吃的嘛。”

老闆娘和老闆一樣,也是典型的四川人。小小的個子,潑辣爽利。兩口子說話時一言不合就開吼,幾十米開外都能聽見。剁個骨頭斬個豬蹄啥的都自己動手,不讓老闆幫忙。我每次去買肉,看著她滿臉嚴肅地拿著小臂長短的大砍刀上下翻飛,剁得案板天響,都心生敬畏。她說啥老闆通常只能聽著,不太敢違背,最多轉身小聲嘀咕兩句,要是讓老闆娘聽見了又是一頓咆哮。有熟客打趣他們“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自在”。老闆“嘿嘿”兩聲,摸摸後腦勺;老闆娘頭一轉一揚,“哼!哪個給他打是親罵是愛哦!”嘴角卻悄悄翹了起來。

她擅長做川式臘味。每年立冬過後,小肉攤頂上的竹排架就會陸續掛滿各種臘肉、香腸、臘肝、臘豬頭豬尾、醬肉、醬雞鴨等美味。連樓外的空氣中也會瀰漫著浸透了臘油、柏丫的肉香,隨時提醒著你:要過年了。

香腸有麻辣和五香兩種,從外觀上很容易區分。五香的紅白分明,色澤鮮亮,麻辣的略暗一些,隔著薄薄的腸衣也能看見辣椒的蹤跡。可以自選鮮肉現場加工,帶回家晾晒,要圖省事也可以買老闆娘事前灌好了的。溼的、半乾的、全乾的風味各異,任君挑選。現場選好肉了老闆娘會先把肉放到機器裡打成條塊狀,然後隨手抓取適當的鹽、胡椒、白酒、花椒粉、辣椒粉、雞精、五香粉等調料放入,拌勻了再開始灌。前些年用竹灌子手動灌裝,後來買了機器,把腸衣的一頭套在機器的管子上,肉倒進入料口,可以實現自動灌裝。不怕膽固醇的可以選肥瘦四六甚至五五開的後腿肉灌,紮上眼兒晒乾蒸熟後切開,濃香撲面,片片豐腴醇厚,剔透晶瑩。怕肥的可以選肥瘦三七或者二八開的前夾肉灌,切片後紅潤鮮辣,勁道卻不柴。

家門口的小菜攤

臘肉一般會選精五花或者後腿來做。拿花椒與鹽共同炒香後在肉的表面抹勻,晾晒至半乾,然後用柏樹枝、花生殼、橘皮熏製半天,再掛至完全風乾即可。前者層次分明,油脂更多,鹹味略淡,尤其適合切小丁後與嫩豌豆同燒或是與土豆、豌豆什麼的一起燜個臘肉飯,切絲用蒜薹炒炒也是極好吃的。後者能切出漂亮的大片,更適合單切了過年擺盤待客。雖說配料比香腸簡單很多,和火腿的製法類似,但我始終覺得四川的臘肉多了熏製的香氣,比雲南或江浙的火腿更好吃。

我家以前是媽媽每年自己做臘味。後來媽媽年紀大了,又發現老闆娘做的肉質和味道都不差,就改成每年在老闆娘這裡定製,拿回家晾晒。到我成家後,連晾晒都嫌麻煩,就買她晒好的,拿回家直接凍冰箱完事。

聽老闆說,他們一家人是因為兒子考到了川大上學,才從鄉下舉家搬遷至此。在小區租了房,兩口子賣菜賺錢,兒子每天也能回家吃飯,不用總是吃食堂。後來兒子畢業出國了,他們不願意再跟著去,就買了房,繼續留在這裡。除了他們,在這裡開店的其他幾家也多是這種情況。爹孃們說起自家的娃言語間滿滿的自豪。可是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在這裡看見過任何一家的孩子。

今年暑假我外出了兩個月,回來後去買菜,赫然發現攤位還在,也同樣賣菜賣肉,老闆和老闆娘卻換成了陌生面孔。問別的攤主,才知道老闆運菜時摔壞了腿,兒子不願意回來照顧他們,兩人只好賣了房子治療,然後回了老家。新來的這家也是隨娃上來陪讀的,可是菜品少,品質差,總是爛糟糟的堆著。大家漸漸不願意再去光顧,只好每天多走點路去大菜市了。

立冬後,我去肉攤轉轉,發現竹排架上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今年的臘味,我該上哪裡去買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