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檳榔 花生 玉米 糧油 癌症 香腸 醃菜 醫學博士劉勇 2019-05-12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鹹菜不能經常吃,會致癌。”“發黴的東西不能吃,有黃麴黴毒素,會致癌。”“烤焦燒糊的東西不能吃,會致癌。”等等···這些致癌物已經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健康常識。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但是為什麼大家對一些明知道不是那麼健康的食物,依舊是樂之不疲,心嚮往之呢?到底哪些食物是國際公認的致癌物?人們到底能不能食用呢?今天就為大傢俱體講解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1類致癌物”,這個想必大家已經聽到過不知多少遍了,但是什麼是“1類致癌物”呢?

其實這個名詞出自一個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機構,這是一個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專業權威的癌症研究機構,其工作人員經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分析,將那些已經有充足證據證明能誘發癌症的物質稱為“1類致癌物”。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除了1類致癌物,還有另外四種劃分:

2A類致癌物:對人體很可能致癌,但是目前對人體證據不是特別充分,對實驗動物證據充分;

2B類致癌物:對人體可能致癌,但是目前對人體證據不充分,對實驗動物證據也不絕對充分;

3類致癌物:致癌性存在於存疑階段,不必過於擔心;

4類致癌物:不致癌;

對於致癌物的危險性分級,大家估計應該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就具體看下幾個1級致癌物。

1、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往往存在於3種物質中。

1)腐爛發黴的花生、玉米、棉籽、各種豆類中以及其它一些發黴變質的食物中,所以日常中一定不要為了節儉而食用發黴變質的食物。節儉是傳統美德,健康亦很重要。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2)糧油製品,如果使用了發黴的花生、玉米、棉籽等製作食用油,就可能使其中黃麴黴毒素超標,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的含量應控制在20 μg/kg以內。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自己親自榨油食用,也最好去大型的超市購買食用油,品質更有保障些。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3)發黴的筷子,這是個很常見的現象,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趕時間,很多家庭吃完飯後來不及及時清洗碗筷,就先泡著,在這個過程中,木質或竹質的最容易發黴,特別是有凹槽處,很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所以筷子不僅要及時清理還要勤換,一般使用不要超過三個月。

2、酒精

酒精緻癌一般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

1)酒精也要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很多不容易水的致癌物,溶於了乙醇,經過代謝進入血液,而周遊全身,從而引發致癌。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2)酒精傷肝,可以直接破壞肝細胞,可能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從而加大了肝癌的風險,特別是乙肝或者丙肝病毒攜帶者,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3、檳榔

早在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檳榔列為了1類致癌物,眾所周知,口腔癌和檳榔有著直接的關係,據調查顯示,口腔癌患者60%都和吃檳榔有關。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檳榔經咀嚼後其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學物,並且在咀嚼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機械性損傷,引發癌變。

4、亞硝胺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加工肉製品:香腸、火腿、培根等;隔夜菜;醃製食品:泡菜、高鹽醃製的魚肉、豆製品等;

病從口入,這些國際公認的“1類致癌物”,你還在天天吃嗎?

獼猴桃鮮果和果汁品可防止致癌物質亞硝胺在體內生成,對預防消化道腫瘤有一定的作用。

其它還有一些致癌物,比如菸草中的尼古丁、PM2.5、燒烤及汽車尾氣中的苯並芘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