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再也不罵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雞蛋月餅瞭解一下——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再也不罵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雞蛋月餅瞭解一下——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多吃菜對身體好

肉類也來一款,小龍蝦月餅不要太颯——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再也不罵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雞蛋月餅瞭解一下——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多吃菜對身體好

肉類也來一款,小龍蝦月餅不要太颯——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驚不驚喜?

主食更不可少,強推這款螺螄粉月餅——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再也不罵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雞蛋月餅瞭解一下——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多吃菜對身體好

肉類也來一款,小龍蝦月餅不要太颯——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驚不驚喜?

主食更不可少,強推這款螺螄粉月餅——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意不意外?

人生總是充滿了驚喜,比如再來一款風油精月餅(慎重選擇)——

"

今天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月圓人團圓,又到了一年一度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在此先祝各位節日快樂!

每逢中秋佳節,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杯賞月時,有一樣美食最不可缺,那就是月餅。

中秋月餅又稱“團圓餅”,是明月和團圓的象徵,中秋節可以沒有別的活動,但不能不吃月餅,於是中秋節也被親切的稱為“月餅節”。

說起月餅,或許大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畫面是這樣子的——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月餅皮薄鬆軟餡兒大,口味有蓮蓉、豆沙、鹹蛋黃等等。其實,這些實際上都屬於“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

廣式月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皮餡比例一般為2:8,餅皮口感鬆軟、細滑;用料重油重糖,香甜而不膩,分為鹹、甜兩大類。另外,廣式月餅大多造型精美、花紋清晰。

回溯歷史,廣式月餅起源於光緒年間,當時廣州城西有家糕酥館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這種新式酥餅由於其清新之口感很快聲名鵲起,廣州諸多店家紛紛效仿生產,該館也改名為“蓮香樓”。

後來,廣式月餅逐漸聞名於中國境內,由此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品牌和口味,但蓮蓉月餅始終是廣式月餅中最負盛名的品類。自廣式月餅風靡全國以來,其薄皮軟餡的口感特點、和精緻的雕花造型幾乎成了“月餅”的代名詞。

然而,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的應節美食,並非只有“廣式月餅”。

實際上,在不同地區、根據各自不同的風俗文化與飲食習慣,國內有著各色各樣不同種類的月餅,可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滇式、晉式、潮式月餅等數大流派。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中國月餅地圖瞭解一下

若廣式月餅以“薄皮軟餡”著稱,接下來必須要提的是與之迥然不同的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

唐宋以來,隨著經濟重心南移,長江下游城市如揚州、蘇州的飲食點心業發達,小食餅鋪林立,當時最流行的便是酥皮餅食。南宋時期,酥皮餅食已自成體系、成為制餅業的主導產品。

與廣式月餅皮薄餡多的特點不同,蘇式月餅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它一層一層的酥皮:餅皮用小麥粉、飴糖、食用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再以小麥粉、食用植物油或豬油制酥,經制酥皮、包餡、成形、焙烤加工而成。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層酥相疊的外皮下,蘇式月餅的餡兒也是甜而不膩。其口味分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為主,有玫瑰、百果、豆沙等品種,鹹月餅以烙為主,品種有香蔥豬油、鮮肉、蝦仁等。

蘇軾曾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說的就是蘇式月餅,其中“酥和怡”指的就是蘇式月餅這種酥鬆易化的特點。

有趣的是,蘇式月餅這種層次分明、口感酥鬆的特點,在京式月餅中也能找到。

京式月餅

京式月餅花樣眾多,清末李靜山在他的詩集《增補都門雜詠》中記述:“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其中的“紅白翻毛”指的便是京式月餅中幾個特色品類:自來紅、自來白和翻毛月餅。

何謂翻毛?相傳“翻毛”二字為慈禧太后所賜,這種月餅剛出爐後放於桌上,如果輕輕拍打桌面,外層白色酥皮便會像雪白鵝毛一樣輕輕飛起。

乍看之下,翻毛月餅的外皮很“蘇式”,像普通酥皮點心,口感脆鬆,然而裡邊的餡兒卻是北方風味,內有椒鹽、桂花、八寶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來紅、自來白這兩種月餅。傳聞“自來紅、自來白”得名於月兔的紅白兩種草藥,自來紅月餅烤色較深,餅皮紅潤且有一道黑紅色的圓圈,餡料多用白糖、冰糖、果仁;自來白月餅餅皮純白,內包棗泥、豆沙、豌豆做什錦餡。這兩大月餅為京式月餅之特色代表。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京式月餅用料多為棗泥、果仁,口味偏清甜,而在遠距京城數千公里以外的雲南,非常流行一種香鹹口味的月餅——“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

滇式月餅來自雲貴一帶,其特色便是大名鼎鼎的“雲腿月餅”。“雲腿月餅”採用宣威火腿作為餡料,香味濃郁、甜中帶鹹;餅皮由豬油、麵粉、蜂蜜配製而成,餅面帶金黃色或棕紅色,食之疏鬆香酥,別有風味。

相傳在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永曆皇帝在清軍的進逼之下,退據昆明避難。其御廚偶然發現了雲南本地著名的“宣威火腿”,將其做成“火腿包子”奉給皇帝。永曆皇帝吃了以後發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包子香濃味醇、甜鹹適宜,連聲誇讚,這“雲腿包子”遂成了御膳。到了19世紀末,有位御廚將“雲腿包子”加工改良焙製成“火腿四兩砣”,這便是雲腿月餅的雛形。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如今,雲腿月餅以“酥而不碎,香而不燥,油而不膩,甜而不拗”著稱,其獨具一格的風味使滇式糕點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另外,滇式月餅還有一種清香的品類,正好與雲腿月餅形成互補,那就是鮮花月餅。由新鮮採摘的玫瑰花瓣製成玫瑰花餡,加以麵粉、香油、白糖、蜂蜜等配料焙烤而製成的鮮花月餅,口感酥脆、花香濃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除了上述所提四大流派的月餅,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式月餅”。

晉式月餅形制古樸、口味淳厚、酥綿爽口,以郭杜林月餅為代表。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太原一家糕餅鋪的郭姓、杜姓、林姓師徒,因一次飲酒過量誤了時辰,意外製成一種新的包餡餅,一經問世立即得到眾人追棒,人們還為這個餅起了個別名——“醉餅”。

後來,為紀念郭、杜、林師徒三人,人們把這種餅叫做“郭杜林餅”,並逐漸成為山西中秋風俗和節日飲食文化的一大閃亮符號。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雙合成的郭杜林月餅

“郭杜林月餅”是山西特殊歷史與地域條件下的產物。

按地域條件來看,頗具地域特色的還有潮式月餅,也稱潮汕朥餅,“朥”字在潮汕方言指豬油,即用豬油摻麵粉作皮包甜餡,皮酥餡細、內餡有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傳統的潮汕朥餅

此外,還有小巧玲瓏,皮酥餡飽,主打“梅乾月餅”的徽式月餅;以芝麻為主要原料的衢式月餅;以西安水晶月餅為代表的秦式月餅等等。中國各大地區的月餅可真是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西安水晶月餅

中秋的起源

看了那麼多月餅,究竟“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有關“吃餅”習俗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耕柱》,其中記載有個人家裡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麵食中加餡的做法,《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當時的燒餅與今天的羊肉餡餅非常相似。

由此看來,制餅工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什麼時候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換言之,即“餅”是什麼時候與中秋節掛鉤而成為“月餅”的呢?

這個問題,或許要從中秋節說起。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考察關於唐朝中秋節習俗的歷史文獻,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個別地方只是說準備“酒食”,並沒有提及“吃月餅”這一習俗。

反之,宋朝時期開始出現了不少關於“月餅”的文獻,如前文所提及蘇軾在《留別廉守》一詩中的描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武林舊事》和《夢粱錄》也都提到了“月餅”,然而這時的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麵食或點心列出來,很可能指的是一種外形像圓月的餅食,與中秋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最著名的只有元朝末年朱元璋用月餅傳信、號召八月十五齊起義的民間故事。一般而言,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此傳說確實將“月餅”和“中秋”聯繫了起來,但真正將“中秋”時節賞月“吃月餅”作為一種習俗發展起來並有據可考的,是在明朝。

明代文獻明確地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田汝成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明:“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裡明確地敘述了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之習俗,並且“月餅”之意即親友團圓。明代還有諸多此類文獻,參考明萬曆年間的《明宮史》中的記載: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由此,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月餅作為傳統的節令食物,其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漸漸形成了現今這種不同地域、出產不同風味的月餅這一百花齊放的盛況。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各式各樣的新式月餅

近二十年來,相比上述所提的傳統月餅,新款式月餅更是層出不窮。舉個例子,1989年港式冰皮月餅首度問世,其清新可人的造型、酥軟滑爽又略帶彈性的口感,打破了舊時以糖漿做外皮的傳統,首創以糯米為原料,自推出便一炮而紅。冰皮月餅在短短几十年內成了中秋節中年輕人的新寵。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冰皮月餅

此外,還有一些更為創新的月餅,如冰淇淋月餅。以巧克力為外皮,冰淇淋為內餡——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比較為奇特的,當屬保健月餅,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的功能性月餅,有蟲草月餅、藥膳月餅、人蔘月餅等——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再也不罵我吃多了

健康的韭菜雞蛋月餅瞭解一下——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多吃菜對身體好

肉類也來一款,小龍蝦月餅不要太颯——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驚不驚喜?

主食更不可少,強推這款螺螄粉月餅——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意不意外?

人生總是充滿了驚喜,比如再來一款風油精月餅(慎重選擇)——

中國月餅地圖:閉上眼睛,那是家鄉的味道

醒醒吧

說說你家鄉的月餅吧!觀眾們搬好小板凳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