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
"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戴偉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湧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少年時的我有兩大興趣,一是紛繁多彩的化學實驗,另一個就是中國。中國這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廣袤國家令我深深著迷。


"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戴偉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湧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少年時的我有兩大興趣,一是紛繁多彩的化學實驗,另一個就是中國。中國這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廣袤國家令我深深著迷。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戴偉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進行科普講座時演示化學實驗。資料圖片

我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後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在南京召開。那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留下了溫暖的回憶。所到之處,總有熱心的中國人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杭州西湖邊上,兩位素不相識的小夥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語為我講解歷史典故的情景,令我至今難忘。

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踏實進取,加深了我對中國的熱愛。此後,每年我都會來中國參加學術交流。每一次來,我都發現中國的面貌在變化,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因此萌生到中國工作的念頭。1996年,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的段雪教授向我發出了合作邀請,我便毅然辭去埃克塞特大學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職務,加入了北京化工大學。

20多年前,中國無論是實驗室條件還是科學家待遇都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當時很多英國同行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時間證明了一切。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中國的科研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僅就北京化工大學而言,博士生的人數已從我初來時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人,形成了有規模的科研團隊。包括我與段雪教授長期專注的層狀及插層結構功能材料系統研究在內,我所在的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已經走在國際前沿,具有國際影響力。

回想起來,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我們的科學研究得以與中國的國民經濟建設緊密聯繫。中國工業鏈條日趨完善,能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民眾的生產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令我們充滿成就感。例如,我們實驗室研製的超分子結構紫外阻隔材料解決了瀝青耐紫外老化能力弱的世界性難題,在中國西部等紫外線輻照強烈的地區應用廣泛;插層結構功能材料中的阻燃劑則對於改善塑料製品性能、保障安全生產不可或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湧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除科研外,我也專注於科普工作。8年來,我每年都前往中國各地幾十所中小學開展化學實驗,教授化學知識,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去年初,我開通了短視頻平臺的賬號,將科普實驗的視頻上傳到網上,一年多來已吸引了280多萬粉絲。我在平臺上看到,中國許多地區的農民在網上展示、出售當地土特產,由此走上致富之路。中國各類互聯網平臺飛速發展,農村地區也基本實現了全網絡覆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將在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我對這一目標的實現充滿信心。

再過幾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並不打算回英國。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已經邀請我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高興能夠同眾多中國老科學家一道,繼續在科學傳播之路上發光發熱,繼續見證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氣象。

(作者為中國政府友誼獎、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零時差工作室記者尚凱元採訪整理,責編:瑞麒)


"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英國)戴偉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湧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少年時的我有兩大興趣,一是紛繁多彩的化學實驗,另一個就是中國。中國這個擁有眾多人口的廣袤國家令我深深著迷。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戴偉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進行科普講座時演示化學實驗。資料圖片

我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後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在南京召開。那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留下了溫暖的回憶。所到之處,總有熱心的中國人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杭州西湖邊上,兩位素不相識的小夥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語為我講解歷史典故的情景,令我至今難忘。

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踏實進取,加深了我對中國的熱愛。此後,每年我都會來中國參加學術交流。每一次來,我都發現中國的面貌在變化,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因此萌生到中國工作的念頭。1996年,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的段雪教授向我發出了合作邀請,我便毅然辭去埃克塞特大學化學系教學委員會主席職務,加入了北京化工大學。

20多年前,中國無論是實驗室條件還是科學家待遇都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當時很多英國同行不理解我的選擇,但時間證明了一切。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科研投入不斷增加,中國的科研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僅就北京化工大學而言,博士生的人數已從我初來時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人,形成了有規模的科研團隊。包括我與段雪教授長期專注的層狀及插層結構功能材料系統研究在內,我所在的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已經走在國際前沿,具有國際影響力。

回想起來,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我們的科學研究得以與中國的國民經濟建設緊密聯繫。中國工業鏈條日趨完善,能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民眾的生產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令我們充滿成就感。例如,我們實驗室研製的超分子結構紫外阻隔材料解決了瀝青耐紫外老化能力弱的世界性難題,在中國西部等紫外線輻照強烈的地區應用廣泛;插層結構功能材料中的阻燃劑則對於改善塑料製品性能、保障安全生產不可或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中國不少重點實驗室都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不斷湧現。中國不斷改善的科研環境和人員待遇將吸引更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創新隊伍中。

除科研外,我也專注於科普工作。8年來,我每年都前往中國各地幾十所中小學開展化學實驗,教授化學知識,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去年初,我開通了短視頻平臺的賬號,將科普實驗的視頻上傳到網上,一年多來已吸引了280多萬粉絲。我在平臺上看到,中國許多地區的農民在網上展示、出售當地土特產,由此走上致富之路。中國各類互聯網平臺飛速發展,農村地區也基本實現了全網絡覆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農村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將在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我對這一目標的實現充滿信心。

再過幾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並不打算回英國。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團已經邀請我加入到他們的隊伍當中。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高興能夠同眾多中國老科學家一道,繼續在科學傳播之路上發光發熱,繼續見證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氣象。

(作者為中國政府友誼獎、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零時差工作室記者尚凱元採訪整理,責編:瑞麒)


英國化學家戴偉:我很慶幸當年決定來到中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