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其實本來食物與藥物就是一體同源的。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本來就是一個廚子,雖然身為奴隸,但是伊尹胸有大志,腹藏機謀,終於一鳴驚人,為成湯開闢了數百年的江山。同時伊尹也被認為是方劑的最早創始人。皇甫謐在《鍼灸甲乙經》中記載:“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伊尹十分擅長烹飪,遇到人病常常以食物、藥物共成美味,供病人食用,以解除痛苦。漸漸地伊尹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煮湯方劑,自己命名為《湯液經》,這是他在學習《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行的。流傳至後世,張仲景發現了這本書,並且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來中醫的不世宏篇——《傷寒雜病論》。由此可見湯方的形成與食物關係密切。

"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其實本來食物與藥物就是一體同源的。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本來就是一個廚子,雖然身為奴隸,但是伊尹胸有大志,腹藏機謀,終於一鳴驚人,為成湯開闢了數百年的江山。同時伊尹也被認為是方劑的最早創始人。皇甫謐在《鍼灸甲乙經》中記載:“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伊尹十分擅長烹飪,遇到人病常常以食物、藥物共成美味,供病人食用,以解除痛苦。漸漸地伊尹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煮湯方劑,自己命名為《湯液經》,這是他在學習《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行的。流傳至後世,張仲景發現了這本書,並且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來中醫的不世宏篇——《傷寒雜病論》。由此可見湯方的形成與食物關係密切。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每一味藥材都有自己的味道,辛、甘、酸、苦、鹹或一,或五味兼具,同時每一種味道都有它特定的功效,每一種味道都是自然界賦予的功能。《黃帝內經》載“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辛味與甘味,能發散外邪的藥物都屬於陽;酸味與苦味,能夠湧吐瀉下的屬於陰。這些從大方向指明瞭藥物陰陽的屬性。

甘味很容易理解,就是甜,甘甜可口的東西總讓人食慾大開。中醫認為具有甜味的東西可以補虛,人蔘、黃芪、甘草、大棗等,都有甜味,甜味入脾臟,因此這些藥或可以健脾益氣,或可以補充人體丟失的津液、水分。同時甘味可以緩急止痛,在《傷寒論》中有芍藥甘草湯一方,酸甘化生陰液,從而緩解身體許多部位的拘攣疼痛。小建中湯中重用飴糖,治療急性虛損性腹痛,可見甘味的作用。這是甘味最常見的功效。

"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其實本來食物與藥物就是一體同源的。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本來就是一個廚子,雖然身為奴隸,但是伊尹胸有大志,腹藏機謀,終於一鳴驚人,為成湯開闢了數百年的江山。同時伊尹也被認為是方劑的最早創始人。皇甫謐在《鍼灸甲乙經》中記載:“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伊尹十分擅長烹飪,遇到人病常常以食物、藥物共成美味,供病人食用,以解除痛苦。漸漸地伊尹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煮湯方劑,自己命名為《湯液經》,這是他在學習《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行的。流傳至後世,張仲景發現了這本書,並且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來中醫的不世宏篇——《傷寒雜病論》。由此可見湯方的形成與食物關係密切。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每一味藥材都有自己的味道,辛、甘、酸、苦、鹹或一,或五味兼具,同時每一種味道都有它特定的功效,每一種味道都是自然界賦予的功能。《黃帝內經》載“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辛味與甘味,能發散外邪的藥物都屬於陽;酸味與苦味,能夠湧吐瀉下的屬於陰。這些從大方向指明瞭藥物陰陽的屬性。

甘味很容易理解,就是甜,甘甜可口的東西總讓人食慾大開。中醫認為具有甜味的東西可以補虛,人蔘、黃芪、甘草、大棗等,都有甜味,甜味入脾臟,因此這些藥或可以健脾益氣,或可以補充人體丟失的津液、水分。同時甘味可以緩急止痛,在《傷寒論》中有芍藥甘草湯一方,酸甘化生陰液,從而緩解身體許多部位的拘攣疼痛。小建中湯中重用飴糖,治療急性虛損性腹痛,可見甘味的作用。這是甘味最常見的功效。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鹹者鹽之味。腎在味為鹹,鹹味通應腎臟。許多補腎的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水陸二仙丹、金鎖固精丸等都是以淡鹽湯送服,取鹹味可以入腎臟,使藥物直達病所。此外鹹味可以軟堅散結,比如經方大承氣湯,重用芒硝,以軟化大便,並且可以讓大便向下走,排出體外,正是中醫所講的下法。同時許多化痰散結的藥物都具有鹹味,如海藻、昆布、牡蠣等。

苦是中藥最常見的味道。心在味為苦,人體不太適應苦味,因此苦味可以產生嘔吐,腹瀉等反應,因此中醫常用的湧吐劑瓜蒂散便是以甜瓜的苦瓜蒂入藥,以達到催吐的作用。苦能清熱,心在味為苦,五行為火,苦寒藥物最能清熱解毒,如黃芩、黃連、連翹、梔子等,黃連解毒湯就是以上四味藥物組成,解毒湯可見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苦能燥溼,黃連、黃芩、黃柏等藥物不僅僅可以清熱解毒,亦可以燥溼,這個作用其實很難理解。不像風藥祛溼,以自然界常見風一過,蒸發加快;利水藥祛溼,可以理解為打開閥門,水溼流出。

"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其實本來食物與藥物就是一體同源的。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本來就是一個廚子,雖然身為奴隸,但是伊尹胸有大志,腹藏機謀,終於一鳴驚人,為成湯開闢了數百年的江山。同時伊尹也被認為是方劑的最早創始人。皇甫謐在《鍼灸甲乙經》中記載:“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伊尹十分擅長烹飪,遇到人病常常以食物、藥物共成美味,供病人食用,以解除痛苦。漸漸地伊尹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煮湯方劑,自己命名為《湯液經》,這是他在學習《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行的。流傳至後世,張仲景發現了這本書,並且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來中醫的不世宏篇——《傷寒雜病論》。由此可見湯方的形成與食物關係密切。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每一味藥材都有自己的味道,辛、甘、酸、苦、鹹或一,或五味兼具,同時每一種味道都有它特定的功效,每一種味道都是自然界賦予的功能。《黃帝內經》載“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辛味與甘味,能發散外邪的藥物都屬於陽;酸味與苦味,能夠湧吐瀉下的屬於陰。這些從大方向指明瞭藥物陰陽的屬性。

甘味很容易理解,就是甜,甘甜可口的東西總讓人食慾大開。中醫認為具有甜味的東西可以補虛,人蔘、黃芪、甘草、大棗等,都有甜味,甜味入脾臟,因此這些藥或可以健脾益氣,或可以補充人體丟失的津液、水分。同時甘味可以緩急止痛,在《傷寒論》中有芍藥甘草湯一方,酸甘化生陰液,從而緩解身體許多部位的拘攣疼痛。小建中湯中重用飴糖,治療急性虛損性腹痛,可見甘味的作用。這是甘味最常見的功效。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鹹者鹽之味。腎在味為鹹,鹹味通應腎臟。許多補腎的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水陸二仙丹、金鎖固精丸等都是以淡鹽湯送服,取鹹味可以入腎臟,使藥物直達病所。此外鹹味可以軟堅散結,比如經方大承氣湯,重用芒硝,以軟化大便,並且可以讓大便向下走,排出體外,正是中醫所講的下法。同時許多化痰散結的藥物都具有鹹味,如海藻、昆布、牡蠣等。

苦是中藥最常見的味道。心在味為苦,人體不太適應苦味,因此苦味可以產生嘔吐,腹瀉等反應,因此中醫常用的湧吐劑瓜蒂散便是以甜瓜的苦瓜蒂入藥,以達到催吐的作用。苦能清熱,心在味為苦,五行為火,苦寒藥物最能清熱解毒,如黃芩、黃連、連翹、梔子等,黃連解毒湯就是以上四味藥物組成,解毒湯可見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苦能燥溼,黃連、黃芩、黃柏等藥物不僅僅可以清熱解毒,亦可以燥溼,這個作用其實很難理解。不像風藥祛溼,以自然界常見風一過,蒸發加快;利水藥祛溼,可以理解為打開閥門,水溼流出。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酸者醋之味。肝在味為酸,許多草木剛剛萌發的時候,都帶有酸酸的味道,這也是古人將酸、肝、木、春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聯繫起來的原因。同樣酸味有引著藥物入肝臟的作用,常用以醋制柴胡、香附、烏梅等加強入肝臟的作用。酸味可以收斂固澀,人體陰陽氣血虧虛,表現出不同的症狀,比如汗、小便、唾液、大便、白帶等,流出過多,沒有實邪的一般都需要收住,藥物如白芍、山萸肉、五味子、五倍子等都是酸收的代表藥物。

最後再論述辛味,辛是一種刺激性味道,並不想酸甜苦鹹一樣單純,辣是辛味最常見的味道,但是又不僅僅是辣。人吃了辣椒以後,滿口灼痛,頭面汗出。因此辛味可以發汗,發汗可以治療邪氣在表導致的多種症狀。這是辛味可以行氣的作用,行氣不僅僅可以發汗,同樣可以行血,治療氣滯血瘀引發的多種疾病。辛溫可以散寒,不論這種寒邪是在表或是在裡。這些藥物臨床上都十分常用,如麻黃、桂枝、細辛、防風、薄荷、荊芥等。

"

出生在北方的我,本來對中醫中藥沒什麼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我選擇中醫,而我的母校就在廣東。說到廣東,很多人都知道廣東人“無所不吃”,同時又十分注重養生,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養生心得,家家戶戶都會煲一碗湯,生熟地、黨蔘、黃芪、當歸、枸杞子、紅棗、金銀花......這些中藥材搭配排骨,雞肉等食材,經過一天甚至數天的慢火煎煮,變為一盅味道極佳的靚湯。這使得我重新認識了廣東,認識到中醫知識在這裡的普及。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其實本來食物與藥物就是一體同源的。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本來就是一個廚子,雖然身為奴隸,但是伊尹胸有大志,腹藏機謀,終於一鳴驚人,為成湯開闢了數百年的江山。同時伊尹也被認為是方劑的最早創始人。皇甫謐在《鍼灸甲乙經》中記載:“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

伊尹十分擅長烹飪,遇到人病常常以食物、藥物共成美味,供病人食用,以解除痛苦。漸漸地伊尹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煮湯方劑,自己命名為《湯液經》,這是他在學習《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進行的。流傳至後世,張仲景發現了這本書,並且以此為藍本,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出來中醫的不世宏篇——《傷寒雜病論》。由此可見湯方的形成與食物關係密切。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每一味藥材都有自己的味道,辛、甘、酸、苦、鹹或一,或五味兼具,同時每一種味道都有它特定的功效,每一種味道都是自然界賦予的功能。《黃帝內經》載“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辛味與甘味,能發散外邪的藥物都屬於陽;酸味與苦味,能夠湧吐瀉下的屬於陰。這些從大方向指明瞭藥物陰陽的屬性。

甘味很容易理解,就是甜,甘甜可口的東西總讓人食慾大開。中醫認為具有甜味的東西可以補虛,人蔘、黃芪、甘草、大棗等,都有甜味,甜味入脾臟,因此這些藥或可以健脾益氣,或可以補充人體丟失的津液、水分。同時甘味可以緩急止痛,在《傷寒論》中有芍藥甘草湯一方,酸甘化生陰液,從而緩解身體許多部位的拘攣疼痛。小建中湯中重用飴糖,治療急性虛損性腹痛,可見甘味的作用。這是甘味最常見的功效。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鹹者鹽之味。腎在味為鹹,鹹味通應腎臟。許多補腎的方劑如六味地黃丸、水陸二仙丹、金鎖固精丸等都是以淡鹽湯送服,取鹹味可以入腎臟,使藥物直達病所。此外鹹味可以軟堅散結,比如經方大承氣湯,重用芒硝,以軟化大便,並且可以讓大便向下走,排出體外,正是中醫所講的下法。同時許多化痰散結的藥物都具有鹹味,如海藻、昆布、牡蠣等。

苦是中藥最常見的味道。心在味為苦,人體不太適應苦味,因此苦味可以產生嘔吐,腹瀉等反應,因此中醫常用的湧吐劑瓜蒂散便是以甜瓜的苦瓜蒂入藥,以達到催吐的作用。苦能清熱,心在味為苦,五行為火,苦寒藥物最能清熱解毒,如黃芩、黃連、連翹、梔子等,黃連解毒湯就是以上四味藥物組成,解毒湯可見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苦能燥溼,黃連、黃芩、黃柏等藥物不僅僅可以清熱解毒,亦可以燥溼,這個作用其實很難理解。不像風藥祛溼,以自然界常見風一過,蒸發加快;利水藥祛溼,可以理解為打開閥門,水溼流出。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酸者醋之味。肝在味為酸,許多草木剛剛萌發的時候,都帶有酸酸的味道,這也是古人將酸、肝、木、春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聯繫起來的原因。同樣酸味有引著藥物入肝臟的作用,常用以醋制柴胡、香附、烏梅等加強入肝臟的作用。酸味可以收斂固澀,人體陰陽氣血虧虛,表現出不同的症狀,比如汗、小便、唾液、大便、白帶等,流出過多,沒有實邪的一般都需要收住,藥物如白芍、山萸肉、五味子、五倍子等都是酸收的代表藥物。

最後再論述辛味,辛是一種刺激性味道,並不想酸甜苦鹹一樣單純,辣是辛味最常見的味道,但是又不僅僅是辣。人吃了辣椒以後,滿口灼痛,頭面汗出。因此辛味可以發汗,發汗可以治療邪氣在表導致的多種症狀。這是辛味可以行氣的作用,行氣不僅僅可以發汗,同樣可以行血,治療氣滯血瘀引發的多種疾病。辛溫可以散寒,不論這種寒邪是在表或是在裡。這些藥物臨床上都十分常用,如麻黃、桂枝、細辛、防風、薄荷、荊芥等。

酸甜苦辣鹹共合一碗湯,中醫是如何利用這人間的百味?

一味藥物可以只有一種味道,同樣也可以有幾種味道,但最多不外五種味道。五味子便是辛、甘、苦、鹹、酸,五味兼具,因此得名五味子。五味子表皮與果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因此五味子可以補脾氣、安心神,可以止汗、止咳、澀精,同樣入腎而補腎氣,生陰液而降火氣,功效頗多。

每個人都如同是一味中藥材,具有一味,或兼見數味,這便決定了人這一生的作用,有的人是多面手,有的人就是專材。多面雖好,可以在多種場合中出現,八面玲瓏,但是往往成不了真正的主角;專一功效雖少,但到用處便是主力猛將,以一當十。所以不必羨慕人蔘之貴重,五味之多才,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總會有一個方劑需要自己,沒了自己便失去了半壁功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