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鹽,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離開鹽。鹽的成分是氯化鈉,而在人體內鈉含量不足時,身體就無法產生神經傳達所需的電壓,從而導致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歸因於生命起源於大海。人的體液和羊水的成分與海水類似,人類體液濃度通常為0.9%。因此,我們在醫院接受的靜脈滴注中,鹽水濃度為0.9%。

當然,鹽對於口味的調節作用,功不可沒,鹽可以豐富食物的整體風味,提升口感。同時去除苦味和異味,使甜味更明顯、香氣更濃郁。

鮮味:2000多年前,就有鮮


對於酸、甜、苦、鹹,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是鮮,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如何來描述呢?

中國人對鮮的情有獨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傳世名言。其實,我們翻看字典能夠知道,鮮的本意是指魚,而在造字上來看,魚和羊也的確都在增鮮之物,比如魚湯和羊湯。中國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在於此,魚、羊與鮮味之間,的確存在科學的鏈接,這就是味精。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鹽,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離開鹽。鹽的成分是氯化鈉,而在人體內鈉含量不足時,身體就無法產生神經傳達所需的電壓,從而導致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歸因於生命起源於大海。人的體液和羊水的成分與海水類似,人類體液濃度通常為0.9%。因此,我們在醫院接受的靜脈滴注中,鹽水濃度為0.9%。

當然,鹽對於口味的調節作用,功不可沒,鹽可以豐富食物的整體風味,提升口感。同時去除苦味和異味,使甜味更明顯、香氣更濃郁。

鮮味:2000多年前,就有鮮


對於酸、甜、苦、鹹,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是鮮,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如何來描述呢?

中國人對鮮的情有獨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傳世名言。其實,我們翻看字典能夠知道,鮮的本意是指魚,而在造字上來看,魚和羊也的確都在增鮮之物,比如魚湯和羊湯。中國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在於此,魚、羊與鮮味之間,的確存在科學的鏈接,這就是味精。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味精,是由日本化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的,靈感來自於妻子做的那碗海帶黃瓜片湯,於是,經過刻苦研究,終於從海帶裡提取出了一種叫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只要放極少量,湯就變得鮮美,味精就出現了,日本人稱之味之素。後來,這種物質被中國科學家吳蘊初帶回中國,並且他從麥麩裡也提煉到了穀氨酸鈉,於是味精在中國開始普遍。

那麼,味精和魚、羊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魚肉和羊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而穀氨酸正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換句話說,人們在烹調之中,通過長時間的熬煮,能夠有效釋放穀氨酸,如此一來賦予湯汁鮮香的口感。但熬煮並非最為滿意的提鮮方式,而且魚和羊等肉類,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也不是隨便就能獲得,因此,人們發現了微生物與大豆的神祕結合的美妙——醬油。

苦味:年齡越大,越吃苦

人生討厭吃苦,人的舌頭也一樣。

人體可以感知苦味的感受體有25種,而其他四種味道的感受體合起來只有5種,僅為苦味感受提的1/5。為什麼人們討厭吃苦,還對它這麼敏感?如同甜一樣,對苦的辨識也是人體的本能之一。無論是動物也好,人類也好,苦味都是有毒的象徵。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鹽,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離開鹽。鹽的成分是氯化鈉,而在人體內鈉含量不足時,身體就無法產生神經傳達所需的電壓,從而導致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歸因於生命起源於大海。人的體液和羊水的成分與海水類似,人類體液濃度通常為0.9%。因此,我們在醫院接受的靜脈滴注中,鹽水濃度為0.9%。

當然,鹽對於口味的調節作用,功不可沒,鹽可以豐富食物的整體風味,提升口感。同時去除苦味和異味,使甜味更明顯、香氣更濃郁。

鮮味:2000多年前,就有鮮


對於酸、甜、苦、鹹,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是鮮,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如何來描述呢?

中國人對鮮的情有獨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傳世名言。其實,我們翻看字典能夠知道,鮮的本意是指魚,而在造字上來看,魚和羊也的確都在增鮮之物,比如魚湯和羊湯。中國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在於此,魚、羊與鮮味之間,的確存在科學的鏈接,這就是味精。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味精,是由日本化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的,靈感來自於妻子做的那碗海帶黃瓜片湯,於是,經過刻苦研究,終於從海帶裡提取出了一種叫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只要放極少量,湯就變得鮮美,味精就出現了,日本人稱之味之素。後來,這種物質被中國科學家吳蘊初帶回中國,並且他從麥麩裡也提煉到了穀氨酸鈉,於是味精在中國開始普遍。

那麼,味精和魚、羊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魚肉和羊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而穀氨酸正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換句話說,人們在烹調之中,通過長時間的熬煮,能夠有效釋放穀氨酸,如此一來賦予湯汁鮮香的口感。但熬煮並非最為滿意的提鮮方式,而且魚和羊等肉類,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也不是隨便就能獲得,因此,人們發現了微生物與大豆的神祕結合的美妙——醬油。

苦味:年齡越大,越吃苦

人生討厭吃苦,人的舌頭也一樣。

人體可以感知苦味的感受體有25種,而其他四種味道的感受體合起來只有5種,僅為苦味感受提的1/5。為什麼人們討厭吃苦,還對它這麼敏感?如同甜一樣,對苦的辨識也是人體的本能之一。無論是動物也好,人類也好,苦味都是有毒的象徵。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兒童喜歡吃甜,其實他們更討厭吃苦,因為兒童還保留著這種原始的自我保護本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進入青春期後,女性對於苦味變得更加敏感,尤其是妊娠女性,這反映出母親保護胎兒的本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苦味的東西反而提起了興趣,比如苦咖啡、品酒、苦茶等等。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食用過這些食物過後,身體並沒有異樣,大腦便會留存下“無毒”的標籤,讓人們對於這些食物苦味的排斥感降低。尤其是,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酒中的酒精,都能夠促進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使身體的抗拒感迅速降低。

辣味:難道不應該有辣嗎?

人們都說“酸甜苦辣鹹”,難道不應該包括辣嗎?其實,辣味並不是一種味道。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鹽,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離開鹽。鹽的成分是氯化鈉,而在人體內鈉含量不足時,身體就無法產生神經傳達所需的電壓,從而導致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歸因於生命起源於大海。人的體液和羊水的成分與海水類似,人類體液濃度通常為0.9%。因此,我們在醫院接受的靜脈滴注中,鹽水濃度為0.9%。

當然,鹽對於口味的調節作用,功不可沒,鹽可以豐富食物的整體風味,提升口感。同時去除苦味和異味,使甜味更明顯、香氣更濃郁。

鮮味:2000多年前,就有鮮


對於酸、甜、苦、鹹,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是鮮,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如何來描述呢?

中國人對鮮的情有獨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傳世名言。其實,我們翻看字典能夠知道,鮮的本意是指魚,而在造字上來看,魚和羊也的確都在增鮮之物,比如魚湯和羊湯。中國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在於此,魚、羊與鮮味之間,的確存在科學的鏈接,這就是味精。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味精,是由日本化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的,靈感來自於妻子做的那碗海帶黃瓜片湯,於是,經過刻苦研究,終於從海帶裡提取出了一種叫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只要放極少量,湯就變得鮮美,味精就出現了,日本人稱之味之素。後來,這種物質被中國科學家吳蘊初帶回中國,並且他從麥麩裡也提煉到了穀氨酸鈉,於是味精在中國開始普遍。

那麼,味精和魚、羊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魚肉和羊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而穀氨酸正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換句話說,人們在烹調之中,通過長時間的熬煮,能夠有效釋放穀氨酸,如此一來賦予湯汁鮮香的口感。但熬煮並非最為滿意的提鮮方式,而且魚和羊等肉類,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也不是隨便就能獲得,因此,人們發現了微生物與大豆的神祕結合的美妙——醬油。

苦味:年齡越大,越吃苦

人生討厭吃苦,人的舌頭也一樣。

人體可以感知苦味的感受體有25種,而其他四種味道的感受體合起來只有5種,僅為苦味感受提的1/5。為什麼人們討厭吃苦,還對它這麼敏感?如同甜一樣,對苦的辨識也是人體的本能之一。無論是動物也好,人類也好,苦味都是有毒的象徵。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兒童喜歡吃甜,其實他們更討厭吃苦,因為兒童還保留著這種原始的自我保護本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進入青春期後,女性對於苦味變得更加敏感,尤其是妊娠女性,這反映出母親保護胎兒的本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苦味的東西反而提起了興趣,比如苦咖啡、品酒、苦茶等等。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食用過這些食物過後,身體並沒有異樣,大腦便會留存下“無毒”的標籤,讓人們對於這些食物苦味的排斥感降低。尤其是,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酒中的酒精,都能夠促進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使身體的抗拒感迅速降低。

辣味:難道不應該有辣嗎?

人們都說“酸甜苦辣鹹”,難道不應該包括辣嗎?其實,辣味並不是一種味道。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辣的產生,源自於辣椒中的辣椒素,與其他味道的產生不同的是,辣椒素是通過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而產生作用。人們吃辣的時候,這種刺激會不斷增加,而大腦會認為我們正在接受“炙烤”,同時釋放天然的鎮痛劑——內啡肽。這時,我們會心跳加速,滿頭大汗,體會吃辣所帶來的酣暢淋漓的感覺。

酸甜鹹苦鮮,加上辣,你更喜歡哪一味呢?

李虓:食品發酵學碩士,酒類食品研究者、專欄作家,《國家名酒評論》特約撰稿人,《酒食評論》《酒食之道》主編。微信/QQ:2450907049

"

作者:李虓

人生有百味,在飲食之中,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的味道,不過只有五種,這就是酸甜鹹苦鮮。

生活中,有人喜歡吃甜,有的人喜歡吃酸,而有的人喜歡吃鮮,各有不同,那麼,哪種味道堪稱為味道之王呢?人體與這些味道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關聯?

甜味:愛吃甜食不是錯!

大人總是告誡小朋友,不能多吃糖,糖吃多了容易長蛀牙。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喜歡吃糖呢?此外,即便是成年人,喜歡吃甜的人也不在少數。

愛吃甜食不是錯,因為,這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成分。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人體由65%左右的水、1%以下的碳水化合物、15%以上的蛋白質和最少2%(一般為15%以上)的脂肪構成。雖然以糖類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只佔有1%以下,卻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蛋白質和脂肪都需要糖類來轉化。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體的能量也需要糖類物質來供給。每個人體內都含有一種叫做ATP的物質,人體每天要分解與自己體重相當ATP,ATP正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源。葡萄糖、果糖、糖塊、水果、蜂蜜等帶有甜味的含糖食物都是產生ATP的來源。因此,對於人們而言,甜的食物不僅代表著甜蜜,更發出“能量保證”的信號,讓人們感受到安全。

酸味:沒有酸,哪有甜?

鮮花的美麗,需要綠葉的相稱,酸味就是重要的綠葉。

酸味與其他味道搭配時,能起到提升口味和香氣的作用,尤其是甜味,比如,喜歡吃水果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水果僅僅是甜,我們就會產生膩的感覺,而稍加一點酸的味覺,酸酸甜甜就會讓口感更加出色,水果的美味正是建立在酸甜的平衡之上的。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酸的另一個用途就是爽口。不用吃到酸的東西,僅僅是想一想,比如酸的菠蘿,就會讓唾液分泌的更多,這也是“望梅止渴”典故的邏輯所在。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從而有助於消化而提升口感。

人們為了充分利用酸可以爽口的事實,還發明瞭全球皆知的飲料,——碳酸飲料,比如,可樂,雪碧等等,當然還有啤酒和氣泡酒,也都是利用了這一點。在碳酸的刺激下,在氣泡的舞動下,爽口加暢快一併而行。

鹹味:請問誰敢不吃鹽?!

與糖一樣,鹽也絕非調味這麼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各朝各代都會利用對鹽的壟斷來積聚財富充實國庫,以應付戰爭所帶來的鉅額消費。即便有些君主會短暫放開鹽的壟斷,但只要一打仗,立馬就收緊“鹽根”。羅馬帝國的建立離不開鹽,政府雖然不壟斷鹽,但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就會通過操縱鹽的價格來“眾籌”軍費。而且,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絕不放過可以佔領的任何一個鹽場。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鹽,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每個人都不能離開鹽。鹽的成分是氯化鈉,而在人體內鈉含量不足時,身體就無法產生神經傳達所需的電壓,從而導致在幾分鐘內死亡。這歸因於生命起源於大海。人的體液和羊水的成分與海水類似,人類體液濃度通常為0.9%。因此,我們在醫院接受的靜脈滴注中,鹽水濃度為0.9%。

當然,鹽對於口味的調節作用,功不可沒,鹽可以豐富食物的整體風味,提升口感。同時去除苦味和異味,使甜味更明顯、香氣更濃郁。

鮮味:2000多年前,就有鮮


對於酸、甜、苦、鹹,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是鮮,到底是什麼滋味呢?如何來描述呢?

中國人對鮮的情有獨鍾,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傳世名言。其實,我們翻看字典能夠知道,鮮的本意是指魚,而在造字上來看,魚和羊也的確都在增鮮之物,比如魚湯和羊湯。中國的智慧博大精深就在於此,魚、羊與鮮味之間,的確存在科學的鏈接,這就是味精。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味精,是由日本化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的,靈感來自於妻子做的那碗海帶黃瓜片湯,於是,經過刻苦研究,終於從海帶裡提取出了一種叫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只要放極少量,湯就變得鮮美,味精就出現了,日本人稱之味之素。後來,這種物質被中國科學家吳蘊初帶回中國,並且他從麥麩裡也提煉到了穀氨酸鈉,於是味精在中國開始普遍。

那麼,味精和魚、羊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魚肉和羊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而穀氨酸正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氨基酸,換句話說,人們在烹調之中,通過長時間的熬煮,能夠有效釋放穀氨酸,如此一來賦予湯汁鮮香的口感。但熬煮並非最為滿意的提鮮方式,而且魚和羊等肉類,在食物匱乏的時候,也不是隨便就能獲得,因此,人們發現了微生物與大豆的神祕結合的美妙——醬油。

苦味:年齡越大,越吃苦

人生討厭吃苦,人的舌頭也一樣。

人體可以感知苦味的感受體有25種,而其他四種味道的感受體合起來只有5種,僅為苦味感受提的1/5。為什麼人們討厭吃苦,還對它這麼敏感?如同甜一樣,對苦的辨識也是人體的本能之一。無論是動物也好,人類也好,苦味都是有毒的象徵。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兒童喜歡吃甜,其實他們更討厭吃苦,因為兒童還保留著這種原始的自我保護本能。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進入青春期後,女性對於苦味變得更加敏感,尤其是妊娠女性,這反映出母親保護胎兒的本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苦味的東西反而提起了興趣,比如苦咖啡、品酒、苦茶等等。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食用過這些食物過後,身體並沒有異樣,大腦便會留存下“無毒”的標籤,讓人們對於這些食物苦味的排斥感降低。尤其是,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酒中的酒精,都能夠促進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使身體的抗拒感迅速降低。

辣味:難道不應該有辣嗎?

人們都說“酸甜苦辣鹹”,難道不應該包括辣嗎?其實,辣味並不是一種味道。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辣的產生,源自於辣椒中的辣椒素,與其他味道的產生不同的是,辣椒素是通過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而產生作用。人們吃辣的時候,這種刺激會不斷增加,而大腦會認為我們正在接受“炙烤”,同時釋放天然的鎮痛劑——內啡肽。這時,我們會心跳加速,滿頭大汗,體會吃辣所帶來的酣暢淋漓的感覺。

酸甜鹹苦鮮,加上辣,你更喜歡哪一味呢?

李虓:食品發酵學碩士,酒類食品研究者、專欄作家,《國家名酒評論》特約撰稿人,《酒食評論》《酒食之道》主編。微信/QQ:2450907049

酸甜鹹苦鮮,哪個才是味道之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