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在一般的中醫診療過程中,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之後進行辨證,然後對“證”用藥。那你聽說過將脈象和中藥一一對應起來,直接指導遣方用藥嗎?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瞭解清代名醫龍柏的“憑脈用藥”理論。


浮脈

【原文】浮脈因風,表症宜通,羌活甘草,藁本防風,細辛白芷,蒼朮川芎,黃芩薄荷,更益姜蔥,臨時斟酌,寒熱上中。

【譯文】出現浮脈的原因多是外感風邪,屬於表證,治療應該採用宣通的方法,常用藥物有羌活、甘草、藁本、防風、細辛、白芷、蒼朮、川芎、黃芩、薄荷,再加上生薑、蔥白,這些藥物如何合理運用,臨證的時候要認真考慮疾病性質和部位。

【解析】文中所列藥物,正合張元素的羌活沖和湯去掉地黃加藁本、薄荷。如果患者出現頭痛、身熱、脈浮、不遲不數,這是傷風表證。若出現陽明脈大、鼻塞、眉稜骨痛、舌苔白,可在方中加用升麻、葛根;如果出現太陽脈大,腰背板痛,可加桂枝、杏仁;如果出現少陽脈大,兩脅痛,太陽穴脹痛,可加入柴胡;巔頂重者,可加天麻。項強者,可加秦艽;上部有痰,可加前胡、膽南星、制半夏、陳皮等化痰之藥;惡寒者可加蘇葉。用藥劑量輕重可根據病情來確定。

脈象和中藥也能一一對應?看清代名家為你解讀

沉脈

【原文】沉脈為裡,或氣或積,氣鬱脈軟,積則有力。治積宜攻,治氣調益。攻積之劑,大黃枳實,厚朴芒硝,汙濁可滌;木香檳榔,三稜莪術,蒼朮當歸,疏熱導溼。脈沉軟者,調氣散鬱,香附神曲,梔子炒黑,川芎山楂,麥芽可人,沉香烏藥,人蔘補益,腹脅膨脹,服之可釋。

【譯文】沉脈,主裡證,或是氣機鬱結,或是積滯在內,氣鬱的脈象柔軟無力,積滯的脈象則堅實有力。治療積滯,宜選用攻法,治療氣都則需要調理和補益。攻逐積滯的藥物有:大黃、枳實、厚朴、芒硝,這些藥可以除去體內積滯;還有木香、檳榔、三稜、莪術、蒼朮、當歸,這些藥可以清利溼熱。脈象沉軟的患者,治療宜調暢氣機,開散鬱結,藥用香附、神曲、炒梔子、川芎、山楂、麥芽、沉香、烏藥,再用人蔘來補氣,服用這些藥後,腹脅部膨脹的症狀就可以消除。

【解析】脈沉,說明氣血不能充盈和鼓動血脈。究其原因,可能是氣虛、血少,或是有形積滯停留體內,阻滯了氣血運行。其有形積滯可能是痰、溼、食積、瘀血、熱毒。如果是氣虛所致,治療當補氣理氣,以四君子湯加減。如果是血少所致,治療當養血活血兼以理氣,以四物湯加香附、木香。有血熱者,還需要加入生地、赤芍、丹皮、知母、黃柏。如果因為積滯停於體內,導致氣機阻滯不通,治療當理氣解鬱,但需要根據積滯的不同而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是熱毒所致,則須清熱解毒,可用黃芩、黃連、梔子、夏枯草。如果是痰所致,則要化痰,可加入半夏、陳皮、天南星、鮮竹瀝。如果是溼濁所致,須健脾、燥溼、化溼、利溼,可用蒼朮、白朮、木瓜、薏苡仁、車前子、澤瀉、豬苓。如果是燥屎內結陽明,須要通腑攻下或潤下,用承氣湯類或麻子仁丸,藥如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當歸、火麻仁、瓜子仁、桃仁。如果是食積留著體內,須要消積導滯,可用保和丸,藥物有神曲、麥芽、山楂。如果是瘀血停留,須要活血化瘀,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王清任的逐瘀湯類方藥。

脈象和中藥也能一一對應?看清代名家為你解讀

遲脈

【原文】遲脈為寒,血凝氣少,人迎浮應,其寒在表。附子桂心,芪術姜棗,芎歸茯苓,熟地益好。重用防風,表寒一掃。頭痛加芷,熟艾宣道,蒼朮吳萸,加參椒炒。臨時調濟,心靈技巧。

【譯文】遲脈主寒證,陽氣不足,血寒凝滯,切得人迎脈浮,為寒邪在肌表。藥可用附子、桂心、黃芪、白朮、生薑、大棗、川芎、茯苓,加入熟地更好,重用防風。諸藥合用,使在表的寒邪得以掃除。如有頭痛,可加白芷、熟艾葉以宣通經脈,再加蒼朮、吳茱萸、人蔘、炒花椒。根據病情臨時調整增加,需要醫生用心思量。

【解析】條文中所言病證,在內陽氣不足,無力鼓動血行,在外有寒邪侵襲,陽氣鬱遏,內外交困,故血行遲滯,脈見遲象。人迎主表,既有表邪,人迎脈當浮。治療當扶陽益氣,解表散寒,養血通脈。方用桂枝湯合四君子、四物湯,再加附子、蒼朮、吳茱萸、炒花椒等藥物以溫陽散寒,重用防風以解除表邪。臨床見此等陽虛血弱之體外感寒邪,切不可用麻黃,倘若誤用,必生危變。

脈象和中藥也能一一對應?看清代名家為你解讀

數脈

【原文】數脈屬熱,三部分詳,寸見上熱,關應腹腸,尺數淋閉,溺血脫肛。左數目病,右數喉瘡,或煩或嘔,或悶癲狂,皮枯燥癢,癰腫疽殃。法惟清火,治道為良,元連參橘,薄荷牛蒡,翹柴升桔,馬勃蠶僵,通淋止渴,木通地黃,板藍消毒,統理瘡瘍。不浮不沉,舌胎積霜,瘟疫初起,達原飲嘗,草果甘草,厚朴檳榔,知母芩芍,散伏清涼。加羌柴葛,並治三陽,邪或傳裡,即用大黃,時疫要劑,並號天方。

【譯文】數脈主熱證,以寸關尺三部脈分別細說。寸部脈數,上焦有熱;關部脈數,腹腸有熱;尺部脈數,當見小便淋瀝不通、尿血、脫肛。左手脈數,當生眼病,右手脈數,咽喉生瘡,或見心煩,或見嘔吐,或煩悶、癲狂,皮膚乾枯瘙癢,生癰疽腫塊。治法只有清瀉火熱,才是正道,藥用玄蔘、黃連、橘皮、薄荷、牛蒡子、連翹、柴胡、升麻、桔梗、馬勃、殭蠶,諸藥合用通淋止渴,加上木通、生地黃、板藍根消熱毒,能治療一切皮膚瘡瘍。脈象不浮不沉,舌苔厚膩如積霜,此為瘟疫初起,可用達原飲治療,藥用草果、甘草、厚朴、檳榔、知母、黃芩、白芍,諸藥散伏邪兼清熱。再加羌活、柴胡、葛根,一起疏散三陽經邪氣,邪氣如果傳裡,可用大黃,此為時疫要方,又稱天方。

【解析】脈數有熱,或虛或實,治療不過疏風解毒、清熱滋陰。根據數脈出現在寸關尺三部的不同,清洩相應的臟腑。左手脈候肝,脈數說明肝臟有熱,肝開竅於目,故有眼疾;右手脈候脾,脈數說明脾臟有熱,脾的經脈經過咽喉,故生喉瘡。如果瘟疫初起,症見頭痛發熱、舌苔白,厚膩如積粉,此為邪熱鬱伏膜原,溼濁膠結,氣機壅滯,用達原飲直達病所,清除潛伏邪氣,清火滋陰,暢通氣機,使邪退脈靜身涼。溫邪伏藏於半表半里,或出於表,或入於裡,根據疾病證候用藥。發於太陽,羌活為君,發於少陽,柴胡為君,發於陽明,葛根為君,如若涉及三陽,羌柴葛同用,如果邪熱已經傳裡,可以大黃為君。方藥可用東垣普濟消毒飲、本事火府丹、吳氏達原飲及三消飲。

在現實生活中,人體的脈象十分複雜,不是四種基礎脈象能完全概括的。當脈象之間相互組合,又對我們的用藥有什麼樣的指導呢?感興趣的話,來書中探索吧——104種脈象的脈藥對應關係,為你完全解讀!

脈象和中藥也能一一對應?看清代名家為你解讀

《 脈藥聯珠:精注/精譯/精解 》

本書立足於清代醫家龍柏所撰的《脈藥聯珠》原著,從中摘錄出有關脈診的論述內容,從文字註釋入手,對原文進行直接翻譯,並結合作者自己的體會、認識對原文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解析。全書共五章,包括診脈基礎理論概說、發明常脈、病脈、變脈、奇經脈、貴脈、賤脈、真髒脈、賊脈總訣、痧脈症治要訣、浮沉遲數四提綱兼脈主病歌、奇經八脈主病用藥訣。書中涉及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既突出了學術性,又添加了臨床體會,增強了實用性。(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脈藥聯珠:精注/精譯/精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嶽利峰 楊雲鬆 張華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