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淺議甘草附子湯,以及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附子湯的區別
“風溼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甘草附子湯方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朮二兩 桂枝四兩(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
中藥材附子
​附子(附:烏頭,草烏)【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肥大塊根。【性味與歸經】大辛,大熱。有毒。入心、脾、腎經。【功效】回陽救逆,溫脾腎,散寒止痛。【臨床...
中藥附子論壇之二
中醫界對附子的應用有四種觀點:一、畏附子如虎狼,索性棄用。二,認為毒性劇烈,應小劑量。《中藥大辭典》3—9g。三、個體差異,選擇用量15—60g。四、溫陽...
附子,真的很陽氣
中國哲學思想裡有陰陽學說。就是說萬物本於陰陽,不論何種事物都不離開陰陽。如果瞭解一下陰陽學說,你能整明白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放到中醫來說,內經提到“夫自古通...
桂枝加附子湯
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小編解讀:一.發病原因太陽中風證本應該用桂枝湯解肌,卻用了麻黃湯發...
附子 中風 養生 健康 2017-05-07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歌: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兩感用此方,發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方論:方中,麻黃髮汗解表,附子溫經助陽,細辛通徹表裡,助麻黃髮汗解表,協附子內散陰寒。故適用於素體陽虛,復感風寒之證。麻黃細辛附子湯的用法用量組成:麻黃(去節)6克(二兩);細辛6克(二兩)...
細辛 附子 蒼朮 杏仁 2017-04-10
附子栽培技術
2014年從四川引進川烏(附子)在滇灘、界頭、明光等地開展試種成功,四年累計種植附子600畝,其栽培技術為: 1、土壤選擇:附子對土壤選擇較為嚴格,疏鬆、...
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附子
祝按:史料記載“附子”者,不單純指現今中藥附子,包括川烏、天雄、附子、草烏等。如《本經》言附子,即今《藥典》所收載之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
附子中毒了怎麼辦?
腎病科供稿 作者/田永明附子,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溼。主亡陽欲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久痢;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風寒溼痺;陰疽...
至陰之地生附子(一)
在中醫歷史上,出了不少善用附子的醫家。附子為何能夠如此受到歷代醫家的青睞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味草藥吧。關於“附子”名字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
《藥典》附子用藥劑量探討
附子為“藥中四維”,藥效顯著,僅《傷寒論》就載有21首含附子的方劑,而《金匱要略》載有13首,《肘後方》載有60首。但附子的用量一直存有爭議,有認為“附子...
名方廣用:附子湯
《素問·通生氣天論》日:“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又曰:“陰陽之要,陽密乃固”。蓋陽密,則邪不能外淫,而精不內亡矣。可見...
淺析《傷寒論》中附子的用量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仲景用生附子均不超過一枚,主回陽救逆;用炮附子二到三枚,主止痛;用炮附子...
中藥附子論壇之一
附子為扶陽第一要藥,臨床上只要具備陽虛之見證: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洩、口不渴或喜熱飲或心腹冷痛、下肢浮腫、久患喘急、眩暈、心悸、關節疼痛,並...
附子大毒,非用必小?《藥典》附子用藥劑量一起來探討!
附子大毒,非用必小?《藥典》附子用藥劑量一起來探討!史忠亮 盧海寧等 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在這裡更懂中醫藥,關注@經方學堂附子是一味常見的中藥,許多中醫經...
《本草求真》:附子“通行十二經”
附子“通行十二經”一說,見於清代醫家黃宮繡所著《本草求真》一書,其雲:“附子味辛大熱,純陽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為補先天命門真火第一要劑。”黃氏對中藥附子功能持如此評價,確令人玩味。 一、關於“通行十二經”的含義 “通行十二經”者,應謂人身手足三陰三陽,...
從五臟相生相剋淺談附子瀉心湯的應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陳明,右上角點“關注”,帶你走進中醫的神聖殿堂。中醫治病,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著眼於整體,強調臟腑之間的關係,而講到臟腑之間的關係,...
中醫 附子 藥品 細辛 2017-05-04
蒲輔周附子運用二十三法
我國當代名中醫蒲輔周(1888~1975),以其學識淵深,擅治急性病和疑難病而望重醫林,飲譽海內外。用藥輕靈疏緩,是他臨證獨特風格之一。惟細讀其著述,可窺見他對性味辛溫雄烈之附子亦有著大量精到配伍應用經驗。茲介紹如次,以饗讀者。漏誤之處,同道補正。1回陽救逆《傷寒蘊要》言附...
名方廣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傷寒論·少陰篇》言:“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方藥組成:麻黃、附子、細辛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屬於裡寒外熱證,裡有虛寒、外有表熱...
推薦中...